每個家長都有自己的一套育兒經,無論是人們經常掛在嘴邊的「窮養兒、富養女」,還是「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等,都是老百姓們的「實踐真知」。
從這字字句句中,也不難看出,父母對子女的培養都是煞費苦心,只希望子女能長大成才,過上好日子。
然而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就算管了教了也沒記憶。其實不然,孩子3-6歲正是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抓好這個時間段,日後的教育也會事半功倍。
女性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的蒙氏教育法中提到:把握兒童的敏感期。順著敏感期學習的特徵,得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在育兒方面同樣深有造詣,她表示:娃的這四個方面要使勁管,長大不僅情商高,做事都利索
孩子不做家務,要使勁管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小的時候老是調皮搗蛋,叫他安靜點都不行,更別說幹活了。真要幹起來怕是廣東人嘴裡常說的「食野唔做野,做野打爛野」(意思是幫倒忙,越幫越亂)。
其實調皮搗蛋的孩子更應多讓他們做做家務活,孩子總是精力無限的,讓他們把精力用到對的地方,不僅能減輕家長的負擔,還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性,何樂而不為呢?
即使他們一開始做的不好,那也只是必經之路,家長要抱有寬容的態度,多鼓勵、多獎勵,久而久之,孩子的獨立性和責任感都會越來越強。
孩子亂發脾氣,要使勁管
我們都能明白,孩子是父母心上的一塊肉,打了罵了其實我們比孩子更難受。所以對孩子的一些小脾氣小無理,也就聽之任之、放任而為了。
但如果我們每每都這樣做,孩子就會認為無論對錯,發脾氣就能一帶而過。出門在外,跟小朋友搶玩具,不給買東西就不走就會變成常態。
所以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可以先靜觀其變,不要跟著孩子一起發脾氣,這是於事無補的。等孩子情緒穩定,再了解孩子發脾氣的原因,如果孩子有錯,可以做出適量的懲罰(當然不是體罰),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明白髮脾氣是要承擔後果的。
做事拖泥帶水,要使勁管
不難發現,現在的很多孩子對很多事情都無所謂,上個幼兒園你比他還著急遲到,做作業也是家長催著才肯做。
孩子拖拖拉拉的性格一旦養成,他以後的辦事效率就會非常低下,無論做什麼都提不起勁,執行力就更不用說了。
如果你發現孩子有這種跡象,一定要及時糾正,不能讓這種習慣繼續惡化下去。
喜歡推卸責任,要使勁管
孩子小時候犯錯不要緊,父母及時糾正就可以,但孩子如果從小學會推卸責任,犯錯了就找藉口或推到別人身上,那孩子的責任感就會越來越低,長大了也很難在社會立足。
如果發現孩子有這種習慣,要嚴厲地批評,使勁管,讓孩子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以後不敢再犯。
孩子3-6歲正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除了管教以外,還能跟孩子一起學習。給大家推薦這套培養良好人格品質的《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養成繪本》。
一套十本,每個主題講述著不同的故事,讓孩子養成好習慣、好性格,成為一個善良勇敢的人。
這套書還可以掃碼收聽,有時家長累了想偷偷懶也可以掃碼播放,省心省力,還可以跟孩子安靜地共享晚睡時光。
一套十冊不過69.9,就能培養孩子優秀的情商和習慣,何樂而不為呢?點擊下方的商品卡即可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