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爭奪撫養權:年滿6歲就可以徵求孩子意見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資產過億的富豪丈夫想爭孩子的撫養權,卻輸給了當教師的妻子;父母爭執不下時,7歲孩子的一句話決定了自己跟誰過;父親藏起孩子想贏得主動權,卻因此喪失了撫養權……

王金輝 插圖

西城法院近日對近年來審理的200餘起涉及子女撫養問題的離婚訴訟進行梳理,以案釋法解讀子女撫養權的審判原則,並呼籲遇到情感變故的父母妥善化解矛盾,理性協商處理,將婚姻破裂給孩子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案例1 富豪丈夫輸給教師妻子

打離婚官司的夫妻除了要解除婚姻關係外,還有兩項重要目的就是解決財產和孩子直接撫養權的歸屬問題。而孩子有情感,還要考慮其長遠的身心發展,因此撫養權問題有時比財產還難處理。

有的人覺得,撫養能力、撫養條件那不就是錢嘛?父母雙方誰更有錢,能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法院就會判孩子跟著誰。但事實上,經濟條件固然重要,卻並不是決定性因素。

從名校的計算機軟體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的趙先生自己創辦了一家手機軟體公司。經過幾年打拼,趙先生終於事業有成,身家過億。妻子劉女士與趙先生是大學同學,畢業後就進入一所公立小學當老師,工資雖然不多,但也足以保障生活需要。

二人婚後不久便生了一個女兒。不過,趙先生平時工作繁忙,經常出差,雖在經濟上讓女兒過上了最好的生活,但很少能具體照顧女兒的生活起居,對女兒也甚少陪伴。而劉女士的工作時間較為固定,強度也不算大,又有寒暑假,平日裡都是劉女士陪伴在女兒身邊。

轉眼間女兒8歲了,夫妻倆卻因為長期聚少離多導致感情破裂。劉女士到法院起訴離婚,並要求由自己撫養女兒。趙先生同意離婚,但在女兒的撫養問題上寸步不讓,並稱自己的收入、學歷都高於劉女士,能夠給予女兒更好的生活。

與劉女士相比,趙先生無論是工作、學歷確實具有明顯優勢。但他本人也承認平時工作出差較多,非常繁忙,很少陪伴女兒。在孩子的生活和成長中一直是劉女士在悉心照顧,並且劉女士的工資收入水平加上趙先生承擔的撫養費也足以保障孩子的生活水平不至於存在過於巨大的落差,因此法院最終還是將孩子的撫養權判給了劉女士。

法官釋法 爭奪撫養權錢不是萬能的

西城法院民二庭楊桂林法官介紹說,夫妻雙方都想要孩子撫養權的情況下,如果是在兩周歲以內處於哺乳期的孩子通常以歸母親撫養為原則,有特殊原因無法隨母親生活的例外。兩周歲以上的子女撫養權歸屬則要從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保障子女的合法權益這個核心原則出發,結合父母雙方的撫養能力和撫養條件等具體情況處理。

楊桂林法官介紹說,由於社會職能和家庭分工的差異,我國社會家庭中許多父親的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要優於母親,經常會出現男方以收入、學歷、戶籍、入學等撫養能力和條件優於女方為由來爭取孩子撫養權的案例。一方甚至提交大量的證據證明自己在物質條件上的優勢。這種思維方式其實並不符合子女撫養權歸屬判定的基本原則,即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原則。

「物質條件的對比只是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一個外在量化條件,但這種物質對比也不是絕對的。一些非物質的撫養能力和條件,比如陪伴時間、父母的幫助、都是綜合對比的因素。」楊桂林法官說。

案例2

藏匿孩子反而喪失了撫養權

石先生的兒子3歲時,妻子孟女士懷疑丈夫婚內出軌,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

在法庭上,石先生希望法庭再給他一次機會,不要拆散這個家。法庭出於挽回雙方感情的目的,又鑑於孟女士第一次起訴且沒有提交任何有效證據證明石先生出軌,因此判決駁回了孟女士的訴求。

判決後,石先生卻突然將孩子帶走,說是帶回老家讓爺爺奶奶照顧。孟女士每次要看孩子,石先生總以工作忙為由推脫。眼看兒子已經到了該上幼兒園的年齡,而孟女士作為母親,卻連孩子的面都見不著。

孟女士看出丈夫並不是真心想挽回夫妻感情,於是半年後再次起訴離婚。在法庭上,孟女士痛斥丈夫藏匿孩子,讓他們母子分離,要求法院將兒子的撫養權判給自己。

石先生則表示,孩子一直在北京由自己和自己的父母照顧,已經構成隨自己生活時間較長,不宜再改變子女生活環境,因此要求兒子歸自己直接撫養。

最終,石先生把孩子藏了半年也無濟於事,反而丟了撫養權,法院判決孟女士取得孩子撫養權。

法官釋法 損害孩子利益不會得到法院支持

對於兩周歲以上的子女,父母雙方都要撫養權的,法院在判定撫養權歸屬時,還有一個優先考慮的因素是子女隨哪一方生活時間較長、改變生活環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有些父母了解到這樣的審判原則後,就想鑽空子。比如在準備離婚前將子女帶回老家或隱匿起來,拒絕另外一方看望,造成子女隨自己生活較長的事實,想在日後爭奪撫養權時獲得先機。但在審判實踐中,這種做法可謂搬石頭砸自己的腳。

楊桂林法官表示,子女隨一方生活時間較長的事實雖然是一方取得撫養權的優先考慮因素,但應當是非人為因素形成的客觀事實。而且即便形成事實,也不是決定因素。惡意隱匿子女造成子女隨一方生活的事實,不顧子女的身心健康,既損害子女的利益也侵害了對方的監護和探望權益。

楊法官說,子女撫養權的判定應以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為基本原則,石先生故意將孩子隱匿、拒絕母親看望,就是不對的。作為母親,無論雙方婚姻關係是否解除,都對孩子有法定的監護權和探望權。孩子年齡尚幼,母親的作用是無可替代的,且孩子已近入園年齡,石先生給將孩子隱匿、導致孩子無法在戶籍所在地片區上幼兒園的行為,明顯不利於孩子的教育和身心健康。子女年齡尚小,改變生活環境與母親一起生活,不僅不會對子女健康成長明顯不利,而且孩子在母親照料下在戶口所在地上幼兒園,是更符合孩子利益的選擇。

案例3

孩子一句話決定跟誰過

在離婚訴訟中,其實孩子不只是夫妻雙方爭奪的對象,有時候,他們的一句話也可能決定了這場爭鬥的結果。

肖先生和妻子王女士因生活瑣事經常爭吵,肖先生覺得這樣的婚姻關係實在無法繼續維持,便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他認為,自己作為父親,更適合撫養兒子,要求法院將撫養權判給自己。王女士同意離婚,但在兒子的撫養權問題上態度十分堅決,就要自己養。

雙方圍繞子女撫養權的歸屬都提交了大量證據,以證明自己的撫養條件和撫養能力。

法庭經審理後發現,雙方的工作強度、經濟收入相當,平時孩子跟著雙方一起生活,並沒有讓老人帶孩子,也沒有哪一方明顯不利於撫養的情形。這該怎麼判呢?

考慮到孩子已經年滿7歲,上了小學,法庭便對孩子進行單獨詢問。孩子告訴法官,自己平時更喜歡和爸爸一起玩,因為爸爸脾氣好,性格好。而媽媽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動不動發脾氣就拿他出氣。孩子明確表示:「如果爸爸媽媽確定要分開,我今後想跟著爸爸過。」

在肖先生夫婦的離婚訴訟中,雙方撫養條件和能力相當,均無明顯優勢判定子女撫養權歸屬,法院最終尊重了孩子的意願,將撫養權判歸肖先生所有。

法官釋法 年滿6歲就可以徵求孩子意見

有人覺得,未成年人還不具備民事行為能力,沒有獨立發表意見的能力,特別是年歲小的孩子,不諳世事,根本無從判斷自己跟誰過更有好。但法官表示,未成年人雖然可能對重要的民事法律行為欠缺認知能力,但對於離婚後想與父親或者母親生活,如果子女已經具備了相當的年齡和心智條件是可以做出選擇的。在子女真實、自願地表達自己意願時,這種意願可以作為有利於子女身心健康的重要考量因素。

那麼,如何判斷子女對撫養權歸屬可以發表自己的獨立意見呢?法官說,子女的年齡是重要考量。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5條規定,年齡10周歲以上的子女可以對撫養權歸屬發表自己的獨立意見。

楊桂林法官說,這一規定出臺於1993年,在近三十年後的今天,兒童的心智和認知能力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極大提高,這種提升在大城市的表現格外明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關於審理婚姻糾紛案件若干疑難問題的參考意見》在審理婚姻糾紛案件時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意見》第6條規定,對於年滿六周歲未滿十周歲的未成年子女,人民法院處理撫養問題時,也可以根據案情徵求未成年子女的意見。在雙方撫養條件和能力相當時,法院也可以把單獨詢問子女關於隨誰生活的意見作為重要的考量因素。因為這個年齡階段的子女在獨立、自願發表意見的前提下,完全能夠認知父母的離異和發表自己想隨誰生活的意願。

法官呼籲 夫妻理性分手 善待孩子

在涉子女撫養問題離婚糾紛案件的審理中,法官認為,要化解上面這些審理難點,關鍵還是要靠夫妻雙方的努力和責任承擔。法官建議夫妻雙方加強溝通化解矛盾,避免矛盾的升級、惡化影響夫妻感情,努力給孩子創造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當決定離婚時,理性協商,選擇和平的分手方式,避免將離婚導致的感情破裂激化成雙方的對立,進而影響到對子女的情感,危害子女的切身利益。在離婚後保持對子女無私的關愛,保障孩子的撫養費用和未直接撫養方的探視權,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度過情感和心理的波動期,更好地適應自己的生活。

(原標題:離婚爭奪撫養權:年滿6歲就可以徵求孩子意見

孩子的一句話決定了跟誰過)

來源 北京晚報 記者 孫瑩

流程編輯 TF003

相關焦點

  • 藏匿反而喪失撫養權?孩子年滿6歲可徵求意見,一句話決定跟誰過
    資產過億的富豪丈夫想爭孩子的撫養權,卻輸給了當教師的妻子;父母爭執不下時,7歲孩子的一句話決定了自己跟誰過;父親藏起孩子想贏得主動權,卻因此喪失了撫養權……法庭經審理後發現,雙方的工作強度、經濟收入相當,平時孩子跟著雙方一起生活,並沒有讓老人帶孩子,也沒有哪一方明顯不利於撫養的情形。這該怎麼判呢?考慮到孩子已經年滿7歲,上了小學,法庭便對孩子進行單獨詢問。孩子告訴法官,自己平時更喜歡和爸爸一起玩,因為爸爸脾氣好,性格好。而媽媽對自己要求過於嚴苛,動不動發脾氣就拿他出氣。
  • 離婚時,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
    爭奪孩子撫養權,在離婚案件中時常會看到,很多時候,雙方都想要孩子的撫養權,而在在離婚孩子撫養權爭奪案中,也經常有人會問:「怎樣才能拿到孩子撫養權?」「對方比我經濟條件好,孩子是不是就要判給Ta?」在律師代理的撫養權案件當中,除了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外,收集相關有利的證據可以最大可能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1、對雙方的基本條件進行取證,包括但不限於:身份證明、收入狀況、房屋居住情況、孩子目前生活情況的證據、 孩子的實際生活花費情況的情況、孩子在哪一方生活的證據,通過對雙方的基本條件進行比較分析,突出有利因素;2、即使你們夫妻雙方的基本條件
  • 離婚時,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
    爭奪孩子撫養權,在離婚案件中時常會看到,很多時候,雙方都想要孩子的撫養權,而在在離婚孩子撫養權爭奪案中,也經常有人會問:「怎樣才能拿到孩子撫養權?」「對方比我經濟條件好,孩子是不是就要判給Ta?」在律師代理的撫養權案件當中,除了尊重孩子的個人意見外,收集相關有利的證據可以最大可能爭取到孩子的撫養權,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方面:
  • 要離婚的女人,到底該不該爭奪孩子的撫養權?
    夫妻倆如果註定要離婚,在大部分情況下,孩子的意見是不被重視的,但他們往往又是受影響最大的。在家理律所2019年出版的《婚姻家事法律服務行業白皮書》中統計顯示:1、70.52%的離婚訴涉及子女撫養問題;當雙方對孩子的撫養權爭執不下時,母親有更大可能獲得子女撫養權。
  • 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條件都有哪些
    一、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條件都有哪些1、積極條件教育程度高、經濟條件好、跟孩子感情好、從小跟隨一方或者祖父母外祖父母時間多2、消極條件絕育,對方有嚴重疾病、與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因犯罪被勞動教養、被逮捕、被收監服刑或者較長時間出國無法直接撫養的3、硬性條件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女方生活。
  • 離婚時孩子應該判給誰?——2-8歲孩子撫養權爭奪
    這表明越來越多的女性獨立自主,有勇氣告別不幸福的婚姻,但女性在告別不幸福婚姻的同時,最糾結的就是孩子。找我諮詢的絕大部分女性在離婚時都會爭取孩子的撫養權,在這裡我不討論女性離婚時不顧一切的要撫養權是不是明智之舉。在本文中我只想談談離婚時如果雙方都想要孩子的撫養權,法官應該怎麼判?
  • 離婚時孩子撫養權的確定,是由孩子本人意見決定的嗎?
    但有些人為了達到得到孩子撫養權,卻採取諸如搶奪孩子、藏匿孩子等手段,就有點讓人看不慣了。都知道,孩子大點以後,離婚的時候法院會徵求孩子本人的意見,進而確定孩子撫養權的歸屬。這不,有個人把孩子叫到跟前,進行這方面的「教育」:爸爸:兒子,明天法官問你,想和誰一起生活,你咋回答?
  • 學會這4點,離婚爭奪孩子撫養權,一點也不難!
    尤其之前我們也討論過幾個引發廣泛熱議的撫養權爭奪案→連結,總結髮現,很多人都不懂在離婚訴訟中,要怎麼做才能爭取到撫養權?今天小編就來說說,哪些優勢對爭取撫養權更有利——證明自己的條件適合撫養孩子無論作為爸爸還是媽媽,想要爭取孩子的撫養權,都需要先證明自己的健康狀況適合撫養孩子,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狀態,對孩子的成長有利。
  • 男方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男方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技巧
    離婚後孩子的歸屬問題時常會引起糾紛,而大部分情況下法院都會將孩子判給女方,男方如果想要獲得孩子的撫養權還是需要一些技巧的,那男方該如何爭奪孩子撫養權呢?  很多情況下,孩子都不是由夫或妻一方直接撫養,由是撫養方的父母撫養,那麼父母身體、教育、照顧孩子的意願等基本條件撫養權的爭取就十分必要了。  第四,孩子生活環境方面的取證。
  • 一方態度不明不同意離婚,如何起訴離婚並爭奪孩子撫養權
    這時,離婚也就成了大家常說的代名詞,提到離婚,隨之而來的就是婚姻糾紛,財產分割,子女撫養權,離婚意見不一致等問題,那麼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去處理呢?當結婚後,才發現,婚姻和戀愛完全不一樣,尤其在孩子出生後,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二人更是矛盾倍出,經過協商,袁女士和前夫於2014年協議離婚。
  • 爭奪孩子撫養權,你必須注意以下5點!
    在離婚孩子撫養權爭奪案中,經常會有人問:「怎樣才能拿回孩子撫養權?」「對方比我經濟條件好,孩子是不是就要判給Ta?」經歷了這麼多的撫養權爭奪案,我只會用實際情況告訴Ta,這是個偽命題!孩子兩歲以後,女方就一直在外省工作,孩子基本都是由男方和父母在帶。2018年,兩人結束了8年的婚姻,決定離婚。離婚原因跟很多離婚夫妻一樣:婚前缺乏了解,感情基礎薄弱,加上雙方性格、婚姻家庭觀不同。
  • 什麼條件可以拿到孩子撫養權?離婚如何爭取孩子撫養權?
    那麼什麼條件可以拿到孩子撫養權?離婚如何爭取孩子撫養權?什麼條件可以拿到孩子撫養權?離婚如何爭取孩子撫養權?一般,法院在處理撫養問題上,會認真聽取十周歲以上孩子的意見,並做筆錄入卷。在離婚前或離婚過程中,做好孩子的思想工作,使孩子願意隨自己生活是尤為重要的。十周歲以上的孩子一般比我們這一代人更為成熟,對於離婚的含義及後果都基本了解,雖然這樣會對其造成傷害,但這種傷害是避免不了的,使孩子由對其成長最為有利一方撫養,算是對其的補救吧。
  • 【普法講堂】離婚後,子女撫養權歸誰?
    案例引入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可以完美對齊背景圖和文字以及製作自己的模板爭奪撫養權固定布局 工具條上設置固定寬高背景可以設置被包含2019年,甲女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起訴離婚,被判決駁回,時隔9個月後再次訴至法院,要求與乙男離婚,兩子女均由其撫養,乙男每月支付撫養費2000元至孩子年滿十八周歲止。訴訟時,小丙已滿八周歲、小丁不滿兩周歲。法院審理過程中,雙方極力爭奪兩子女的撫養權,並就此展開辯論。
  • 新婚姻法中對離婚時孩子撫養權是怎麼規定?
    據調查在離婚案件當中,60%左右的案件中都存在爭奪孩子撫養權的問題,那麼新婚姻法中對離婚時孩子撫養權是怎麼規定?下面頂律網律師諮詢小編將給大家講解。一、2021新婚姻法中對離婚時孩子撫養權是怎麼規定?《民法典》第1048條規定「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的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二、新婚姻法頒布後爭取撫養權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 她關注 | 離婚時,孩子的撫養權如何處理?
    《民法典》第1084條第三款規定:離婚後,不滿兩周歲的子女,以由母親直接撫養為原則。已滿兩周歲的子女,父母雙方對撫養問題協議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據雙方具體情況,按照最有利於未成年子女的原則判決。子女已滿八周歲的,應當尊重其真實意願。根據該法條,最難解決的就是兩周歲以上八周歲以下的孩子的撫養權爭奪。
  • 夫妻離婚後應該爭奪孩子的撫養權媽
    夫妻離婚後,孩子成為了單親家庭,夫妻應當為孩子著想,哪一方更適合撫養孩子,就歸哪一方撫養,無更好的撫養能力應該爭奪撫養權嗎?只能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適合撫養孩子嗎?案例一,某男離婚後,只顧賺錢,沒有時間教育和輔導孩子,孩子養成了大手大腳花錢,不好好學習,長大後成為了無業游民,經常打架鬧事,年紀輕輕就背上了汙點。我個人認為,孩子的成長需要的是精神灌輸,讓孩子學會做人,養成良好的道德素質,好好學習,懂得自食其力。
  • 變更子女撫養權時法官會徵求子女意見嗎?
    最近,本律師代理男方起訴女方變更子女撫養權一案經豐臺區法院一審作出判決,男方成功得到了子女撫養權。而孩子向法庭表示希望和父親一起生活的意見對其勝訴起著重要的作用。該案情況大致是:男女雙方因感情不和於多年前年協議離婚,關於子女撫養問題,雙方在協議書中約定時年七歲的孩子由女方撫養
  • 民法典明確離婚後撫養權歸誰:已滿8周歲子女有話語權
    「爸爸媽媽離婚,我想和媽媽生活,媽媽每天都在我(和)姐姐的身邊,……爸爸一直很少回來……我不想跟他在一起。」去年11月,8歲的小志(化名)與10歲的姐姐小珠(化名)在父母的離婚案中,分別手寫證詞表示願意跟隨母親生活。據悉,姐弟倆的父母因感情破裂在法院進行離婚訴訟,但雙方均提出要求姐弟倆由自已攜帶撫養。法院認為,由於姐弟倆均超過八周歲,經詢問都表示希望繼續跟隨母親生活。
  • 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技巧,聰明女人離婚該咋離
    當自己的婚姻走到盡頭了,選擇離婚,並且自己也有了孩子,那孩子歸誰,撫養是引起爭議的很大原因,沒有哪一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都是想自己能夠帶著孩子生活,讓孩子得到母愛或者是父愛多一點,所以在爭奪孩子撫養權時,應該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想必有很多人想了解,爭奪孩子撫養權的技巧有哪些呢?
  • 淺析民法典婚姻家庭篇:撫養權糾紛需尊重八周歲孩子的話語權
    導言:孩子撫養權往往成為「離婚大戰」的爭奪焦點。案例:郭某和楊某離婚協議中約定婚生女兒隨楊某生活,離婚3年後,因孩子有逆反心理,楊某工作忙,沒時間照顧孩子的起居生活和學習,後經郭某徵求孩子意見,孩子同意跟隨郭某生活。郭某訴至法院要求變更撫養權。法院認為,本案婚生女兒現已年滿8周歲,經本院依法徵求其意見,女兒表示今後願意隨郭某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