搓澡太用力女子全身長瘊子 洗澡也是技術活兒

2020-12-23 央廣網

張小姐十分愛乾淨,每天洗澡,身上卻長滿了瘊子,到醫院就診才發現,問題竟然出在洗澡上。

武漢市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陶宇莎說,瘊子就是尋常疣,是由人類乳頭狀瘤病毒(HPV)引起的表皮良性贅生物。因為小張每天用力搓澡,經常搓破皮,皮膚表層受到刺激,敏感的病毒便隨血液循環攻到皮膚表層。

冬季應該少洗澡多保溼。洗澡時也要注意儘量用40度左右的溫水,避免過燙。如果是油性皮膚,在冬季一周洗兩次澡即可,而乾性皮膚的人一周洗一次澡為宜。

看起來簡簡單單的洗澡,其實也有技術含量的,這些常識你知道嗎?

老人洗澡水溫時間雙控制

據日本《日刊現代》雜誌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導致死亡的人數高達1.4萬人,其中約九成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在國內,這種情況也並不稀奇。北京120急救中心醫生劉江說,每年一到冬季,經常接到此類求救電話。

本身有高血壓等基礎疾病的人,或者長期臥床的老人等,在洗澡時,都要謹記這些原則:

溫度適宜再洗頭——正常情況下,血管處於收縮狀態,如果從外面剛回來,就馬上又去洗澡,還直接用熱水衝頭部,這會使腦部血管迅速擴張,腦血流加速,易導致腦出血的出現。正確的做法是先洗洗身子,再洗頭;如果在入浴前,適當運動過,身體適應了溫熱,也可以按照平時習慣來洗。

控制好水溫,一般以水溫與體溫接近為宜,即35~37℃。若水溫過高會破壞皮膚表面的油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加劇皮膚乾燥程度,增加老年人皮膚瘙癢症可能。同時,過高的溫度還會增加心臟負擔,因為全身皮膚血管明顯擴張,使大量血液流到全身皮膚,心腦血流量減少,發生缺氧,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

時間以15~20分鐘為宜。長時間泡澡使人容易疲勞,易引起心臟缺血、缺氧,致使冠狀動脈痙攣、血栓形成,甚至誘發嚴重的心律失常而猝死。另外,洗澡時間過長,頭部血液供應相應減少,易導致腦缺血而發生意外情況。

屋裡冷洗澡前先做洗澡操

嚴寒季節,脫衣服走進浴室那確實需要勇氣,有時洗完澡身上依然也熱乎不起來。河南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武月萍博士支招,讓您洗得舒暢又健康。

末梢熱起來,做足洗前操 外界氣溫低,容易造成氣血不暢,會讓人感覺到寒冷不適。洗澡前拍打後背和身體外側至身熱有利於消除洗澡前的寒意。背為陽,是督脈(陽氣的總督)和足太陽膀胱經(固護外表、抵禦外邪)循行之處,向後甩動胳膊,拍打背部,易使經脈通暢,很快背部和全身會暖和起來;或用空掌心拍打胳膊、腿的外側(陽經分部之處,陽主動、主通),也易達到肢體溫熱的效果,增強抵禦風寒的能力。

參考資料:武漢晚報、健康時報

相關焦點

  • 女子搓澡成癮全身長軟疣 提醒:搓澡巾要少用
    荊楚網消息(記者 黃濤 通訊員譙玲玲 代雨朦)河南籍女子全身長白色米粒,19日到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就診,被確診為傳染性軟疣,接診專家曾憲玉認為這跟她長年搓澡損傷皮膚有關。武漢市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曾憲玉昨坐專家門診,接診了一位20多歲的年青女子,其雙臂、前胸、後背遍布針尖般大小的淺白色小丘疹,雖然不痛不癢,但近幾個月越長越多,挑破頂端後,可擠出白色物質。曾憲玉確診其為傳染性軟疣,根據經驗詳問其生活習慣。
  • 皮膚科醫生呼籲:不要再用搓澡巾搓澡了
    不久前,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孫秋寧教授在個人短視頻平臺呼籲:最好不要使用搓澡巾,尤其不建議用纖維材質的搓澡巾用力搓澡。為什麼醫生不建議用搓澡巾?臨床發現,有些成年人身上長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瘊子」,水瘊子本來常見於免疫力較低的嬰幼兒和兒童,經常使用搓澡巾搓澡,尤其是用力搓澡時,皮膚的角質層就會遭到破壞,降低對病毒的抵抗力,使皮膚病風險增加。
  • 北京知名醫生:冬天千萬不要這樣洗澡,這個提醒太及時了
    不久前,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孫秋寧教授在個人短視頻平臺呼籲:最好不要使用搓澡巾,尤其不建議用纖維材質的搓澡巾用力搓澡。為什麼醫生不建議用搓澡巾?孫秋寧醫生解釋,皮膚表面的角質層、脂質膜,共同構成了皮膚的屏障層,不但可以保護機體免受外界細菌、病毒的侵襲,而且可以防止體內水分流失。
  • 南方洗澡不搓澡,北方人搓澡卻不天天洗澡,哪種洗澡方式更健康?
    就洗澡這件事而言,南北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南方人是天天洗澡,但基本不搓澡,北方人是隔三差五洗澡,洗澡必搓澡。北方人理解不了南方人為什麼不搓澡,南方人則理解不了北方人為什麼要搓澡而不天天洗澡。那麼,為什麼北方人洗澡的時候要搓澡,而南方人洗澡的時候不搓澡?到底哪種洗澡方式更健康一些呢?
  • 北方人洗澡必用神器,醫生卻說最好別用了!原因是什麼?
    最慘烈的記憶肯定是兒時第一次享受搓澡巾「愛的撫摸」當孩子正沉浸在玩水的快樂中時,魁梧的東北老爸將他拎到澡池邊上,將其曾遭遇的慘烈轉嫁到了孩子身上。一會兒,孩子哭了,老爸欣賞著自己的傑作笑了。每一名東北小孩經歷過那一次深入骨髓的痛苦之後,都仿佛有了的變化。也是那一次,這深入靈魂的潔癖將一直伴隨著東北人。對於東北人來說,幾天不搓澡,渾身不自在。
  • 洗澡搓出來的泥是什麼?看完以後,你還隨便搓澡嗎?
    導語:很多人洗澡的時候喜歡在身上搓出泥 ,認為那是皮膚上面的角質或者是其他髒東西 ,並且在洗澡時認為搓出來的泥越多你洗的越乾淨 ,但其實並不是 。我們一起來聊聊吧 。許多專家都曾說過 ,搓澡要適可而止 ,因為相比於其他東西 ,人的皮膚比較脆弱 ,你搓澡的時候用力過大 或者時間太長 ,都會使皮膚受到傷害 ,而且如果搓的太狠 ,會破壞皮膚表面的角質層 ,皮膚的鎖水保溼功能就會受損,皮膚就容易失水乾燥 ,出現全身要崩開的那種感覺 ,讓自己很難受 。而且角質層被破壞後 ,一些微生物也會增加感染機會 ,嚴重的還會導致瘙癢或不良反應, 比如過敏等 。
  • 【真相】洗澡搓的「泥丸」越多,洗得越乾淨?原來這些年一直都錯了
    你洗澡的間隔時間越長,死皮細胞和皮膚出油出汗的混合堆積物就越多,然後就能搓出更多的「泥」。 搓澡其實就是去角質 搓澡的過程,就是一個給皮膚去角質的過程。
  • 冬天可以給孩子搓澡嗎?用對方法,既洗得乾淨又呵護皮膚不乾燥
    不要給孩子搓澡根據皮膚科醫生編寫的《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建議:●.洗澡時應用手或柔軟的棉質毛巾輕輕擦洗皮膚,避免用力搓揉、或用粗糙的毛巾、尼龍球過度搓背。●.對於1歲以內的小嬰兒,直接用手清洗比海綿或毛巾更好,注意清潔面頸部、褶皺部和尿布區。
  • 「水瘊子」咋越生越多?刮除雖疼但最有效
    傳染性軟疣是種什麼病 傳染性軟疣,俗稱「水瘊子」。大連市皮膚病醫院小兒皮膚專診專家、副主任醫師董昳蒞說,該病是由傳染性軟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傳染性皮膚病,好發於兒童及青年人,潛伏期14天~6個月。最初表現為白色、半球形丘疹,會逐漸增大到5~10毫米,中央微凹如臍窩,有蠟樣光澤,挑破頂端後,可擠出一種被稱為軟疣小體的白色乳酪樣物質。
  • 什麼是瘊子 手上長瘊子怎麼辦
    瘊子是一種名稱,但是其實專業的叫法是尋常疣,也是疣的一種,瘊子可能會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而且還會傳染。那麼具體什麼是瘊子呢?瘊子怎麼去掉呢?手上長瘊子怎麼辦呢?下面跟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瘊子一般好發在兒童的手上,而且具有傳染性,病程是比較長的,我們需要找到原因及時的治療,這樣才能更好的去掉瘊子。瘊子其實也是皮膚病的一種,我們也不能忽視了。
  • 為什麼北方人洗澡時喜歡搓澡,南方人卻不喜歡?搓澡要注意什麼?
    洗澡,是我們清潔衛生、去除身體細菌的重要方式,通過洗澡,讓人感覺身體變得更加輕鬆。不同的地域環境,導致人們對於洗澡也不一樣,在北方,人們把洗澡稱作「泡澡」,泡在池子裡,感受著水蒸氣上升,身體在這泡澡過程中,也會變得更加輕鬆。而在南方,人們把洗澡稱作「衝涼」。
  • 瘊子不分「公母」抓撓易再長
    □記者林輝    核心提示|瘊子是皮膚科常見疾病。民間有種說法,如果身上長了許多瘊子,將「母瘊」除去,其他瘊子會自然脫落。其實,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專家提醒,瘊子是病毒引起的,具有傳染性,抓撓易感染再生長。
  • 瘊子的最佳治療方法 瘊子應該這樣治療
    瘊子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又叫疣目、枯筋箭、悔氣瘡、瘊子,是一種皮膚科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瘊子,那麼請問瘊子的最佳治療方法是什麼?長瘊子的原因是什麼?治瘊子的偏方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瘊子的最佳治療方法瘊子大都發生在兒童的身上,對瘊子就要及時治療。要是兒童長瘊子,媽媽最希望能找到瘊子最佳的治療方法來呵護兒童健康成長,那麼,瘊子的最佳治療方法有什麼?1、局部藥物治療。
  • 真正的「南北大戰」,洗澡到底需不需要搓澡,搓下來的是「灰」?
    搓澡,和粽子的鹹甜口味,都一度引起「南北大戰」。北方人對搓澡這件事,可謂是情有獨鍾。從小到大養成的習慣就是洗澡的時候一定要搓,直到搓不出任何的「灰」才放棄。而南方人則認為,每天洗澡就可以了。身體沒有那麼多的灰塵需要搓澡。而且過於用力,只會傷害皮膚。
  • 孕期搓澡會把孩子「搓下來」?孕媽洗澡有講究,這些部位莫亂搓
    文 | 齊姐育兒 本文為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通常人們洗澡會遵循一定的程序,衝洗、搓澡、護理一樣都不能少。作為精緻女人,更是按這個程序一絲不苟地嚴格執行。那如果懷孕了,還可以這樣洗澡嗎?聽人說有孕媽搓澡把孩子「搓掉」了,這是真實的嗎?
  • 女性洗澡時,這件事再舒服也不要做(男性慎入)
    02洗澡水溫太高嚴寒冬季,部分人洗澡時會把水溫調得過高,認為熱水能提高基礎溫度,緩解疲勞感。確實偏高的洗澡水能加快全身血液循環,利於全身肌肉放鬆,提高睡眠質量。03用力搓澡通常洗澡時能在皮膚上搓出類似於泥一樣的物質,這種物質是皮膚代謝生成的死亡細胞和油脂。長期在皮膚表面附著易引起皮膚粗糙和有體臭味,所以大部分女性用力搓澡,認為這樣才能清潔乾淨皮膚。
  • 瘊子有傳染性嗎
    核心提示:瘊子也叫千日瘡,西醫叫作尋常疣,尋常疣俗稱「刺瘊」,常發生於手指、手背、足緣等處,數目不定。針頭至碗豆大小,灰褐色,高出皮面,表面粗糙,遇有摩擦易出血。一般無明顯自覺症狀。病呈慢性,部分病人可自然消退。有不少人都長了瘊子,剛開始只是長一顆,後來卻越長越多,那麼,瘊子傳染嗎?瘊子怎麼預防呢?
  • 女生洗澡時3個壞習慣,無形中傷害皮膚,很多人都踩雷!
    洗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尤其是現在到了夏天,天氣炎熱容易出汗,不洗澡全身黏糊糊的真的很難受。而對精緻的女孩子來說,洗澡就更是一項必須進行的「工作」。然而,你真的知道如何正確洗澡嗎?習慣花很長時間洗澡網上一直有人調侃女生洗澡時間太長,確實,相對男生洗澡的三五分鐘而言,女生動輒半小時、一小時的洗澡時長著實令人哭笑不得。當然了,這也跟女生洗澡要做的事情比較多有關,很多女孩子洗澡的時候會附帶著洗頭、敷面膜、洗衣服、抹身體乳等等,事情多時間自然花得比較多。
  • 洗澡的正確步驟,你會正確洗澡嗎?
    澡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洗澡能夠清洗身上的汙垢,也能洗去一天的疲乏與燥熱。不過,一直以來你都堅持怎樣的洗澡步驟呢?先洗頭髮再洗身體?還是先洗身體再洗頭髮呢?下面就來說說,洗澡的正確步驟。1.首先調好水溫,夏天溫度可以低一些,冬季溫度可以適當提高一些。沒有洗冷水澡經歷的人,不推薦冬天使用冷水洗澡哦!
  • 給嬰兒洗澡是個技術活兒
    每到冬天,爸爸媽媽最煩心的就是給小寶寶洗澡。寶寶抵抗力低下,加上天冷,洗澡時一個不小心,感冒、腹瀉等問題就接踵而來了。「給小寶寶洗澡是一件技術活,很多新生爸媽們都不太會,通常是將寶寶送去專門的兒童洗澡館,其實不然,寶寶爸媽們只要用心學習,自己在家就能夠輕鬆地給寶寶洗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