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可馨育兒
導讀:在寶寶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孩子們都有這樣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們非常喜歡扔東西。他們常常把自己的東西或別人的東西拿著玩一會,然後會用力的扔向地面,同時嘴裡含糊不清的發出一些聲音。然後應用期盼的小眼神看著父母,希望能幫他們撿回來。等你撿回來之後,他會拿到手裡再次扔出去。然後期望你再撿回來,如此周而復始,直到他玩煩了這個玩具。
寶寶愛扔東西怎麼辦?家長耐心引導,不要粗暴對待孩子
孩子為什麼在這個時期亂扔東西呢?
其實孩子扔東西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是在體會自己的力量。在孩子的發育過程中,孩子手的動作發育經歷了發生到發展的一個過程。可馨育兒說,開始孩子僅是無意識的去用手觸摸玩具,慢慢的孩子會把手裡的東西往嘴裡塞。然後開始把玩具拿在手裡玩,但是因為這個階段孩子的手還沒有發育完全,經常會掉到地上去。因此孩子就不停地將東西拾起來掉下去。結果這個動作反而讓孩子產生了樂趣,於是他會把東西從這個地方扔到另一個地方,東西轉動和掉落地上產生的聲音,會讓孩子感到新奇有趣,同時對自己手的力量也好奇,所以他就不停地重複這個動作。這個時候父母不要太擔心,只要過了這個時期,孩子自然就不會扔東西了。
年幼的孩子外界的認知是依賴於感知,但他們的感知又是不成系統的。所以他們會不厭其煩地重複同一個動作或行為加深對外界事物的印象。而且孩子扔父母撿的這個互動,也豐富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在孩子的世界裡還沒有「要珍惜東西」「扔東西會把東西礽壞」這種概念,他們簡單的認知這是沒有錯的。因此,父母要是用平常的眼光看待孩子和理解孩子的行為就會產生非常大的偏差。
父母如何應對孩子喜歡扔東西
孩子在扔東西撿東西的過程中,鍛鍊了孩子的手部的運動協調能力。但是孩子這樣經常扔東西會把東西破壞掉的。所以父母可以給孩子買一些禁得住摔的物品,讓孩子去扔。比如積木、小彈球、燈籠、抱枕等物品。在戶外沒人的時候,可以讓孩子扔一些小石頭和樹葉,另外父母可以經常講一些要珍惜物品、愛護物品的小故事,讓寶寶腦海裡擁有這個印象。這樣寶寶在扔東西的時候,就會想到東西來之不易,容易扔壞。
有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扔東西所代表的含義,簡單的認為孩子就是不聽話,欠收拾。於是就粗暴的把玩具拿走或抱走孩子,甚至會打孩子幾下。結果孩子往往哇哇大哭,父母也跟著生氣。所以父母在看到孩子扔東西的時候,不要簡單的認定,要仔細的觀察孩子的行為,耐心的去引導孩子去改變。
另外父母在孩子面前的時候,不要做出這些扔東西的行為,這樣被孩子看到之後,他們就會模仿著父母的行為,去做這些事。最後,當孩子懂得了事理之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愛護物品的守則,只要孩子有愛護物品的行為就表揚他、肯定他,逐漸培養孩子愛護物品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