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放羊哥,網際網路模式的特點:無利和不收費,微信每個月把2億付給電信,QQ不收費,QQ表面上是聊天工具,實質上是遊戲公司。
2018年騰訊遊戲總體收入466.72億,主要得益於王者榮耀等手遊收入增長迅速。殺毒軟體研發成本2000萬,賣398元/套賣100萬=3.98億-成本=利潤,這樣掙錢正常不卡巴斯基、瑞星殺毒都是這麼做的。
360不收費,幹倒了卡巴斯基,瑞星,360掙什麼錢?
1)給你看廣告
2)拉你玩遊戲
3)勾引你買東西(電子商務)
4)可以稱之為:後端盈利
網際網路認為能夠讓我們掙錢的不是商品,而是用戶。
一般市場上比較常用、具有效果的2個引流策略:免單和贈品
一、免單:不僅僅是指免費,也可以是能夠刺激受眾眼球的低價產品。
免費有兩個方式:
1,產品免費
產品免費模式,是指通過主產品或副產品免費的手段,成功實現引流,然後再順勢用其他產品來賺錢。
產品免費模式不是不收錢,而是用產品免費獲得海量客戶的辦法,讓我們在後期更輕鬆地賺錢,並且免費模式適用於所有行業、所有產品。
案例一:在德國有一家全國性的連鎖公廁,每年大賺3億歐元。1990年,有個叫漢斯·瓦爾的人對政府說:「我來承包廁所,你不用給我任何費用。」有人算過一筆帳,即使他每個廁所收費,運營公廁都是虧損,不要政府的補貼那不是虧得更多嗎?所有人都在嘲笑他的愚蠢。可是這位大哥居然通過一系列創意設計,顛覆人們對於公廁的印象,輕輕鬆鬆賺錢了。
那麼,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瓦爾重新定義了廁所。傳統的廁所一般都很簡陋,一個格子一個馬桶。瓦爾四處找關係,找到一些西方國家非常著名的設計師,重新設計廁所,於是他們家的廁所就變成了紅色誘惑,變成了太空艙,變成了球形,小便池也變成了藝術作品。這些廁所創意十足,就變成了城市的亮點。因為瓦爾的廁所,後來外國人到了德國,居然有一個「廁所遊」項目。
首先,瓦爾的廁所裡面可沒有亂七八糟的小廣告。這可是豪華廁所,你到德國,如果沒有上過瓦爾的廁所,那可以說是你白來了。能到德國來旅遊的外國人大多可是高淨值人群啊,所以瓦爾廁所的廣告位非常值錢。他的收入來源有以下方面:
1)廣告收入:廁所的牆體、內部的擺設、手紙都可以做廣告。瓦爾的公廁大多建在機場、車站、旅遊景點和商業街等繁華地段。廣告收費價格合理,很多國際一線品牌如香奈兒、蘋果、歐萊雅都在這做過廣告,這是它最大的一筆收入。
2)提供公共電話收費服務:與國際運通卡組織合作,獲得那些通信運營商的提成。
3)與周邊業態合作:人們上完廁所之後,獲得一些贈送券,使用這些贈送券消費,瓦爾的公司就可以獲得一些返利。
4)提供付費服務:因為有無數人來光臨,公司又策劃了一些高檔的廁所,提供諸如個人護理、嬰兒尿布、擦皮鞋、按摩、聽音樂、閱讀文學作品等收費服務,滿足部分人群的特殊需要。另外運用了最新的科學技術,投資了收費廁所,使上廁所變成了一種享受。所有都圍繞著人性的需求,讓你的眼、耳、鼻等感觀得到最大的滿足。
靠著這些不斷的創意,這家公司居然一舉打敗了奔馳、寶馬,成為德國最具創意的企業,並走向跨國經營、全球連鎖的道路,所以免費模式的本質就是思維的轉變,是一種創造力和想像力的超級雜交術。
案例二:有一家酒店有200個房間,標價398元一間,網上售價298元,在酒店的走訪過程中,發現了一個閒置的會議室,要把這個會議室打造成容納1000人的5星級會議室,並且會議室免費對外開放。
要知道,一間容納1000人的5星級會議室,一天的費用是3萬。
如果會議室免費對外開放(主產品免費),看似虧了,但是會議室的免費開放卻能吸引全國各地需要開會的公司,而這些會帶來其他副產品的消費。
1、房間收費:帶來200間酒店房入住率,一天至少6萬,5天就是30萬。
2、餐飲:每人每餐至少消費40元,1000人*40元*10餐=40萬。
3、副產品消費:帶動好想你棗的消費,假設每人40元,就是4萬。
4、押金:酒店會場免費對外開放就會造成供不應求,每家想要開會的公司只要交10萬元押金,限量100家公司。(當你不需要會場了,一年後費用全返)活動時間限時一周,光是收押金,就能收回現金1千萬
案例三:一家珠寶會所在深圳南山區。原來的賣法就是賺差價,很多領導來光顧,很多送禮的商人來購買,可現在大環境導致可以說是幾乎沒什麼生意,押了幾千萬變不了現,這就是傳統的方式,也就是商業模式的1.0版本。問題是,現在各行各業都這樣賣,生意好才奇怪。那麼如何設計商業模式?
第一,做圈子
加入會員費2萬、5萬、20萬、50萬。
有什麼好處?比如客戶交了2萬,那麼2萬以內可以無限次換珠寶,也就是說今天這個場合適合帶玉就拿玉,明天那個場合適合帶翡翠,那麼我就把玉拿回來換成翡翠帶。
每次換交千分之一的清洗費就可以(按每件物品的市場評估價)。一年後可以隨時退會員,押金可以全額退款。
5萬是跟上面是一樣,區別在於每年可以給5萬的5%年化率分紅,也就是2500元。20萬是8%的年化率;50萬是12%年化率。
第二,把珠寶當理財產品賣
銀行的理財產品是沒有產品,只是虛擬化的,可這個模式是既有理財性質,也有實際珠寶,這樣給客戶更有信賴感。
第三,風險可控
對於客戶來說,給了2萬,一年內無數次更換2萬以內的產品,一年後可以退款就等於白用了一年的玉。
第四,對商家來說可以快速變現
2,服務免費
相信不少人都有過搭飛機的經驗,我們知道通常下了飛機以後還要再搭乘另一種交通工具才能到達目的地。
在中國的四川成都機場有個很特別的景象,當你下了飛機以後,你會看到機場外停了百部休旅車,後面寫著「免費接送」。
如果你想前往市區,平均要花150塊人民幣的車費去搭計程車,但是如果你選擇搭那種黃色的休旅車。
只要一臺車坐滿了,司機就會發車帶乘客去市區的任何一個點,完全免費!你是乘客你要不要搭?
居然有這樣的好事?請先略讀下面這則新聞:
四川航空公司一次性從風行汽車訂購150臺休旅車。四川航空公司此次採購主要是為了延伸服務空間,挑選高品質的商務車作為旅客航空服務班車來提高在陸地上航空服務的水平。
為此,川航還制定了完整的選車流程。作為航空服務班車除了要具備可靠的品質和服務外,車型的外觀、動力、內飾、節能環保、操控性和舒適性等方面都要能夠達到服務航空客戶的基本要求。
四川航空一方面提供的機票是五折優惠,一方面又給乘客提供免費接送服務,這一舉措為為四川航空帶來上億利潤。我們不禁要問:免費的車怎麼也能給它創造這麼高的利潤?
此車為四川航空免費接送車
這就是商業模式的魔力:
原價一臺14.8萬人民幣的休旅車,四川航空要求以9萬元的價格購買150臺,提供風行汽車的條件是:四川航空令司機於載客的途中提供乘客關於這臺車子的詳細介紹,簡單的說,就是司機在車上幫車商做廣告,銷售汽車。在乘客的乘坐體驗中順道帶出車子的優點和車商的服務。
每一部車可以載7名乘客,以每天3趟計算,150輛車,帶來的廣告受眾人數是:7*6*365*150,超過200萬的受眾群體,並且宣傳效果也非同一般。
司機哪裡找?想像一下在四川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人,其中有部分很想要當計程車司機,據說從事這行要先繳一筆和轎車差不多費用的保證金,而且他們只有車子的使用權,不具有所有權。
因此四川航空徵召了這些人,以一臺休旅車17.8萬的價錢出售給這些準司機,告訴他們只要每載一個乘客,四川航空就會付給司機25塊人民幣。
四川航空立即進帳了1320萬人民幣:(17.8萬-9萬)X 150臺車子= 1320萬。你或許會疑問:不對,司機為什麼要用更貴的價錢買車?
因為對司機而言,比起一般計程車要在路上到處找客人,四川航空提供了一條客源穩定的路線,這樣的誘因當然能吸引到司機來應徵,這17.8萬裡包含了穩定的客戶源,特許經營費用,管理費用。
接下來,四川航空推出了只要購買五折票價以上的機票,就送免費市區接送的活動!
基本上整個資源整合的商業模式已經形成了。
我們繼續分析,對乘客而言,不僅省下了150元的車費,也省下了解決機場到市區之間的交通問題,划算!
對風行汽車而言,雖然以低價出售車子,不過該公司卻多出了150名業務員幫他賣車子,以及省下了一筆廣告預算,換得一個穩定的廣告通路,划算!
對司機而言,與其把錢投資在自行開計程車營業上,不如成為四川航空的專線司機,獲得穩定的收入來源,划算!
至於對四川航空而言,這150臺印有」免費接送」字樣的車子每天在市區到處跑來跑去,讓這個優惠訊息傳遍大街小巷。
還不夠,與車商籤約在期限過了之後就可以開始酌收廣告費(包含計程車體廣告);最後,四川航空最大的獲利,別忘了還有那1320萬
當這個商業模式形成後,根據統計,四川航空平均每天多賣了10000張機票!回想一下,四川航空付出的成本只有多少?
到這裡,各位一定發現了資源整合的驚人效益!
一套好的商業模式是多贏的。四川航空在設計這套商業模式時,設計的企業利益相關者有乘客、司機、風行汽車公司、航空公司。
四方的利益都得到照顧,各取所需。「提供服務」各個利益相關者提供服務,從而使得他們為你帶來業務。
由此總結,使企業的價值最大化,在企業價值最大化過程中為所有的企業利益相關者提供服務,通過提供服務讓他們給企業帶來業務,這個過程所中形成的交易結構,就是四川航空的商業模式
二、贈品
這裡的贈品包含三個層面:返錢、送券、贈禮
返錢,比如充值500元反360元,但每個月返30元;
案例 「人氣理財卡」的頻率返錢模式
客戶300元即可購買原價360元的1件打底衫、1條打底褲、2條打底襪套裝,並且還送你一張市場價 1200 元的面部清潔卡。
同時還送你一張「人氣理財卡」,每次逛街來我們店,就能領 10 元現金(一天只能領 1 次),300 元領完為止,相當於客戶今天買的東西沒有花錢!同時還拿到了贈品。
這樣人氣肯定會非常高,既然知道了這個模式的效果,那到底要注意哪些事項呢?
分析:任何方案的執行推出是有前提的,這個案例中服裝店為何要用女性的打底衫、打底褲和打底襪作為充值贈送產品呢?因為當時正是秋轉冬的時節,這是女性必須購買的產品,適應人群廣泛, 而且基本上這類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利用這個作為切入點,能夠快速凝聚顧客。
所以大家在操作這類策略的時候,一定要思考清楚以什麼產品切入來吸引顧客。
算下成本:1 件打底衫1條打底褲和 2 條打底襪市場價值360元,其實成本才 110 元左右,價值 1200 元的面部深度清潔年卡, 是運用操控整合思維,免費整合過來的聯盟商家的引流贈品。同時贈送一張「人氣理財卡」,客戶每次過來逛街都可以進店免費領 10 元現金紅包,每天限 1 次,直到充值的 300 元領完為止,如此一來鎖定了顧客至少 30 次回頭進店的機會。
如果充值的 300 元全部領取完,算上前面產品(1件打底衫、1 條打底褲和2條打底襪)的成本,一共是賠了110元。但是店裡面其他衣服的消費,平均一單至少都能賺到 150 元,也就是說在客戶30次回頭領錢的過程中,只要有一次銷售成功,所有付出的成本都賺回來了,還有盈餘,購買兩次就賺大了!
其實仔細想一想,用110元的成本引流單個客戶進店30次,價格改為返5元,那就是60次,這幾乎就是無成本的引流方法
送券,比如給買單的顧客送100元抵用券,一共5張抵用券。
你可以這樣設計:第一次優惠10元,第二次優惠15元,第三次優惠20元,第四次優惠25元,第五次優惠30元。
因為用的次數越多優惠力度越大,這樣你就鎖住了他五次的消費。
贈禮,比如充值500元,送紅酒一瓶等。
這三個都是比較常用的,也沒什麼新意,但是如果把這三個融合起來,就顯得有新意,而且更具誘惑力。
比如,一種新的促銷方式——賣現金抵用券送贈品。
比如你是做餐飲的,你準備發放優惠券,但如果直接發放面臨上面所說的,免費的東西是沒人珍惜的。
那怎麼辦?你可以賣!
用20元購買50元的現金抵用券,同時可以獲得售價198 元的保溫壺,你看到這樣的活動,你會不會行動?
實際上,這也是變相的送優惠券,你用20元花錢買50的現金抵用券,贈送價值198元的產品。
本質是什麼呢?本質是:你花了20元買的是成本為20元,市場價198元的產品。
那50元的優惠券就是拿來送給你的,但是,如果你直接送50元優惠券,你會珍惜嗎?你不會,輕易、免費得來的東西你不會珍惜。
但是,上面的情況就不一樣了,你用20元換來50元抵用券,你會認為這個抵用券是你買的,198元的東西是贈送的! 所以,這50元現金抵用券,買的人大概率都會去用,否則就會覺得自己損失了。
然後你再把50元優惠券拆成3張,一張10元,一張15元,一張25元,這樣就鎖定了他們3次的消費。因為券是花錢買的,顧客 80%會去消費。
如果券是送的,你只有20%可能性會去。
比如:你花錢買了一張電影票,和電影院送的電影票,你去和不去的概率區別就很大。
所以,其他的很多引流方式,比如社群紅包、老顧客轉發、砍價團購、異業合作,本質上都是逃不出這兩種,區別在於引流的方式以及場景而已。
在這個商業模式競爭的年代,一個項目能夠成功或者逆襲,實現它的價值,在我看來,都離不開商業模式這個關鍵詞。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經說過:當今企業之間的競爭,不是產品之間的競爭,而是商業模式之間的競爭,所謂的商業模式主要是指顧客價值得定義、傳遞、獲取的整個過程。
這個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我們以往所熟悉的商業模式最大的不同在於,不再是關於成本和規模的討論,而是關於重新定義顧客價值的討論,關注顧客價值及其持有成本。
這些年,很多老闆都在尋找轉型的機會,但是真正能轉型成功的少之又少。
根本的原因,是很多老闆都是盲目的去轉型,跟風,根本沒有一個完整的布局計劃,也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導致生意越做越差,面臨著出局的危險。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是放羊哥,希望我的分享能為你帶來啟發!文章整理編輯:劉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