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學、初中到高中,語文、數學、英語(外語)是雷打不動的三大主科。中考必考,高考必考。
為了學好英語,很多家長在孩子咿呀學語的時候,就開始教英語了,更有甚者,在孩子出生之前就進行英語胎教了。
等到孩子上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更是讓孩子參加社會機構舉辦的線上、線下英語輔導班……
為了英語,許多家長可謂是操碎了心,孩子也是累的疲憊不堪。
站在一名高中老師的角度審視、分析這個問題,我覺得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❶學習西方先進的文化和技術。據說,唐朝的時候就有一些來自國外的常駐人口,講的是「古英語」。成規模的學習英語始於清朝,特別是鴉片戰爭以後,隨著國門的打開,與世界的交流開始增多了,為了交流順暢,那些經常和外國人打交道的商人和政府官員開始學英語。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儘快改變「一窮二白」的現狀,國家層面非常重視對西方國家先進技術和知識的學習。為了學習這些知識,只能學習他們國家的語言(英語等)。
❷考試指揮棒發揮的作用。在中考、高考中,英語(外語)是必須的考試科目,也是各學校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假如有學校放棄英語教學的話,恐怕教育主管部門和家長也不會同意的。
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現在來看,國外進口的一些商品包裝和說明書上,甚至操作界面都是英語(外語),如果不學習英語的話,恐怕就像看天書一樣不知其可。還有一些人為了生存或者賺錢,到國外去打工,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只能使用一種世界通用語言與當地民眾進行交流,而英語正是通用語言之一。
應該說,英語確實對國家的發展與進步發揮了巨大作用,對民眾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方便。至少說,英語在特定的歷史發展時期為我們做出了較大的貢獻。
■自從英語(外語)納入了高考科目以後,就開啟了全民學英語的節奏——
剛開始的時候,只是在中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後來從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
有些省份從小學一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程(一年級起點),有些省份從小學三年級開設了英語課程(三年級起點)。
■為了學習英語,許多家庭不惜花費重金,給孩子買錄音機、複讀機、播放器等設備,讓孩子參加費用高昂的英語培訓班,一天從早到晚ABC。
■學生們為了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拼命利用時間去背單詞、背語法、讀課文,花費了大量的學習時間。
■部分學生天生語言能力差或者學不得法,導致英語成績慘不忍睹而對英語課程深惡痛絕,甚至連英語老師都受到了牽連,學生恨屋及烏(有些學校為了規避這個問題,開設了日語、俄語、西班牙語,以此代替英語)。
■很多學生因為英語成績瘸腿,導致在高考的時候,與本科、與心儀的大學失之交臂。
■全民英語之後,影響到了國內民眾的意識形態領域和生活習慣,很多人開始學習西方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有個階段,「洋節」非常泛濫就是這個原因。還有男女之間的交往等方面,都變得隨隨便便了,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
我覺得完全可以取消,理由如下:
❶隨著中國的崛起,大國地位已經在國際社會形成。許多國家開始對中國文化和中國產品、技術產生濃厚的興趣,在一定範圍內掀起了學習漢語熱。如果外國人開始學習漢語的話,那中國人在國外就可以通過漢語與他們交流,消除語言的障礙。
❷到目前為止,有些西方國家的技術仍然保持世界領先水平,如果我們需要學習他們的技術,完全可以由專門的科技人員去學習的,而非每個普通勞動者都去學習吧?也就是說,在這個領域是非常小眾化的。
❸有人擔心如果不懂英語的話,可能看不明白英語說明書。這種擔心是多餘的,一是有大量的英語翻譯成漢語的軟體,下載以後用手機一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二是即便你學了英語,恐怕在絕大多數時間裡是用不到半點英語的;三是國家要求國外進口的商品包裝和說明書必須使用漢語,否則不予進口,多簡單的事情啊!我們要真正、切實樹立文化自信。
❹英語可以變成選學課程。現在不是鼓勵學生提早進行自己的人生規劃嗎?凡是有志於科研或者外交等方面的學生,可以選學英語(或者其他語種),並且相關的大學把英語(或者其他語種)作為單獨錄取的考試科目,這就解決了外語人才的問題。
當然,取消英語高考資格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工作,比如中小學大量英語教師的安置問題,還有社會培訓機構的辦學問題,全民英語下在社會上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或者經濟利益輸送鏈條,取消全民英語的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引發系列問題。
長痛不如短痛,動一動全民英語這個奶酪也是時候了!
你對全民英語有何看法呢?歡迎留言和評論。
我是朗月寒雪,感謝閱讀,歡迎關注,一起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