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奧數難度有多離譜?清華教授王文湛:十歲孫子的題,我都不會

2021-02-08 網易

2020-09-24 16:37:59 來源: 權利史談

舉報

  引言?

  很多家長都希望孩子學得越多越好,便在他們還很小的時候就報了各種不同的興趣班,讓孩子從小就接受各種教育,結果導致孩子的壓力過大,甚至出現了厭學心理。

  為此國家曾明確表示不建議孩子超前教育,可家長卻不認可,並表示現在的知識點那麼多,如果不提前學習,孩子的成績根本就跟不上。

  事實真是如此嗎?其實現在的教科書編寫還是比較合理的,孩子即便不超前教育,只要以後努力一點,學習依然可以趕上去。

  

  可是難就難在現在大部分家長都會給孩子進行超前教育,如果自己不這樣做的話,孩子的成績就會比較落後,所以很多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落後,便盲目地跟從,絲毫不顧及孩子的感受。

  在家長報的興趣班中,比較受歡迎的一個就是奧數班,奧數就是指奧林匹克數學競賽,距今已經舉辦了52年。

  

  奧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我記得自己是在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才開始接觸奧數的,奧數的題目比教科書上的基本數學題要難得多,必須有一定的數學基礎才能學習奧數。

  可是很多家長並沒有了解到奧數的含義,只知道學奧數對孩子好,便盲目地給孩子報了班,甚至有些孩子才四歲就要開始學習奧數。那麼小的孩子哪裡會做奧數題呢?

  由於經常做錯,長期下來,深深地打擊了孩子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結果導致很多孩子對數學失去了興趣,成績也變得越來越差。

  

  奧數題到底有多難呢?在清華大學任教的教授王文湛就深有體會,他曾在一次講座上怒批奧數。

  原來他有一個10歲的孫子,也在學習奧數,有一天,孫子遇到了一道比較難的題目,便來問他。結果教授一看,這道奧數題是高二才學到的知識,現在卻讓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來做。甚至有些奧數題連教授自己都不會做。

  

  這令王文湛憤怒而又無力,他說,如今的奧數題不過是一種戲法而已,早已失去了它的意義,可偏偏很多家長卻對這種教育深信不疑,並不知道這其實是害了自己的孩子。

  因為很多奧數題只是根據公式來出題目,所以解答時只需要使用公就行了,完全不管邏輯問題。而奧數班的老師也是這樣教學生的,後果就是很多學生的思維自小就被限制,很難再發散出去了。

  

  眾所周知,數學題考驗的就是人們的思維和邏輯能力,如果孩子的思維和邏輯能力受到限制,那麼對他未來的學習和人生都是有很大影響的,同時孩子感受不到數學的美妙,也就不會愛上數學,這必然會影響到他的成績。

  數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中也都充滿著數學,甚至連我們的思考方式也和數學有關,所以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並不是說孩子的數學成績好,他的數學就一定很好。要想學好數學,關鍵還是要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畢竟興趣是學習的基礎,只要孩子有興趣,那麼學起數學來必然是事半功倍的。

  

  而要讓孩子對數學感興趣,父母就要明白幾點,第一,培養孩子對數字的理解能力,也就是說要讓孩子明白數字的含義。所以家長在教孩子學數數的時候,不要單純地數,而是從生活中讓孩子感受數字,比如爬樓梯時,讓孩子數樓梯;吃飯時,讓孩子數數家裡有幾個人等等。這樣一來,孩子就能明白數字是什麼了。

  第二,在遊戲中學習數學。所有的孩子都是愛玩的,孩子的注意力在遊戲中是最集中的,所以父母要想讓孩子愛上數學,就要抓住孩子的這個心理,讓他在遊戲中學習數學,這樣一來,他就會逐漸愛上數學了。

  而數學遊戲也有很多,比如搭積木、數數字等,都是很不錯的遊戲。

  

  總而言之,孩子的教育應該是循序漸進的,家長千萬不要過於心急,尤其是學習數學,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學成的,家長要想讓孩子的數學成績好,最重要的還是要培養他的數學興趣,這樣學起數學來才能夠事半功倍。

  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課外輔導書的時候,不要全都是清一色的卷子,而是要試試別的數學趣味書,能夠讓孩子讀懂,並從中學會應用數學,從而獲得對數學的興趣。

  中學老師當初給我們上數學時,他就僅僅利用旗杆的影子,就計算出了旗杆的長度,對此我們都很好奇,從此大家就對數學充滿了興趣,這種循循誘導的方法,對中小學生培養數學興趣很有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批評奧數:我孫子只有十歲,他的奧數題連我都做不出來
    哈嘍,我是大橘,今天又來找大家聊天啦,奧數」是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簡稱,是一項以數學為內容,以中學生為對象的國際性競賽活動,至今已有30餘年的歷史。以前的奧數考驗的是學生的邏輯思維,可現在的奧數卻變成了「記公式」,也就是說只要你把公式記住了,那就能考高分,不過這些公式並不是好記的,能考高分只能證明記性好,別的什麼都反應不了,我國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也在講座中吐過槽。
  • 清華大學知名教授怒斥奧數:10歲孫子做的題,我自己都不會做
    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思想,變成孩子的負擔,在某次講座中,清華數學系知名教授王文湛曾說:「現在的奧數題,不過是文言的戲法,而正是這樣的教育,許多父母卻深信不疑」。許多父母看來,孩子學習奧數,不僅會增長智力,還會在其他方面「加分」,但就目前而言,奧數題真的適合孩子嗎?很多教師在教奧數時,只會讓孩子把解題技巧背誦,在小學或許可行,但到了初中丶高中呢?解題技巧是無用的,除非你真的智商超群,否則只是陪跑罷了!現在的奧數題究竟有多難呢?就連王文湛教授都說:「我十歲的孫子,剛上五年級,我看他做的奧數題,看了半天都沒有方法和思路」!
  • 清華教授:我孫子10歲,他的奧數題我都不會,教授批評奧數引爭議
    清華教授王文湛曾在一個講座中說道,現在的奧數題大多數是按照基本公式而改編的,根本毫無規律可言,當王文湛嘗試做孫子的奧數題時,發現根本沒有章法,完全不需要思維轉變,只是把公式帶進去即可,就好像這只是為公式而創造出來的題一樣。
  • 娃有必要學奧數嗎?清華數學教授:我10歲孫子的題目我都不會做
    說到奧數,相信家長們都比較陌生,或許只知道是數學的一種類別。在家長眼中,會奧數的孩子都是非常厲害的,因此很多家長都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奧數班,希望自己的娃也變得聰明出色。清華數學教授痛批奧數:我的孫子只有10歲,他的奧數題我都做不出來看到過這樣一個講座,主講人是清華教授數學系的王文湛教授,他在講座中狠狠地痛批奧數,王文湛教授說,如今的奧數隻不過是「文盲的戲法」罷了。
  • 奧數真有用嗎?清華教授怒批奧數:10歲孫子的題我都不會做
    相信很多家長會選擇把孩子送進奧數班,小學一年級就開始,就希望能通過奧數的學習,能讓孩子的智商升一個等級!先不說孩子智商有沒有變化,但自從娃參加了奧數班,我經常「膽戰心驚」的!我最怕孩子突然拿出一道奧數題讓我來解,作為家長,總感覺自己也是堂堂985的大學生,在奧數面前,智商被反覆「摩擦」。
  • 娃有必要學奧數嗎?清華教授痛批奧數:10歲孫子奧數題我不會做
    對於奧數這類培訓班,事實上很多家長並沒有真正理解透徹,大多數家長認為奧數能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成績。這個答案顯然是不完善的,鍛鍊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提高數學成績是學習奧數的一個好處,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家長有想過嗎?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奧數呢?
  • 清華教授怒批奧數:10歲孫子的奧數題,有的連我都不會做
    在小學階段,許多家長會給孩子報一些奧數班,並認為孩子學了奧數,以後數學學習會更輕鬆。而我們日常所理解的奧數則是「數學難題」,但近幾年來,奧數好像在逐漸變質。前不久,一位來自清華大學的數學教授王文湛在一次講座中就談到了這件事。
  • 奧數真的有用嗎?清華教授怒批奧數稱:我都不會做
    前兩天看到一則消息,清華教授怒批奧數,稱自己10歲的孫子的奧數題目,他一個人清華教授看半天都不會做。說實話,現在的奧數題是真的難,超綱不說,學了還沒有用。奧數題基本上和以前的腦筋急轉彎差不多,對學習毫無用處。奧數班就是老師教授解題思路,直接套公式,限制了孩子的思維能力。
  • 清華大學教授怒批奧數:我孫子才10歲,他的奧數題我都不會做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特別火熱的話題「清華大學教授做不出自己孫子的奧數題」,難道現在的小學奧數題這麼難嗎?清華大學教授怒批奧數:我孫子才10歲,他的奧數題我都不會做前段時間在一個視頻網站上看到清華大學教授的講座,於是便點了進去,講座的人正是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在講座的過程中他是這樣說的:「現在的奧數題,不過是文盲的戲法罷了,可偏偏有很多家長對此都注重,非要相信這種教育。」
  • 奧數該不該在中小學生中普及?清華教授王文湛:有的我都做不出來
    important}「現在好多家長都讓孩子去參加奧數培訓班,請問奧數該不該在中小學生中普及呢?」有人問。如果孩子對奧數充滿濃厚的興趣,我覺得讓孩子去學奧數應該不是什麼壞事;但如果孩子連數學課本上的內容都提不起任何興趣,那麼讓這種狀態的孩子去學奧數還有什麼意義呢?
  • 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痛批奧數:我孫子10歲,他的數學題我都不會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會在孩子上小學時送去奧數班,美曰其名「不輸在起跑線上」,在家長們的認知中,奧數能夠讓孩子的智商提高。但自打孩子進了奧數班,每次孩子回家我都是心裡犯怵的。只要他覺得有意思有難度的題都會讓我們試著解。
  • 「我孫子才10歲,他的奧數題我都不會!」清華教授痛批奧數引熱議
    奧數在生活中已經是非常熟悉的科目了,不少家長為了讓孩子的思路更加靈活,為了他們長大後可以適應更高強度的考試和訓練,都會送他們去學習奧數。但是近幾年,奧數的性質好像發生了改變,此前一位清華教授痛批奧數就引起了熱議。
  • 「10歲孫子的奧數題,我都不會做」,清華數學教授痛批奧數
    在選擇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發現之前很火的奧數班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當然這和每個地方的具體政策有很大的關係,不少地方都出臺了新的規定,要求停辦奧數班。其實奧數的題目就是競賽的題目,要說難不難,當然難,競賽的題目能不難麼?但家長們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在數學考試中獲得好成績,依舊會把孩子送去奧數班。清華數學教授的孫子十歲時,上小學四年級,有一天孩子日常練習時遇到一道難解的奧數題,便去詢問教授。可教授一看題目,這道題分明就是高中的題目,竟讓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解答,這未免有些說不過去了。
  • 「10歲孫子的奧數題,我都不會做」,清華數學教授痛批奧數
    在選擇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發現之前很火的奧數班現在已經銷聲匿跡了。當然這和每個地方的具體政策有很大的關係,不少地方都出臺了新的規定,要求停辦奧數班。 其實奧數的題目就是競賽的題目,要說難不難,當然難,競賽的題目能不難麼?但家長們為了能夠讓孩子們在數學考試中獲得好成績,依舊會把孩子送去奧數班。 清華數學教授的孫子十歲時,上小學四年級,有一天孩子日常練習時遇到一道難解的奧數題,便去詢問教授。可教授一看題目,這道題分明就是高中的題目,竟讓一個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解答,這未免有些說不過去了。
  • 「10歲孩子的奧數題,我都做不出來」,清華教授直言奧數題太難
    文/樺樺教育說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沒有在上網衝浪的時候,看到這篇報導:清華教師怒批奧數。我在看過這篇報導之後也開始有些疑惑,現在小學生的奧數到底是有多難?就連教授都做不出來?當我懷著好奇心上網搜了一道小學奧數題時,我發現是我想得太簡單了!網上也有很多求助帖子,自己家孩子的奧數題根本沒有辦法輔導,光是看看就覺得頭疼,所以上網發帖求助各位大神幫忙解答。其實在每篇帖子的下面都能夠看到,現在很多的家長在抱怨小學生的題目太難。
  • 清華數學教授狠批奧數:我孫子才十歲,他做的奧數題我竟不會做!
    「我的孫子10歲,而他的奧數題,有的我都做不出來,而我在清華大學教數學。」清華大學數學系王文湛教授在一次演講中說道。教授更痛批,如今遍地開花的奧數隻不過是」一個文盲的變戲法。」他指出,如今的奧數題已經「偏離」了初衷,更加注重技巧,而不是數學本身的邏輯推理、演算。因而,沒有一點數學依據或者價值。他的孫子上小學四年級,他看見之後說這是高二才應該有的題,現在卻拿到四年級來教學。這是不應該的。
  • 清華教授痛批奧數:10歲孫子的題我不會做,基本全是超綱授課
    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適合學習奧數呢?或者是說學習奧數的孩子都能取得進步、變得更聰明呢?在分析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清華大學數學教授是怎麼看待奧數的。清華教授痛批奧數:10歲孫子的題我不會做,基本全是超綱授課清華大學數學系教授王文湛,在某次演講的時候曾說過,有一次他10歲的孫子拿著奧數題過來請教他,作為清華大學教授,王文湛自然是非常有興趣的,但他嘗試了一下後,發現很多題目他壓根想不出來
  • 清華教授「質疑」奧數:10歲孫子的奧數作業,自己完全看不懂
    一說到數學,相信很多家長都很能理解其意義,很多小學生剛剛步入小學的時候,就被父母送去奧數班學習,很多家長認為奧數比較難,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開發思維,對於以後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很多家長不禁懷疑,是不是讓孩子學習奧數沒有用呢?最近,網絡上一篇文章受到眾多網友的熱切討論,文章的題目是:「清華大學怒批奧數,原因竟然是自己做不出10歲孫子的作業題目?」看了這篇文章,不禁做出質疑,現在小學生的數學作業已經這麼難了,就連清華大學的教授都不會?
  • 小學生作業有多難?清華教授王文湛:孫子10歲,他的數學題我都不會
    如果你有這樣的認知就打錯特錯了,就連清華大學的教授王文湛都直言有些小學數學題連他都不會。 在一次演講中,王文湛教授曾說過一句話:「平庸的老師是敘述,普通的老師是講解,優秀的老師是示範,偉大的老師是啟發」,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老師應該是起到解惑、引導、啟發的作用,是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
  • 清華教授王文湛談奧數遍地開花,教授:有的題我都不會做
    年過八旬的清華大學王文湛教授,就曾公開痛批過奧數的「遍地開花」:「不過是一個文盲的變戲法」。01何為奧數奧數,很多人都不陌生,全稱:「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這是從小學、甚至學前教育階段,就進入到如今孩子學習生活的一項特殊的數學競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