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鞋盲盒手辦 一個愛好到底能「燒」多少錢

2021-01-09 虹新聞

潮鞋、盲盒、手辦、電競是如今年輕人格外「燒錢」的幾大愛好,也是網絡上出現頻率頗高的話題。我們費盡心思,動用身邊全部資源,找到幾位不同領域的發燒友,並用鏡頭展現出他們的故事。儘管他們的收藏不一定最多,但他們的執著和熱愛一定能打動各位網友。

【蘇鑫宇和他的300雙球鞋】

今年23歲的北京小夥蘇鑫宇,已經是有10年藏鞋經歷,近300雙鞋的老Sneaker。他說買鞋只是單純出於愛好,以前只顧低頭買,現在回過頭來,才發現鞋盒已經快「佔領」了整個家。望著堆到房頂的鞋盒,他從笑容中微微擠弄眉頭,「有時候我也感到發愁,這麼多鞋放在這,該怎麼辦」。

2009年,上初二的蘇鑫宇買到了自己的第一雙籃球鞋——喬11(Air Jordan 11),「當時花了1429元,是母親出錢給我買的」。蘇鑫宇邊回憶,邊從堆成「牆」的鞋盒中抽出了這雙。他對自己的每一雙鞋都了如指掌,購買地點,價格等等基本都會記得,甚至連發票也都會保留。「大概能換輛稍好點的車吧」,蘇鑫宇這樣形容自己球鞋目前的市價。

蘇鑫宇喜歡籃球,也喜歡球星。他用「戰神」來形容最喜歡的球星艾弗森,這種熱愛也延伸到球鞋上。幾年前,當各大「搶鞋」APP還未風靡時,蘇鑫宇和朋友的身影總是出現在各大球鞋門店前排隊。為了買到心儀的「銀河噴」(Nike Air Foamposite One NRG),他曾經連續排隊兩天兩夜領號,卻由於沒中籤,最終也沒買到。「那一刻就是煩,什麼也不想幹」。

最多的時候,一個月內蘇鑫宇就會買好幾雙鞋,不是在買鞋就是在買鞋的路上。如今APP平臺四起,搶鞋成本大大降低,人們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參與到搶鞋「大軍」中來。被拉低的中籤率和經濟壓力減少了他買鞋的數量,另一方面,家中堆積如山的鞋盒也成了他控制自己買鞋的原因。收藏球鞋10年,現在選鞋時,蘇鑫宇將好看,舒服幾個因素排在限量款和特殊款之前,不過後者更為人們所追捧。「適合自己才是最cool的潮流文化。」

【小夫妻的Molly牆】

2016年初,爽兒偶然從手機上看到了一個造型可愛的娃娃——Sonny Angel。它圓滾滾的眼睛,光溜溜的身體,還有背後的小翅膀立刻獲得了爽兒的喜愛。自那之後,她便掉入了潮玩盲盒的「坑」。走進爽兒和鯨魚(化名)的「二人世界」,一整面擺滿潮玩娃娃的展示牆立刻會吸引人們的注意,琳琅滿目的潮玩「Molly」和「Sonny Angel」令人看花了眼。

與許多人相同,爽兒一方面醉心於潮玩娃娃的外觀和設計,另一方面也追求抽盲盒時的刺激感。當拆盒後發現抽中隱藏款,那種喜悅的心情簡直難以形容,「尤其是當自己只買了一兩個時。「為了買到心儀的潮玩,爽兒和鯨魚也曾經徹夜在店外排隊。至今兩人已經投入了十多萬元,家中擺著上千款不同造型的潮玩。

為了入手每個系列的隱藏款,爽兒和鯨魚也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方法。以當紅的Molly為例,每個新系列都會推出十餘款娃娃,其中隱藏稀有款的出現概率只有1/144。每次新款發售時爽兒和鯨魚會發動四位朋友一齊排隊「掃貨」,按照每人上限2個大盒(24個)來購買,恰好能實現「整箱搬」(144個),以此來確保獲得隱藏款。而其中重複的款式,大部分會通過不同渠道賣掉「回血「 。圖為鯨魚介紹收藏的一款被炒到2000多元的Molly西洋棋計時器隱藏款。

在鯨魚眼裡,只要妻子喜歡,他就會無條件支持。於是鯨魚會想方設法幫爽兒買到心儀的每款的潮玩,「我就是希望她有個愛好,當她的愛好滿足時,也能支持我的愛好,讓我買喜歡的球鞋」。鯨魚笑著說。圖為兩人家中還有不少未拆盒的Molly。

【國內電競隊服收藏第一人——老金】

18年的CS(反恐精英)生涯讓老金有了許多「頭銜」——CS資深粉絲,CS電競戰隊NiP 「瘋狂」粉絲,外設「狂人」,外設品牌KOL(意見領袖),電競媒體人,以及「衣櫥裡的電競人」。而這最後一個「頭銜」,為我們講述了他的故事。採訪當天為了拍照,老金從房間搬出了幾個大整理箱,將整齊疊放的T恤一件件拿出,而這些只是他近300件隊服收藏中的一小部分。

2001年,在名為《半條命》的射擊遊戲推出三年後,上大二的老金第一次玩到CS。起初只是單純對遊戲的熱愛,漸漸這種對CS的熱愛愈發狂熱,2004年,老金加入了人生中第一個CS戰隊,作為選手訓練、比賽。生活中內向的老金在遊戲中會變成截然不同的另一個人,他會與隊友為達成目標共同努力,賽場上的氣氛總能令他熱血沸騰。

2006年,沒能成為職業選手的老金第一次以媒體人的身份去電競賽事現場,第一次和偶像f0rest見面。也是在這一年,老金從WCG總裁判長手中拿到了第一件戰隊隊服。曾經,喜歡籃球的老金想要一件屬於自己的喬丹球衣,2006年,對電競的熱情也讓他開啟了收藏電競隊服之路。由於電競不像其他體育項目普及,很多隊服都是非賣品,老金只好動用各種關係,託朋友,搭人情。也做過令國內外玩家驚呼瘋狂的事——為了在偶像f0rest退役前拿到一件他的隊服,專程前往瑞典。在他拿到這件夢寐以求的隊服前,足足等待了7年時間。圖為老金在展示一件帶有NiP全隊隊員籤名的f0rest隊服。

2019年是老金18年CS生涯中最難忘的一年。作為NiP戰隊在中國的官方微博負責人,他拿到了NiP戰隊為老金定製的,帶有國旗和老金ID的隊服,這也是至今唯一一件帶有中國國旗的NiP隊服。同樣是在2019年上海SLiS7群星聯賽後,老金和NiP全隊合影,共進晚餐。最後f0rest(左二)在離開中國前,還特意將他在比賽中穿的隊服送給老金,兩人現在已經成了熟悉的朋友。老金說自己是為了生活而遊戲,但「玩」到今天,遊戲和隊服讓老金和世界各地的朋友相遇,也改變了他的人生。

【「2.5次元」遠見的手辦情節】

幾年前,提起手辦一詞,知道的人還不多。2019年,天貓發布的數據顯示,手辦已經躋身「95」後最燒錢的5大愛好之首,微信中自稱為「2.5次元」的「90後」遠見也已經為手辦「剁」了13年的手。現在,手辦多指以動畫遊戲角色形象為原型製作的人物模型,遠見的手辦情節,也源自於對ACGN(動畫、漫畫、遊戲、輕小說)的愛。上中學時,大量日本動漫湧入到他的生活中,遠見形容自己迅速「淪陷」,追番, COSPLAY,買手辦成了他的日常。走進他的房間中,除了到處的手辦,還有諸如海報、各種二次元周邊等等。而其中最搶眼的,還要屬一整櫃的手辦。

上高中時,遠見從動漫周邊漸漸「入坑」手辦。他格外追求能夠將喜歡的角色擺在家中這種滿足感。06年的電商網站還遠沒有現在發達,他便成了實體手辦店的常客。那時均價3、500元的手辦對於學生來說是筆不小的錢,遠見就從小的扭蛋食玩(通常為尺寸和做工質量都低於手辦的小玩具)買起。一次偶然的機會,老闆以50元的價格轉給他了一款原價350元的瑕疵手辦——黑saber,現在遠見還將這第一個手辦擺在柜子的最上層。

遠見會因為喜歡的動漫作品或角色入手手辦,有時也會因為單純喜歡設計和做工而入手。現在網絡上流行著一句話,「宅男一面牆,北京一套房。」遠見笑著解釋,就算按照現在每個手辦千元上下的均價計算,這個說法其實也很誇張,實際算下來,他的手辦價格大概只能買到1、2平米。之所以手辦的價格在旁人眼中高得離譜,一方面由於版權費用高昂,日本動漫作品的收入不少都來源於周邊的銷售;另一方面,手辦的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型師的製作水準,好的原型師往往設計價格都很高;除去這些,開模、製作工藝、上色水準以及實際流通等因素也都是造成手辦價格較高的原因。

遠見說,如今最困擾自己的問題不是手辦動則千元的價格,而是日漸「擁擠」的家。每當入手一款新手辦時,都要花時間在櫃中勉強擠出一小塊空間,「為此,我的手辦已經開始入侵家裡每一塊地方了。」圖為遠見打開書櫃,裡面也已擺上了不少手辦。

【董曉辰,跟著火車撿煙盒】

董曉辰有一個不少人都有的愛好——收集煙盒。在他小時候,各地市面上的香菸還都以當地品牌為主。家住北京西站附近的董曉辰就喜歡到車站附近,撿拾各種被南來北往的旅客扔掉的煙盒。回想起那段時間,他每周末都會雷打不動地去「淘寶」,一直攢了近千個。然而小學時搬家,由於種種原因,董曉辰的煙盒被扔掉,他的這項愛好也只好無奈暫停。

進入大學後,董曉辰才又重拾起久違的煙盒。這次不僅是國產品牌,琳琅滿目的進口煙盒也佔據了他收藏的「半壁江山」。雖然數量還遠不及曾經,不過對他來說,重要的是對一份事情的熱愛和堅持。

相關焦點

  • 從盲盒、手辦到潮鞋 95後玩家跨入消費分級時代
    生於1994年的李曉曄,平時吃住在家裡,沒什麼開銷,但今年已在盲盒上花費兩萬多元,最多的一次,一口氣買了50多盒,「一個個拆開盒子的過程,特別滿足。」近期,天貓發布的首份《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手辦、潮鞋、電競、Cosplay和攝影成為95後年輕人中熱度最高,也最「燒錢」的愛好。
  • 95後年輕人哪些愛好最「燒錢」?手辦、潮鞋、電競、Cosplay和攝影...
    榜單顯示,手辦、潮鞋、電競、攝影和Cosplay成為95後年輕人中熱度最高、也最「燒錢」的五大愛好。潮玩手辦最燒錢 盲盒收藏受「硬核玩家」追捧年輕人都在玩什麼?從這份榜單看,手辦的燒錢指數位列第一。據悉,去年手辦在天貓上的同比增長達到近190%,客單價和消費頻次均名列前茅,成為當代年輕人最燒錢的愛好。在ChinaJoy現場,海賊王、火隱、寶可夢皮卡丘……每個知名IP的展位前都擠滿了年輕人,為了買到心愛的手辦,最長的隊伍排了二三十米。在這一系列最受95後追捧的愛好中,盲盒收藏成為硬核玩家增長最快的領域。
  • IP小站(IP Station):盲盒手辦首選之家
    近年來,盲盒行業的急速發展影響著每一個熱愛盲盒的盲盒迷,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非盲盒圈的受眾群體。在這場火爆的生意戰爭中,盲盒之戰也從線上燒到線下,其自動售賣機開始出現在各大商場和地鐵站中,成為抓娃娃機、口紅機之後的又一大風口。
  • 炒鞋、炒盲盒能賺錢?業內:愛好就好,切勿盲目-炒鞋 球鞋 扭蛋 風險...
    原標題:炒鞋、炒盲盒能賺錢?業內:愛好就好,切勿盲目  「炒鞋」「炒盲盒」「炒扭蛋」「炒裙」……隨著潮流文化的興起,在部分資本追捧之下,相關風險已讓監管發出預警。  監管部門提醒警惕「炒鞋」風險  一個隱藏版的「盲盒」動輒售價千元、一雙限量版的球鞋價格動輒5位數、一條二手的蘿莉裙更是被掛出十萬元的高價……今年以來,類似的信息頻繁出現,也讓不少市民感到疑惑,「炒鞋」或者「炒盲盒」真算一種投資手段麼?  還沒有等多數市民弄清楚「炒鞋」和「炒盲盒」背後的潮流文化,監管已提前介入預警風險。
  • 盲盒式魔力:能讓年輕人砸下一個首付?
    房、車、北上廣戶口、婚姻,這些能給人帶來安全感和穩定感的東西,對她而言都遙不可及。「我太難了,只有買盲盒才能讓我開心起來。好多朋友不理解我為什麼要在這些玩具上花這麼多錢,他們不懂,能花錢買到的快樂,為什麼不要呢?」
  • 從「炒鞋」到買「盲盒」,是商機還是套路?
    一雙鞋能賣到幾萬元、一個玩偶因為「盲盒」的噱頭能賣到上千元。從「炒鞋」到買「盲盒」,「錢包是路人」成了當前部分年輕人的一種消費狀態。業內人士認為,多元消費需求催生了各類創新業態,但並非「萬物皆可炒」,消費者應理性對待,避免「踩雷」。「盲盒」是個啥,一年砸幾萬不稀奇?
  • 花2萬元買一堆「娃娃」,海南年輕人流行「豪賭」的盲盒,都是...
    但是,平時人設是「貧民窟男孩/女孩」,家中的一面玩具牆可能頓時讓人感覺高不可攀、「入坑盲盒三個多月收集了50多個盲盒潮玩,花費三千多元」、「一年花2萬買一堆娃娃」……沒錯,這就是網絡上爆火的盲盒,「拆開盒子那一刻真的很上頭」這個很容易讓人上癮的玩具讓眾多年輕人慾罷不能,也變相地催生了一個行業。
  • 盲盒?不就是一盒子「爽」麼
    手辦、鞋、遊戲是95後的愛好中最燒錢的三個。看似毫無關聯的三種商品,吸金的邏輯卻並不相互獨立。手辦和鞋,都有「設計、潮流」這兩個元素;手辦和遊戲,都有「故事和IP」這兩個元素;而手辦、鞋和遊戲的背後都有「亞文化圈層」這一個共同的屬性。也就是說,不管商品是什麼,設計、IP、圈子,在這屆年輕人的購買決策中,舉足輕重。
  • 都2020了,那些炒鞋、炒盲盒的年輕人怎麼樣了?
    因為自己排隊買不到限量款,他便通過黃牛加價,或是其他渠道高價購買潮鞋。「以AJ1為例,有的人能夠翻至少五倍價格賣出。我尋思著在線上找黃牛買雖然貴一些,但也能賺一兩倍。」李維開始在二手電商平臺上尋購相關的潮鞋款式,並以原價的一兩倍價格瘋狂「進貨」看好的款式。
  • 20萬人掏錢,千億港元市值,年輕人眼中的盲盒到底是什麼?
    「一個IP它有聖誕節、動物等不同系列,看著幾十塊錢不貴,但一套下來不比一個正版手辦便宜。」雯雯去年因為櫻桃小丸子盲盒入坑,加上今年的Kimmy&Miki系列已經收集了兩套。除了大話之外,他還玩一個網遊,這兩個遊戲一個光氪金,一個能賺錢。菜坤透露,他在那個氪金遊戲上,前前後後砸了大概一棟老家縣城的樓房首付錢,今年運氣好,在另一個遊戲上做商人囤貨,不僅把之前氪的錢賺了回來,還夠他買一輛國產小轎車。「我覺得盲盒和現在很多手遊上的抽卡、抽皮膚玩法差不多,都是靠著未知刺激和中獎心理吸引人持續砸錢。」
  • 炒股、炒鞋都OUT了!賺39倍的「盲盒」來了
    來源:中國基金報作者: 吳羽 比「炒鞋」更瘋狂的「炒盲盒」來了!先給大家幾個數據(資料)看看:1.已有不少玩家入坑,並不惜壕擲千金抽盲盒: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在盲盒潮玩上4個月花了20萬;還有一位60歲的玩家,一年花了70多萬購買盲盒。
  • 盲盒之後,國產潮玩走向何方?
    泡泡瑪特故事裡的關鍵詞除了盲盒、IP,還有年輕人。沉迷抽盲盒的年輕人到底在消費些什麼?潮流玩具為何能從小眾文化走向大眾視野?沒有故事的IP生命周期有多長?試圖回答這些問題,或許能夠幫助我們了解盲盒經濟走紅背後的原因,以及中國Z世代的消費邏輯。盲盒為什麼能「出圈」?
  • 還沒看懂「炒鞋」又來了盲盒 Z世代的嗜好有多大市場空間?
    古語有云,物以稀為貴,除了抽到隱藏款帶來的心理滿足之外,一個隱藏款在閒魚上被炒到天價也能給玩家帶來物質上的「滿足」。根據閒魚官方數據,限定款和隱藏款被炒至上千元並不罕見。過去一年中,閒魚上有30萬盲盒玩家進行交易,每月發布閒置盲盒數量較一年前增長320%,最受追捧的盲盒價格狂漲39倍。
  • 花百萬元買「娃」,盲盒時代的潮玩生意
    此前天貓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中,盲盒收藏成為潮玩硬核玩家增長最快的領域。盲盒社交屬性也隨著盲盒所帶來的潮玩經濟迅速崛起。在小紅書、B站,熱門的盲盒盲拆視頻幾乎都有超數十萬的播放量;在豆瓣,搜索「盲盒」、「換娃」等關鍵字,幾乎每個相關帖子都能有上百的回覆。
  • 從炒球鞋到炒盲盒,潮玩屆「出圈」就只能靠投機者遊戲了?
    潮玩商品從本質上來講一直都是「小眾」玩物,它代表著一個社會在物質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時,人們對於文化層面開始有了更多元化的追求。不論是kaws Original Fake還是積木熊,或者是AIR JORDAN、優衣庫T恤上的海賊王、李寧回力國潮風、各類動漫手辦或公仔,人們對於潮玩商品的喜愛從未只聚焦在「玩」的屬性上,而是更追求它們背後的設計、製造工藝及文化內涵。
  • 出手辦、做盲盒,快看漫畫在下一盤什麼棋?
    國產盲盒起步於2016年左右,走到今天,既離不開泡泡瑪特等主要玩家的力推、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的賦能,更與新一代消費主力的消費習慣有關。Z世代是物質充裕、消費能力較強的一代,也是在二次元文化中浸淫長大的一代,他們願意為興趣愛好買單,也越來越多關注產品背後的故事與附加的精神價值。
  • 盲盒盛行的背後,依附著哪些底層邏輯?
    天貓去年發布的《95後玩家剁手力榜單》顯示,手辦力壓潮鞋、電競、攝影、Cosplay,成為95後最燒錢的興趣愛好,而其中,盲盒手辦的收藏更是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天貓上一年有近20萬玩家在盲盒上花費超2萬元。透過這些現象級熱度,我們可以直觀感受到,如今盲盒經濟風頭正勁,盲盒收藏點亮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精神角落。破譯「人性的密碼」,盲盒煥發無窮魔力!
  • 泡泡瑪特盲盒發燒友變投訴者 潮物消費引監管預警
    文/中國質量萬裡行 雷玄一個隱藏版盲盒動輒售價千元、一雙限量版球鞋價格動輒五位數、一條二手蘿莉裙更是被掛出十萬元的高價……「炒盲盒」「炒鞋」「炒裙」等潮物文化的興起,在部分資本追捧之下,相關風險已讓監管發出預警。
  • 盲盒當道,韭菜橫行
    但往往大家開出來的都是一些爛便宜的東西,什麼一個鑰匙扣,一包肉鬆餅,幾根水彩筆,或者其他雜七雜八,單價不會超過十塊錢的禮物。這麼多搞盲盒的,我就服賣莆田鞋的後來玩的人多了,大家就開始吐槽,啥幸運盒子,全是坑。
  • 「盲盒」在閒魚上漲價39倍 有玩家為購盒投入幾十萬
    比炒鞋還刺激!你知道「盲盒」嗎?最高可賺39倍,有人已投入幾十萬每經記者 張鍾尹 每經編輯 陳星 盧祥勇 杜恆峰 肖勇 「不吃飯可以,不買盲盒不行。」95後的愛好又催生了新的故事與風口。盲盒,一般是指以系列推出的玩偶,以盒為單位,裡面裝著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外包裝上不顯示玩偶外觀,在拆封前永遠不知道裡面是什麼,何時能集齊全套全憑運氣。盲盒的單價並不高,一般在39元到69元之間,一個系列也只有幾百元。但因為新品層出不窮以及「隱藏款」、特別版的稀缺性,往往會讓人在不知不覺中掏空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