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頂思考帽是德博諾在1980年代中期提出的,其影響力極大,至今仍然在中國傳播。說到德博諾,可以說是比羅振宇更早進入「知識類行業」的人。他在1960年代末期就提出「水平思考」方式,改變了常人採用「垂直思考」方式容易出現的問題。事實上,六頂思考帽並沒有在原則上突破「水平思考」的範式,它仍然是一種橫向思維。
筆者差不多在6年前接觸「六頂思考帽」,當時的感覺是這種方法比較新穎,參考以下:
白色帽子:基本信息。我們都掌握了哪些信息?
綠色帽子:替換方法、建議及想法。
黃色帽子:可行性、利益、價值。
黑色帽子:困難、危險、問題、注意點。
紅色帽子:直覺、感覺。
藍色帽子:結論
圖片來自網絡
但是時間一長,就覺得這種思維方法過於刻板,為何一定要把思維方式區分得如此嚴格。人的思維難道不應該是複雜的,綜合的嗎?有人說,檢驗一個人的智力是否上乘,就看他的頭腦能否同時容納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並且無礙於處世。如果是這樣的話,一次只能從一個角度來看問題,是不是反而退步了?所以,每次玩「六頂思考帽」的時候,覺得就像過家家一樣。
事實上,我並不是第一個懷疑「六頂思考帽」方法論的人,還有一個人,比我早很多年。他叫李天命,是香港大學的哲學博士,這個人在香港非常火,他的講座座無虛席。他曾經在著作中駁斥德博諾的水平思考。他說,思考方法可以論述,思考藝術卻難以論述,或只能展示而無法論述。「六頂思考帽」就是思考方法,它能給到人啟示,但不是高級的思考藝術。
「六頂思考帽」的詭譎在於,它給人一種「學到了、進步了」的感覺,但是它很難真正解決問題。這就好像一種廉價的思維快餐,給到人感官上的刺激,有短時間的興奮感,但是長時間而言,它並不能真正提高你的思維水平。
圖片來自網絡
到這裡,肯定會有人反駁我,究竟什麼是真正的思考。我告訴大家,真正的思考有兩點。首先,思考不在於形式。Indeco的朱老師曾經說,「覺得跟國外比我們最大的差距在於思考。我們國內的公司更重要的是表象的形式,用什麼材料去設計,然後去表達,然後呈現出什麼樣子,但是國外的公司來講,第1個他在表象上沒有那麼重要,他思考的可能是他真正是找歸因的」。國外之所以有這麼多新穎的創意,其實來源於他們對於哲學、倫理、社會、心理等各學科的崇敬和信仰。正是在這種信仰下,才有了思考的形式,而不是相反。
其次,真正的思考是基於直覺的,這聽上去和六頂思考帽中的紅帽很相似。但是,六頂思考帽的紅帽仍然是一種形式,並非真正地直覺。你自覺自發地去做,和依葫蘆畫瓢地去做,效果完全不同。說穿了,六頂思考帽中的直覺思考仍然是一種邏輯思考。楊振寧在他的著作中說,「科學絕對不是只有邏輯。只有邏輯的科學只是科學中的一部分,而且在討論科學的創造性的時候,這部分不是最重要的。舉個例子,樹林子的方向性,晶體從不同方向看,也是規律的。更重要的是,通過想像,通過靈感,一下子同時了解每個方向的規律。這種更高一層的了解不是邏輯思考所能達到的」。
直覺在思考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種尺度是很難拿捏的,我們不能為了直覺而直覺。BCG的徐瑞庭曾說,如果在天空兩端分別放上重視邏輯的思考和insight,應該處於平衡狀態,偏哪邊都不恰當。這種平衡感就是一種比喻,說明要每個人親身體驗,按照自己的情況去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