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廳公筷使用調查:「太麻煩」成食客拒用高頻詞

2020-12-17 生活報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公筷、分餐再次推向餐飲的最前沿。北京、上海、廣州等諸多城市陸續發出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倡議,避免「病從口入」。其中,北京將公勺公筷分餐制納入了《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進行推廣,條例於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此次公筷公勺、分餐制會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嗎?餐飲企業又如何看待和實行公筷分餐制?

探訪

調查30餘家餐廳

願意使用者較少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中明確提出「餐飲服務企業應當配備公筷公勺,有條件的應當推行分餐制,引導消費者文明就餐。」

連日來,北京青年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北京朝陽、海澱、大興、豐臺、通州等多個商圈30餘家餐廳發現,許多老字號和品牌連鎖飯店都已行動起來,為消費者準備了不同形式的公筷公勺,有條件的還實行了分餐制;但在一些中小型餐館,無論是公筷公勺的配備,還是相關的服務都還有待提升。

松鶴樓是一家老字號蘇幫菜。北青報記者來到其位於海澱區的融福店看到,店門口的醒目位置張貼著引導顧客的「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的宣傳牌。

「這是本道菜的公筷和公勺,」在二樓包間內,服務員正向在用餐的一桌客人作出提醒。北京松鶴樓總經理王春平表示,松鶴樓主打蘇菜,比較精緻講究,菜品有很多是按位上的。所以一直有分餐、公勺公筷的服務基礎。疫情期間還對服務流程做了進一步優化,相關內容也寫進了餐廳的服務規範。

作為一家粵式特色餐廳,湯城小廚定位為朋友聚會,家庭用餐為主。北青報記者在湯城小廚海澱五道口購物中心的門店看到,每張桌子的正中央,都擺放著一雙公筷,其顏色也和普通筷子有所區別。

在大興區西紅門商圈大龍燚火鍋店內,服務員為每一張桌子配備了多雙長筷子。記者注意到這雙筷子比桌面上的普通筷子要長出1/3,且顏色不同。

在海底撈門店通州北苑店,該店的倪店長表示,從2019年開始,公司層面已對公筷服務進行了規範,對公筷顏色也做出了區分。灰色的筷子是食客私用筷,褐色筷子是公筷,上方還寫著「生食專用」。

北青報記者走訪多家餐廳後發現,雖然店內提供了公筷,但很多顧客還是使用著自己的筷子在盤中夾菜,而公筷被隨手放到了一旁。還有一部分顧客吃著吃著就把吃飯的筷子和夾菜的筷子弄混了。

三裡屯商圈和團結湖附近都聚集著不少餐飲門店,但北青報記者一圈轉下來發現,基本沒有商家在牆上、餐桌等顯著位置張貼醒目的公筷公勺倡議海報,也未有擺放相關提示標識牌等。

調查

3天隨機採訪百組路人

「太麻煩」成拒絕高頻詞

「我贊同使用公筷,但是特別難執行。」28歲的高先生告訴北青報記者,他認為在家裡吃飯是一大家人溫馨和睦的體現,家人之間使用自己的筷子相互夾菜非常普遍,如果也分公筷老人心裡可能會不舒服。如果是在外面和朋友聚會,同樣會面臨情面和效率等問題。

北青報記者先後3天選取了100組路人,對其進行了街頭採訪。從結果來看,在家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別為「一家人沒必要」「不習慣」「太麻煩」,而外出就餐不使用公筷的原因分別為「餐廳沒有主動提供」「大家都不用」「不習慣」「親朋好友沒必要」。

對此,南華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醫務部院感辦兼傳染病管理科主任黃靚醫生告訴北青報記者,新冠疫情期間,有些病毒感染者是通過聚餐或密切接觸感染,感染人群往往是整個家庭、整個家族。圍桌共食、不用公筷,這種就餐方式隱藏著巨大的風險,給病毒傳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徑。除了預防新型冠狀病毒,其他傳染病如慢性B型肝炎、細菌性痢疾、幽門螺桿菌感染等等都存在家族聚集性的特點。

根據流行病學統計數據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在發達國家發生率通常低於30%,我國自然人群中的感染率為40%-60%,且各地區分布不均,呈家族聚集現象。幽門螺旋桿菌主要是通過口-口(共用餐具、潔具)傳播,如果家中親人感染了幽門螺旋桿菌,就可能會在合餐的時候發生傳播,致使其他家庭成員感染。

黃靚表示,很多人以為使用公筷,是防止別人把病傳染給自己,其實使用公筷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從自己身上傳染出去。比如一家三口中,有人有幽門螺桿菌,只要患者使用公筷,即可切斷傳染。

此外,兒童常見的手足口病的傳播途徑多為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或糞便。6歲以下的孩子免疫功能低下,更易因共用碗筷導致病毒交叉感染。

建議

公筷、分餐應和

「飯前要洗手」一樣宣傳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健康所教授楊月欣表示:「長期以來,分餐並不在學生的衛生教育課本中,不在成人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中,不像『飯前便後要洗手』一樣被廣泛宣傳,這表明我們的全民健康教育還需要長期努力。」

楊月欣認為,目前我國有對公共餐飲衛生安全硬體和軟體的要求,但缺乏對顧客和餐飲服務管理的相關制度規定,無法形成有效約束。同時,政策、場所(包括學校、社區、幼兒園等)、媒體網絡、專業團體以及廚具製造業等支持性環境的營造也很重要。

「難就難在沒成習慣,少數和小眾的影響力是不夠的,只要養成習慣,小眾變大眾,就不覺得難了,大家都自然而然養成良好習慣。」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朱毅表示。

「家庭可以先從餐具分開做起,各人有各人的筷子、飯碗、杯子、勺子,就像各人有各人的牙刷一樣,再從各人有各人食譜,分量種類各不同做起,餐館可以監督實施,另外宣傳入眼、入耳、入心,更新觀念,公筷是尊重和愛,是負責任的保護。」 朱毅說。

隨著各地倡導公筷、分餐制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政策層面上,更多的地方標準、行業指南陸續出臺。

北京烹飪協會、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3月9日聯合發布《推行公筷公勺共建文明餐桌倡議書》,號召北京市餐飲服務要配備公筷公勺,有條件的企業可定製帶有「公」字標識的公筷公勺;嚴格做好公筷公勺清洗、消毒,設置公筷公勺專用存放區;根據餐桌規格、用餐人數、菜品類型等,擺放相應的公筷公勺。

「公筷要長出三釐米。」在接受北青報記者採訪時,北京烹飪協會常務副會長劉玉馳表示,改變一種舊的生活習慣並非一朝一夕就能解決,主要是靠不斷地倡導和宣傳,協會提出了「放心餐廳」創建工作,其中就有關於公筷公勺擺上桌的要求。而具體落實到細節上,我們建議商家使用比普通筷子長3釐米的「超長版」公筷,這樣消費者用餐時不易弄混。

相關焦點

  • 25人中22人不願用公筷?「裝」「麻煩」「不習慣」是拒絕高頻詞
    記者在江北區、渝中區幾家中餐廳對食客進行了隨機訪問,在被訪的25人中,有22位市民明確表示平時並沒有使用公筷的習慣。為什麼大家不願意用公筷?「嫌麻煩」和「不習慣」是最多的理由。在外貿公司工作的盧女士說,兩雙筷子換來換去,顯得很麻煩,也容易混淆。
  • 公筷分餐:八成受訪者支持,僅四成真正實行
    近 85% 參加問卷調查市民對公筷分餐持支持態度《公筷分餐制調查》在深圳晚報官方微信公眾號、官方微博、深圳 ZAKER、深圳網易、深圳 + 等平臺發出後,截至 12 月 23 日 19 時,共回收有效問卷 8462 份。
  • 武漢餐廳餐具用量增加 每道菜配公勺或公筷
    特別是因為公勺公筷的推廣使用,武漢有餐廳的餐具用量已經達到疫情前的三到四倍。一菜一公筷成眾多餐廳標配7月28日,記者在武昌中北路凱德1818廣場的多家餐廳看到堂食區提供公勺和公筷。每個桌都要提供公筷已成餐廳的標配。
  • 長沙超5成餐企復工,公筷公勺有人用嗎?分餐制推行順利嗎?
    另外,有約5成消費者選擇打包帶走,還有兩名男性食客見店內無空餘餐桌,主動搬起板凳坐在門外「嗦粉」。 費大廚辣椒炒肉:每桌預先提供消毒公筷 「每天清潔消毒,公筷公勺,請您放心用餐。」中午12時,進入富興時代廣場5樓,便聽到費大廚辣椒炒肉店正用大喇叭循環播放門店系列消毒措施,以吸引覓食者注意力。
  • 公筷公勺何時引領「新食尚」?多數餐廳仍一「筷」難見
    1月5日,商務部辦公廳關於印發《商場、超市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其中就要求餐飲服務單位要為合餐顧客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務。多數餐廳內仍沒有主動提供公筷公勺但記者探訪發現,北京多數餐廳尤其是平價餐廳依然不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市民合餐也常礙於情面不開口要公筷,使用公筷公勺「事兒多」「顯生分」的觀念仍然存在。
  • 多地推行分餐制,公筷「夾」出「新食尚」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北京、河北、上海、安徽等多省份已發布具體條例或細則推廣分餐制,提倡使用公筷。如今各地推行效果如何,百姓接受程度如何?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 分餐風潮漸起,多地餐館主動提供公筷甘肅蘭州,甘肅國際大酒店電梯門對面的牆上, 「就餐請使用公筷」的海報十分醒目。
  • 知名餐企、酒店響應本報公筷倡議,與「眾筷共涮涮」說拜拜
    在這場全城使用公筷公勺大倡議實踐中,有市民、專家、餐企呼籲,「眾筷共涮涮」的火鍋餐桌,急需推廣公筷公勺!今日,記者實地走訪調查發現,不少市民還是習慣吃火鍋「眾筷共涮涮」。調查:火鍋餐桌公筷配備有待普及 今日,記者走訪了多家已開放限制性堂食服務的火鍋店,觀察到用餐人群使用公筷者並不多,大部分餐廳未主動提供公筷。
  • 上海100家餐廳承諾: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
    上海100家餐廳承諾: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市文明辦說,首批100家「上海市文明餐廳」承諾:做到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條件的餐廳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倡導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湯一勺」;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詳見↓「文明餐廳」關於公筷公勺的承諾一、全面提供公筷公勺。
  • 上海100家餐廳承諾: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海100家餐廳今天承諾: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良好的餐飲習慣關乎市民的生命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本市四個部門昨天聯合發布「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市文明辦說,今天,首批100家「上海市文明餐廳」承諾:做到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條件的餐廳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倡導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湯一勺」;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文明餐廳」關於公筷公勺的承諾一、全面提供公筷公勺。
  • 上海100家餐廳今天承諾:全面提供、倡導、使用公筷公勺
    良好的餐飲習慣關乎市民的生命健康,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階段,本市四個部門昨天聯合發布「關於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書」。市文明辦說,今天,首批100家「上海市文明餐廳」承諾:做到根據用餐人數、菜品數量配備相應的公筷公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在有條件的餐廳為客人提供分餐分食制;倡導家庭聚餐「一菜一筷,一湯一勺」;養成使用公筷公勺的習慣。
  • 北京「公筷行動」將滿月!一菜一公筷眼下正流行,餐飲習慣得慢慢培養
    3月10日,首都文明辦發布《公筷行動公約》,號召全體市民共同參與「公筷行動」。多個行業協會也聯合餐飲商家發出了相關號召,以此防止食源性疾病傳播。公約就要滿月,公筷公勺究竟有沒有擺上飯店餐桌?食客們用得順不順手?連日來,記者探訪朝陽、東城、西城等區的多個知名商圈,看看使用公筷公勺是否成了新「食尚」。
  • 公筷公勺何時引領「新食尚」?
    商務部辦公廳近日印發《商場、超市疫情防控技術指南》,其中要求餐飲服務單位要為合餐顧客提供「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或者「一人一公筷、一人一公勺」服務。但記者日前探訪發現,北京多數餐廳尤其是平價餐廳依然不主動提供公筷公勺,市民合餐也常礙於情面不會開口要公筷,使用公筷公勺「事兒多」「顯生分」的觀念仍然存在。
  • 「公筷公勺」出標準了!規格、顏色、怎麼擺都有規定
    餐飲企業100%配備公筷公勺顏色為白色或類白色  印「公筷」「公勺」字樣據了解,成都餐飲業公筷公勺使用規範適用於成都各種經濟類型的餐飲服務單位,包括飯莊、酒家、酒樓、餐館、餐廳(含飯店、賓館、酒店、度假村、農家樂中對外經營的餐廳)、火鍋店、小吃店、快餐店、麵館,以及集體用餐配送企業。
  • 百家餐飲店加盟晚報公筷行動——鞏固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我們在...
    隨後,記者來到餐館包間區,「您好,打擾一下,給您上個菜,這雙是公筷,請慢用。」記者觀察到,餐桌的上擺放著兩套公筷公勺,顧客使用的是黑色的筷子,公筷則是白玉色,方便顧客識別取用。「作為晚報公筷公勺行動的加盟者,我們除了給每個包間的餐桌上配有兩套公筷公勺外,在上菜的時候,每道菜品的餐盤上也會配有公筷。」餐廳營銷總監對記者說。
  • 《成都市餐飲業公筷公勺使用規範》正式實施!
    第二條 本規範適用於我市各種經濟類型的餐飲服務單位,包括飯莊、酒家、酒樓、餐館、餐廳(含飯店、賓館、酒店、度假村、農家樂中對外經營的餐廳)、火鍋店、小吃店、快餐店、麵館,以及集體用餐配送企業。第二章 製作要求第三條 公筷公勺必須在規格和顏色上明顯區別於自用筷勺,材質應符合GB 4806規定的質量要求。
  • 武漢全面推行分餐制 餐飲企業需主動提供公筷公勺
    記者探訪公筷公勺漸成餐廳標配楚天都市報記者昨日採訪發現,目前江城大部分餐飲單位中公勺公筷已成標配,也有餐廳推出位份菜、單人餐以倡導分餐,分餐模式也被食客認可。隨著4月份餐廳堂食的恢復,很多餐廳門口張貼「今日已消毒」溫馨提示,門口消毒液、洗手液和體溫計已成標配。昨日中午,記者在豔陽天酒店看到,餐桌每一個餐位上,都配有公勺和公筷。
  • 引領「舌尖上的健康」公筷公勺服務等將被導入上海創建綠色餐廳...
    使用公筷公勺是引領「舌尖上的健康」,杜絕「舌尖上的浪費」的最好辦法。記者9日獲悉,上海市地方標準《餐飲服務單位公筷公勺服務規範》(簡稱:「標準」)本月正式實施,餐飲門店使用公筷公勺、實施分餐制將被導入上海創建綠色餐廳指標體系。
  • 使用公筷公勺等於分餐制嗎?吃火鍋時還需要用嗎?「公筷公勺20問...
    2月23日,上海市健康促進委員會、市文明辦、市衛健委、市健康促進中心聯合向全體市民發出了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議。一個月以來,全市已有2.5萬餘家餐廳表示要推廣使用公筷公勺,92%的市民贊成使用公筷公勺。下一步,全市有關部門還將通過社會宣傳、行業推進、標準制定和加快修法等舉措,多管齊下,形成合力,早日讓使用公筷公勺成為餐飲服務的「標配」、市民家庭的自覺,讓公筷公勺成為「健康新食尚、餐飲風向標」。公筷公勺不是新生事物,可具體怎麼用,不少市民仍有疑惑——弄混了怎麼辦?同桌人不願意怎麼辦?
  • 海南「公筷行動」問卷調查結果出爐!九成消費者贊同這一舉措
    日前,省市場監督局、省衛健委、省文明辦聯合人民網科普頻道,對社會各界支持餐飲復工情況開展問卷調查,約20萬名參與者中,有95%的調查參與者認為開放堂食的餐廳應配備公筷、公勺。該項問卷調查以「餐飲復工進行時,你下館子了嗎?」
  • 鍾南山院士喊你用公筷!經此一「疫」,讓公筷擺上每一張餐桌
    超感人,看哭瞭然而,筷來箸往,情味濃濃,當一桌人用各自的筷子在餐盤裡夾菜時,可能在不經意間就完成了病菌的傳播。在這次疫情,一些家庭聚集性傳播的個案中,經調查,患者都有聚餐的經歷。《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綜合調查結果及資料,告訴你為什麼提倡使用公筷,並教你一套正確的公筷使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