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墓祭祖找不到親人墓地 「特殊尋親」了卻老人心願

2020-12-18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04月07日訊 據《青年時報》報導因相隔10多年,一對杭州老夫婦已無法在嵊州市天倫園公墓裡找到親人的墓地。清明節的上午,公墓工作人員為幫助老夫婦完成掃墓心願,上演了一段感人的特殊尋親故事。

  4月5日上午8點左右,八旬高齡的竺湘斐夫婦相互攙扶著,來到了嵊州天倫園公墓。因一些原因,他們已有10多年沒來上墳了,再加上年紀大了,記憶力減退,竺老太太和丈夫楊先生在公墓裡轉了30多分鐘,也沒找到竺老太太的奶奶和母親的墳。「這可怎麼辦呢,急死我了。」竺老太太急得眼淚汪汪。公墓工作人員徐師傅看到後,上前問明了情況。

  徐師傅一邊安慰這對老夫婦,一邊帶著他們在墓地裡開始了特殊尋親。竺老太太說,奶奶和母親都是在上個世紀60年代去世的,他們最後一次來掃墓是在1993年,如今時間已過去17年。竺老太太的哥哥在浙江大學當教授,年事已高,行動不便,而竺老太太的弟弟前些年已去世。竺老太太說:「今年,我下決心一定要抽出時間來嵊州老家,為已逝的親人掃墓,否則我以後也走不動了,會遺憾終身的。」

  徐師傅根據竺老太太提供的親人名字,撥開一塊塊被樹枝遮蓋住的墓碑細細尋找,公墓工作人員張師傅也過來幫助尋找。兩個多小時後,他們終於找到了竺老太太母親的墓地。兩位老人激動得老淚縱橫。隨後,張師傅和徐師傅又幫他們找到了竺老太太奶奶的墓。臨走前,竺老太太夫婦對此表達了深深的謝意。

  天倫園公墓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每年都會發生一些親人來公墓祭祖,卻找不到親人墓地的事情。今年特別多,短短3天裡就發生了10多樁這樣的事。張師傅說:「為了幫助大家能找到逝去親人墳墓,不讓他們失望而返,我們樂意擔當好這個特殊的尋親嚮導。」

  據紹興日報 俞佳鋮

相關焦點

  • 【尋親】「哥哥,我們終於相聚了!」跨越62年終了卻心願 烈士朱隆準親人淚灑晉江
    直到今年3月,一條「尋浙江溫州籍烈士朱隆準親人」的信息出現在了他們村的微信群內。通過比對信息,家屬確認了朱隆準就是他們尋找多年的親人。「那一刻,一家人都沸騰了。」朱玉慧回想起當時情景很是激動。  據了解,今年3月,晉江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首次在媒體發布「為烈士尋親」公益活動,就成功為三位外省籍烈士找到家屬,近期,又幫助三名烈士找到了家屬。
  • 9合肥籍臺胞留尋親遺願 開通「尋親熱線」
    「回家」,是那些已故臺胞們魂牽夢縈的心願,但逝者已去,心願卻未了。臺灣有關方面為了幫助9名已故合肥籍臺胞老人完成心願,尋找大陸的親屬,特致電合肥市臺辦。本報獨家受合肥市臺辦委託,開通「尋親熱線」0551—2813442,希望能為這9名已逝的臺胞老人了卻心願。
  • 1991年臺灣來築尋親郵件「死信復活」記
    題記:自1978年臺灣開放臺胞大陸尋親以來,許多與大陸親人失去聯繫的臺胞紛紛通過信件、電話等多種途徑千裡尋親。這些信件歷盡輾轉,有些幸運地找到了主人,為海峽兩岸的親人架起了聯繫的橋梁,但還有很多卻因地址不詳等原因成為「死信」,相關部門也往往愛莫能助。
  • 開發區墓地兩年價未變 經營性公墓起價28800
    又是一年緬懷逝去親人的時刻。記者了解到,隨著城市化進程,街道投入資金建設公益性公墓遷入分散的墳墓,逝去的村民可以免費安葬於此。而城裡人多選擇價格越來越高的經營性公墓讓逝者入土。新型喪葬方式依然接受程度低。另外,開發區自去年6月1日起免除城鄉居民1225元的基本殯葬費,為逝者親屬減輕了一些負擔。
  • 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 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 12月11日,建德市公安局梅     原標題: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 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男子離家1500公裡15年,漂泊在外不諳世事、沒有朋友、沒有工作,甚至不知如何與家裡聯繫。
  • 眾市民中元節祭祀發現親人墓已被拆除
    本報記者 竇陽 攝中元節去祭祀,親人的墓卻不見了臥龍崗管理方:為了整修墓區塌陷區域,將部分墓遷移別處安置8月21日是農曆七月十五中元節,幾位到臥龍崗憩園公墓祭奠親人的市民卻發現,自家親人的墓地竟然被公墓管理方給夷為平地了!隨後,心急如焚的市民從臥龍崗憩園公墓管理方處得知,為配合施工,管理方將施工區域內的墓遷往別處安置了。
  • 臺山著名飛行員黃毓沛之女有生之年欲回臺山尋親
    祖籍臺山的著名飛行員黃毓沛之女黃菊芬,1949年與親人失散——有生之年欲回臺山尋親  現居上海的黃菊芬老人是著名飛行員黃毓沛之女,1949年她與父親和4個兄弟失散後,一直沒有對方的音訊。近日,記者接到黃菊芬的兒媳從上海打來的電話。
  • 杭州一男子住在墓地15年,靠撿拾別人丟棄的食物為生,不敢和人交流
    只能寄居在杭州建德梅城一處公墓,風餐露宿,靠撿拾別人丟棄的菜葉、食物為生……12月11日,建德市公安局梅城派出所的老丁在一次走訪中,發現一名衣衫襤褸的男子睡在公墓裡的一處廢舊房屋內,當輔警丁小平與其交流時,他總是低頭不語,偶爾抬起頭看一眼老丁,除了知道自己名叫小王(化名),男子對自己的情況也是一問三不知,說已經很久沒有和人說話過了。
  • 如何選擇公墓?大片墓地朝向一致,吉兇是否相同?
    所以,本文只是實實在在的談一下與多數人相關的公墓問題。人都有去世的一天,無論是自己還是親人。所以,墓地的問題,誰都得面對,不論是居住在城裡人還是還是農村人。公墓,在需要的時候,已經是多數人的首選目標。就筆從業多年的經歷來看,人遇到了需要用墓地的時候,多數都是著急的時候,沒有幾個人能顧得上去請人尋龍點穴,特別是居住在大城市的人,多數都是應急買下一座公墓安葬親人。公墓的建造,許多地方各有不同,因地理、環境等資源限制,建造公墓的地形各異。
  • 南陽:72小時警方助力尋親38年魂縈夢繞,親人一朝相見
    僅僅過了三天,張念的尋親夢就實現了。1月23日,得知消息的張念安排好手頭工作,就趕往唐河縣畢店鎮。平時坐車就要打瞌睡的她,此刻卻一直盯著車窗外,眼中麥田、村莊、河流一閃而過,而腦海裡卻不斷浮現姥姥、媽媽的叮囑和期盼,既興奮,又焦急,更期待!因為,38年,三代人的心願終於實現了,她將回到從未見到的家,見到只是一直存在姥姥和媽媽口中不斷重複的親人們。
  • 86歲臺灣老人趙潤華尋找父親趙璧齋母親韓亞雲的大陸親人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董連輝 記者解麗達)近日,筆者在幫助老兵尋親的微信群裡收到一封求助帖——臺灣的楊傳人先生希望幫母親趙潤華尋找外公趙璧齋和外婆韓亞雲的大陸親人。 臺灣的楊傳人先生希望幫母親趙潤華尋找外公趙璧齋和外婆韓亞雲的大陸親人。圖為原籍霸州信安的趙璧齋。今年55歲的楊傳人介紹,母親趙潤華今年86歲,目前定居臺北市。
  • 臺灣老人尋親78年返鄉日照見親人,她決定不走了
    圖1、老人和家人來到日照燈塔風景區參觀。圖2:老人來到日照公安機關,向派出所民警尋求幫助。圖3:老人向記者講述78年尋親路。圖4:老人日照尋親成功後,與親人們拍攝的全家福。2019年1月4日,在山東日照,87歲的臺灣老人張劉乃榮,終於迎來了她盼了78年的一次相聚。離家78年後,她帶著女兒回到故鄉,見到了老家的親人,也找尋到了內心的根。
  • 時隔30年 臺灣九旬老兵合肥尋親 想讓孫子考內地大學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以為找不到了,沒想到在社區幫助下,很快就聯繫上了親人。」昨天,來自臺灣的50歲的郭大同在電話裡激動地對記者說。他這次受92歲高齡的父親郭以來委託,全家再次來合肥尋親。據介紹,他父親上世紀80年代曾回鄉祭祖,如今時隔30年他替父再度回鄉,看看家鄉這片熱土。
  • 經營性公墓和公益性公墓有什麼區別?
    人們日常生活不會聊到墓地這個話題,除非特殊的情況下會談到墓地,這種情況就是摯愛親人離自己而去,在這種情況下大家不會去考慮墓園合不合法,墓園有沒有正規的手續,買墓後的售後問題等…… 那下面就講講什麼樣的墓園屬於合法的?什麼樣的墓園是不合法的?
  • 天津公墓,天津墓地價格
    天津公墓,天津墓地價格天津墓地也是有限的,目前西青區的墓園還是比較多的,有玉佛寺寢宮,萬壽園,都是不錯的陵園,具體說下萬壽園公墓。萬壽園公墓是經國家民政、土地、工商、物價等部門嚴格審批,手續完備的國辦公墓。位於天津市西與河北交界處112國道路北,佔地438畝,是一座大型的國辦永久性公墓。
  • 找了半個世紀 他在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哭牆上"見"到姐姐
    康莊美地公租房,張蘊仁正在翻看在揚州和親人重逢後的全家福。重慶晨報記者 甘俠義 攝這幾天,家住重慶北部新區的張蘊仁老人,在家裡整理了近一個月去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尋親」的照片。有一張特殊的「合影」,每當他看到時就會淚流滿面:在紀念館的「哭牆」上,姐姐張菊仁的名字赫然在列。他站在名字旁邊,拍下了這張難得的照片。
  • 除夕送盞燈到公墓,讓逝去的親人來跟我們一起過年!
    在我的老家縣城,有一個「特別」的過年風俗,就是除夕傍晚,在天將暗沒暗的時候,大家要先到公墓去「送燈」。除夕「送燈」不是普通的掃墓,除了常規的燒紙錢和敬香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點燈」。這在我們家鄉人看來,就是讓逝去的親人在天黑之後能夠打著燈找到回家的路,來跟我們一起吃頓團年飯。
  • 這場跨越千裡的尋親之旅,只為滿足重病老人回家的願望!
    這場跨越千裡的尋親之旅,只為滿足重病老人回家的願望!經了解得知,老人在杭錦旗居住多年但身份信息無法查詢,在與民警初次見面時,老人就表達了強烈的回家願望,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回到家鄉。但老人年事已高且病情嚴重,提供的信息少之又少,再加上老人離開家鄉已經40餘年了,當時的一些地名已經不復存在,提供的人名要不是小名,要不大多數已經去世,尋親變得愈發艱難。
  • 重病老人獨自離開醫院躺墓地等死 不願拖累家人
    □時報記者 張琴 通訊員 俞曉佳  2月26日,在半山生態公墓的墓地裡,躺著一個60來歲的老人。他說自己得了重病,躺在墓地裡,是為了等死。事後,半山派出所對老人進行勸說,並把老人送往醫院救治。不料,2月28日,老人偷偷離開醫院,再次出走。
  • 北京八寶山公墓,誰的墓被祭掃最多,特殊的81號墓安葬著什麼人?
    人死亡之後會被埋葬在墓地之中,墓地就是人們用來悼念逝去的人的地方。有些人,他們在去世之後,不僅會有親人朋友來悼念他,甚至會有一些陌生人來悼念他來掃墓。比如說在北京的八寶山公墓中,一個墓中安葬的人非常的神秘,許多人都來這個墓前掃墓。北京八寶山公墓,誰的墓被祭掃最多,特殊的81號墓安葬著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