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就是喜怒哀樂,起起落落,磕磕碰碰嘛!都沒關係,沒有永久的勝利者也沒有永遠的成功人士,只要相信自己敢於拼搏就一定有機會,人生的道路上本就沒有順風順水的,總會有大風大浪,度過了也就風平浪靜了。
王陽明是明朝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大家對他印象最深的應該就是,他是儒學的集大成者,在明朝的時候,他的儒學思想被奉為先賢,對後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那個時候,王陽明的思想就像我們現代的科學思想一樣,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王陽明一生著文無數,像《王陽明心學》、《傳習錄》、《知行合一》這些書,對後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在做人做事上,王陽明的很多觀點往往都能一語道破玄機,很多人生難題,我們都可以在王陽明的字裡行間找到答案。
王陽明說:心裡有什麼,就相信什麼,相信什麼就看到什麼,建議看看
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禮記·禮運》說:「人為天地之心。」古代聖賢也教育後人,要為天地立心。沒有人,這世間就沒有美醜,沒有美麗和善良。
世界沒有本來模樣,你心裡有什麼,相信什麼,就擁有什麼樣的世界。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決定了他的世界的模樣。
有句話說得好:這個世界,就是你自己的世界,你對世界的態度決定了你會擁有怎樣的世界。
王陽明十三歲時,母親早逝。繼母常常虐待他,而他父親遠在京師任職,對於王陽明的遭遇毫不知情。
王陽明不得已,想利用繼母篤信佛教的弱點,擺脫她的虐待。她半夜悄悄起床,把茶盤放在佛堂門外,第二天早晨繼母見了,覺得非常奇怪。日後每天都如此,繼母不由得心中發毛。
後來王陽明覺得時機成熟了,就到郊外找尋捕鳥人,買下一隻平日罕見的怪鳥,偷偷放在繼母被內。
繼母整理床鋪時,突然看見這隻怪鳥,害怕鬼魅作祟,便趕緊請來巫婆佔卜。
誰知王陽明早就買通巫婆,對繼母說:「王狀元前妻對自己兒子遭人虐待很生氣,上告天帝,現在天帝派陰兵下凡拘捕你的魂魄,被中的怪鳥,就是陰兵的化身。」
繼母聽了這話,嚇得臉色發青,趕緊下跪謝罪,王陽明也裝作害怕,下跪向天帝求情。從此繼母對王陽明便視如己出。
心裡有什麼,就相信什麼,相信什麼就看到什麼。
心對了,才不會走錯路
王陽明認為:「人人自有定盤針」。人人都有良知良能。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聖人之所以能成為聖人,不是因為他們的良知良能比尋常人多,而是因為他更充分地發揮了自己的良知。
從這種觀點出發,王陽明認為世界上沒有壞人,而只有惡念、壞習氣、壞習慣。所以他說,善是本心,惡是習氣。
善是一種本質,而惡只是一種習氣和偏見。凡夫俗子,不是敗給了出身、運氣,而是被偏見、私慾蒙蔽了本心而不自知罷了。
王陽明認為,我們強加於外物的善惡、有用無用,造成了心與物的對立。我們總是以自己被私慾和偏見填充的內心來衡量外物,於是,就有了是非好惡之情。王陽明認為,這些都是蒙蔽我們,遮蔽我們認識自己本心和本性的的障礙。
這些私慾、偏見,最終會妨礙你認識這個世界,妨礙你做事情,把人「囚禁」在一種近乎佛教所說的「無明」的狀態。
心學,本質上就是消除這種「蒙蔽」的修行。使人如撥雲見日般通透。心學,本質上是要作減法,拋棄那些生命中的負累,尋見自我的清淨本心。只有清除了私慾,清除了妄念,才能看到最美的風景。
人生讀一讀王陽明,離成功更進一步!
想要學習王陽明心學的,建議大家先讀一下《傳習錄》,《傳習錄》堪稱「心學」第一書,《傳習錄》在陽明心學中地位究竟有多高呢?
差不多相當於《聖經》在基督教中的地位。後世所有與陽明心學相關的東西,基本都是從《傳習錄》衍生出來的。
另外一本是《知行合一》,這本書可以說是王陽明的人物傳記,讓你了解到他的一生,有輝煌有坎坷,裡面有王陽明一生中精彩有趣的故事,就像是一本人物傳記,讀起來有趣還能學到智慧,能輕鬆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只要心存良知、心懷善念,哪怕只是凡夫俗子,也有可能成為聖賢。
點擊下方圖片進行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