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刑假釋案2018年網上直播 推動案件辦理陽光透明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兩高一部」合力推進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

  減刑假釋案2018年實現網上直播

  □ 本報記者  蔡長春  本報見習記者  董凡超

  11月23日,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正式開通運行。據悉,該平臺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嚴格規範減刑假釋工作,提高司法公信力聯合建設的一項全國性重大信息工程。

  具備監獄網上報送等多項功能

  最高法審監庭庭長夏道虎說,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是一個跨部門、跨地區的全國性減刑假釋網絡化、陽光化、智能化辦案平臺,其基本結構是「三縱三橫」。

  據介紹,「三縱」是指最高法與各高級人民法院以及承擔減刑假釋辦案任務的中級人民法院之間實現互聯互通;司法部與各省級監獄管理機關以及所轄監獄之間實現互聯互通;最高檢與各省級檢察院以及承擔減刑假釋法律監督職能的市級人民檢察院之間實現互聯互通。「三橫」是指最高法、各高院、承擔減刑假釋辦案任務的中院分別與同級檢察院、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及相關監獄實現互聯互通。

  夏道虎告訴記者,信息化辦案平臺至少具備監獄網上報送、法院網上審理、檢察院網上監督、多種智能服務等主要功能。

  以監獄網上報送為例,監獄對罪犯的考核獎懲、認罪悔罪等情況實行網上錄入,對減刑假釋案件的內部審查以及報請省級監獄管理局審核等均在網上進行,向法院報送案件一律以電子數據形式通過網上進行傳輸,無需再將紙質卷宗材料移送至法院,這樣既節省了時間和人力,又避免案卷材料在運送過程中出現安全隱患。

  在法院網上審理方面,法院對減刑假釋案件的立案、分案、閱卷、審查、文書起草及審籤等活動全部在網上進行,各環節高效運轉,審理活動全程留痕,開庭審理可以採用視頻方式進行,可以實現網上同步直播,法律文書一律電子籤章並通過網上流轉送達。

  檢察院通過信息化辦案平臺不僅對內可以實現減刑假釋案件網上請示、網上流轉、網上備案,對罪犯前期改造及監獄報請減刑假釋情況進行監督,還可以在法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時,通過網絡提出檢察意見或者以視頻方式參加庭審,實現全程動態跟蹤和實時監督。

  此外,辦案平臺依託各地的辦案系統,設計開發出規範、高效辦案和依法公開的多種智能服務。如利用節點提示防控、庭審規範巡查等功能,進一步提高案件辦理的規範化水平;利用法律條文自動推送、裁判文書輔助生成、庭審語言自動識別、法律文書智能糾錯等功能,進一步提高案件辦理質效;利用數據統計分析、自動生成報表等功能,進一步提高司法數據的應用能力和水平。

  推動案件辦理更規範陽光透明

  據了解,通過平臺的應用,從刑罰執行機關提出減刑假釋建議、檢察機關提出監督意見到人民法院審理作出裁定全部在網上運行,在分工負責、相互配合的基礎上,真正發揮了三機關的相互制約作用;利用法律條文自動推送、同類案件處理提示、階段節點提醒防控等功能有效規範辦案人員的自由裁量,統一辦案標準,防止在減刑假釋環節出現同案不同判的現象;案件辦理從此全程留痕,通過對辦案節點進行動態、精準管控,嚴格案件辦理程序,避免人為幹預影響,還可對相關節點追溯回查,確保案件結果公平公正。

  據介紹,信息化辦案平臺全面建成後,將與近年來法院建成的四大公開平臺及全國法院減假暫信息網聯通,擴大公開信息的來源和信息量,全面實現減刑假釋案件立案公示、開庭公告、庭審公開和文書上網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夏道虎說:「平臺的遠程視頻庭審功能,不僅使法院、檢察院和監獄之間的遠距離視頻開庭成為可能,還可以對減刑假釋案件的庭審過程進行網上直播,將庭審公開從監獄內部延伸到網際網路,實現案件審理依法全程公開、全程接受監督,確保減刑假釋案件審理在陽光下進行,讓暗箱操作沒有空間,讓司法腐敗無處藏身。」

  此外,信息化辦案平臺的建設運行,還有利於提高減刑假釋案件的辦理質效。

  傳統辦案模式下的案卷移送、開庭審理、文書送達方式,往往使法官陷入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審判質效難以提高,加上減刑假釋案件開庭審理範圍不斷擴大、實質性審查要求持續提高等因素,加劇了減刑假釋工作中案多人少矛盾。

  據夏道虎介紹,信息化辦案平臺全面建成後,刑罰執行機關向法院報送減刑假釋案件,一律以電子數據形式通過網上傳輸,法院在網上進行立案、分案、閱卷直至文書審籤、送達,各個環節高效運轉,將法官從瑣碎的事務性工作中解脫出來,節約了司法成本,提高了辦案效率,信息化辦案平臺提供的多種智能服務也有助於法官集中精力,專注於案件的實質性審查,有效提高案件的辦理質量。

  三部門合力推進平臺建設發展

  夏道虎告訴記者,最高法積極推進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將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作為完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公開制度的重要舉措寫入人民法院「四五」改革綱要,並會同檢察機關、刑罰執行機關在前期試點工作基礎上,進一步深化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試點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司法部監獄管理局局長王進義談到,近年司法部在嚴格規範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大力加強執法制度建設、建立職務犯罪罪犯提級審核及備案審查制度、嚴格把好「四關」進一步規範執法行為、大力推進深化獄務公開等。

  據了解,這些工作不僅有效提升了監獄系統的整體工作水平和司法公信力,也為平臺建設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最高檢刑事執行檢察廳副廳長周偉介紹說,2015年6月,最高檢在北京、遼寧、吉林等8省市開展了減刑假釋網上協同辦案平臺建設試點,以此了解各地在減刑假釋協同辦案平臺建設方面存在的一些困難和問題,掌握了一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今年5月,最高檢會同最高法、司法部聯合下發《關於共同開展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的通知》後,又組織刑事執行檢察廳、檢察技術信息研究中心等有關部門加強研究論證,編制相關方案,對數據格式、信息傳輸、網絡架構等技術問題進行設計,制定檢察機關業務數據標準等,積極推進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

  據悉,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的總體要求是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成,如今經過三家共同努力,除個別偏遠省份外,多數省份三步並作一步走,提前實現了全面互聯互通,並開始推行網上辦案。

  夏道虎說:「最高法將繼續與檢察機關、刑罰執行機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平臺的後續建設和功能完善,強化對平臺功能的應用,不斷提高案件辦理水平,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本報北京11月23日訊

相關焦點

  • 最高法:將全面實現減刑假釋案件辦理電子化
    最高人民法院審監庭庭長夏道虎稱,今天,聯通法、檢、司的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已正式開通運行,信息化辦案平臺建設總體要求是,2018年底前,全國減刑假釋信息化辦案平臺全面建成,建成後將利用該平臺網上傳輸和網上辦案,全面實現減刑假釋案件辦理電子化,今後原則上不再接收紙質卷宗。  有記者問:請問夏庭長,這個平臺建成後人民法院如何更好的利用這個平臺來促進減刑假釋工作?
  • 福州中院打造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的「福州樣本」
    減刑、假釋是對服刑人員的「第二次審判」,關係到服刑改造的效果和社會的長治久安。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監庭依法管轄福州地區共8個監獄的減刑、假釋案件,年均收案量7000多件,歷來為全省中院之最。隨著監獄服刑人員不斷增多,如何在案多人少的審判強壓下確保案件審理質效,並發揮減刑假釋制度在平安建設中的作用?這考驗著法官的能力、精力與智慧。近年來,福州中院審監庭高度重視減刑假釋案件審理工作,不斷創新減刑假釋工作機制,有效保障案件審理工作公開公平公正,為社會平安綜治貢獻力量。
  • 最高檢發布《人民檢察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規定》
    時間:2014年8月26日10:00  地點:最高人民檢察院電視電話會議室  內容:發布《人民檢察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規定》,通報全國檢察機關開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專項檢察活動工作情況。你比如說,我們查辦了湖南省監獄管理局原局長劉萬清的案件,這是一個串案,又比如我們查辦了廣東省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違法減刑系列案,這一些案件的查辦,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特別是我們從3月20日開始的專項檢察活動,截至2014年7月底,我們已經立案查105件120人,與往年相比明顯上升。
  • 中央政法委:推動減刑假釋案件全流程網上流傳、全程留痕
    (原標題:中央政法委:推動減刑假釋案件全流程網上流傳、全程留痕)
  • 減刑假釋曬在陽光下
    中院庭審評議小組成員旁聽庭審9月22日,湖南省嶽陽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監二庭在嶽陽監獄集中開庭審理了29起減刑假釋案件其中22起假釋案件的審理,是由嶽陽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姜躍軍擔任審判長。合議庭認真聽取了刑罰執行機關舉證及檢察機關的意見,仔細詢問了罪犯對認罪悔罪的認識、服刑期間表現以及罰金刑履行情況。當天,法院還對7起減刑案件進行了審理。譚某濤是申請假釋的罪犯之一。
  • 最高檢首次就一起減刑(假釋)監督案件召開聽證會
    據悉,最高檢第五檢察廳年初就開始謀劃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監督案件聽證工作,通知各地認真審查刑罰變更執行案件,加強案件事實證據和法律適用等方面的監督,並由第五檢察廳選擇有關案件探索開展聽證工作,罪犯餘珍偉減刑假釋案件就是其中之一。選擇通過公開聽證的方式探索推動依法積極適用假釋,無論是對罪犯餘珍偉本人,對全國刑事執行檢察工作,還是對全國監獄適用假釋來說,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最高檢就一起減刑(假釋)監督案件召開聽證會
    年11月至2017年2月,餘珍偉在明知道自己沒有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的情況下,僱請和組織民工砍伐了雜原木504.556立方米,折合活立木蓄積840.926立方米。2018年5月11日,餘珍偉因涉嫌濫伐林木罪被逮捕。同年7月30日,被告人餘珍偉因濫伐林木罪被江西省全南縣法院判處有期徒刑四年,並處罰金5萬元,於8月29日交付贛州監獄執行。罪犯餘珍偉的刑期至2022年4月30日期滿,截至2020年10月,剩餘刑期一年六個月。
  • 人民檢察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規定(全文)
    人民檢察院辦理減刑、假釋案件規定(2014年7月2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十二屆檢察委員會第二十五次會議通過)   第一條 為了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減刑、假釋法律監督工作,確保刑罰變更執行合法、公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 青島中院:前11月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 4個案例依法不予假釋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12月10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中院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並發布十大典型案例。青島中院轄區內有青島監獄和北墅監獄2所監獄,截至2020年11月,共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其中三類犯罪(職務犯罪、金融犯罪和涉黑類犯罪)減刑、假釋案件96件。
  • 青島中院:前11月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 4個案例依法不予假釋
    半島全媒體記者 王洪智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12月10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中院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並發布十大典型案例。青島中院轄區內有青島監獄和北墅監獄2所監獄,截至2020年11月,共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其中三類犯罪(職務犯罪、金融犯罪和涉黑類犯罪)減刑、假釋案件96件。
  • 《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全文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法今日公布《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該規定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全文如下:最高人民法院  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  (2016年9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693次  會議通過,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  為確保依法公正辦理減刑、
  • 中院通報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和典型案例
    12月10日上午,中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中院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並發布十大典型案例。中院轄區內有青島監獄和北墅監獄2所監獄,截至2020年11月,共審結減刑、假釋案件2213件,其中三類犯罪(職務犯罪、金融犯罪和涉黑類犯罪)減刑、假釋案件96件。
  • 最高檢:兩年來糾正一批「有權人」減刑假釋不規範案件
    中新網6月3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五檢察廳廳長侯亞輝3日指出,2018年以來,全國檢察機關對「減假暫」提請、決定(裁定)活動提出檢察意見、發出糾正違法和檢察建議8.6萬件,得到採納8萬件。監督糾正了一批「有權人」「有錢人」刑罰變更執行不規範案件。
  • 公開是減刑、假釋最好的防腐劑
    如何才能讓程序發揮最大的效用,令減刑、假釋案件的審理更趨於公正透明?程序規範之外,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本報特向對此問題有專門思考與研究的法官、律師等法律界人士約寫了此系列稿件。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刑法學界存在著重犯罪論、輕刑罰論的傾向,對減刑、假釋缺乏深入研究;在司法實踐中,減刑、假釋案件的審理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並常常因其審理程序的不公開、不透明飽受詬病。  目前,我國沒有統一的刑罰執行法,有關減刑、假釋的規定散見於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以及司法解釋中。
  • 河南發布辦法 嚴格規範減刑與假釋案件辦理標準
    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發布嚴格規範減刑、假釋案件辦理標準的實施辦法對減刑、假釋案件「前面增設關卡,後面切斷後路」「另類越獄」?這念頭還是斷了吧河南商報首席記者趙強2月27日,省高院發布由省高院、省檢察院、省司法廳會籤的《關於嚴格規範減刑、假釋案件辦理標準的實施辦法(試行)》(簡稱《實施辦法》),對自覺遵守監規獄紀的標準、積極參加學習的標準、確有悔改表現的定性標準、不能認定確有悔改表現的特別標準等進行了細化明確,被業界認為在我省減刑、假釋工作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 青島中院發布減刑假釋典型案例:4人依法不予假釋 6人減刑依法從嚴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侯祥家 通訊員 何文婕 呂佼 青島報導  12月10日,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青島中院2020年減刑、假釋工作並發布十大典型案例。青島中院對2020年1月至2020年11月審理的減刑、假釋案件進行匯總梳理,選取十個典型案例發布。
  • 最高法:減刑假釋檢察院不同意法院將不受理
    減刑假釋案件一律公示,重大立功提請減刑須開庭審理……更加公開、透明,著力杜絕暗箱操作,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一經公布就被公眾寄予厚望。  該司法解釋7月1日起正式實施,《法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內業對制度如何從紙上落地充滿期待。
  • 最高法發布《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5月31日,據最高人民法院網站消息,為準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嚴格執行《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日前,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補充規定》(以下簡稱《補充規定》),《補充規定》共七條,自2019年6月1日起施行。
  • 河南嚴管減刑假釋案辦理 只給悔改表現最好罪犯
    從一審判決的有期徒刑15年到實際服刑不滿6年即刑滿釋放,2014年初廣東健力寶集團原董事長張海憑藉各種形式的「假立功」,獲得多次大幅減刑。「張海案」直接導致了中央政法委與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嚴格規範減刑、假釋和保外就醫政策並獲得成效。
  • 最高法談修改減刑假釋規定:杜絕有權人有錢人減刑快
    中新網11月15日電 最高人民法院今日舉行發布會,介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辦理減刑、假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規定》主要內容。最高法審監庭庭長夏道虎表示,前些年,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工作中暴露出一些問題,尤其是一些「有權人」「有錢人」被判刑之後,減刑相對較快、假釋及暫予監外執行比例過高、實際服刑時間偏短,個別案件辦理違背法律及司法解釋規定,甚至暗藏徇私舞弊、權錢交易。《規定》的出臺,就是要進一步從實體上統一減刑、假釋案件的辦案理念、裁判尺度和執法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