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幸福來自真正的自主

2020-12-13 科學網

 

《內在動機: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美]愛德華·L.德西、理察·弗拉斯特著,王正林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年9月出版,定價:59元

■彭凱平

中國有句諺語「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似乎必須要追求比別人更高的地位,賺比別人更多的錢,才能獲得快樂,而為了這種所謂的「快樂」,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

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的呢?這是不是外界社會強加給我們的想法呢?

對於以上問題,《內在動機: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一書的作者愛德華·L.德西早已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只是追求那些外界強加給他的價值和目標的人是不自由的,因為他喪失了內在動機和真正的自主,也無法獲得真正持久的幸福。

愛德華·L.德西是社會心理學界知名的學者,他和合作者理察·瑞安共同提出的自我決定論,推翻了長久以來人們對於獎勵才是激勵行為的最佳方式的信念,在心理學領域影響很大,而該理論最核心的概念之一就是內在動機。

1969年,德西還是一名心理學博士生時,就開始痴迷於一個問題:小孩子在剛出生的幾年內,往往對外界有著極其強烈的好奇心,他們像海綿一樣不停地吸收著一切新的知識,渴望探索和學習。可是為什麼到了學校,那麼多的孩子逐漸喪失了學習的動力?

當時的主流思想是受行為主義主導的,即認為人的行為是被動的,要麼追求獎勵,要麼避免懲罰,因此老師和家長應該用獎勵的方式激勵孩子學習。不過,德西對此產生了懷疑,也許人們長期以來的思考方式就錯了:不應該問「我們要如何激勵他人」,而應該問「如何做才能讓人們激勵自己」。

這種讓人主動激勵自己的東西就是內在動機,即人們為自己而做某件事,為了行為本身固有的回報而做某件事。

當然,作為有數學背景的心理學家,德西對於內在動機的研究和探索沒有停留在概念與哲學思辨的層面,而是運用科學實證的研究方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

在1971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德西讓兩組被試者在三個不同的環節中玩一種叫作索瑪的拼圖遊戲。有意思的是,從未獲得報酬的被試者更願意繼續解決拼圖問題。

由此,德西得出結論,那些被提供報酬的人不再有主動解決問題的動力,外部獎勵反而會損害內在動機。不僅是獎勵,其他研究者還發現,最後期限、強加的目標、外在的監督和評價都可能會破壞內在動機,這與人們常用的激勵策略恰恰相反。

德西的研究在當時引起了很多爭議和討論,當然也讓他在1977年遇到了後來的合作者,他最好的朋友理察·瑞安。瑞安具有哲學和精神分析的背景,與德西在數學和實驗心理學方面的背景形成了完美的互補。

德西和瑞安最初的研究聚焦於什麼樣的環境和條件會激發或者損害人們的內在動機。通過研究,他們發現:每個人都有3種最基本的心理需求:自主、勝任和聯結。滿足這些需求,特別是自主的需求,才能持續激發人們的內在動機,讓人們全心全意地投入某件事情,同時擁有最好的體驗和表現。

在德西寫作本書的時代,美國社會盛行物質主義,人們對消費有著狂熱的追求,他們相信,只要努力工作,就會得到他們日思夜想的休閒和奢侈。然而很多人並沒有實現所謂的「美國夢」,反而出現了心理健康問題。

當然這一問題在當今美國社會仍然存在,而且在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社會也變得越來越常見。看上去生活富足、家庭事業美滿的中年人,卻壓力重重,在焦慮、抑鬱中掙扎;學習成績優異的名校學生,卻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在茫然困惑中迷失。類似的故事屢見不鮮。

德西在書中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的反思和分析。也許很多人認為,努力追求財富、名譽、地位和美貌這些目標,是一種只要「按正確的方式」做事就能成功的自由。但德西警告我們,這正是社會在限制我們真正的自主,也就是說,社會環境在向我們灌輸某種單一的價值觀和規則。

德西指出,當今社會對物質積累的高度重視,使得人們特別容易受到有條件的經濟回報和有條件的愛的控制。現代社會為人們追求期望的結果提供了極大的自由,但矛盾的是,人們的心理自主往往最終受到追求這些結果的限制。

那麼,什麼才是真正的自主呢?

德西認為:真正的自主意味著人們的行為來自自己的真正選擇,意味著人們在行動中被真正的自我所掌控。

德西的觀點,也正是我想說的: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實現心靈的自由,幸福最終來自心靈的解放。

(作者系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本文為《內在動機:自主掌控人生的力量》一書序言,有刪減。)

《中國科學報》 (2020-09-24 第7版 書評)

相關焦點

  • 我國自主研製超導回旋加速器達設計指標—新聞—科學網
    這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質子治療裝備邁出關鍵一步。 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體積小、功耗低、束流強度高、引出的束流為連續束,更適用於快速調強掃描治療。該加速器由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創新、自行設計,獲國防科工局「十三五」核能開發項目和中核集團「龍騰2020」科技創新計劃支持。 質子治療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先進但也十分昂貴的腫瘤放射治療技術。
  • 幸福草全新自主研發生產線幸福啟航
    (原標題:幸福草全新自主研發生產線幸福啟航) 中山萬毛科技有限公司盛大揭幕
  • 童年不自主 長大難幸福
    實際上這樣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只會有害無益,既違背孩子的成長規律,又扭曲他們的價值觀,更無法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有幸福感的人。不要讓父母的不良價值觀綁架孩子的成長。在這些「神童」光環幻滅的背後,令人痛心的現實是,社會上一些浮躁功利的價值觀正在侵蝕孩子的心靈,甚至影響他們的人生。更令人痛心的是,這樣的價值觀是由孩子最信賴的父母傳遞而來的。
  • 科學網博客總排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科學網博客總排行: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紀念在科學網博客總排行中晉升到第
  • 撤稿網站發布撤稿數量排名 日本學者居榜首—新聞—科學網
    這一數據來自Retraction Watch網站近日的一份統計,該統計列出了迄今為止學術界的論文撤稿數量排名。 1,日本前東邦大學麻醉學者Yoshitaka Fujii,撤稿183篇(科學網博客相關報導) 2,德國前Ludwighafen醫院的首席麻醉學家Joachim Boldt,撤稿89篇(科學網相關報導) 3,中國臺灣屏東教育大學工程師Peter Chen,撤稿60篇(科學網相關報導
  • 首款自主開發程式語言「木蘭」被質疑抄襲 現暫無法下載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近日,關於自主開發程式語言「木蘭」被指套殼Python(一種跨平臺的電腦程式設計語言)的消息在網絡上備受關注。1月18日晚間,科學網掛出開發者劉雷的情況說明。劉雷在其中公開道歉,承認自己誇大了「木蘭」程式語言的應用範圍,且非完全自主開發。
  • 《閱讀手冊》:真正的閱讀,是自主閱讀
    文 | 沐漪有幸收到《閱讀手冊》的作者籤名版,作者在書的扉頁寫道這本書的宗旨:真正的閱讀是自主閱讀。《閱讀手冊》的封面寫道:閱讀手冊,成就孩子的一生閱讀法。第一部分討論父母培養孩子閱讀的能力的相關理念,包括解讀,真正的閱讀是自主閱讀,閱讀對孩子的價值在於發展和學習學習能力和構建能力,以及,我對書的基本認知。其二是怎麼做?
  • 今天是國際幸福日!怎樣才算幸福?你的幸福不一定是真正的幸福
    每年的今天,3月20日,是國際幸福日。為什麼要設立這麼一個節日呢?難道是大家不夠幸福,特意設立這麼一個日子來提示大家,你過得幸福不幸福?對幸福的定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國際幸福日」對「幸福」兩個字是如何定義的呢?我們來做一番了解。國際幸福日,是聯合國決議通過的,屬於全人類的節日。2012年6月28日,第66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將每年的3月20日定為「國際幸福日」。
  • 銅陵:幼兒自主遊戲 點亮幸福童年
    中安在線、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初秋時節,在安徽省銅陵市羅家村幼兒園戶外自主遊戲活動區,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快樂地玩耍,在遊戲中快樂成長。銅陵市郊區羅家村幼兒園是一所公辦幼兒園,2018年省級民生工程實施後,政府撥付資金45萬元用於幼兒園改擴建,新建了戶外自主遊戲場地近3000平方米,增添了攀爬區、沙水區、野戰區等10個戶外功能區,學前教育促進民生工程的實施,讓羅家村幼兒園的面貌煥然一新,辦園條件和辦園質量進一步提升。
  • 肥皂泡也能為花朵授粉—新聞—科學網
    這項來自能美市日本先進科學技術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肥皂泡可能是機器人授粉技術的一種低技術含量的補充,機器人授粉技術是用來補充蜜蜂消失產生的缺口的。相關論文6月17日發表在iScience上。 「這聽起來有點像幻想,但功能性肥皂泡能與傳統手工授粉一樣有效授粉和確保水果質量。」
  • 幸福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窮其一生,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那麼,什麼對於我們來說才是真正的幸福呢?首先,我們先從字面上來理解一下幸福二字的含義:幸福是不痛苦,是一種感受良好時的情緒反應,一種能表現出愉悅與幸福心理狀態的主觀情緒。大部分人在談論"幸福"時,都是指這種"幸福"――個人愉悅的感覺,積極的情緒,它是短暫的,易逝的,獲得也相對簡單,有許多的捷徑,比如性、巧克力、藥物。幸福劃分為三個維度——快樂、投入、意義。每個維度的幸福都是好的,但是將淺層次的快樂轉化為深遠的滿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處更大的事情。這說明其實獲得幸福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是要把這種幸福感永遠的保留下來卻是需要我們在生活中去經營的。
  • 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億萬富翁啥物質都不缺,他們都很幸福嗎?
    幸福是什麼呢?當下班高峰期,很多人都在擠地鐵,擠公交,整個城市被堵的一團糟的時候,而你是一名自由職業者,或許這時,你的幸福感就會油然而生。因為你不用擠地鐵擠公交。沒錯,其實我們人的幸福很多時候來自跟別人的比較。你的車子比別人好,你的房子比別人大,你的收入比別人多等等,這些都會讓你感到幸福。但同樣,凡事都有兩面性,你的幸福如果是來自跟別人的比較的話,那麼你的很多痛苦也會是來自跟人的比較。因為無論你過得多麼好,總還是有人比你過得更好。
  • 羅曼羅蘭:人人都談及幸福,但真正理解幸福的人少而又少
    可以說,幸福,都是人之所向!那麼什麼是幸福呢?多少人能回答這個問題?相信很多人會認為幸福便是兩個人在一起,有共同語言和愛好,在一起相伴一生,相伴到老。很多人都認為以上這樣才是真正幸福?但多少人真正和自己心愛的人走到了白頭偕老呢?可以說真的很少,特別是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然後攜手同行,與子皆老。而感受不到幸福的人,都是一些感情婚姻出現問題,或是一些單身的人。
  • 科學網博客總排行:龜兔賽跑,終超饒毅
    科學網博客總排行
  • 幸福微語 | 孩子真正需要什麼——破解孩子不愛學習的秘密
    想調動一個人做事情的動機和積極性,必須真正知道這個人想要什麼。那麼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心理學研究表明,孩子真正需要以下五種東西。4、 自主感自主感是自我決定的需要,每個人都希望在做事情的時候擁有一種自主選擇感而非受他人控制的需要。受到他人或外部事件控制時,大多數人會感覺不愉快。孩子也一樣,他們希望自己做決定,自己做選擇。當孩子覺得「我想做這件事情」或「是我自己選擇做這件事情的」,他的自主感會很強。當孩子覺得「我不得不做」,他的自主感會被削弱。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幸福的第二個決定性因素就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或者愛德華·哈洛維爾所說的「自主性實現」。一個人能否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取決於這個人是否有自主能力。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能過上「自我實現」的人生,體驗終極幸福,就是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
  • 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根據2019年《世界幸福報告》顯示,中國由2018年的86位下滑至93位,幸福指數為5.191。可以說中國是一個幸福指數不算高的國家,雖然經濟實力、人均GDP和消費水平等很多方面都很高。我認為,在某種程度上,造成國民幸福指數不高的其中一大原因,其實跟大眾的迷茫和焦慮是有關的,而深入說則是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從積極心理學角度講,所謂的「幸福」,不僅僅是快樂滿足,還包含了意義。
  • 科學網招聘兼職英文審核人員啟事—新聞—科學網
    科學網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基金委、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由具有六十年媒體經驗的中國科學報社主辦,具有良好的科教界口碑。
  • 恢復開通科學網博客
    大概十年之前(2008年12日4日),我開通了科學網的博客,將寫新浪網博客中與學術有關的部分博文轉發到新的博客上來。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如何培養自主能力,助孩子通往終極幸福?
    幸福的第二個決定性因素就是亞伯拉罕·馬斯洛所說的「自我實現」或者愛德華·哈洛維爾所說的「自主性實現」。一個人能否達到自我實現的境界取決於這個人是否有自主能力。怎麼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能過上「自我實現」的人生,體驗終極幸福,就是這篇文章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