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城美術館斜對面翠花胡同,這胡同裡有一家咱北京人都熟悉的「悅賓飯館」老北京人都都知道這個地兒,自打1980年開業至今已經有十幾年了,這家飯館地兒不大,也就能擺10張桌子,但悅賓飯館至今用的都是一些老物件,像是玻璃板下壓的白色桌布和老式展櫃以及包了漿的算盤珠子,一下就回到了八十年代,這地兒不是什麼高檔的飯店,而是具有時代特色的北京小飯館
悅賓飯館如今的面積其實已經不小了,過去剛開業的時候也就兩間屋子那麼大,而且還都滿滿當當的,店裡牆上掛的字讓我印象特別深,就仨字兒「嘗嘗看」
這字兒還是1980年的時候就掛上去了,甭看這仨簡單的字兒,其中還有不少講究呢
「嘗嘗看」讓顧客看看每桌都吃什麼呢,然後您再嘗一嘗,同時也是悅賓飯館給自個兒寫的,做勤行的酸甜苦辣
而且它家還有一個規矩,甭管誰來都不能拍後廚做菜的過程,悅賓飯館的鎮店名菜有涼菜拌肚絲兒,蒜泥肘子,熱菜有鍋燒鴨,五絲桶,清炒蝦仁,幹燒魚,主食是咱經常吃的炸饅頭片
這些菜看似簡單普通,但悅賓飯館還真就做出了家的味道,就是咱北京人自個兒家經常吃的一些吃食,這蒜泥肘子好吃不上火,據說是老爺子當年根據中醫理論研究出來的,所以唯一不同的就是悅賓飯館的菜相對咱自個兒家裡的做的更講究一些
蒜泥肘子裡任何的花椒,大料,茴香籽都沒有,蔥和姜都是白水燉的,然後就能做出特香的味兒,特地道,純的是肉的味,而且它家這肉皮還特彈和肉它不散。
因為悅賓樓當初做這道菜的講究就是吃這肉往上走,但是這蔥走肺經,利腎水往下排,姜眾所周知是利胃的,所以就是胃口和腎都好了,您吃這個一準兒沒問題
這五絲桶裡有雞絲,肉絲,芹菜絲,有蔥絲,有薑絲,然後外面用雞蛋這麼一裹,吃起來太香了,這也是郭家的看家菜之一一道菜就九個工序,這可真講究,來悅賓飯館吃飯的是桌桌必點。
這悅賓飯館的老爺子當年在北京飯館掌勺兒,您想吧這手藝錯不了,而且還把這手藝傳承了三代人,所以這就是咱北京人的一種精神,一種傳統精神,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十幾年了一直堅守在胡同裡,這種精神和境界可能也只有北京人身上才有這也是北京人打骨子裡的一種特質!就好像咱北京城的幾家百貨商店一樣,一直都在堅守,也伴隨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毫不誇張的說,悅賓飯館是咱全北京,全中國,第一家個體戶兒,過去有錢人不幹勤行,只有窮人才選擇幹這行。
如今來悅賓吃飯的幾乎都是北京人,附近的老街坊們在這也吃了不少年了,在飯館裡能聽著咱最熟悉的聲音,最火的時候聽北京大爺說得提前一個月預訂,所以說起這些幹勤行的買賣,老北京人最有發言權這悅賓飯館確實做的挺像樣兒。
做出了咱家裡的味兒,飯館也像個家,來吃飯的都是些北京人,老莫有一種情懷,那悅賓飯館就有一種北京文化!
北京的飯館不計其數,但好吃又地道個人認為悅賓飯館最棒,原因有兩點理由也很簡單,咱北京人做的這些吃食最地道,而且悅賓飯館的這些美食真是一絕,我還在這飯店發現了一細節,但凡是北京人上來這吃,甭管是兩口子還是老哥幾個,都不用菜譜,咱吃什麼一進門兒就知道,全是北京人氣氛也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