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一家個體戶兒飯館,就喜歡胡同裡的這種感覺,北京都熟悉

2020-12-20 閃電新聞

東城美術館斜對面翠花胡同,這胡同裡有一家咱北京人都熟悉的「悅賓飯館」老北京人都都知道這個地兒,自打1980年開業至今已經有十幾年了,這家飯館地兒不大,也就能擺10張桌子,但悅賓飯館至今用的都是一些老物件,像是玻璃板下壓的白色桌布和老式展櫃以及包了漿的算盤珠子,一下就回到了八十年代,這地兒不是什麼高檔的飯店,而是具有時代特色的北京小飯館

悅賓飯館如今的面積其實已經不小了,過去剛開業的時候也就兩間屋子那麼大,而且還都滿滿當當的,店裡牆上掛的字讓我印象特別深,就仨字兒「嘗嘗看」

這字兒還是1980年的時候就掛上去了,甭看這仨簡單的字兒,其中還有不少講究呢

「嘗嘗看」讓顧客看看每桌都吃什麼呢,然後您再嘗一嘗,同時也是悅賓飯館給自個兒寫的,做勤行的酸甜苦辣

而且它家還有一個規矩,甭管誰來都不能拍後廚做菜的過程,悅賓飯館的鎮店名菜有涼菜拌肚絲兒,蒜泥肘子,熱菜有鍋燒鴨,五絲桶,清炒蝦仁,幹燒魚,主食是咱經常吃的炸饅頭片

這些菜看似簡單普通,但悅賓飯館還真就做出了家的味道,就是咱北京人自個兒家經常吃的一些吃食,這蒜泥肘子好吃不上火,據說是老爺子當年根據中醫理論研究出來的,所以唯一不同的就是悅賓飯館的菜相對咱自個兒家裡的做的更講究一些

蒜泥肘子裡任何的花椒,大料,茴香籽都沒有,蔥和姜都是白水燉的,然後就能做出特香的味兒,特地道,純的是肉的味,而且它家這肉皮還特彈和肉它不散。

因為悅賓樓當初做這道菜的講究就是吃這肉往上走,但是這蔥走肺經,利腎水往下排,姜眾所周知是利胃的,所以就是胃口和腎都好了,您吃這個一準兒沒問題

這五絲桶裡有雞絲,肉絲,芹菜絲,有蔥絲,有薑絲,然後外面用雞蛋這麼一裹,吃起來太香了,這也是郭家的看家菜之一一道菜就九個工序,這可真講究,來悅賓飯館吃飯的是桌桌必點。

這悅賓飯館的老爺子當年在北京飯館掌勺兒,您想吧這手藝錯不了,而且還把這手藝傳承了三代人,所以這就是咱北京人的一種精神,一種傳統精神,一種吃苦耐勞的精神,十幾年了一直堅守在胡同裡,這種精神和境界可能也只有北京人身上才有這也是北京人打骨子裡的一種特質!就好像咱北京城的幾家百貨商店一樣,一直都在堅守,也伴隨了一代又一代的北京人。

毫不誇張的說,悅賓飯館是咱全北京,全中國,第一家個體戶兒,過去有錢人不幹勤行,只有窮人才選擇幹這行。

如今來悅賓吃飯的幾乎都是北京人,附近的老街坊們在這也吃了不少年了,在飯館裡能聽著咱最熟悉的聲音,最火的時候聽北京大爺說得提前一個月預訂,所以說起這些幹勤行的買賣,老北京人最有發言權這悅賓飯館確實做的挺像樣兒。

做出了咱家裡的味兒,飯館也像個家,來吃飯的都是些北京人,老莫有一種情懷,那悅賓飯館就有一種北京文化!

北京的飯館不計其數,但好吃又地道個人認為悅賓飯館最棒,原因有兩點理由也很簡單,咱北京人做的這些吃食最地道,而且悅賓飯館的這些美食真是一絕,我還在這飯店發現了一細節,但凡是北京人上來這吃,甭管是兩口子還是老哥幾個,都不用菜譜,咱吃什麼一進門兒就知道,全是北京人氣氛也特好。

相關焦點

  • 北京胡同裡「中國餐飲個體第一家」--悅賓飯店
    「中國餐飲個體第一家」——悅賓飯店的創辦人劉桂仙女士。中新社北京十一月十六日電 題:北京胡同裡「中國餐飲個體第一家」中新社記者 杜燕北京王府井附近一條胡同裡,藏著一家門臉如普通住家的飯館。店內二十來平米的內外套間,能擺放十來張桌椅。其貌不揚的飯店,門頭上懸著「悅賓飯店」四個字,門口豎著一塊見證中國三十年改革開放進程的招牌——「中國餐飲個體第一家」。
  • 中國第一家個體餐館:開了38年,離不開胡同
    它不起眼,開著僅容一人進出的門,舊木匾上刻著棕紅色的「中國個體第一家」字樣。鮮為人知的是,這間內部裝潢簡單不太時髦的飯館,卻曾攪動起北京甚至中國個體飯館經營的浪潮。40年前,個體經濟歷經文革動蕩。直至1979年4月9日,國務院批轉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關於全國工商行政管理局長會議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恢復和發展個體經濟,同意對從事修理、服務和手工業的個體勞動者發放營業執照。1980年,劉桂仙與愛人郭培基開辦悅賓飯店,拿到編號為001的北京第一家個體餐飲工商執照,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 翠花胡同裡有一家 悅賓飯館 店面不大 名頭響噹噹
    鏤空的繡花桌布、櫃檯上的包漿老算盤……在北京有一家小飯館,面積並不大,大概只有11張桌子,但是整個飯館裡,有一種特別溫馨復古的感覺。說到這家飯館的歷史,還要從牆上的一張報紙說起。在1980年10月7日的《北京晚報》的正中間,有這樣一條新聞:「本市城區第一家個體經營的悅賓飯館今天開業」。
  • 那些藏在老北京胡同裡的第一|磚塔胡同|獨家-北京自媒體聯盟|老...
    這些歷史故事,就發生在你身邊的胡同裡,還出這麼多"第一"!胡同不僅僅是老北京人的家和童年,在過去滄桑巨變的一個世紀中,胡同也曾誕生過不少「中國第一」。第一個國家外交事務專門機構總理衙門總理衙門舊址就在東堂子胡同。
  • 中國第一家個體餐館:開了38年 仍在用算盤算帳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北京翠花胡同在二環路以裡,靠近華僑大廈和中國美術館。時近晌午,胡同裡飄出持續不斷的飯菜香,讓人循著味道找到一處掛著「悅賓」招牌的小飯館。  它不起眼,開著僅容一人進出的門,舊木匾上刻著棕紅色的「中國個體第一家」字樣。鮮為人知的是,這間內部裝潢簡單不太時髦的飯館,卻曾攪動起北京甚至中國個體飯館經營的浪潮。
  • 北京髒館系列:深藏胡同的中國首家個體餐館「悅賓」
    1980年9月30日,中國美術館對面的翠花胡同裡悅賓飯館開業。這是中國第一家個體餐館,開業之初,連美國合眾社為曾為它做過宣傳。毫不誇張地說,中國人80年代下館子的潮流從這裡開始。悅賓開業後,不但飯館裡食客爆滿,門口還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畢竟下館子對於那時的平常百姓家來說,還是猶如過年一樣是件頗具儀式的事。40年後的現在,這裡依然保持了火爆的人氣,飯點還沒到,門外就已經有了等位的隊伍,這其中有慕名而來的外地人,也有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小年輕、老人都不少,也許年輕人吃的是個好奇心,老年人則更是為了那一份記憶和情懷。
  • 北京筆記:和朋友在胡同深處雅致的小飯館裡吃飯
    這樣的北京味兒在新時代裡,為國際化至少是全國化了的年輕一代,糅合進去了大量的現代文明的元素以後,就更升騰成一種基於地域又高於地域本身的雅致。這樣的雅致在巴黎和柏林、在華盛頓和多倫多,都並不鮮見,但是落地生根於北京以後就為這歷史環境悠久的所在,增添了一種好像只屬於這一方土地的味道。這樣的感慨源於在胡同深處的一次吃飯經歷。
  • 悅賓飯館第三代傳人:「不變比變難多了」
    翠花胡同呈T形。T字一橫向東,連著王府井大街;一豎向南,正對中國美術館。往來的遊客有時會信步逛進翠花胡同。一百多米長的胡同裡,藏著一家在中國具有標誌意義的飯店,飯店門楣上方立有牌匾——「悅賓中國個體第一家」。
  • 中國第一家餐飲個體戶 經營30多年生意紅火
    深藏在北京翠花胡同的悅賓飯館,是一家經營30多年的老飯館了,它是中國第一家個體餐飲店。而那張代表著個體餐館第一家的營業執照,也已經被工商部門回收珍藏。其中它們家菜單上的一些招牌菜,已經成為了許多顧客到店的必點菜。許多大使館都有他們家的名片,外國使節或是工作人員隔三差五的就會來吃頓飯。
  • 20家藏在胡同旮旯裡的小館兒,有著讓人痴狂的美味!
    德流光,林家菜館東方新天地北邊的胡同裡,不太起眼,但裡面空間可不小哦。一進門就見屋裡是熱氣撲面,大廳裡全都坐滿了,每桌一個紫銅火鍋,人人涮得是熱火朝天。剛走入鴉兒胡同就能聞到芝麻的香味,雖然這裡燒餅沒有其他家的香料味道重,不過香的好吃。
  • 這家獨立改革開放潮頭的小飯館,憑什麼一開38年?
    胡同裡深處藏美味中國美術館門前的五四大街車水馬龍。路南有條翠花胡同,南北向不長,靠南頭,灰牆黑瓦的屋簷下,掛了一排紅燈籠。門上,有塊大木牌子,看了讓人驚訝又好奇:悅賓,中國個體第一家。一到飯點這裡就熱鬧起來,因為餐位有限,不少人在外等位,總有人不時舉起手機拍照留影。人們慕名而來,除了為一品飄香三十八年的美味,也為感受這間飯館所承載的獨特歷史意義。
  • 胡同裡的北京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小短文,是汪曾祺先生的文章選段,寫的北京胡同。那時候讀的是小主人公英子在胡同中長大的過程中經歷的大大小小有趣的故事。小時候我腦海裡構想的胡同:大大小小,星羅棋布。陽光總照在某一條小路上,有人力車經過時,地上飛揚起些許的黃土,可惜想像力實在不夠豐富不能真正領會胡同中的奧秘。
  • 北京都有哪些地道小吃?本地人帶你吃遍北京
    說起北京美食,不得不提的就是烤鴨、炸醬麵、涮羊肉等享譽世界的老北京小吃,要說老北京味道,還是胡同裡地道的蒼蠅小館,一進店,老北京氣息撲面而來,今天小知己就給大家介紹50家絕對不能錯過的蒼蠅館子,你吃過幾個?
  • 老北京文化:盛極一時的北京飯莊與獨具特色的飯館
    北京的飯莊,在清末民初的特定時期,在「首善之區」這個特定環境,在封建氣氛深深籠罩的社會裡盛極一時。它的營業項目主要是包辦滿漢全席,承辦紅白喜事。飯莊的服務對象是貴族、官僚、豪紳、富商。北京居民稱它們為專伺候大宅門的。飯莊的字號無例外地都叫「XX堂」。
  • 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北京胡同裡的美食盤點
    北京胡同是最能代表北京文化特色的地方了,也是北京城的靈魂,北京胡同小館也是相當有名的,哪些藏在胡同裡的美味,是不能錯過的。北京好吃的胡同小館有哪些呢?為你盤點北京胡同裡的美食,一起了解一下吧!>李記醬肉爆肚是一家有名的清真小店,不僅是北京本地人喜歡去吃,很多遊客也都會去打卡,他家有很多清真小吃,比如爆肚、肉燒餅、羊肉串等等,燒餅香脆可口,醬牛肉味道醇香,羊雜湯料足味美,這家小吃店美食種類豐富,味道也是最正宗的,在北京很多地方都有分店。
  • 吃在老北京胡同裡
    小時候,喜歡吃零食,小碗、話梅、魚片、巧克力華夫,蒜腸、小肚,林林總總。能入嘴的,都算零食。常常牽著奶奶,去胡同口合作社,後來的副食店,買零食!稻香村對於我這樣的小丫頭,是奢望。奶奶沒錢包,一條手絹包著零錢。那時候,魚片一毛錢一包,很小,好吃。
  • 黃有維:我在北京胡同裡的寫意人生
    30歲時,他放棄了安逸的美術老師的身份,再次隻身上路,來到北京。他是湖南人,卻打心裡喜歡北京,每日騎一輛自行車穿行於首都的街道胡同,感受這座北方的城市魅力,深深地被北京文化氣息所吸引。他覺得北京胡同裡洋溢的幸福安康的生活氣息是北京人熱情坦誠的胸懷,他說他喜歡北京,喜歡北京的老胡同,更喜歡北京人的生活。每到一處,他都停下腳步,用手中的畫筆畫下看到的一切。
  • 北京胡同裡的國宴 不知道這家飯店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吃貨」
    作為北京獨特的景觀——胡同,西絨線胡同看起來與普通的胡同別無二致。但這兒南距宣武門,北離西單都不過千米,東到人民大會堂也不過幾分鐘車程,是北京城裡極為核心的地帶。許是這個緣故,一家聲名顯赫的傳奇飯館曾選址在這裡,它就是四川飯店。
  • 北京胡同裡的「臺灣味道」
    北京胡同裡的「臺灣味道」   避開南鑼鼓巷的喧囂,鑽進帽兒胡同,和樹蔭下納涼的老爺子寒暄兩句,和買菜回來的婦人打個招呼。王卬早已成為這個「胡同家族」的一員,但說話仍帶著難改的臺灣鄉音。  在這個尋常的北京巷弄裡,王卬和他的大陸妻子經營著一家叫「醉虹樓」的臺灣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