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盃進行的如火如荼,不管懂球不懂球的都侃幾句,國人也是發揮了聰明才智,狠懟國足,看來足球運動的民意基礎還是有的。我看看家裡的小男人,也想讓他以後在綠茵場上揮灑汗水,英姿颯爽,結果我把孩子養成了一個包子,看著小包子都想哭,這能怨我嗎?
首先是觀念,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課下都是補習班,課上就是簡單的體育課,學校也有足球場,基本就是當操場用,活動量根本達不到。再看看那些補習班,運動類的相當少,桌球,舞蹈,武術居多,對於佔地大的,需要多人合作的運動真沒有,師資也達不到。
振興中國足球,需從娃娃抓起,這早已成為共識。僅僅是國家層面的重視,是遠遠不夠的。家長和學校要求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文化課的學習,體育只是簡單的活動而已。如果固守這樣的觀念,繼續將孩子們禁錮在教室裡,國家足球振興有點難。
再次是場地師資經費等,場地要求大,場地缺少,維護費用高,師資嚴重缺少,這些都嚴重的限制了這項運動,想把這項運動成為全民運動更難,不像桌球,放個球檯就行。
國家也是首先從校園開始的,進行校園足球體育,可是一般的小學的球場也是擺設,基本上球場就是操場,也沒有專門的足球課。如何利用好現有的球場,也是目前應該著手考慮的事。還可以藉助社會力量,讓更多的資源投入過來。
體育精神最能完善其人格,足球等運動項目中所蘊含的榮譽意識、進取意識、競爭意識、團隊意識、規則意識和挫折教育、永不放棄的精神以及陽光開朗的性格,正是中小學生目前急需積攢的人文素養。人格健全才是首先必要之事,其次才是學習。
希望足球早日走入課堂,希望我們的孩子都能奔跑在球場,希望我們的足球衝出亞洲走向世界。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者簡介:李昂,熱愛寫作,用文字感悟生活,書寫自己的悲喜,記錄自己的心情,有微信公眾號:生活感悟隨筆(id:liangsh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