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培養適應新媒體生態的軍事記者
■顏士強
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不斷推進媒介環境的變革,新媒體時代的傳播主體、內容、渠道以及傳播效果都已發生變化,軍事記者所處的傳播環境儼然不同於以往。因此,努力培養適應新媒體生態的軍事記者,已成為資訊時代軍隊媒體發展的重要任務。
一、媒介環境變革對軍事記者的新要求
在新媒體環境中,軍事新聞工作面臨新局面,傳統教育背景下培養的記者人才在知識結構上與現實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與矛盾,軍事記者需要掌握更加全面立體的知識與技能,適應新媒體傳播規律,採寫出無愧於時代的、讓受眾真正歡迎的新聞作品。
一是要有正確的新聞觀。在新的媒介背景中,媒介本身的形態、媒介傳達的意識形態以及媒介背後的資本形態都更加複雜。在這樣的背景下,軍事記者要有正確的新聞觀,才能在紛雜的信息中,製作出符合國家利益和人民需求的新聞產品。
二是要有立體式內容生產。在新媒體環境中,信息內容的表現形式更加多樣,文本、圖片、音頻、視頻、數據新聞等形式都成為現代軍事宣傳中的利器,多種形式的內容可以通過超連結的方式相互關聯,構成立體的新媒體內容生態。新媒體環境中的敘事結構有了明顯的變化,軍事記者在進行新聞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具備操控立體式內容生產的能力。
三是要有軍事專業素養。軍事記者與其他專業記者明顯不同的地方,就在於要具備一定的軍事專業素養。記者並不僅僅是信息的搬運工,還應具有能通過專業背景知識對現象進行深度分析的能力。而大數據的支持,能夠使得軍事記者可以通過技術支持獲得更加精準的分析。在新媒體背景中,軍事記者需要更加深厚的軍事專業知識,才能採寫出兼具思想與深度的優質報導。
二、新媒體生態下軍事記者培養的途徑
培養適應新媒體生態的軍事記者人才,是建設新型軍事媒體宣傳系統的基礎環節。隨著媒介環境的變化,軍事記者人才的培養也要通過多種途徑加快培養步伐,儘早使軍事記者能夠在新媒體生態中遊刃有餘。
(一)更新軍事記者培養理念。培養適應新媒體傳播特點的軍事記者,首先要從理念上升級更新。新媒體環境中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且路徑錯綜複雜,多元化的價值觀使得傳播效果更加難以掌控,軍事記者要在未來的信息化戰爭及非戰爭軍事行動中進行新聞報導,應具備更加全面的素質,不僅要具備專業的媒介素養,還要培養其在新媒體生態中的信息知識、傳播知識、現代網絡知識等。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內容回歸了信息的本質,在軍事報導尤其是具有突發性質的軍事報導中,隨著新媒體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媒體同時利用文字、圖像、聲音、影像等多種手段服務於軍事報導,甚至應用大數據製作軍事新聞產品。在這樣的環境下,必須要更新軍事記者的培養理念。同時,軍事記者的培養還應促使其掌握新媒體生態中的傳播特點,能夠熟練使用社會化網絡傳播進行信息的傳遞,實現信息的增值,幫助國家在信息化戰爭中獲得優勢。
(二)培養軍事記者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一名軍事記者,要比普通新聞記者具有更堅定的信念,擁護黨和國家的新聞事業。新媒體生態中的用戶更加龐雜,軍事記者所生產的內容要接受更多人的審視,應對不同的價值觀,更需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從事軍事新聞報導,記者一定要在思想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對黨和人民保持絕對忠誠。在培養軍事記者的過程中,要注重理論學習,使馬克思主義新聞觀變成一種信仰,最終使培養出的軍事記者能夠以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去分析軍事新聞報導中涉及的問題,增強其用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新媒體時代的意識形態表現更為複雜,鬥爭更加隱蔽,形勢更加嚴峻。小到一條微博,大到新聞專題策劃,軍事記者都要考慮其社會影響,始終堅持內容的政治標準;要從大局觀和細枝末節洞察軍事新聞事件,為未來的信息化戰爭贏得先機、佔據優勢。
(三)多點著力培養基礎媒介素養。一名稱職的軍事新聞記者,必須具備信息化時代的多種媒介素養。
一是培養信息處理能力。這方面應突出3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是培養快速收集信息能力。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由傳統的線性傳播向網狀分布式傳播變化,信息的擴散速度也較之前呈幾何式增長。在新媒體環境中,軍事記者要充分利用網絡工具,搜集軍事新聞信息。社交媒體在現代戰爭中起到的作用越來越顯著,在以色列「防務支柱」軍事行動、敘利亞內戰、烏克蘭衝突中,社交媒體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民眾通過社交媒體表達思想和意願,作戰雙方通過社交媒體收集情報、進行宣傳,通過社交媒體實時更新一線情況,網絡輿論等都成為製作軍事新聞的素材。作為一名軍事記者,要能快速對這些網絡信息進行收集。其次是培養信息分析能力。在新媒體環境中,海量信息使受眾獲取有效信息的時間成本增大,因此軍事記者需要在海量信息中進行快速處理,幫助受眾篩選出有用信息並能夠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同時利用移動端軟體及編發系統進行新聞報導,或者利用網絡進行直播,使新聞效果更加震撼。在培養軍事記者信息分析技能的過程中,不僅要培養其考證信息真實性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建立起科學的知識系統與利用網絡工具進行信息分析處理的能力。再次是培養信息呈現能力。新媒體化的軍事報導不僅包含圖片、視頻等多種信息形式,同時還包括利用大數據製作的數據新聞。數據新聞是基於數據的抓取、挖掘、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呈現技術,是一種新型的新聞報導方式。數據新聞和傳統的圖表新聞不同,它不僅僅是數據、信息用圖形、符號等進行展現,更重要的是在可視化新聞中,用戶和新聞產品能夠進行互動,升級軍事新聞的傳播效果。
二是培養全媒體報導能力。首先要打破職能分工,培養技能複合型軍事記者。在傳統媒體環境中的記者專業分工明確,文字記者、圖片記者、出鏡記者、攝像記者等,技能較為單一。而在新媒體環境中,軍事記者的培養應打破職能分工,著眼於培養集採、編、拍、錄、寫、播等技能於一體的軍事記者。同時,要著重培養軍事記者使用行動裝置的能力,能夠從現場找到有價值的信息,以便快速將信息傳達給受眾。其次要培養超文本寫作能力。新媒體時代另一個顯著特點是內容的超文本結構,受眾可以由文本中的某一個詞彙或某一段文字,通過即時連結進入與之相關的另一個文本、聲音、影像中。目前,國內的各大新聞網站都開設了軍事頻道,鳳凰網、新浪網、騰訊網、環球網等網站中的新媒體內容已經呈現出立體發展的初步結構,像中國軍網這樣的專業軍事網站也在新媒體環境中不斷升級。軍事記者的人才培養也必須跟上環境的發展速度,強化記者對新媒體軍事內容的超文本結構的認知,在進行內容生產時考慮到其結構的動態特徵,提供更多符合受眾需求的軍事新聞產品。
三是培養新媒體傳播能力。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態勢呈現出新的特徵。在培養軍事記者的過程中,要將新媒體傳播的特點灌輸到被培養者的意識中。要依據新媒體傳播特點製作內容,使新聞傳播的效果最大化。首先是培養製作個性化內容能力。從受眾層面來說,新媒體傳播的受眾細分更加明顯,他們對信息內容的主動選擇和主動分享導致內容的優勝劣汰更加明顯。移動網際網路又使手機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工具,不僅滿足人際傳播的需求,還成為又一種新興媒體,個性化得以充分展現。軍事記者要能根據用戶的興趣與特點製作新聞內容,這也是軍事記者培養的一個重點。其次是培養社交媒體的使用能力。新媒體時代的用戶個性鮮明,但個體之間又通過網絡相互連結,信息的傳播和擴散顯示出網狀結構,社交媒體在新聞傳播中展現出驚人的力量。新媒體環境中的軍事記者,也應具備使用社交媒體進行新聞生產的能力。
四是聯合教學鍛造軍事專業能力。不管是重大突發性事件、日常工作報導還是深度報導、典型報導,記者都要事先做功課。在軍事行動中,情況通常緊急而複雜,如果軍事記者沒有充足的軍事知識作為儲備,即使已經具備專業的媒介素養,也無法在軍事新聞現場有良好的表現。培養軍事記者的軍事專業知識,是將這一職業提升到專業高度的必行策略。但現實情況是在現行的高校教育中,新聞傳媒專業與軍事理論專業沒有交叉部分,培養的人才在知識結構上都有一定的缺失,顯然通過正常的高校培養高度專業化的軍事記者人才並不可行。而通過聯合培養的方式可以實現這樣的目標。如果軍隊職能部門與傳媒行業、高校開展合作,就可為軍事記者的人才培養打造一個平臺,使培養出來的軍事記者在知識和技能上得到全面提升。
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軍事記者,是我軍「能打勝仗」的前提之一。在新媒體時代,多管齊下培養合格的「現代型」軍事記者,既是出於現實需要,也是為了長遠考量。
(作者單位:陸軍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