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主流新媒體走進遂寧 揭秘綠色生態產業如何帶動村民致富

2020-12-19 四川在線

全國主流新媒體走進遂寧 揭秘綠色生態產業如何帶動村民致富

2017-05-07 21:12:23來源:四川在線編輯:鄧強記者:王玥 鄧童童 向宇

高清圖集:走進遂寧東山村 綠色生態產業帶動村民致富

四川在線消息(四川在線記者 王玥 鄧童童 攝影 向宇)鬱鬱蔥蔥、枝葉扶蘇、佳木秀而繁陰,經過一天的參觀走訪,遂寧以繁盛的綠色生態規劃徵服了20餘家全國主流新媒體記者,那麼,綠色生態下的衍生產業發展如何?

5月7日,「喜迎黨代會 天府新飛躍」全國主流新媒體瞰四川大型採訪團B組走進遂寧船山區唐家鄉東山村、蓬溪現代農業示範區,感受遂寧生態農業的發展。

貧困村的完美「逆襲」 人均收入本鄉排名第一

東山村幅員面積4.8平方公裡,轄11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2850人,在過去是出了名的十次洪水九次災的貧困村,自然環境惡劣,人均收入低下,如今卻已然形成了「坡地四季果園,壩地綠色菜園,旅遊農家樂園,村莊美好家園」的東山模式,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上風上水,緊臨涪江,東山村有著獨特的地理區位優勢,卻因長期交通不暢、連年水災,致使靠天吃飯的老百姓生活疾苦。如何改變貧困村面貌,帶領村民致富?路邊醒目的標語:「村有主導產業 民有致富出路」回答了這個問題,也表明了當地政府帶民致富的決心。

「養老中心、柑橘育苗基地、蔬菜基地」如今已成為東山村的三大主導產業,其中,可士可柑橘種植科普示範基地是西南地區最大的柑橘育苗基地,培育出的產品產量高、掛果早、防寒、抗旱,每年可為東山村帶來100多萬元的收入。順坡而下,就是面積2000多畝的蔬菜基地,產出的茄子、番茄、辣椒已通過國家綠色認證,每年為東山村帶來500萬至600萬元的收入。

「村民人均收入從以前的4000元漲到如今的14000元,在唐家鄉排名第一,民風和素質都變得不一樣了。」談起改變,東山村村支書曾和平深有感觸,2006年起他就在這裡任職,十多年的時間裡親眼見證了東山村的發展,「現在建成頤養中心的地方,就是我的老家,以前我自己都很少回去,不通路、不通電、不通水,而如今全通了,寬帶都裝上了。」

曾和平提到的頤養中心,是今天走訪到達的第一個點位,採訪團一下車便看到許多整整齊齊的二層小樓,每棟門口除了規劃小花園還有一片菜地,「這就是私人小別墅啊!」記者們發出陣陣讚嘆,「我完全沒看出這是一個貧困村!鏡頭裡看到這個村落規劃有序,果林圍繞住房,非常漂亮。」廣西新聞網記者李偉國羨慕地說如今的城市生活很難有這樣的田園生活了,要是生活在遂寧,一定每周都過來度假。

近年來,中央、省、市、區先後將東山村列為新農村建設示範村,依靠新村聚集點和可士可柑橘基地,2013年4月起成功創辦船山區唐家鄉山地騎遊橙花節4屆,每年共接待遊客4000多人。2015年2月,東山村獲得「全國文明村」稱號;2015年12月東山村獲得「省級依法治村示範村」;2016年東山村榮獲「省級四好村」。

12下一頁尾頁

相關焦點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本報西安12月21日電 (記者張丹華)寒冬時節,走進陝西佳縣王寧山村,映入眼帘的是房前屋後、漫山遍野的紅棗樹。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去年以來,佳縣各級黨組織整合村集體合作社資源和產業扶貧資金,創新打造扶貧農場,構建起「黨建引領、科技增效、產業支撐」的長效機制。目前,全縣建成扶貧農場8個、在建17個,提供就業崗位1355個,帶動6.1萬名群眾增收致富。
  • 遂寧卓達生態產業新城啟動
    鹹嘉卓達生態產業新城區位圖  6月26日,遂寧卓達生態產業新城正式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在遂寧,卓達將以年產3000萬平方米綠色建築產能新型材料產業園、年產100萬噸竹鋼的竹產業園、近50平方公裡現代富硒反轉基因綠色農業園區等產業板塊,在「成渝之心」打造一座全新的生態產業新城,推動當地40萬農民就地城鎮化。同時開發遂寧得天獨厚的巴蜀山水文化資源,打造中國西南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旅遊度假名城、國際養生養老之都。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_新聞...
    本報西安12月21日電  (記者張丹華)寒冬時節,走進陝西佳縣王寧山村,映入眼帘的是房前屋後、漫山遍野的紅棗樹。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
  • 遂寧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圖為現代農業園區一角 五大現代農業園區成為遂寧市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區、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不斷引領遂寧現代農業發展 遂寧「五大農業園區」,闖出一條現代農業生態文明發展之路--五大現代農業園區成為遂寧市實現全面小康的先行區、示範區,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正不斷引領遂寧現代農業發展。 五大農業園區建設3年多來,取得了怎樣的成效,各個園區湧現出了怎樣的發展新氣象?日前,記者對此進行了採訪,並曬出遂寧市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發展成就。 遂寧如何走出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新路,實現省委提出的「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全面小康」的發展要求?
  • 開州:產業鋪平致富路 綠色發展創金山
    行走在開州廣袤的田野上,一幅幅煥發勃勃生機的綠色生態畫卷徐徐展開:大進鎮生態茶葉觀光體驗園茶香馥鬱,趙家街道南山村黑泥溝李子漫山飄香,大德鎮磨梁村五彩桃園夢幻甜蜜,鐵橋鎮億世村翠冠梨個大果甜,長沙鎮福城村柑橘掛滿枝頭……開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種植經濟林作為國土綠化和產業發展的結合點,依託綠色發展,走出了一條促進群眾增收的致富路。
  • 關廟鄉:探索產業轉型 帶動村民致富
    樂山市中區關廟鄉橋咡店村是市中區生豬養殖戶最集中的村之一,去年開展環境整治以來,橋咡店村在大力推進環境治理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產業升級轉型,從源頭上根治環境汙染,帶動村民走上致富新路子。今年10月中旬,橋咡店村的的致富帶頭人劉有洪在自家流轉的幾十畝土地上蓋上了稻草,種下了現在正流行的一種食用菌——大球蓋菇。
  • 柴達木盆地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
    吳婷婷 攝中新網西寧12月15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作者 孫睿 吳婷婷「哞……哞……」一大早,走進柴達木盆地深處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犛牛養殖基地,便聽到一陣陣渾厚的牛叫聲。
  • 陝西佳縣打造扶貧農場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
    摘要: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打造扶貧農場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開發果酒、醋飲、濃縮汁等產品,提供精準幫扶指導,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發布時間:2021-01-06 14:59:26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年來,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在脫貧攻堅戰中把發展產業作為抓手,村裡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
    雲南普洱茶(集團)有限公司生態綠色產業發展帶動扶貧攻堅、茶在花園中、花在茶樹下」的獨特景象,真正實現了茶樹生態有機的生長環境,為有機綠色食品的生產奠定了基礎。  二、生態綠色茶產業發展帶動脫貧攻堅  (一)帶動全縣茶產業發展情況  以公司現有27000畝生態有機茶園基地為依託,帶動全縣14.7萬畝茶園標準化管理,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村名小組,16635戶62720人,其中建檔戶茶葉面積14610畝,涉及9個鄉鎮85個村916個組2567戶8703人,實現穩定的收入來源。
  • 開州:產業鋪平致富路,綠色發展創金山
    行走在開州廣袤的田野上,一幅幅煥發勃勃生機的綠色生態畫卷徐徐展開:大進鎮生態茶葉觀光體驗園茶香馥鬱,趙家街道南山村黑泥溝李子漫山飄香,大德鎮磨梁村五彩桃園夢幻甜蜜,鐵橋鎮億世村翠冠梨個大果甜,長沙鎮福城村柑橘掛滿枝頭……開州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把種植經濟林作為國土綠化和產業發展的結合點
  • 生豬養殖點亮村民好「錢程」 井陘縣紅土嘴村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致富
    原標題:生豬養殖點亮村民好「錢程」 井陘縣紅土嘴村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致富   喝的是優質山泉水,吃的是標準全價料,住的是「中央空調房」,呼吸的是綠水青山間的新鮮空氣
  • 讓綠色科技走進生活,2017中國(遂寧)綠色生活博覽會開幕啦!
    2017中國(遂寧)綠色生活博覽會的舉辦,將成為響應十九大新時代精神、率先踐行綠色發展和綠色生活的一次重要活動,是一次頗具特色和亮點的綠色科技匯演。   」的率先實踐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等一系列關於綠色發展與綠色生活的精神,將綠色發展進一步落實到「綠色生活」的目標形態,綠色生活成為推進綠色技術、生態產品和綠色發展的重要著力點。
  • 羅田外婆橋生態農莊:發展綠色生態產業 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羅田外婆橋生態農莊圍繞產業規模化、品牌化、市場化的發展目標,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打造綠色生態產業發展示範園,促進鄉村全面振興。雖然已是立秋時節,但氣溫仍然居高不下,陽光灼人。這些天,外婆橋生態農莊的工人們頭頂烈日,加緊建設萬頭豬場汙水處理系統和附屬設施,為9月份投產做足功課。記者在現場看到,這裡的養豬場不是一排排的豬舍,取而代之的是一座6層高的樓房。外婆橋生態農莊董事長黃建洲介紹,我們建樓房養豬,一是為了節約土地,高層化便於疫情的防控,減少交叉感染,方便自動化料箱的裝配,對減少勞動成本起到很好的作用。
  • 綠色發展之路 四 | 明溪:生態康養興產業 綠盈鄉村富民生
    為了適應觀鳥產業的發展,區內建立起相關規範,帶動生態旅遊、觀鳥產業的發展。如今明溪全縣區域內,處處都能看到鳥類的身影。2018年,明溪縣在全國推出首份「護鳥令」,建立生態巡迴審判庭,全力提升群眾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如今,明溪已經觀測並記錄在冊的野生鳥類達300多種,佔福建全省六成。
  • 走進綠色秦嶺
    保護好秦嶺,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具有重大意義。深入秦嶺腹地,就像走進一幅大氣磅礴的生態畫卷裡。進入陝西安康、漢中,這裡百姓的「綠色故事」值得傾聽——村民與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友好互動,與翩躚起舞的「東方寶石」朱䴉和諧共生;因地制宜興桑養蠶;種植經濟林木,在「南水北調」水源涵養區唱響致富之歌。精心呵護大自然,給這裡的人們帶來不盡的「生態紅利」。
  • 陳先志:為村民鋪就致富茶路
    儘管陳先志是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人大代表,獲得的榮譽無數,但村民們更願意把他當作鄰家大叔、父老兄弟。「我文化程度不高,但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由輸血變造血,讓大家一同邁入幸福生活。」站在記者面前的陳先志,短寸頭髮,話語謙遜,笑容敦厚溫暖,讓人心生信賴。
  • 「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村民增收 辣木產業成為馬岡鎮靚麗名片
    走進馬岡鎮紅豐村委會六圩村,辣木鬱鬱蔥蔥,到了收穫的季節,這裡產出的辣木經過加工、包裝等程序,銷售到廣州、深圳甚至是海外,成為人們餐桌上的美食或調味品。與此同時,位於六圩村的開平市牛山龍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馬岡鎮政府的推動下,創建馬岡鎮辣木產業扶貧基地,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帶動周邊農戶持續增收。
  • 致敬|貴州這名退伍軍人放棄城市優渥工作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
    回鄉之初,高寨村的產業比較傳統,村民們都是以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主,偶有少量的經濟作物,品種也只有生薑,比較單一,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徒有致富之心卻無致富之行。如何讓群眾在經濟上增收?劉峰有著自己的思考:「在農村,面對傳統的農耕方式,必須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種、養結合才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