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是近年來比較熱門的一個詞彙,一般來說,中產階層被看做是一個社會穩定的基礎,是促進一個國家消費與內需的重要群體。根據經合組織的定義,「中產階級」是指家庭收入在一個國家中等收入的75%至200%區間的人群。
2018年出爐過一份關於中國中產階層的標準:認為月收入在4.5萬元的家庭才是中產家庭,也即家庭年收入在54萬元以上。但是,關於中產階層的衡量標準,其實是見仁見智。有些人也表示,年收入10萬以上就算中產了。
有些網友表示:「如果家庭收入10-20萬,肯定算不得中產吧?關鍵是可支配性家庭收入多少。扣掉房貸、教育、醫療、保險等必須的支出以後,用於改善生活品質的支出有多少?」
在其他各個發達國家,「中產」也是大家熱衷討論的話題。非常有意思的是,雖然收入是衡量中產的硬指標,但除芬蘭以外的北歐國家、荷蘭、盧森堡和瑞士,80%的人認為他們屬於中產階級。而在英國,只有40%的人這樣認為,大部分人認為他們是「工薪階層」。當然,除了收入硬指標之外,中產階級的定義還應包括生活方式、認知等方面。
美國的中產階級
1. 收入
2018年,美國Pew研究中心顯示:52%的的美國成年人被歸為中產家庭,2016年,年收入在78,442美元。19%的美國家庭被定義為上層階級。而29%的家庭為下層階級。2016年,上層階級家庭的平均收入為187,872美元,下層階級的平均收入為25,624美元。
Pew機構細分以下中產家庭分類:
一人家庭:年薪26,093~78,281美元
兩人家庭:年薪 45,195~135,586美元
三人家庭:年薪45,195~135,586美元
四人家庭:年薪52,187~156,561美元
五人家庭:年薪58,347~175,041美元
但是,專家學者對於階級的劃分也有著很多的爭議。比如在2017年的減稅大戰中,民主黨人認為20萬美金以下的為中產,共和黨人認為則認為低於13.1萬美金的才為中產。也有將25萬以下劃分為中產階級(其中15萬以上為上層中產),25萬以上為富人(約佔人口的5%),40萬以上為超級富人的(佔人口的1%)。
2. 一份穩定工作:
2015年的一份調查中,當被問到「中產意味著什麼」時,90%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你沒有一份穩定安全的工作,你就不可能是中產。
3. 有房有車
至於中產階級的生活似乎也有一定的標準,一棟房子,一到兩部車,甚至一兩隻寵物是美國中產階級生活最生動的描述。但今天這種觀念正逐漸鬆動,因為房價日益高漲,57%的人認為,即使租房,也可以是中產階級。
儘管如此,仍有41%的人堅持認為,必須有房才算中產。
4. 有假期
45%的人表示,有錢、有閒,可以去度假是中產生活的重要組成。
總結來說,美國的中產階級在醫療、教育費用上,不太有後顧之憂,他們不用為還沒有將來的疾病和未來孩子的教育拼命攢錢,沒有那種因為沒有一定存款而心裡恐慌的感覺。
英國的中產階級
英國計算中產階級的方法比較複雜,且眾說紛紜。參照標準很細,有人開玩笑說英國中產階層的定義跟其中產的人數一樣多。職業、收入、社會地位、文化品味、家庭背景、畢業院校、甚至口音,都是需要被考慮的。
2019年,英國的平均年薪為36,611英鎊。HMRC最新數據顯示,如果平均年收入超過70,000英鎊,就已經躋身英國前5%的行列了。
根據經合組織(OECD)調查研究,英國的中產階級佔總人口的58%
如果硬要分類,可以分為三類:
1. 世家中產:連續幾代都為中產家庭,財富有一定積累,僅次於精英行列:
2. 新型中產:社會、文化上活躍的新階層,中等收入水平,在文化生活追求比較高。
3. 知識型中產:靠自己的學識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成就。
其實,說了這麼多,最典型的英國中產最起碼是,有一套三居室的獨棟房子,1-2輛汽車,有一定存款。倫敦人酷愛名牌,其他地區人民也很注重自己的生活品質,畢竟是禮儀之邦,凡事還是求「講究」和「得體」。
中國的中產階級
2015年,大家平判處中國中產階級的幾大標準:
月收入達到4.5萬,年收入在50萬元以上有一線城市房,有好車,不能有貸款流動資產達到150萬還有各種不太能量化的東西,包括教育背景好,社會地位高,每年出境遊,穿衣品味良好,愛健康,愛運動,愛娛樂,重視精神追求,生活有格調,有道德有素質……
根據《福布斯》中國中產的最新定義:
生活在城裡。2. 25到45歲間。
3. 有大學學歷。
4. 專業人士和企業家。
5. 年入1萬—6萬美元。
中國的中產階層為何「最焦慮」?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在專題報導中稱,「中國中產是世界上最焦慮的一群人」。智聯招聘發布的報告顯示,有1/3的新銳中產經常感到焦慮,可能一不小心就會得抑鬱症,而經常焦慮或偶爾焦慮的人群比例更高達95%。中產階級的焦慮來自於工作家庭、子女教育以及財富增值等多個方面。
時間焦慮:加班太多個人時間被佔用教育焦慮:望子成龍心切,過度重視反而人仰馬翻理財焦慮:怕失業、怕通貨膨脹、怕資產貶值支出焦慮:房貸、二胎壓肩上,不得不靠父母幫一把其實,英國、美國中產也有各自的焦慮。比如壓在美國中產身上的是高昂的醫療和養老。歐洲高福利,英國中產自然不用為那些發愁,但他們身上的兩座大山——高額的房產和私立教育讓其頭疼不已。
」中產「這個概念,其實在各個國家都沒有一個非常清晰的定義,何為中產也有很多爭議,且每個國家的衡量標準都不同。以上,這些國家,你自測自己屬於哪個階層呢?
THE END
文章轉自移民歐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