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教育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

2020-09-11 悅讀風雅

作家王安憶


教育的意義


時間:2012年

地點: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典禮

演講:王安憶


同學們:


下午好。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在今天這送別的時候,我不打算對你們談論深奧的那一方面,因為那不可能由我來告訴你們,而是需要你們和我們共同探尋,一代又一代,永遠也得不到完整的答案;所以,我只想對你們說些淺顯的囑咐。


首先,我建議你們不要盡想著有用,而更多地想些無用的價值。這個世界上有用的事物已經太多了,所有的因果邏輯都是循著用途連接和推動,那些邊緣的次要的性質從因果鏈上碎裂下來,被淘汰出局,生活和人生本來是瀰漫的氤氳般的形狀,質地也具有彈性,如今越來越被過濾乾淨,因而變得光滑,堅硬,並且單一。今年千分考面試的時候,我與一位報考臨床醫學的考生面談,我們談到醫學倫理的問題,她說「安樂死」是一種奇怪的人道主義,我問為什麼?這位女同學說,一個人的生與死不能用意義來核算,我說,你的意思是還有感情的因素,也就是關係到他的至親、家人?她說也不是,而是——她思考了很久,說,生命本身就有價值。我希望我們學校不要錯過這位考生,她解釋了我的關於有用和無用的觀念。


其次,我希望你們不要過於追求效率,效率總是以目的論的,事實上,我們都是處在過程中,這大約可說是生活的本質,只是這過程越來越被劃分成細小短促的目的,偷竊了我們對未來的觀念。賈伯斯確實改變了世界,但是讓世界更好了還是更不好,遠不到下結論的時候。後來的人們,會不會以為,存在就隱藏於那蘋果機的屏幕之後,所有的到達與歸來就在於手指頭輕輕的一觸碰。無論是體能還是智能的勞動全被縮減成零,我們還能做什麼?又還需要做什麼?不做什麼,是更幸福了還是不幸福?在效率至上的社會裡,過程被輕視成為一種累贅,它核計為成本,然後被壓縮甚至消除,為演算的方便考慮,它概括為符號,在這人工模擬的系統裡,我們如何認識存在的實質性呢?假定說我們可以放棄認識的權利和義務,我們又如何去確定我們的目的?


第三,我勸你們不要急於加入競爭,競爭難免會將你們放置在對比之中,影響自我評定。競爭還會將你們納入所謂主流價值體系,這也會影響你們的價值觀念。而我希望你們有足夠的自信與主流體系保持理性的距離,在相對的孤立中完善自己。倒不是說要傲視社會,而是在時間的長河裡,人類史只是一個階段,我們所處的時代是階段裡的階段,所以,在我們可視的範圍之外,實在有著更大的價值,而競爭會限制我們的參照物,在一時一地以內選擇標準,決出勝負。而勝負的概念也是我們要警覺的,因為這裡面已經潛在著不公平,只是用措辭平衡了合法性。


最後,我想說的還有一點,今天的教育確實有著許多問題,有一些還相當嚴重,可是無論怎麼樣,教育也不會因此而損失它的意義,它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不僅使同學你們,也使我們,單是想著,你們慷慨將青春交給我們負責,就不敢有半點怠惰。感謝同學們!


2012年6月29日

相關焦點

  • 作家王安憶:教育是迄今為止,最有可能公平地給予我們變好的機會
    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
  • 王安憶:教育的意義
    以我這樣一個對教育沒什麼經驗的人來看教育,一方面是覺得深不可測,你可能窮一生也不能略知一二;但另一方面,似乎又很簡單,那就是——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是一個具有閱讀能力的人,我想,假如我不能閱讀,生活將是多麼悽慘啊!受教育也許就是這樣,使得人生變得有趣一些,不那麼無聊。
  • 【宋扇·名媛】王安憶:關於教育的意義,這三點值得深思
    在這個莊嚴美好的時刻,能夠代表導師們作一個發言,感到榮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你們更上一層,完成學業,真是令人欣喜的事情,我為你們高興,更是羨慕你們。我沒有受過正統的高等教育,是我終身遺憾,也因此對學府生活心嚮往之,可說是個教育信仰者。請不要把我當作一個在大學門外完成教養的範例,事實上,倘若我能在學府中度過學習的日子,我會比現在做得更好。
  • 【專訪】王安憶:今天聰明的寫作者希望討好 而我們當時只想要顛覆
    在美國,王安憶第一次見到了漢堡,她在日記裡寫道,「原來漢堡包就是兩片熱麵包夾一塊炸牛肉或者炸雞,裝在一個小小的精巧的盒子裡。這盒子十分好玩,漢堡包的味道卻實在不怎麼樣。忍不住想起了我們的肉包子,由肉包子又想到了油條。」她還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了美國流行的牛仔褲,「眼下最時興的牛仔褲是一種用機器拉得發白髮毛、舊得厲害的褲子,還很貴。」
  • 我們的教育「公平」嗎?該如何看待現實中的「教育公平」呢?
    首先,確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是起點公平;其次,提供相對平等的受教育的機會和條件是過程公平;再次,教育成功機會和教育效果的相對均等是結果公平。其中,起點公平是前提和基礎,過程公平是進一步的要求,結果公平是最高目標。教育公平是人們追求的永恆理念,是人類奮鬥的方向與目標。
  • 王安憶:小說家的第十四堂課
    餐飲中有一家還是兩家經營肉羹,那「羹」字寫得很奇異,仿佛新造,又仿佛古傳,肉羹店門前招牌寫:某明星小姐專熱衷於此。有幾回想試,都被滾燙的灶火逼回來,店堂幾乎就在灶邊,黑洞洞裡鍋開鼎沸。輪渡往返中,經一處海灣,視野陡地開闊,看那桅杆林立,汽笛鳴叫,一派蒸騰氣象。碼頭上有一爿店鋪,專售船舶零件附件,店堂深處,堆積著舊物,提醒人們,這地方曾經有著興隆的拆船業。
  • 童世駿:實現教育公平我們責無旁貸
    但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用我們現在達到的關於教育公平的認識和追求來衡量,中國教育的區域、城鄉、校際三大差距仍然較大,在某些方面還有拉大的趨勢;身體殘障兒童、農民工隨遷子女、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三類困難人群受教育狀況需要繼續改善;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地方高校發展迫切需要公平競爭環境;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有學生得到公平學習和發展機會的問題,也尚未受到應有重視。
  • 「專訪」王安憶:今天聰明的寫作者希望討好 而我們當時只想要顛覆
    在美國,王安憶第一次見到了漢堡,她在日記裡寫道,「原來漢堡包就是兩片熱麵包夾一塊炸牛肉或者炸雞,裝在一個小小的精巧的盒子裡。這盒子十分好玩,漢堡包的味道卻實在不怎麼樣。忍不住想起了我們的肉包子,由肉包子又想到了油條。」她還興致勃勃地觀察起了美國流行的牛仔褲,「眼下最時興的牛仔褲是一種用機器拉得發白髮毛、舊得厲害的褲子,還很貴。」
  • 王安憶談新長篇《匿名》:「寫得最用力的一次」
    但在她的新長篇《匿名》中,她做了一次「冒險」,《匿名》整體呈現的是一個與現實和日常保持了相當距離的故事,王安憶表示這是她「寫得最用力的一次,她時常恍惚、懷疑」,每當這時她就拿陳思和的話來鼓勵自己,「要有勇氣寫難看的東西」。
  • 俞敏洪:新教育形式不可阻擋,讓每個人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機會
    「即使沒有疫情,今年,最晚到明年,民間在線教育毫無疑問會成為主戰場。」人工智慧、大數據分析,區塊鏈等將在教育領域廣泛領域應用。疫情推動教育行業加快洗牌和整合,線下小機構出現大規模倒閉,大機構則憑藉其品牌優勢和技術投入實現轉型並渡過了困難期,在線教育獲得了加速發展。在這種形勢下,中小機構如果想要渡過難關,謀求長遠發展,找到一個最合適轉型線上的方式就很重要。
  • 吳飛:政策制定要解決的到底是教育平等還是教育公平?
    平等,關注大家資源和機會是否一樣,而不關注合理還是不合理,本質上是給予每個人一樣的東西,而不關注每個人自身條件和需求差異。就教育而言,就是提供一樣的受教育機會和一樣的教育資源,是否達到教育目標並不在考慮範圍。公平,關注的是價值判斷,也就是過程和結果是否具有合理性。
  • 吳飛:政策制定要解決的到底是教育平等還是教育公平?
    政策制定者提出公民同招、搖號入學的方案,顯然是希望促進教育公平,給更多原本無法享受優質教育資源的人以獲得優秀教育資源的機會。搖號入學政策可能達到教育資源對大眾的平等,但這種政策真的可以實現教育公平嗎?教育平等和教育公平有什麼不同?
  • 日本:公平教育路不平
    錢民輝  在有關「公平教育」的話題在兩會期間再成熱點之時,人們將目光投向號稱推行世界上「最公平教育」的日本,然而卻發現,時移勢易,眼下日本的公平教育之路似乎越走越難。「最公平的教育」  日本是一個高度重視教育的國家。
  • 浙大努某某被開除:教育不可能絕對公平,但涉及法律必須人人平等
    它理應包括:享受教育資源的公平、接受教育機會的公平、受到教育評價的公平,以及教育成果輸出轉化的公平等等。教育的公平,意味著一個社會人的人生公平。你想,為什麼莘莘學子都想著擠破腦袋去讀名校呢?貧困山區的學校,可能連最起碼的多媒體教學設施都用不上,更別談各種便利的數字圖書館和什麼高價私教了。
  • 教育平權的關鍵是機會平等
    從「自強計劃」中脫穎而出的寒門子弟,可能讓部分省內比他分數更高的其他考生失去進清華的機會。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這種「公平」就可能引來爭議。  《中國青年報》3月27日報導稱,清華、北大、人大等全國重點高校近日陸續公布了今年的自主招生簡章,清華大學表示將「提高農村生源比例、擴大中西部招生比例、促進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機會公平」。
  • 當談起小學同學時,我卻要和你聊聊王安憶
    然而,緊接著的後半就讓你失望了,當我向你談起小學同學,我要和你聊的卻是小說家王安憶。別誤會,王安憶當然不可能是我的小學同學。文|文武貝她在王安憶筆下,曾有過堪稱驚豔的出場:「記得那一日她穿了一件白茸茸的大衣,戴一頂白茸茸的尖頂帽子,臉蛋是粉紅色的,一雙極大極黑的眼睛,睫毛又長又密,且向上翻卷著。」董小蘋的美麗,讓王安憶的媽媽非常興奮,「始終拉著她的手,問長問短」,而使得「站在一邊的我,滿心委屈,妒忌得要命,眼淚都快下來了。」毋庸置疑,剛剛進入小學的王安憶,和董小蘋十分要好,哪有女孩子不喜歡美好的事物呢?
  • 王安憶:理想的最大敵人,是平庸、瑣碎、卑微的日常事務
    王安憶:69、70、71屆這代人其實都是犧牲品。我們不如老三屆。他們在以前受到的教育已經足以幫助他們樹立自己的理想了。不管這種理想的內容是什麼,他們畢竟有一種人生目標。這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最大特色,作品毫無做作地刻畫了這一代人。 王安憶:我們這一代人被捉弄得太厲害。葉辛曾告訴我這樣一件真人真事:他在貴州插隊時有一個女孩子,在知青回城時,唯獨她還留在那兒。後來,村裡有一個又醜又窮的無賴打她的主意。那無賴就對她說,你應該結婚,不然就要災難臨頭了。
  • 中國須變革社會流動機制 使各個階層有公平機會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中國必須變革社會流動機制,使得各個階層的人們及其後代都有公平的奮鬥機會  本刊記者/楊中旭  相應地,國家與社會管理者、經理人員和私營企業主中,向下流動轉變為農民的均為零。  雖然從法律和口號上說,每位公民的權利和地位人人平等。但在實際的社會生活中,每個階層的人享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資源是不相同的。因此,為每個人都提供儘可能平等的流動機會,是保證社會公平的重要機制。
  • 習總書記談教育公平:讓每個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當前,教育改革發展面臨一系列重大問題,其中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問題主要是促進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質量。要在教育事業全面深化改革過程中集中解決這兩大問題。  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面對人民群眾對教育事業的新期盼新嚮往,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讓每個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機會,努力讓13億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讓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廣大人民群眾。
  • 【教育之聲】翟良:教育從來不會有公平
    聽了那麼多的意願和觀點,慢慢地也就麻木了,就像站在母親大門前的石壩上望去的彎曲如鰍的路,離一棵臭椿樹那麼遠,遠成了一種遙不可及的奢望。一年年的呼籲,一年年的堅定地揮著拳頭,一年年我們都老了,「公平」依然成為話題。教育公平的話題有些沉重,可能我是個多愁善感的人,但的確不公平了太久,且一如既往地不公平下去,任性的力量蟒蛇一樣頑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