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的獲獎作文,或者滿分作文中,我們會看到「題記」與「後記」,尤其是題記。題記是放在作文題目之後,正文之前的一句、一段簡練、優美、意蘊豐厚、富含哲理的文字。後記則是在正文結束後,引用名人名言、詩詞歌句、警句諺語或者自己總結性或抒情或哲理性的話。好的題記如同作文脖頸上的項鍊,好的後記是錦上花,鳳冠之明珠,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好題記、後記,靚麗奪目,奪人眼球,能為作文添彩增色。可以說,給作文寫題記、後記已成為學生作文的一種時尚形式,成為個性化、創意化作文的一大亮點。
一般情況下,題記的格式是在題目下面開頭空兩格寫上一句或一段話,寫完後另起一行靠右寫「——題記」,或者「——文章名(書名、作者名)」。以前一種形式最為常見。後記一般有兩種格式,一種與前一種題記格式相同;一種是另一起行空兩格寫上「後記:」後邊寫內容。
一、題記,脖頸之項鍊
巧設題記,能夠簡要說明文章的主要內容;能夠揭示文章的主旨;能夠吸引讀者,激發閱讀興趣,引發讀者思考。根據題記的三個作用,我們給出了題記擬定的「創意三式」,即內容概括式、點明主旨式和引人入勝式。
(一)內容概括式
內容概述式就是對文章的內容運用精練的語言加以形象化概述。比如以「溫暖」為題的作文,我們可以設計這樣一個題記:「溫暖,冬日裡的一輪暖陽;溫暖,沙漠中的一片綠洲;溫暖,大雨時的一把花傘。」根據這個題記我們可以設計三個片斷故事來敘述不同的人給予自己的溫暖。
再如文章《記憶中的那抹紅》一文的題記:
校園沿途的那些紅葉李樹上,又結滿了小紅李子了,紅得恰好,於是,我喜了。
——題記
此題記對文章要寫的內容作了具體的描述,讓讀者心有所依。
(二)點明主旨式
點明主旨式通常致力於詮釋題目內涵,點出文章主題。用短短一兩句話直接把蘊藏於文章中的主旨揭示出來,便於讀者迅速把握。
比如文章《體驗自然》一文的題記:
奇妙的大自然,她不時展現又不時隱藏自己的美;要發現她的美,關鍵在於我們對她的體驗。
——題記
這個題記就點明了文章的中心,體驗自然就會發現自然之美。
文章《保持一顆感恩的心》一文的題記:
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蕩,繪畫著那一幅幅感人的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它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這個多彩的社會,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題記
該題記緊扣文題,揭示了文章的主題「感恩」。
(三)引人入勝式
引人入勝式,能夠吸引讀者,激發閱讀興趣,引導讀者思考。我們可以用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以衝突誘人、以文採感染人或創設情境來吸引讀者。
比如:
《小「網蟲」誕生記》一文的題記: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題記
《梅》一文的題記:
只共梅花語,懶逐遊絲去。著意尋春不肯香,香在無尋處。
——題記
《我的美麗鄉愁》一文的題記: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題記
三者都是引用詩句,通過文採的感染力來吸引讀者的。另外,想要以文採感染人也可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諺語或警句作題記。
再如,《樹·殤》一文的題記:
那樹,倒了去。再也沒有了哭泣,也感受不到了呼吸。
——題記
此題記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字裡行間流露出小作者對樹的懷念之情,以情動人,激發讀者閱讀興趣,並引發讀者思考。
在作文寫作中,有關同學、好友之間友誼的文章很多,我們一起欣賞下面這篇文章,看看小作者是如何巧妙運用引人入勝式題記的。
冬天的雪,冬天的血
殷紅的血,在兩個漸行漸遠的背影下面,被白雪慢慢覆蓋……
——題記
冬天的歧山草場,終於下雪了,雪花漫天飛舞,這種清美的景象在海拔不高的縣城裡是不容易看到的。多愁善感的我又一次步入了雪的高原,我的生命似乎與雪相濡以沫,但在這兒,除了雪以外,我還看見了一份關懷,一份愛。
冬,包圍著我;寒冷,襲透全身。無邊無際的白,銀白、純白、灰白、鈦白……好多種白混在一起延伸著、交錯著,不畏來自天空的束縛,盡情歡舞著。我也發出了興奮的吶喊聲,和好朋友袁佳軼一起打鬧著、嬉戲著,在這鬆軟的雪地裡上蹦下跳。
忽然,我被一個奔跑的男生撞了一下,鼻子火辣辣的疼,連眼淚都不自覺地流了出來。我勉強擠出一絲笑容,舉步維艱地走過去坐下來。休息了一小會兒,我感覺鼻子似乎不疼了,便準備站起來又去雪地裡嬉戲。可是,鼻腔裡有一股液體噴薄而出,隨即落在地上,嘴裡也泛起一陣腥味,我愣愣地一看——血!
我呆住了。殷紅的血,雪白的雪,相互映襯,是那麼的刺眼。而地上的鮮紅,還在雪中繼續擴散……身旁的袁佳鐵隨即發現了異常,一看我腳下的血滴,她便叫我仰起頭,馬上拽著我就走。我機械地挪動著步子,血還在一點一點落下。很快就走到了我們的背包旁邊,袁佳軼拉我坐下,迅速從背包中掏出紙巾,為我擦去鼻子邊的血跡,然後將紙巾擰成小短條,輕輕地塞住受傷流血的鼻孔,再用雪拍打我的後頸。我終於回過神來,望向地上殘留的血跡,再看看她關切的眼神,那一刻,我的心裡被滿滿的溫暖所包圍。
冬天的雪,冬天的血。
要回家了,站起身拾起背包,拍拍身上的雪,我扭過頭來:「謝謝你!」袁佳鐵靦腆地望了我一眼,臉上露出淺笑,什麼也沒說,只是拉緊了我的手,陪我走過雪地。而殷紅的血,在兩個漸行漸遠的背影下面,被白雪慢慢覆蓋……
不曾忘記,也不說關心,這真誠的幫助大約是你最珍貴的秘密。我只記得,冬天的雪,冬天的血……
文章的題記為讀者創設了一個特定的情境,新穎獨特,讓人眼前一亮,吸引讀者閱讀。全文在這個特定的情境下展開,以流鼻血這一事讓我們感受到他們之間深厚的友誼。
二、後記,鳳冠之明珠
巧設後記,一般是對文章內容的補充,對某個問題和現象的深度思考;對文章主題的升華。它往往是富含哲理和情趣的,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給人以啟迪,發人深省。根據後記的兩個作用,我們給出了後記擬定的「創意二式」,即補充式和點旨式。
(一)補充式
補充式是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補充,對某個問題和現象提出更進一層的追問,使讀者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比如文章《把握機遇》一文的後記:
朋友,你也一定渴望擁有機遇,那麼,請你認真地追尋,好好地把握,因為機遇不是等來的。
——後記
此後記提出了對機遇這一問題的看法,提醒大家追尋機遇,把握機遇,引人深思。
下面,我們看一篇文章,學習小作者是如何運用後記的。
我和爸爸
在我們家,我和爸爸最「鐵」,因為爸爸比較現代,從不在我面前擺「老子」面孔,我們倆經常在一起嘻嘻哈哈,說說笑笑。
可是我們也有煩惱的時候。這不,煩惱來了:最近一次數學小測,我開了一個「史後例」——只考了52分。當我灰心喪氣地把卷子拿回家,媽媽的音調高上去了八十個分貝:「嗬,真漂亮!你還不去申請『金氏世界紀錄』?比考鴨蛋強多了。嗨,你別說,比你爸爸也強多了!……看你們爺兒倆還整天沒大沒小地傻哈哈不……」奇怪!媽媽的聲音從客廳到廚房、從廚房到客廳,怎麼沒見爸爸出來「抵抗」?以往,爸爸要麼幫媽媽腔,用他的話說是給媽媽消消氣;要麼就幫我圓圓場,用他的話說是不讓我太尷尬。可今天這是——
我趕到爸爸跟前,小聲問原因。可爸爸一句話也不說,悶著頭吸菸,眉頭都快擰成麻花了。我暫時忘了自己的沮喪:「鐵」爸今天怎麼了?
第二天,老爸偷偷告訴我,他職稱評定不及格,據說才考了29分。
沉重的打擊還不止於此,從那以後,媽媽戲稱我們倆為「52」和「29」。
幾天以後的一個晚上,爸爸又表現出了少有的嚴肅。我們倆密謀:摘掉這個可惡的「52」和「29」。從那天開始,爸爸天天幫我複習和預習功課,我則監督他每天晚上八點必須學習業務。每當我管不住自己又跑到電視機前,就聽爸爸慢條斯理地說:「哎,『52』先生,您又忘了咱們的男人宣言了吧?」這時候,「52」就乖乖回到「29」身邊,跟他一起學習。
年終時候,爸爸又參加了職稱考核,結果可想而知,爸爸通過了,而且成績很好。他拿著他的成績單,興衝衝地進了門:「哎,我說『52』,看看,看看這。」我也不客氣,「叫誰呢?叫誰呢?人家可是得了『學習進步獎』的!」說著,我們倆又哈哈大笑起來。
後記:又一個學期過去了,由於我和爸爸堅持學習的習慣一直堅持下來,我數學考了個100分,爸爸則取得了他們單位的業務標兵,這天吃完晚飯,爸爸又一臉的嚴肅,我們商量後,鄭重宣布:以後,誰也不許稱我們「52」和「29」,如果非要用數字嗎,我們不反對叫我們倆「雙百」。
文章的後記很有意思。一番波折之後,堅持學習成了我和爸爸的良好習慣,我們鄭重申請去掉原先的數字綽號,但可以叫我們「雙百」。這個後記既補充完善了內容,又增強了詼諧幽默的語調。
(二)點旨式
點旨式後記是展示作者的感悟,升華文章的主旨或突出文章的寫作意義,讓讀者生發更多的感悟。
比如文章《在我們這個年齡》一文的後記:
這樣的對話平凡而溫暖,這樣的笑容樸實而陽光,這樣的你們是我的最愛。在我們這個年齡,風和時間一起流轉,各種未來等待著你,各種驚喜守候著你。還等什麼,盡情度過這段美好時光,讓那些感動永遠銘刻在我們心間吧!
——後記
此後記採用抒情的語言,充滿感染和號召力,同時升華了文章的中心,容易引發讀者情感共鳴。
——以上內容選自《作文有規律 我的小學創意寫作課》(李鳳敏 丘河 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