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寫是根據一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情節,接著寫下去的一種作文訓練方式。它有助於培養學生合理想像的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還有助於發展學生語言的表達能力。適當進行這樣的訓練,還有利於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續寫的篇幅,可以獨立成篇,也可以是一個片段。續寫的方向,有時候,有了故事的起因,順著這個故事的思路,通過想像續寫它的經過和結果。有時候,告訴我們故事的結尾,倒敘故事的起因和經過。有時候,給我們一個故事,要求續寫的文章與原文成轉折關係。還有一種續寫,只告訴我們一個場景,給出時間、地點、人物,由此續寫下去,想像的範圍更廣。總之,續寫要根據原材料提供的線索、範圍、人物性格以及作者的思路等,續寫故事情節的發展及人物的活動、心理、語言等細節,使原文情節能夠合理地發展,構成完整的故事。
續寫要特別注意以下四點。
(一)要有明確的中心
續寫時,我們首先必須明確續編的故事要表現什麼主題,抒發什麼情感。
(二)要讀懂原文
讀懂原文就是要深刻理解作者的本來意圖。續寫主要是靠自己想像寫成的,但想像必須是在原情節基礎上的想像,要順著原作的內容和情節往下想,做到合情合理。
合理的想像要注意以下幾點:
1、想像要符合原文的發展,人物和事物要與原文保持連續性和一致性。
2、想像要符合生活實際。即使虛構,其內容也應該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不能為追求故事的離奇曲折,編得天花亂墜,使人難以相信。
3、想像成的作文,要與提供的材料融為一體,中心要明確,重點要突出,有詳有略地把事情寫清楚。
讀懂原文,要弄懂原文的線索、伏筆、懸念。在續寫時一定要照應原文,和原文相扣。讀懂原文,還要把握好原文人物的性格和品質,使續寫的人物性格與原文相應。
(三)要注意要求
在續寫時,一定要讀懂要求,在此基礎上認真想一想續什麼,怎樣續,開動腦筋,調動一切思維方式和藝術手段,把後續故事設置好,列一個切實可行的提綱,把續篇寫得精彩生動。
(四)要銜接自然
續寫是一種再創造,在吸收原文中心思想、人物性格、描寫手法的同時,在構思上要有一個新的思路,並要與原文自然銜接,讓新舊故事變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總之,續寫是在原作情節、人物、線索的前提下,通過想像和推理進行的一次再創作。續寫中切記要把情節和細節處理好。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位小作者續寫的《窮人》。
西蒙的孩子有了新的家
——續寫《窮人》
寡婦西蒙去世了,留下兩個孩子,大的還不滿三周歲。這叫他們怎麼活下去呀?好心的鄰居桑娜,便把這兩個孩子抱回家撫養。
從此,桑娜就要挑起養活七個小生命的重擔。
桑娜每天起早貪黑地操勞,照顧孩子們的生活。吃飯時,桑娜總要把自己的一份飯留下一些,給西蒙的兩個孩子多吃一點。漁夫天不亮就下海捕魚,掌燈時分才拖著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家裡。儘管窮,一家人和和睦睦,都很愉快。
一年四季,桑娜的孩子都赤著腳,在海邊撿小魚,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習慣了。可西蒙的孩子小,不能沒鞋穿。桑娜花了幾個晚上的時間,湊在閃著微弱光亮的馬燈前,一針一線地縫製鞋子,好讓西蒙的孩子穿。
兩個孩子漸漸長大,慢慢懂事了,能體諒桑娜媽媽的困難常幫家裡做些家務事,有時還和哥哥姐姐一起去海邊撿海貨。
有一次,海水退潮後,西蒙的兩個孩子提著竹簍去「趕海」,天黑了還沒回家。桑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坐立不安。最後,自個兒摸黑去海邊尋找他們。桑娜一邊走一邊喊,只顧向前走,一腳踢在石頭上,腳趾鮮血直流。她忍著疼痛,直到把兩個孩子找回家。
這天中午,正值仲夏時節,驕陽當空,把大地曬得火辣辣的。孩子們來到海邊一塊礁石上坐著,手持釣杆,等待著魚兒上鉤。過了好一會兒還是沒有動靜,心裡十分焦急。但他們一想起桑娜媽媽那蠟黃的臉,就又耐著性子等著。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天爺發了慈悲,總算釣了幾條海魚。兩個孩子把熬好的魚湯小心地端到桑娜面前,親切地叫著:「媽媽,快喝魚湯!」桑娜看著這些,兩行熱淚奪眶而出。站在旁邊的漁夫看著這一情景,撫摸著他倆的頭,也欣慰地笑了:「真是懂事的好孩子!」
桑娜愛西蒙的孩子,西蒙的孩子有了一個溫暖的家。
這篇續寫有兩個優點。第一,符合要求,想像合情合理。從原作的線索、人物出發,延伸出新的情節內容,通過西蒙的兩個孩子在桑娜的關懷下逐漸長大,成了桑娜家的成員,讚揚了桑娜的可貴品質。第二,記敘具體、描寫細緻、中心明確集中。作者依據原作的背景,記敘了舊俄時代漁家窮苦生活的片斷,特別是突出了幾個細節場面:①桑娜湊在閃著微弱光亮的馬燈前,一針一線地為西蒙的孩子縫製鞋子;②桑娜摸黑呼叫兩個孩子,不慎碰傷了腳趾;③兩個孩子漸漸長大,很體諒桑娜媽媽的困難,常常幫家裡做些家務,在桑娜為尋找他們而碰傷了腳趾後,他們去釣魚來熬魚湯給媽媽喝。這些描寫都緊扣中心,生動感人。
接下來,看一則作文考試真題:
根據提供的材料續寫作文。
「嘀嗒、嘀嗒……」床前的小鬧鐘不緊不慢地走著。我在床上翻來覆去,躺了很長的時間,還是睡不著……
以上面這段話為開頭進行續寫,可以從親身經歷的一件事去寫,也可以發揮想像寫一個場景或故事。題目自擬,字數不少於400字。
根據上述提示的信息,我們可以寫親身經歷,如星期一,太陽老高了,鬧鐘「嘀嗒、嘀嗒」走著,我還睡得香甜……
我們也可以寫一個場景,如父母為買車發生爭執,都堵著氣。只聽到鬧鐘「嘀嗒、嘀嗒」走著,我該怎麼辦呢……
我們還可以寫一個故事,如一個鐘錶修理師,幾經職業變遷,身邊仍有一臺鬧鐘「嘀嗒、嘀嗒」走著……
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這位作者是怎樣續寫的吧。
發生在教室裡的一件事
床前的小鬧鐘「嘀嗒、嘀嗒」不緊不慢地走著,我在床上翻來覆去,躺了很長時間,還是睡不著,滿腦子都在想著白天在教室裡發生的那件事——
6月,驕陽似火,知了滿天叫,許多人都貪戀清晨那刻清涼的時光,我也不例外。於是乎,我遲到了。只得匆匆在路上買了幾個饅頭,箭步上樓。人未見,琅琅書聲先傳入耳。不好!看來同學們已經開始早讀了。我一腳跨進教室的門,頓時,所有讀書聲都停止了,安靜的課堂像一滴冷水濺到了油鍋裡——悄無聲息後的驚天動地,一陣哄堂大笑——我嘴裡還咬著半個饅頭呢!
我氣急敗壞地走到座位上,把令我成了笑料的罪魁禍首一扔——眼看饅頭大哥就要和大地親密接觸,卻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來,阻止了它。我一瞅,切!原來是總和我作對的王彤。只見她雙目冒火,青筋畢露,一副要吃人的模樣。她怒氣衝衝地走過來,手中緊握著那半個饅頭,把饅頭放在我的桌子上。裝什麼好人,真虛偽!我不屑地一揚手,把饅頭揮到地上。我得意揚揚地看著她,她氣得直指著我,說不出話來。
她雙掌重重地拍在我的桌子上,震落了我所有的文具。「王佳——」她的聲音透出咬牙切齒的味道,「糧食是農民伯伯的心血,你就這樣對待別人的心血嗎?」頓時,班裡聲討聲不絕於耳:「對,不應該浪費糧食!」「太沒有農民感情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他大概忘了吧!」「『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你卻在浪費糧食!」而我,早已在同學們的談話中無地自容。
我低著頭來到講臺上,向驚異的同學們深鞠了一躬,沉聲說:「謝謝大家讓我懂得了勤儉節約,謝謝!」我轉身愧疚地對王彤說:「對不起!」她破涕為笑,走上前來緊緊握住我的手……無意間,我抬頭看向窗外,平日的酷暑,今天竟也有些溫柔。
在陷入沉睡之前,我不禁想到一副對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後子孫讀與耕。
文章借題目的材料為引子,倒敘開頭,恰到好處。小作者敘述了自己因遲到而買饅頭、扔掉慢頭而受到教育的經歷,凸顯了要珍惜糧食的中心,主題明確。文中對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情描寫特別到位,生動地表現了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值得肯定。
——以上內容選自《作文有規律我的小學創意寫作課》(李鳳敏 丘河 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