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定得太大,最終難以實現,手發「目的性顫抖」;心生「目的性恐懼」,越想做好,越是做不好。
01
成功是有既定的軌道的,欲速則不達
俞敏洪說,如今的社會,每個人都渴望快速成功,今天有了想法,就希望明天可以變現,因此,很多人的心理是浮躁的,很難沉下心來去認真堅持做一件事,有時候甚至投機取巧,想盡各種辦法、手段去達成目的,而最後的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欲速則不達。
其實,成功是有其既定的軌道的,就好比地球有自己的運行軌道,自轉一圈是一天,公轉一圈是一年。那麼,契合成功軌道的做事方法是怎樣的?又應該如何做呢?
那麼俞敏洪是如何做事的呢?
他做事的方法是否契合成功的軌道呢?
俞敏洪從授課積累行業經驗和資金人脈到新東方的創辦成功,也體現了俞敏洪的做事方法是契合成功軌道的。
那麼俞敏洪所說的契合成功軌道的做事方法到底是怎樣的呢?
我們看看俞敏洪老師是怎麼做的。
02
第一,目標
我們事先要設定好做事情的目標,有了明確的目標,其實就成功了一半,它可以幫助我們確立自己人生當中一段時間內的運行軌道。我們的目標一旦確立,那麼我們的所有日常生活都將要圍繞著這目標運行,也就是聚焦,把精力集中到這個設立的目標上來。
非常關鍵的一點,無論如何,只要確立了目標,不要隨意更改所設定的目標,否則生活將會陷入混亂之中,明擺著嘛,第一個目標都沒有完成呢,就開始眺望第二十個,第五十個目標,想一想,都眺望完了,一個目標都沒完成,肯定心急火燎啊!就是要少想多幹,要聚焦。
俞敏洪老師舉了一個例子,他有一個朋友,做了十年生意,別人做什麼,他就跟著做什麼,結果呢,今天不是做衣服,明天就是做音響,後天又做其他的,總想著把什麼事情都做好,結果呢,最後什麼也沒有做成。
這也是很多人犯的錯誤,什麼都想去做,別人英語好,自己也跟著學;別人唱歌很好聽,自己也跟著練;別人寫作很好,也跟著寫……
什麼都想兼顧,什麼都想要得到,什麼都想做好,直接結果就是——目的性恐懼——越想做好,越是做不好。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必須懂得取捨,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每天不要夢幻未來,而應該把握好當下,多做實事!
經過這樣的生意失敗,他後來汲取教訓和總結經驗,開了一個工廠,只專心做一件事,一心一意地做剪指甲的指甲鉗,幾年後就稱霸一方,成了中國生產指甲鉗的大王,年產值達到了幾個億。
關鍵詞:設定目標+聚焦
03
第二,耐心
做事情要有耐心,慢工出細活,浮躁的心態、急於求成的心理就是成功的攔路虎。
俞敏洪老師創辦新東方之初就是如此,出國不成,他沒有給自己定多大的目標,想自己要多成功,他知道著急是沒有用的,首先保證自己能給生存下去才是當前最重要的,於是他就一邊耐心的授課一邊積累行業經驗,完成一個個小目標,日賺30元,日賺60元,日賺600元……然後開辦一個小託福兒英語培訓班,一年後再增開一個GRE詞彙教學培訓班,最後成功創辦新東方,俞敏洪老師也成為眾人皆知的中國的「英語教父」,俞敏洪老師的一步都走得很踏實。
就像俞敏洪老師所說的,一個理想可以分成無數階段去實現,大目標是可以分階段去實現的,羅馬也不是一天就建造起來的,把無數的小目標完成了,積累起來就變成了大事業。
是不是呢?就好比,你一天背一千個單詞,沒過幾天你可能就忘了一大半,一年以後可能全部忘得差不多了,而且即使你是一天背一千個單詞,可一年後累積起來的,你能夠記住的其實並不多,可能也不夠三千個;更嚴重的還有一個問題,一天背一千個單詞,你會目的性顫抖,目標太大了,直接把自己嚇怕了,可能兩天就放棄了,即使一天一百個,堅持一年也夠嗆,能堅持下來的絕對是大牛人。
04
換一種方法如何?
就每天背20個單詞,少就是多,一年後就背了7300個單詞,如果覺得多了,那一天就背5個單詞如何?少就是多,一年後就是1825個,我相信,即使會遺忘,但效果也比一天背一百個、一千個強多了。
《易經》中有一卦叫「漸」,是一上上卦,卦辭中說:物有變遷,徐而不速,循序漸進,建立功業,輔正國家。所以看準了目標,就相當於了你已經看到了走向成功的軌道,那麼就踏實地走吧,一步一個腳印,一定能夠走到頭的,一定會有成就事業的那一天的。
關鍵詞:耐心+少就是多
後記:目標定得太高太大,最終難以實現,會「目的性顫抖」;什麼事情都想得到、都想做好,而越想做好,越是做不好,最終什麼也做不成,會心生「目的性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