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是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可惜他過於激進和左傾。這也是李立三的性格使然,無論時局多麼艱危,他都有豪邁的革命激進,好像從沒有灰心喪氣,這當然是值得讚揚的。
但有時候就會錯誤地估計形勢,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比如南昌起義這次又是如此。對於南昌起義,李立三當然是舉雙手贊成,國民黨咄咄逼人,刀架到我們脖子上了,還不反抗?那成什麼了?
所以,周總理擔任南昌起義前敵書記,李立三也是前敵委員之一,同時李立三還是五大選出的中央委員。除了前敵委員會,還有一個前敵軍委會,由聶榮臻擔任書記,聶榮臻當時並不是中央委員,黨內地位沒有李立三高。
(年輕時期的聶帥)
周總理給聶榮臻布置了工作任務,那就是迅速去九江,通知我們的同志,做好南昌起義的準備,尤其是第一個要通知葉挺將軍。周總理最後交代說,讓同志們聽中央的部署,什麼時候起義,要等中央的命令。
聶榮臻牢牢記住了周總理的囑咐,到達九江後,他第一個先找到了他的老同學葉挺將軍,傳達了南昌起義的通知。7月20日,在九江召開了一個碰頭會,也叫談話會。
參加這次會議都是當時集結在九江的同志們,比如中央委員李立三、譚平山、鄧中夏等等,周總理還沒有趕過來,他當然沒有參加會議。聶榮臻和葉挺都參加了這次會議。
(李立三)
在會上,天氣比較炎熱,李立三又是比較激進,他說既然都已經通知到位了,也已經準備好了,那就下個命令幹吧。李立三的意思是說,馬上舉行南昌起義。李立三說得那麼激情,好多同志也都附和他,贊同立即發動南昌起義,因為大家都期待已久了,都想儘快用槍聲反抗國民黨。
這怎麼行?冷靜的聶榮臻反駁說,我們的任務只是做好起義的準備,並沒有權力擅自決定什麼時候發動起義,必須等中央的命令。李立三有點生氣了,他說聶榮臻是奴隸主義,膽子太小。
應該說,這個時候,聶榮臻的態度非常關鍵,如果他也附和李立三等人,那麼,南昌起義爆發的時間恐怕就不是8月1日,而要提起那到7月21日了。歷史都要改寫。
可是,聶榮臻是一個黨性很強的人,咬定原則不放鬆。他很堅定地說,來的時候恩來同志已經交代得很清楚,只是讓我們做好準備,沒有中央的命令,絕對不能擅自行動。
(聶帥)
李立三脾氣上來了,居然說道,你得聽中央委員的嘛。他的意思是說,他們好幾個中央委員都贊同立即起義,聶榮臻應該聽他們的。聶榮臻當然不會屈服,他頂了一句,中央委員也得聽中央的。
這一句頂得很好,大家都無話可說了。是啊,這裡的中央委員再多,也不能代表中央,也得聽候中央的指示。聶榮臻這一句話解決了爭議。大家散會繼續分頭去做準備工作。
不久,周總理來到了九江,要求聶榮臻去把李漢魂擔任師長的第二十五師也拉過來,因為其中有很多黨員。至於起義的最終日期仍然沒有敲定,可見當初如果貿然起義,那很有可能要釀成大錯的。
一直等到8月1日,萬事俱備,中央一聲令下,一舉拿下了南昌,起義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