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三要提前發動南昌起義,聶榮臻說,我們得聽中央的命令

2021-01-19 文史茶館2018

李立三是我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可惜他過於激進和左傾。這也是李立三的性格使然,無論時局多麼艱危,他都有豪邁的革命激進,好像從沒有灰心喪氣,這當然是值得讚揚的。

但有時候就會錯誤地估計形勢,從而做出錯誤的決定。比如南昌起義這次又是如此。對於南昌起義,李立三當然是舉雙手贊成,國民黨咄咄逼人,刀架到我們脖子上了,還不反抗?那成什麼了?

所以,周總理擔任南昌起義前敵書記,李立三也是前敵委員之一,同時李立三還是五大選出的中央委員。除了前敵委員會,還有一個前敵軍委會,由聶榮臻擔任書記,聶榮臻當時並不是中央委員,黨內地位沒有李立三高。

(年輕時期的聶帥)

周總理給聶榮臻布置了工作任務,那就是迅速去九江,通知我們的同志,做好南昌起義的準備,尤其是第一個要通知葉挺將軍。周總理最後交代說,讓同志們聽中央的部署,什麼時候起義,要等中央的命令。

聶榮臻牢牢記住了周總理的囑咐,到達九江後,他第一個先找到了他的老同學葉挺將軍,傳達了南昌起義的通知。7月20日,在九江召開了一個碰頭會,也叫談話會。

參加這次會議都是當時集結在九江的同志們,比如中央委員李立三、譚平山、鄧中夏等等,周總理還沒有趕過來,他當然沒有參加會議。聶榮臻和葉挺都參加了這次會議。

(李立三)

在會上,天氣比較炎熱,李立三又是比較激進,他說既然都已經通知到位了,也已經準備好了,那就下個命令幹吧。李立三的意思是說,馬上舉行南昌起義。李立三說得那麼激情,好多同志也都附和他,贊同立即發動南昌起義,因為大家都期待已久了,都想儘快用槍聲反抗國民黨。

這怎麼行?冷靜的聶榮臻反駁說,我們的任務只是做好起義的準備,並沒有權力擅自決定什麼時候發動起義,必須等中央的命令。李立三有點生氣了,他說聶榮臻是奴隸主義,膽子太小。

應該說,這個時候,聶榮臻的態度非常關鍵,如果他也附和李立三等人,那麼,南昌起義爆發的時間恐怕就不是8月1日,而要提起那到7月21日了。歷史都要改寫。

可是,聶榮臻是一個黨性很強的人,咬定原則不放鬆。他很堅定地說,來的時候恩來同志已經交代得很清楚,只是讓我們做好準備,沒有中央的命令,絕對不能擅自行動。

(聶帥)

李立三脾氣上來了,居然說道,你得聽中央委員的嘛。他的意思是說,他們好幾個中央委員都贊同立即起義,聶榮臻應該聽他們的。聶榮臻當然不會屈服,他頂了一句,中央委員也得聽中央的。

這一句頂得很好,大家都無話可說了。是啊,這裡的中央委員再多,也不能代表中央,也得聽候中央的指示。聶榮臻這一句話解決了爭議。大家散會繼續分頭去做準備工作。

不久,周總理來到了九江,要求聶榮臻去把李漢魂擔任師長的第二十五師也拉過來,因為其中有很多黨員。至於起義的最終日期仍然沒有敲定,可見當初如果貿然起義,那很有可能要釀成大錯的。

一直等到8月1日,萬事俱備,中央一聲令下,一舉拿下了南昌,起義成功了。

相關焦點

  • 李立三說你得聽中央委員的,聶榮臻頂了他一句,他無話可說了
    周總理最後交代說,讓同志們聽中央的部署,什麼時候起義,要等中央的命令。 聶榮臻牢牢記住了周總理的囑咐,到達九江後,他第一個先找到了他的老同學葉挺將軍,傳達了南昌起義的通知。7月20日,在九江召開了一個碰頭會,也叫談話會。
  • 李立三簡介
    先後在地方和中央擔任工人運動領袖,曾一度掌握著中央的實際權力。在1930年犯過"立三路線"的錯誤,但不久就認識改正。在鬥爭歲月中,他曾經"死"過三次,組織和同志們為他開過三次追悼會。新中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等職,"文革"中遭受殘酷迫害,1967年6月22日在北京蒙冤逝世。198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為李立三平反昭雪,恢復名譽。
  • 聶榮臻:曾經手為4位元帥和鄧小平分配工作
    在中和裡工作近10個月 1927年初,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由廣州遷都武漢。這年春天,中共中央機關也從上海遷到武漢,時任中央軍事部長的周恩來也來到武漢。中共中央軍委曾分別在武漢江北江南設立軍委機關和辦事機構。聶榮臻兼任中央軍委的工作。
  • 李立三生前3次"被追悼" 兩次為周恩來主持(圖)
    一會兒,李立三的勤務兵來了,這是個20歲左右的小夥子,長得虎頭虎腦,叫於柱兒,周恩來平心靜氣地問他:「小於,你們李處長怎麼了?」於柱兒眼含熱淚說:「我們李處長犧牲了。」周恩來問:「是你親眼所見嗎?」於柱兒說:「是我親眼看到的。」  周恩來沉痛地說:「我們黨又失去了一位好同志啊。」
  • 李立三與林彪的恩怨情仇
    早在1927年南昌起義時,李立三身為中共中央臨時常委和起義軍前委領導成員之一,林彪只不過是葉挺部隊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的一名排長。直到起義失敗,他們相互間可能還未曾相識過,從此就天各一方。1946年1月,李立三從蘇聯回到哈爾濱後,兩人交換了位置:李立三在林彪的直接領導下工作。
  • 李立三: 一生被開過四次追悼會
    曾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中共中央工人部部長、「八一」南昌起義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書長等職。1946 年從蘇聯回國後,曾任中央東北局敵工部和城工部部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勞動部部長等職。
  • 紅色故事|「坦克車」李立三
    今天,我們走近的是一位被黨內譽為「坦克車」的人物,他就是——李立三。說起「坦克車」的來由,那還是在法國勤工儉學的時候。20歲的李立三每次一聽同學們提到「反動軍閥」「無恥政客」等,就會情緒激昂地喊到:「推翻!打倒!殺掉!」激進、昂揚的形象讓當時在法的同學們印象深刻。於是,在法留學的同學們送給他一個綽號——「坦克車」。
  • 李立三自殺之謎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在地方和中央擔任工人運動領袖,是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和五卅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大革命失敗後,他是中央臨時常務委員會5名成員之一,參與領導指揮了南昌起義。1930年一度實際主持中央工作,其間犯下「立三路線」錯誤,但他勇於承認錯誤,繼續為黨工作。新中國成立後,歷任勞動部部長、黨組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副主席、黨組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現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首任校長等職務。
  • 朱德在南昌起義前後巧妙運作統戰關係
    這天,譚平山、李立三、葉挺等同聶榮臻在九江舉行會議,決定「在軍事上趕快集中南昌,運動20軍(賀龍任軍長)與我們一致,實行南昌暴動。」 金漢鼎邀朱德等廬山歇宿,朱德婉言謝絕。趕回南昌,朱德立即投入到了緊張的暴動準備工作中。 偵察敵情 回到南昌,朱德即向中共江西省委通報中共中央關於舉行南昌起義的情況。
  • 參加南昌起義的還有他:章詒和的父親章伯鈞
    他也是南昌起義的主要領導者之一,任中共前敵委員會委員。後來和葉挺一樣,被開除黨籍,因此成為著名的民主黨派人士,曾任民革副主席。譚平山當然是個狠角色!張國燾作為中央代表,覺得南昌起義時機並未成熟,「暴動要慎重」,還提出需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同意方可行動。根據周恩來的回憶,譚平山居然對一個師長說:「張國燾若反對起義就把他殺掉!
  • 「立三路線」後,不再掌握中央實權的李立三,後來怎麼樣了?
    工運領袖李立三1899年,李立三生於湖南,他原名李鳳生,上學時父親給他取名李隆郅。走上革命道路後,有一次他與鄧中夏結伴去上海,途中鄧中夏建議他換個簡單的名字便於選舉,當時他看到有三個人站在火車門口,就改名李立三。此時他雖然只有20出頭,卻是一位工運領袖人物。
  • 聶榮臻:曾經手為4位元帥和鄧小平分配工作(圖)
    據黨史專家、武漢革命博物館原館長趙曉琳介紹,在中央機關遷來武漢前,中和裡也是中央軍委武漢辦事處所在地,中央軍委機關遷至漢口後,辦事處仍然行使職能。  根據聶帥回憶,從1926年10月隨北伐軍進城,到次年7月中下旬離漢去九江準備「八一」南昌起義,中和裡一直是聶榮臻工作和生活之所。這期間,聶榮臻曾有短暫時間去上海,很快回到武漢。
  • 南昌起義部隊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後來的結局是怎樣的
    1927年,老蔣、汪精衛先後發動了412、715反革命政變,大肆捕殺革命群眾,革命事業遭到了極大的打擊,大革命失敗,中國革命前途未卜。此時,組織上緊急召開了87會議,確立了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路線,並決定在反動派力量薄弱的南昌舉行起義。
  • 「三路成立」後,不再掌握中央實權的李立三,究竟發生了什麼?
    歷史家的職責是要確切、真實、不感情用事;無論利誘威脅,無論憎恨愛好,都不能使他們背離真實。——塞萬提斯(西班牙)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1545字,閱讀約4分鐘前言:自鴉片戰爭以來,英國一直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急先鋒,通過各種不平等條約在中國獲得了許多利益。1861年,英國以契約形式擁有漢口一塊租借地。
  • 南昌起義女戰士何柏華:被鄧穎超楊之華營救
    該批錄取三十多名女生,其中有遊曦(廣州起義烈士)、胡筠(彭德懷元帥的領導和戰友、烈士)、趙一曼(抗日英雄、烈士)、許向前元帥的夫人黃杰、聶榮臻元帥的夫人張瑞華等。何柏華與她們同編入女生大隊,成為朝夕相處的同學。這支女生隊後來編入國民革命軍20軍。  20軍是中共地下組織掌握的部隊,軍長賀龍。1927年7月底,根據中共中央在南昌發動武裝起義的決定,開進南昌準備起義。
  • 紀念李立三同志誕辰120周年
    我們要像李立三同志那樣,把忠誠付諸於幹事創業的實際行動中,胸懷「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精神境界,以「坦克車」精神把勁頭用到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上,以只爭朝夕的姿態、夙興夜寐的幹勁、堅毅篤行的恆心,知行合一、忘我奮鬥,同心共築「中國夢」。
  • 為反抗屠殺政策,朱德南昌起義建功,率先打響武裝反抗第一槍
    朱德帶領軍官教育團參加了遊行,他對教育團的學員們說:「反動派已屠殺我們的同志了,我們要準備出擊。」三十日,軍官教育團配合南昌的工人糾察隊,收繳了蔣介石留駐在牛行車站的憲兵團的槍枝。他告訴朱德,朱培德打電話通知他,說汪精衛和張發奎上了廬山,有要事相商。兩人一同乘小船前往蓮花洞九江車站。在船上,朱德向金漢鼎分析了目前的形勢和今後革命發展的趨勢,勸金漢鼎說:「在江西的這班人都是灰色的,不願革命了。我們一同到廣東去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金漢鼎後來回憶說,當時因為他有階級偏見,沒有答應朱德的要求。
  • 李立三夫人李莎傳奇人生
    立三自己搶先上了公共汽車,李莎氣得站在下面不走,立三大汗淋漓地跑回來,令人失笑。」毛澤東的舞步中共高層在遷居中南海之後,李立三經常去開會或者看望老朋友,李莎陪同看望了朱德、劉少奇、林伯渠、李富春、蔡暢等人。每逢周末,中南海都要為高級幹部舉辦舞會,護士和文工團的女演員前來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