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學會溫馨提醒:
我們需要一雙慧眼,
穿過加薪路上的「迷霧」,
看清薪酬設計的底層邏輯!
1
薪資是靠談
出來的嗎?
這個認知,可能是很多人的共識。尤其是對應屆畢業生來說,效果似乎很明顯。
舉個例子。
大學畢業生新新和貨貨,應聘同一家公司的相同職位。
最終,貨貨薪資4000,新新薪資5000。
看完上面這個例子,你可能會扼腕嘆息:我以為應屆畢業生沒什麼工作經驗,就沒談薪資的資本。如果你只是看到了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透過談薪資的表象,我們更應該關注的點是:為什麼敢加薪,為什麼能加薪
在上述例子中,我們看到第二位職員新新對自己的能力及崗位的待遇,有著較明確的認知。她知道崗位的所需技能,自己目前的技能水平;也調查對比了同等行業崗位的薪資情況。這就是她敢要更高薪資的底氣。
為什麼這個薪資要求能被滿足呢?對於HR來說,每個職位的待遇都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字,而是一個範圍區間;對應求職者的學歷、經驗和能力,有一定的浮動空間。求職者的薪資要求在公司預算範圍內,且符合相應的能力要求,便是可以考慮的。
通過以上例子的說明,希望大家能明白一個道理:
薪水不是老闆決定的,是由自己的價值決定的。
2
工作量增加的時候,
是不是就要提加薪了?
這種心態,相信很多人感同身受:
這個想法在老闆那裡行得通嗎?
NO! 加薪和工作量沒有必然的關係,而是和員工的市場價值密切相關!所以,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企業是如何評估員工價值的的?
首先,員工的價值和企業的發展戰略密切相關。產品研發階段,研發人員的價值相對突出;產品宣傳階段,營銷人員的價值更重要;產品成熟期,研發人員和營銷人員的價值,均有所降低。
其次,員工的價值和職級直接相關。每個公司都會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以職位或等級區分的薪酬等級的數量。比如:專員級別的工資不會高於經理級別的工資,經理級別的工資不會高於總監的工資。
再次,同一薪酬等級內部有一定薪酬變動範圍。前面說過,這個範圍和職者的學歷、經驗和能力是對應的,我們也可以用三個帶來說明:學習帶、能力帶、成熟帶。
學習帶
薪酬範圍中較低的部分,員工剛晉升或調整到新崗位,尚未能發揮崗位的全部價值,需要更多的學習才能完全勝任;
能力帶
薪酬範圍中間的部分,需要精通所有必要的職能,具備所需的技能和知識,創造額外價值,產生比較好的績效;
成熟帶
薪酬範圍較高的部分,具有競爭性優勢及可增加貢獻的額外知識,工作表現超過預期,具有領導和指導他人的能力。
通過上面的說明,相信大家已經明白:工作量的增加不等於價值的增加,當工作量的增加轉化為價值的增加,加薪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3
是什麼左右著你的加薪幅度?
工作了一段時間,貨貨的表現受到了上級的肯定,給予了加薪的獎勵。可此時的貨貨看起來,並沒有那麼的開心……
不少朋友都有過類似的困惑:加薪的時候,我們總想著多多益善。可是,也不是漫天加價。試想,一個小杯子怎麼可能裝下一整塊蛋糕?
關於公司的盈利基數影響,舉一個典型的例子:
公司A是創業建築團隊,盈利基本沒有,目前預算緊巴巴。針對基本無盈利的創業公司而言,薪水一般不高,加薪幅度=行業平均薪資-現在薪資。如果加薪已經到了最高瓶頸,建議你換一家公司而不是選擇漲薪;
公司B是快速成長的公司,而且馬上就要上市。相對而言,此時的公司內部競爭較激烈,如果你有較強的能力,那麼薪水的漲幅會和公司的盈利漲幅成正比,而你的當務之急就是保持快速學習的能力。
行業平均薪資,相信大家都能理解這個道理。此處,我們為大家普及一個重要的概念:市場對標。
市場對標:是指企業在進行公司薪酬結構設計時,對市場薪酬水平進行調查,作為一個標杆參考基準,從而更合理地設計本企業的薪酬體系。
一個重要的問題:市場對標的調研渠道有哪些呢?
通常包括以下幾種類型:
1)公開的渠道。如招聘網站上同級別公司同等崗位的薪酬範圍;
2)專業公司組織的調研。指一些調研機構免費發出的調研報告等,如怡安翰威特、美世、太和、中智、51job等等;
3)特製調研。自己指定要對標的公司、崗位,交給專業公司去定向進行調研;
4)招聘或從獵頭公司獲取數據。
關於績效基數。常見的是「優、良、中、差」等四個等級,不同的績效等級,對加薪幅度也有著直接影響。道理容易理解,此處就不做詳細解釋了。
以上是本次為大家分享的文章。
如果您有疑問或者建議,
歡迎在留言區留言互動。
專欄精選
【1m 專欄】現金為王!築造企業避免倒閉的秘笈
【1m 講堂】估價做不好,企業馬上倒!
【1m 推薦】行業痛點首號戰犯「收款難」,如何解決?
【1m 專欄】退步|領導力養成的公式
【1m 專欄】傑出的團隊關鍵特質有哪些?決定你的組織成敗,只差在一個坐標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