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沙水遊戲能啟迪幼兒思維,並激發其無限潛能、智慧與創造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學齡前兒童的思維方式是以直觀思維為主的,教師應以遊戲為一日活動的主要方式,盡最大可能地創設與幼兒學習、生活息息相關的教育環境,讓幼兒在最大程度上與環境互動,與材料互動。通過自主操作和積極體驗而獲取經驗、習得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孩子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而沙與水是低結構的中材料,具有創造性。教師通過可在此種綜合性遊戲中投放各種材料做以暗示功能,讓幼兒能在各種暗示線索下選擇不同側重性的遊戲方式,從而得到全面性的能力培養與思維拓展。因此,沙水遊戲作為一種綜合性遊戲是促進孩子全面發展,培養孩子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們在沙水遊戲中材料的投放上進行深入的研究與探討,尋求出適宜、科學的區域材料,對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教育意義。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沙水探索區;沙水遊戲;材料投放
在沙水探索區域中可利用的資源主要是沙子和自然水,這些結構性較低的材料具有極強可塑性,能對幼兒的創造力與思維加以啟發。而在此基礎上,教師亦可引入多種所種類的其他材料,讓活動項目變得更為豐富。例如引入與沙水相關的自然資源,可由幼兒熟知事物入手激發其潛能;同時引入不同層次的區域材料,讓幼兒實際操作與解決問題。這樣不同參考範疇的探索區材料投放能帶給幼兒不同的探究體驗,滿足其各項技能發展需要,維繫最佳教育願景。
一、充分利用生活材料與資源,激發幼兒無限潛力與智慧
華愛華教授指出:教師提供的遊戲材料應注意其暗示的功能,讓幼兒在材料的暗示線索下,正確的選擇不同的遊戲方式,從而刺激和引導幼兒表現出不同的遊戲行為」,也就是說,讓材料間接地對幼兒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有益影響,因此,我園的沙水探索區在材料的投放上,充分考慮了材料的多元性及豐富性,除了投放常見的區域材料外,我們還注重教育資料的開發與利用,充分發掘本土材料,選取常見的自然、樸實的區域材料進行投放,以促進孩子多方面的發展。
1. 投放自然材料,促進幼兒的認知發展
陳鶴琴說:「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我園有地域優勢,被周邊的鄉村所包圍,因此自然資源豐富,種類繁多,且這些材料全都是天然無汙染的低結構材料,積易激發孩子的探索欲望,深受教師及幼兒的喜愛。在我園的沙水區裡,我們投放了保證區域活動正常開展的工具類材料以外,還投放了本土自然材料。
比如選取自然資源竹子,幼兒在沙水遊戲中可將其切割或改造成可利用造型,用來裝罐和盛放沙子和水,而展開遊戲。以竹子作為對生活材料與資源提取的案列,教師在幼兒沙水遊戲活動開展中,可讓幼兒通過親身操作將竹製品進行靈活創造與改進,並與沙水進行聯繫,解析提升其對沙水本質的了解。比如,為了探究水的流動性,教師可讓幼兒結成小組,各自思考如何通過簡易的竹製品製造來盛放水。在此探究任務下,一部分幼兒可能會將竹子編織成竹簍和竹碗,注水後觀察現象;而另一部分幼兒會將較為粗大的竹子進行切割,通過一節一節的小型竹桶盛放水。經由幼兒對竹製品的自主創造,便會發現竹簍與竹碗這些不密封的工具盛不住水,而小型的局部竹筒則因為密封性良好,能盛住水。這時幼兒通過遊戲便會積累經驗,了解水的一部分本質,便是其流動性。
2. 投放常規工具材料,有效促進幼兒身體發展
投放規範安全的工具類材料,有利於促進幼兒大肌肉群及精細動作的發展。因此,為了促進幼兒動作的發展,考慮到孩子的年齡水平,我們在沙水區裡投放了手推車,水管等玩沙玩水的常規工具材料。在沙水遊戲中,幼兒能熟練的操作這些材料,進行堆城堡、砌圍牆、舀水、鏟沙等活動。孩子在自由遊戲的過程中,他們的手部的精細動作及腿部的大肌肉群得到了充分的鍛鍊,手部不停的做吸、舀這類精細動作,對幼兒的學前書寫大有裨益,其次,幼兒在玩沙水遊戲中必須有挖沙、提水等比較劇烈的運動,這類遊戲則對幼兒大肌肉群有一定的鍛鍊作用,有利於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再者,在沙水遊戲中,由於材料的特殊性,幼兒常常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困難,單憑幼兒個人的能力,是很難將問題解決,這時卻迫使幼兒主動向同伴尋求幫助,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能很好地讓幼兒養成善於與人交往,敢於提出解決辦法的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對提高幼兒的心理適應能力也有一定的幫助,久而久之,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
3. 增加輔助性區域材料,誘發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
為誘發幼兒社會行為的發展,提高幼兒交往能力的發展。我們還自製了一些輔助性的區域材料進行投放,如在主題遊戲活動中所需的小樹,花小汽車等輔助性材料,在教師組織的主題遊戲---美麗的富池廣場時,孩子們在這些材料的誘發下,開展想像如何將美麗的富池廣場呈現在大家面前,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我們的觀察,很快能夠發展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開展的各種遊戲,能力強的孩子已經開始使用各種輔助材料,嘗試構建出自己心中的廣場,甚至會請求自己的同伴,幫助協商分工玩成任務,能力稍弱的孩子看到別的孩子已經出成雛形,開始進行模仿開始進行模仿,能力弱的孩子卻在一邊獨自遊戲,始終無從下手。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經常應會因此材料的選擇,搭建的方式,作品的完善程度等問題產生分歧。因此,輔助材料的加入,在豐富遊戲活動的同時,也能很好地促進幼兒之間的交流協商及合作,讓孩子形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氛圍。
2、 投放開放的區域材料,讓探索遊戲更有趣味
隨手可得的區域材料,靈活多變的玩法,讓幼兒在區域遊戲活動中趣味盎然。由此可見,材料的開放性及不固定的操作方法,對激發幼兒的遊戲欲望,誘發積極,主動的遊戲行為有著特殊功能,因此,為了儘可能地支持幼兒的探索,滿足幼兒遊戲的需求,在幼兒園沙水探索區投放合適的遊戲材料顯得特別重要。
1.不設定材料玩法,讓遊戲具有探索性
沙與水因其天然、獨特的特性,讓幼兒愛不釋手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材料之一,因此他們極其容易的能引起孩子探索的興趣,產生遊戲的行為,通過沙水遊戲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教師們在沙水區材料的投放及選擇上往往比較片面,很多時候只會關注的材料是否新穎,和其教育功能,而通常忽視了材料的玩法能靈活和多變,如在一些常規的工具類材料當中,老師經常會投放小水桶、水盆的容器類材料,這些材料功能單一,用途基本固定,對孩子的想像力及創造力的促進作用極弱,因此我們在沙水探索區的除了投放常見的省水工具材料以外,還積極的尋找合適的自然材料,我們認為若用這種材料進行運水,引水,能積極的調動孩子的思維能力,促進想像力與創造力的雙向發展,於是在區域遊戲是教師會創設情境,引導幼兒大膽嘗試利用空心竹子將水引到所需的地方。這時孩子們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說,把不同大小長短的竹子銜接起來,可以把水引到指定地方。最後在大家的合作下挑戰成功,有上例可見,不設定玩法的材料,需要孩子們在遊戲中不斷思考,及時調整靈活多變的方式,讓遊戲過程充滿探索的樂趣。
2. 區域材料蘊藏教育目標,激發幼兒遊戲樂趣
為使區域材料更豐富教育意義,首先,教師的區域材料的設計上,會充分考慮材料在操作過程中蘊藏教育目標。其次,對於區域材料的操作方法,我們從不限制,並把自主權還給幼兒,讓幼兒在區域活動中,不斷嘗試,深入探索,總結出材料的多種玩法。因為有了主動權,幼兒的操作及探索更顯積極。如在沙水探索區裡,我們投放了許多大小不同的瓶子,還提供了有容積不同的量杯,剛開始幼兒只是將水從這個瓶倒到那個瓶的機械式操作,後來發現量杯後,開始嘗試,將水倒到量杯裡,經過反覆的操作,最終發現同樣的水倒在不同的量杯裡,水位是不一樣的。最後教師鼓勵幼兒大膽進行猜測比較,發現可通過天平進行檢測和驗證。幼兒很快得出結論,同樣多的水,放在形狀、大小各異的容器中,看上去水位高低不同,但其實水的量是一樣多。經過多次的嘗試,孩子明白了量的「守恆」。
3、 投放不同層次的材料,讓探索更有價值
幼兒的發展存在個體差異,如何讓區域材料滿足不同發展水平的孩子需要,值得我們深思。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兒童對自己已達到的能力水平的遊戲已缺乏興趣。他們總希望尋找刺激與挑戰,」因此,他們總是樂此不疲地嘗試略高於自己能力水平的新遊戲、新材料。所以,我們在沙水區材料的設計上應該考慮孩子發展的不同梯度,投放能滿足不同水平幼兒的遊戲材料,促使他們在原有基礎上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方面從材料的交工程度來講,可在幼兒園的沙水探索區中同時提供原材料,半成品和產品,如教師可在操作探索區裡分別提供三種類型的操作材料,一是購買的沙漏;二是已裝飾好但還需要二次加工製作的塑料瓶;三是沒經任何處理的塑料瓶。這樣,孩子會根據遊戲需要和能力水平選擇適合的材料進行探索。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不同能力的幼兒,提供由淺由深的操作材料,便於幼兒的不同選擇及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斷提高。如,沙水探索區投放的水車,能力低的孩子可以通過向水車中倒水,讓水的衝擊力衝擊葉輪,產生動力,使水車自然轉動;而能力稍高的孩子,教師則可以讓孩子通過操作記錄,讓孩子發現除了水力、風力、電力也能讓風車轉動,並且知道持續用力能讓水車不斷轉動;能力高的孩子,教師則要鼓勵孩子通過多次的操作與實驗,發現外力的大小,與水車轉動的速度相關。
四、適當增添主題區材料,鼓勵幼兒自行分析與解決問題
材料投放中,教師應儘量選擇一些可操作與多變化的生活材料,讓幼兒能結合可利用材料針對不同主題展開遊戲操作。比如,教師所設計的活動主題——處理汙水,那麼對此,便要提供與處理汙水裝置組件有關的可利用材料與資源。讓幼兒激發無限想像和潛能進行自主創造。而在其通過可利用材料展開對汙水處理方法的探究時,便可獲知水的屬性以及內在特徵因素,同時還可以了解一些有助於環境綠化的理念,子啊遊戲體驗的同時塑造環保價值觀,這能全面滿足其身心健康與能力發展的多種需要。
例如,教師在探索區為幼兒提供有過濾效用的自然資源與材料——棉`米與豆類,讓幼兒自行製作能過濾水中雜質的器物,簡稱過濾器。而經由探究,幼兒方可了解不同材料過濾效果之間的差異,比如一部分幼兒通過棉類物質的粘合組建成汙水過濾器,在水流入時,觀察多種複雜物質的遺留。而在操作其他可利用的投放材料時,又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探究結果,此時而教師再對其思維加以引導,使幼兒能用多種材料的組合製成綜合過濾器。至此,幼兒不僅能了解到水中的複雜物質種類,還了獲知過濾器的原理,並反思其對人類社會的影響。藉此有效提升幼兒環保意識,在沙水遊戲中促進其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五、適時調整材料,讓材料更具吸引力
在實踐的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發現,幼兒對區域裡的材料提不起興趣,這時,教師應及時反思,找出孩子缺乏興趣的原因,並進行細緻的分析,經研討,我們發現通過有兩種可能,第一材料太難,偏離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讓幼兒可望不可及,因此喪失興趣;第二是材料過於單一,缺乏選擇性,滿足不了孩子操作的欲望。如教師在沙水探索區投放各種不同形狀、大小的單元積木,剛開始由於有新鮮感,幼兒還會利用這些材料搭建出不同風格的建築物,快樂地玩起建構遊戲。一個月過後,我們發現再選擇這些材料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少,我們分析發現,根本的原因是材料玩法過於單調,為了再度激發孩子的遊戲興趣,我們嘗試增加了一些仿真動物模型、馬路、花、草、樹木及汽車等輔助材料,在積木的類型上也進行了豐富。果然,一部分孩子發現新的材料以後,他們便開始商量,他們有的說建個兒童樂園,有的說建個動物園,還有的說要見個購物商場。一下子,這個區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最後,在孩子們的協商下,他們很快就確立了活動的主題,並開始分工合作。瞬間孩子參與遊戲的積極性被很好地調動起來。從上例可見,沙水區在材料的調整上,讓教師更為關注孩子的遊戲行為,從而真正的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更好地支持和引導孩子的遊戲。再者,教師調整區域材料的過程中,對幼兒與區域材料之間的互動,與材料的關係等有了更深層次的思考與觀察。對材料的投放所促進幼兒發展的隱性價值,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極好地發揮材料最大的教育功能。
綜合來說,在幼兒園沙水探索區材料投放時,教師要注重多種類的材料投放,以開放性觀念積極迎合各類幼兒的能力發展需要。結合自然資源滿足幼兒興趣、提供不同資源迎合幼兒實際水平,同時設置主題資源讓幼兒的遊戲探究更具側重點。
材料是區域活動的核心,更是承載區域活動的有效載體。如何選擇合適的區域材料是我們研究與探索的重要課題,我們將以《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精神為指導,深入研究區域材料對幼兒全面發展的深遠影響。積極推動沙水遊戲活動的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呂長文,幼兒園沙水區材料的投放與使用現狀調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
(2) 張紅霞.重慶市幼兒園玩沙遊戲的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以永川區和合川區為例[D].喀什大學,2018
(3) 畢曉芬.幼兒園玩沙遊戲環境創設與幼兒行為的研究[D].華東師範大學,2008
(4) 李似男,鄭萍.《指南》背景下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實踐與反思[J]教育界:高等學院研究(下),2016(5)
(項目來源:黃石市教育科學十四五重點課題「幼兒園樂沙雅玩藝術活動研究」編號2019GH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