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尤其是在線教育的風最近幾年都很大,除了貢獻學費之外,能否在其中尋找到價值公司,搭上這趟順風快車,也是大家一直關注的問題。說到教育行業,不知道大家知道哪些,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個教育行業,就是一起教育,處於在線教育第二梯隊的一起教育,12月4日在納斯達克敲鐘上市了,搶在第一梯隊的VIPKID、作業幫、猿輔導等前面。
相比其他在線教育,一起教育的優質不在規模,而是此前其創始人兼CEO劉暢提到的"堅守校內,做大校外"。什麼意思呢?就是最常見的一個現象,學生願意聽學校和老師的,而家長願意買單。所以一起教育想到把這三者聯繫起來的方式:免費給學校及老師服務,導流到自己的在線教育平臺,讓家長付費。
一起教育的商業邏輯和產品都不複雜,護城河也不算高。優勢是創始人劉暢曾供職於新東方,懂業務;創辦了9年,試錯經歷豐富,曾經搞的學習、作業"遊戲化"頗受歡迎,但被反映學生太過愛不釋手,最終被永久下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研發方面,還是捨得投入,願意深耕的。畢竟教育要真做好,長期來看,還是一個"慢"生意。
一起教育招股書中介紹,就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付費課程入學人數和總帳單而言,一起教育已經成為中國排名前五的在線K12輔導機構。一起教育成立於2011年,最初的定位是補充公立校教育場景的學習產品。根據財報,一起教育為全國超90萬教師、5430萬學生、4520萬家長提供教學、學習和評測應用。
目前服務全國7萬所學校,覆蓋全國三分之一的公立中小學。但這所謂的上億用戶,實際上並未給一起教育帶來多少收入。財報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一起作業學生端日活躍為680萬,月活躍用戶為1950萬。2019年,一起教育的付費課程人數為72.6萬。2020年前9個月,在線K12輔導服務付費課程入學人數為116.8萬。
根據公開數據,2020年猿輔導的暑期長期付費用戶為160萬人次,作業幫暑期正價班學員就讀數超過171萬人次——一起教育與頭部機構仍然有不小的差距。對比上市公司,一起教育的付費課程人數與跟誰學正價課付費人次相當,而跟誰學僅第三季度的收入就達到19.658億元,但是一起教育前三季度的營收只有8.08億元。
在上市當天,作為背後的投資人,真格基金合伙人王強、小米CEO雷軍都出席了敲鐘現場。8年前,在線教育還在地推的階段,一起教育就做好了死磕三五年的準備。8年過去了,終於到了收穫的季節。在一起教育的平臺上,每月有來自全國300多個城市,超過2000萬學生在一起學習,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數字。但面對故事和數字,資本並沒有很買帳。上市當日,一起教育股價開盤微漲6%後,盤中開始小幅下跌。
事實上,已經上市的一起教育依舊面臨著常年虧損、燒錢獲客等行業難題,未來需要業績和實打實的數據證明自己。儘管營收是正數,但是收入高增長的同時,營銷費用也在一路高漲。招股書顯示,一起教育科技的營銷費用在2020年前三季度上漲至8.51億元,接近2018年、2019年兩年之和。由此,不足3年時間,一起教育的虧損已經達到25.95億元。
根據招股書,在2018年、2019年及2020年前9個月的淨虧損分別為6.56億元、9.64億元、9.75億元。但是由於今年疫情帶來的在線教育機會,也引起了一場瘋狂補貼獲客的「混戰」,廣告營銷、低價課拉新,在行業玩家眾多時,在線教育企業們不得不為了市場規模陷入燒錢競爭中。
僅是2020年前三季度,一起教育的淨虧損就超過了2019年全年,而高營收、高虧損的冰火兩重天已經是今年在線教育上市公司們的標配。目前來看,玩家們都渴望先虧損燒出規模,提高品牌曝光度以獲取流量與認可,再降低成本實現盈利。但總的來說,對在線教育的行業前景,看好的聲音不少,機構投資也不少。
只是,投資的難度頗大。一方面,某些用戶等數據真假難辨;另一方面,騰訊、字節跳動等巨頭入局,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在所難免。近期,俞敏洪在公開發言中稱,在線教育是一個重要方向,但還僅有2年左右的窗口期。這也是為何在線教育公司們爭前恐後衝擊上市。窗口期之後,資本的態度就會變冷,上市才有機會往前走,網際網路時代,"老二必死"的規律讓要麼成為龍頭要麼被拖死成為常態。
所以,對於一起教育來說,能否跑到行業前端,才是當務之急的事情。但作為二級市場投資人來說,「燒錢」和「虧損」始終是壓在心頭的兩塊大石頭,而要不要結果這擊鼓傳花遊戲中傳過來的花,也是需要慎重考慮的。現在教育平臺確實是很盛行的,但是其中的貓膩大家還是要看清楚的,大家用過一起教育嗎?你覺得一起教育怎麼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