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工商大學「我是譯者」弘揚傳統文化 英譯「中國詩詞」

2020-12-11 華龍網
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現場 劉雅麗 攝
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現場 劉雅麗 攝
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現場 劉雅麗 攝

    華龍網4月23日15時30分訊(李婷婷 劉雅麗)近兩年,《中國詩詞大會》的影響力持續攀升,喚醒了許多人的「詩性、詩情」,全國各地也紛紛開展起讀詩、頌詩、學詩和寫詩的豐富活動,傳承我國詩詞經典的同時,弘揚傳統文化。那麼,當中國經典詩詞與英語「相遇」,會碰出怎樣的「火花」?又會是怎樣的一種韻味?

    20日晚,為帶動全校青年學生重溫「古詩詞」,並運用英語翻譯的技巧,分享「詩詞之美」,由重慶工商大學校團委主辦,外語學院分團委承辦的,以「賞中華詩詞、承傳統文化、學英文精髓」為旨的重慶工商大學「新儒商"大學生科技文化節「我是譯者」第二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閉幕,為熱愛英語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

    英語翻譯古詩詞 美感不同卻別有「韻味」

    當晚,學生們選取經典古詩詞和現代詩歌進行了全英文翻譯和誦讀。杜牧的《江南春》、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之儀的《卜算子》以及戴望舒的《雨巷》等經典詩詞逐字逐句被翻譯成優美的英文詩句。「雖然不完全符合我國詩歌當中特別講究的押韻,聽起來還是美妙很舒服!」這些最熟悉、最打動人心的字句,用英文詞彙翻譯出來,再輔以現場同學的中、英文傾情朗誦,激起了現場觀眾的無限「共鳴」,帶領大家體悟到「世界語言」描繪的中國詩歌魅力。

    據譯讀大會評委、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劉勇老師介紹,此次大賽中,詩詞的翻譯並沒有固定的「標準答案」,同樣的語句用不同的單詞來詮釋它,所達到的意境也有所不同。中國古代詩詞很注重韻腳,所以選手能在翻譯中做到尾韻是很有難度也很考究的。《送元二使安西》譯品中的後三句「Willows by the hotel seem so lunch and green.I urge you to have another glass of wine.Out of the Yangguan,old friends will not seen」就有這樣的思量。

    學生中「臥虎藏龍」 精彩絕倫「鬥詩詞」

    朗讀會上,還進行了《沙畫猜詩》以及「飛花令」趣味比賽,現場同學著實進行了一場《中國詩詞大會》的考驗。《靜夜思》、《遊子吟》、《使至塞上》……一首首經典古詩,通過場上播放的沙畫進行猜題,不僅要說出詩歌標題和作者,還要求背誦出來。然而,很多學生在沙畫繪畫伊始,就猜出了所描繪的詩歌,在藝術與文化的碰撞中,更進一步的展示了古代詩歌的深厚底蘊和文化魅力。

    「飛花令」環節則引得全場「詩性大發」,支持人隨機邀請現場同學兩兩一組「鬥詩詞」。在分別以「春」、「雨」為題的兩輪比拼中,一人一句直到一方在限定時間內答不出為止。何慶博同學竟以眾多不常見的含「雨」字詩詞讓在場師生大為驚嘆,完全不會因為對手的「挑戰」而阻斷,隨即信手拈來,獲得現場不斷掌聲和讚揚。

    此外,譯讀大會還專門設置了向首位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的亞洲人許淵衝老先生致敬的環節,兩位同學聲情並茂地朗讀了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和許淵衝老先生的同名翻譯作品,氣勢磅礴、震撼人心。

    值得一提的是,劉勇在大會現場也給同學們帶來了不少英文詩詞翻譯的「乾貨」。關於此次大賽,他表示,「所有翻譯的作品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雨巷》和《送元二使安西》,文學翻譯難度大,要翻譯出詩歌的韻味更難,所以大家要先學會翻譯,學會品鑑詩詞,學會用英文寫詩,才能把詩歌翻譯的準確、有韻味。」此外,他還即興創作了一首打油詩送給學生們以示鼓勵:「字裡行間展才智,意境重現信達雅。詩詞雖然有嘗試,意有所成一顆心。」

相關焦點

  • 重慶工商大學「我是譯者」第三季閉幕 學生用英語演繹經典詩詞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4月28日5時57分訊(李婷婷)日前,在重慶工商大學田家炳書院開展了一場英語與詩詞的「交流」大會。全校200餘份入圍作品中最終入選的7份在現場進行了展示和演繹,並得到專業教師點評和獎勵。
  • 重慶工商大學舉行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 學子化身「朗讀者」
    重慶工商大學舉行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 學子化身「朗讀者」2017-4-20 21:44:20 來源:華龍網 &nbsp&nbsp&nbsp&nbsp重慶工商大學外語學院舉行「我是譯者·第一季:中國詩詞英文譯讀大會」。
  • 河南大學教授:填補中國傳統文化英譯空白,榮獲「資深翻譯家」稱號!
    郭尚興,河南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名師、國務院僑辦"文化大講壇"主講人,中國譯協理事、中國英漢與比較學會理事及中華典籍外譯分會副會長、河南譯協常務理事。在《英漢中國文化辭典》編寫的過程中,他發現中國傳統文化英譯研究在國內是一個空白,於是,他在20世紀80年代末便開始轉入對中國傳統文化翻譯的研究。然而,在一片嶄新的領域中開疆拓土並非一件易事,傳統文化英譯的三個困難至今都令他印象深刻。
  • 特別推薦 | 翻譯學:中國古詩英譯
    馮全功南開大學翻譯學博士,浙江大學外國語言文化與國際交流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紅樓夢》翻譯、翻譯修辭學、職業化翻譯。在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國古典詩詞的對外譯介與傳播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也出現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尤其是專著,如吳伏生的《漢詩英譯研究:理雅各、翟理斯、韋利、龐德》(2012)、張智中的《漢詩英譯美學研究》(2015)、魏家海的《漢詩英譯的比較詩學研究》(2017)、張保紅的《古詩英譯中西翻譯流派比較研究》(2018)等。
  • 譯者||譯者歸來與詩魂遠遊——蔡廷幹漢詩英譯之《唐詩英韻》研究
    面對政治途徑和軍事途徑都行不通的情形,他轉而把目光投向中國古典詩詞,希冀通過譯介中國古詩詞讓西方更好地了解中國,消除成見,挽回中國日漸走低的國力,改變中國的國際形象,爭取和平。於是乎,此舉便打上了政治烙印。誠如陳立廷序言所言,蔡氏譯詩「代表了中國政治理想的哲學觀」(Ts』ai viii)。而此時的西方文化亦陷入了危機,人們企圖從遙遠的東方尋找出路,因此出現了「東方文化救世論」的思潮。
  • 中國古代詩詞英譯系列之三十六《別董大》
    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古詩詞英譯系列欄目主持:解斌 任誠剛主辦方:譯原電子雜誌協辦方: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肇慶市翻譯協會(排名不分前後)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桑恆昌 張智中 鄒建軍 (按音序排名)欄目題詞:陸德才本期書法:周慶國 蔡鐵勇
  • 訪談|鄧志輝、郝令喆:中國哲學典籍英譯及傳播的挑戰與應對——《慎子》首版英譯者郝令喆訪談錄
    其專著《〈慎子〉佚文哲學分析及翻譯》 (Harris, 2016) 被美國和歐洲數所大學選作中國早期哲學的教學用書。2018年年底,郝令喆博士受邀於中山大學講學期間,我與他就中國哲學典籍英譯在翻譯過程、出版與傳播中的典型困難與對策進行了討論與交流,期望從西方漢學研究者與譯者的角度對這些問題進行闡述。訪談稿基於交流內容翻譯、整理而成,並經郝令喆博士過目審訂。
  • 《棋王》蘊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英譯研究——以杜博妮 2010 年修訂本...
    本文擬以澳大利亞漢學家杜博妮 2010 年修訂的《棋王》英譯版本為例,考察譯者對其蘊含的道家的「道」和儒家的「仁愛」思想的傳遞和再現, 深入分析譯者在翻譯中國傳統儒道文化時所採用的策略,發現無論是音譯、直譯、文化補償, 還是譯者主體性的體現,譯文都始終遵循與原文形式上儘可能嚴格對照,內容上則忠實傳達。
  • 探索中國傳統戲曲外譯新路
    【核心提示】中國傳統戲曲不同於其他類型的文化形式,就其外譯而言,對譯者的要求很高。尤其是在追求突破內容桎梏、以外語直接表演從而拉近與觀眾距離的新時代,譯者面臨更為艱巨的任務。譯者不僅需要精通漢語和外語,還必須熟悉中國傳統戲曲的專業知識。
  • 中國傳統文化之光 一英譯《中華善字經》備受中外讀者喜愛
    《中華善字經》漢英對照版由上海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河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用賀信的形式表示致賀,《中華善字經》漢英對照文本的出版發行,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對外宣傳中華善文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可喜可賀!在全省帶了個好頭,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十四《沙揚娜拉》
    譯者簡介:王昌玲,七星譯詩社之天璇星,任職於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熱愛中英文詩歌創作與翻譯。發表漢語雜文英譯數篇,出版合譯著數部;兩次獲得韓素音翻譯大賽漢譯英之優秀獎(2009, 2018)。座右銘: 我譯,故我在。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三十五《冬夜》譯文
    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欄目主持:解斌 陳賽花主辦方:譯原電子雜誌協辦方: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肇慶市翻譯協會(排名不分前後)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桑恆昌 張智中 鄒建軍 (按音序排名)欄目題詞:郭文章本期書法:郝玲本期繪畫
  • 古詩英譯要做到話語融通
    當今西方文化的發展和完善,也離不開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養分。翻譯旨在促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在文化立場、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傾向等方面的深層融通。融通並非以一方話語壓倒另一方話語,而是不同話語之間的相互理解、認同、互補。古詩英譯也就是要促進中華民族精神融入西方話語體系,並且使其發揚光大。古詩英譯的過程,是以現代人的思想與古人的思想進行溝通、碰撞、融合的過程。
  • 汪榕培 | 我和中國典籍英譯
    汪先生的成就源於一個「愛」字:窮盡二十年心血翻譯《湯顯祖戲劇全集》,寂寞中苦撐的動力來源於對中國古典戲曲的熱愛。時值中國文化走出去大戰略開啟,汪榕培先生的拓荒精神堪稱楷模, 指引來者。我和中國典籍英譯汪榕培我和中國典籍英譯結緣是從1991年偶然開始的。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二十三《微微的希望》譯文
    系中華(傳統)詩詞學會會員、雲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入選中國當代詩詞精品大系:《中華當代絕句精選》(1998)、《中華當代律詩精選》(1999)、及《中華當代詞綜》(2000);被收錄2000年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世界名人錄》(新世紀卷)(世界人物出版社、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 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人才大典》(亞太文化出版社. 2000年. 香港)。
  • "連譯帶改"風格遭質疑 莫言作品英譯者選擇"妥協"
    原標題:莫言作品英譯者選擇"妥協"  「我已翻譯完莫言的作品《蛙》,這次,一字不改。」昨天,美國著名漢學家、莫言作品英譯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上海外國語大學舉行的「中國文學走出去:挑戰與機遇」學術研討會上亮相。葛浩文在會上透露,算上這一本,他已完成了第10部莫言作品的翻譯。但和過去有所不同的是,他的翻譯風格有一點點改變。
  • 譯論|馮全功: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象徵修辭及其英譯研究——以描寫...
    內容摘要:中國古典詩詞中的象徵修辭有臨時生成的,有約定俗成的,後者更為常見,類似於修辭原型。本文以描寫菊花的象徵修辭為例,分析其典型的象徵意義及其對應的英譯, 發現古詩中的菊花多象徵隱逸人格和卓傲人格。
  • 中國古詩詞英譯系列之十三《夏夜追涼》
    (程家惠 譯)程家惠,右江民族醫學院英語教授,廣西發展戰略研究會專家。主持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梁宗岱詩作英譯研究》的研究,其中一些詩譯已在美國《勝過星巴克詩歌雜誌》不定期發表。譯著《中國經典古詩詞精選100首英譯》已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出版。
  • 發現好書|《英譯唐詩三百首》
    書目信息書名:英譯唐詩三百首1935年畢業於北平稅務專門學校;1935年之1958年先後在上海、天津、新疆海關工作;1958年至1991年在天津財經學院(現天津財經大學)從事英語教學工作。曾編著《美國經濟》(英語讀物)一書,1988年由北京對外貿易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時年84歲)至2003年完成《英譯唐詩三百首》。
  • 朱振武:《三國演義》的英譯比較與典籍外譯的策略探索
    通過對兩位譯者的翻譯策略和具體譯例的比較分析,我們能釐清譯本在不同時代取得成功的堂奧,也能從中獲取一些中國典籍外譯和中國文化走出去的經驗和啟示。   一、從音譯到轉譯:增添譯文的可讀性   《三國演義》包含了文學、政治、軍事、星象等豐富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其中不乏眾多中國特質文化詞和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