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十四《沙揚娜拉》

2021-02-26 譯原電子雜誌

譯原題詞:江楓
欄目名稱: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
欄目主持:解斌   羅曉佳
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桑恆昌 張智中 鄒建軍 

             (按音序排名)
欄目題詞:郭文章
中文朗誦:李天子
英文朗誦:吳慶雯
本期書法:蔡鐵勇
本期繪畫:吳振武
本期編輯:李宣

沙揚娜拉

——贈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
 沙揚娜拉!

中:李天子,女,譯原電子雜誌社成員,熱愛朗誦和寫作,發表過《流雪》、《詩和海》、《巴山夜雨》等詩文作品,喜歡欣賞文字中的詩和遠方…

英:吳慶雯,自由譯者。浙江大學學士,英國布里斯托大學碩士,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碩士。國家一級筆譯,持有劍橋英語多個級別口試考官資質。曾從事外商投資促進工作多年,赴五大洲40多個國家,任公務出訪隨團翻譯、參加國際會議或自由行;曾任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教師。著有《商務會議英語1000句》(機械工業出版社)等,在《中國科技翻譯》發表過四篇翻譯研究論文。

Version 1.張   瓊

Version 2.

吳偉雄
(譯原朗文)

Version 3.

王昌玲

Version 4.

王   若

Version 5.

李慶合

Version 6.

楊中仁Version 7.趙宜忠

Version 8.

任誠剛

Version 9.

羅淑萍

Version 10.

餘   新

Version 11.

孟朝崗

Version 12.

程家惠

Version 13.

林尚源

Version 14.

廖子鋆

Version 15.

趙德蘭

Version 16.

項少晶

Version 17.

許景城

Version 18.

石永浩

Farewell

--To a Japanese Young Lady

By XU Zhimo

Especially tender is thy lowering head

Shy as a waterlily caressed by the cool breeze. 

Fare thee well, fare thee well

Thine sweet voice sounds sentimental——

Farewell!

(張瓊 譯)

譯者簡介:

張瓊,肇慶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中國翻譯協會專家會員,廣東肇慶市翻譯協會會長。

Sayonara

--To a Japanese Lady

By XU Zhimo

You make a bow, so gentle and fair,

As a lotus flower so shy caressed by the cool wind.

In the farewell "Take care" , "Take good care",

There is the honeyed sorrow, a feeling twinned.

Sayonara!

(吳偉雄 譯)

英譯這首詩,主要從表意與譯韻兩方面構思下筆。

表意思路:① 「低頭」,從題目《沙揚娜拉》(日語「再見」Sayonara的音譯)可以看出,「低頭」是告別的鞠躬bow;② 「不勝涼風的嬌羞」的「不勝」,應意會為「很,如此,非常」,故譯詩第二行為As a lotus flower so shy caressed by the cool wind;③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誰道「珍重」?可能是「日本女郎」說的,也可能是互道珍重的,原文沒有點明,譯文也不必了,以the farewell表達「告別的」聲音,就譯為In the farewell "Take care" , "Take good care"吧;④「蜜甜的憂愁」,用矛盾修辭格,形象地表達了一種「憂愁」與「蜜甜」孿生的心情,即 honeyed sorrow(孿生的聶珍釗說「用於抒情詩」、齊曉燕認為「可以產生確定感」的 「揚抑格」),故譯為There is the honeyed sorrow, a feeling twinned。

原詩通俗易懂;譯詩前四行的易讀指數和難度係數是85.8和3.6,整體的為77.3和4.1。

譯韻思路:我認為,翻譯應「信」於信息和風格,即宋天錫教授說的「信息傳真,風格再現」。原詩押韻,譯詩應儘可能押韻、再現這一風格。原詩前四行有漢語絕句特色的尾韻韻式aaba;拙譯前四行依照英詩常用韻式之一的abab。第五行末行詞尾的音素[ə],和第三行末詞尾音素是[eə]相呼應,從[eə]到[ə],可視為雙方揮手告別之後,漸離漸遠,聲音也由強變弱了。

譯者簡介:

吳偉雄,廣東新會人,英語譯審。中國譯協四、五屆理事,專家會員,獲「資深翻譯家」證書。先後奉職廣東肇慶、雲浮兩市外事部門多年,外交部授「資深地方外事工作者」稱號。曾赴五大洲20多個國家任隨團翻譯或參加國際會議。廣東省譯協和廣州外事翻譯學會創會理事,肇慶、雲浮兩市譯協創會會長、榮譽會長。2006-2017年,任北理工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教授,授《漢英互譯》、《英語詩歌選讀》、《中英詩歌鑑賞》等,曾任《獨立學院外語界》主編。在《中國翻譯》,《中國科技翻譯》和《上海翻譯》發文16篇,出版編著5本。2005年在中國譯協和桂林市府合辦的「桂林山水甲天下」名句國際譯文徵集活動中獲連珠三獎:優秀獎(第一名),入圍獎和鼓勵獎。

Sayonara

--To a Japanese Sheila

By XU Zhimo

The instant she lowers her eyes, the very tenderness flows,

Like a water lily, too dainty to stand the chilly blows.

Farewell to thee, farewell to thee, she echoes.

Her voice is laden with honey-sweet woes:

Sayonara!

(王昌玲 譯)

「最」字最難譯。「最」字後面該添加什麼詞語呢?最讓人難以忘懷?最迷人?還是最讓人心碎(what most wrings my heart)?一旦限定死了,詩歌含義也被局限了。初譯為「Most…is the tenderness in her lowered eyes that flows」,用省略號表示詞語空缺。但是整句朗讀起來不夠流暢,又沒能抓住「一低頭」的瞬間;雖說是「低頭」,但考慮到眼波流盼的古典美,以及英文當中lower one’s eyes/head意思差不多,便把首行譯為「The instant she lowers her eyes, the very tenderness flows」,以flows奠定押韻的基調,與原詩/ou/韻比較接近。此外,/i/與/i:/音的反覆詠嘆,增強了念念不舍的離情別意。第三行「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的「道」字,譯成she echoes,既表示女郎連聲道別,又好似對詩歌說話人道別的回應。真是,千言萬語化作一聲珍重;所有的情感都克制在低垂的眼帘中。

譯者簡介:

王昌玲,七星譯詩社之天璇星,任職於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熱愛中英文詩歌創作與翻譯。發表漢語雜文英譯數篇,出版合譯著數部;兩次獲得韓素音翻譯大賽漢譯英之優秀獎(2009, 2018)。座右銘: 我譯,故我在。

Sayonara
--To a Japanese girl
By XU Zhimo


She bows so gently,
as in cool breeze a water lotus sways shyly,
to say "take care,take care",
in sweet melancholy——
sayonara!        
(王若 譯)

本譯文力圖再現原文的意思和韻味,押韻方面模仿了原文一、二、四行押韻的形式,儘量做到簡潔流暢,朗朗上口。

Sayonara

--To a Japanese lady

By XU Zhimo

With softness you bow to me,

Shy lotus in cold wind I seem to see.

Your tender words of 「take care, take care」

Are sweet but sad I can hardly bear.

Alas, sayonara my dear!

(李慶合 譯)

西方國家不同語言的文字間約有90%的詞語相互對等,可用對等譯法。而中文與西文最多只有50%的對等詞,對於沒有對等詞的情形,只能深化、淺化。劣不如優,翻譯大家許淵衝認為應該發揮譯文優勢,儘可能選用最好的譯文表達方式,即「優化論」。此詩原文將「你低頭時的溫柔」含蓄地比喻為「蓮花的嬌羞」,譯文嘗試用「優化論」的思維將前後二者用seem to 關聯起來,變「含蓄」為「直白」,算是對原文的「深化」。

「聲聲珍重」飽含深情卻又滿懷憂傷,今日一別,怕是永難再見,聽著纏綿的話語,這甜蜜的痛苦令詩人難以「承受」,譯文第三句用bear一詞也變得水到渠成。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縱然詩人對筆下的日本女郎難以割捨,但那時那地,她的柔情蜜意終將歸於回憶,或許催人啟程的汽笛聲已經響起,詩人感慨系之,Alas!縱有千言萬語,也只能道別而她留下遠去的背影...(完畢。)

譯者簡介:

李慶合,山東菏澤人,廣東省肇慶市翻譯協會副秘書長,國際商務師。興趣愛好:國學經典及文學翻譯。

Sayonara  

--To a Japanese Maiden

By XU Zhimo

You are the most gentle and soft,So shy as a water lotus flowerYou bow your farewell—— "Sayonara, Sayonara!"In it some sweet-sadness there is.

(楊中仁 譯)

這首僅五行的抒情詩簡單而美麗。主題道別,字句清新,音律和諧,情愫濃烈,意境優美,手法多樣,不僅抒發了對女子的感受和讚美,還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尤其「最是那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出了女子含情脈脈的柔弱和美麗,而「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則將有情人別離時的複雜心情一語道破,堪為經典。但是簡單的不一定好譯,如全詩各句沒有名詞性主語,而英語屬於主語突出型語言,所以譯時需要增加或靈活處理。譯文裡第一句的主從句和第二句增加主語「you」, 第三句譯為「there be」句式;題目和最後的祈使句「沙揚娜拉」,其實是日語「再見」的漢語音譯,所以譯者用英語音譯「Sayonara」來替換,保持原文的音意效果;譯文在修辭上與原文基本一致,如矛盾修辭法「甜蜜的憂傷」,譯者模仿莎翁「sweet-bitterness(甜蜜的痛苦)」譯為「sweet-sadness」,應是十分恰當的,所不同的是將完全重疊反覆句「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譯者創造性地譯為部分重疊反覆句「You bow your farewell---『Sayonara, Sayonara!』」另外原詩五行長短相間,譯文變為長短相間的七行結構;原詩旋律節奏優美,譯詩稍顯遜色,不過譯文在韻律上有所加強。

譯者簡介:

楊中仁,英語譯審,文學文化翻譯愛好者。曾兼任陝西省翻譯協會理事,文學翻譯委員會副主任,《譯苑》和《獨立學院外語界》編委。曾發表論文、譯作及教材多篇(部)。現為廣東省本科高校中國語言文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外國語學院責任教授,教學所授多為翻譯類課程。主張「詩應有感而發,而非無病呻吟。」

"Sayanara", See You!

By XU Zhimo  

                  

The tenderest when you let your head low,  

Is like a lotus too coy to bear the cool breeze blow. 

Highly value!  Highly value!   

In the precious parting words is my sweet sorrow.

Sayanara, See you!

(趙宜忠 譯)

《沙揚娜拉一首——贈日本女郎》是中國現代詩人徐志摩創作的文學作品。全詩共五句,每一句都沒有名詞性主語,全由描述性句子構成,全部是描述一種瞬間的神態,尤其「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一語道出了東瀛女子柔弱的美麗和深情,而「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則將有情人別離時的複雜心情一語道破,兩句均成為文學史上的經典。全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趙宜忠,1966年畢業於齊齊哈爾大學英文專業,後又在黑龍江大學和北京二外進修兩年。曾任河北省邯鄲市人民政府外辦副主任,市譯協副主席,省譯協理事,市旅遊局總經理,一直從事翻譯工作。曾任美國L&A水處理公司駐大慶化肥廠總代表的首席翻譯,也曾出任部委級領導,省市領導的翻譯多次出訪美國,加拿大,日本,蘇聯,瑞士,德國等歐洲國家,現居捷克首都布拉格。

Sayonara

--To a Japanese girl

By XU Zhimo

With the gentlest courtesy, your bows are,Like a shy lotus in water the cool breeze cannot bear,You say take care, take care,That precious sound contains sweet sorrow——

(任誠剛 譯)

徐志摩的這首新詩長短句,第一句說到的「溫柔」;第二句的「嬌羞」;第三句的「珍重」;第四句的「憂愁」;以及最後一句的「再見」。以上每兩個核心詞就是「詩眼」。尤其最後一句的「沙揚娜拉」(Sayanara)正是日語的「再見」。核心詞表現了作者對日本女郎的深深情感,及對異國風情的眷念。原詩的第一、二和四句以[ou]韻收尾。長短句的英譯以aaaba (完全韻及非完全韻的斜韻)相押。 

任誠剛,雲南農業大學外語學院英語教授;雲南大學滇池學院客座教授。主要從事MTI碩士研究生高級文學翻譯及英語專業翻譯理論與實踐課程教學。系中華(傳統)詩詞學會會員、雲南省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入選中國當代詩詞精品大系:《中華當代絕句精選》(1998)、《中華當代律詩精選》(1999)、及《中華當代詞綜》(2000);被收錄2000年美國海外藝術家協會《世界名人錄》(新世紀卷)(世界人物出版社、中國國際交流出版社. 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人才大典》(亞太文化出版社. 2000年. 香港)。編著書籍:《旅美吟稿》(專著、1999)、《英漢詩歌鑑賞比較與互譯》(2013)、譯著《漢英對照韻譯天安門詩抄一百首》(2016)等。

Sayonara

--To a Japanese Girl

By XU Zhimo

There’s the tenderness when you make a bow,Like a water lily so shy to face the breeze cold.You say 「take care」 and 「take care」 before I go;In your 「farewell」 there is sweet sorrow——

(羅淑萍 譯)

《沙揚娜拉一首——贈日本女郎》是中國現代詩人徐志摩的作品。詩人把東瀛少女低頭道別的羞怯姿態,比作一朵在涼風中搖曳多姿的水蓮花。水蓮花潔白素雅的形象同美麗純真的少女形象相互映襯,給人以美感。「不勝涼風」起初我理解為「 弱不禁風」,後來想起有「不勝感謝」之說,指的是「非常感謝」之意。如此想來,本詩的「不勝」 也應理解為「 非常」的意思。「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作者在重疊反覆的字行裡,使讀者聽到那女郎纏綿不盡的情話,看到了她那眷懷依戀難以割捨的感情。這首詩以長短相間的詩句(第一、三、五行短句,二、四行長句),平仄搭配的音節,把普通的離別之情表現得細緻入微。第五句「沙揚娜拉」是日語「再見」的音譯。譯詩前四句也儘量押尾韻以達到音美之效。

譯者簡介:

羅淑萍,廣東客家人。旅美作家、雙語詩人。舊金山南僑學校中文教師。熱愛寫作和翻譯,出版過中英雙語詩集《詩意棲居舊金山》及文集《品味生活》。擬在2020年出版第二本中英雙語詩集《情感的天空》。在國內外眾多報刊上發表過各種體裁的作品。是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肇慶市翻譯協會海外會員。在國內知名的藍帶啤酒企業工作過多年,與酒曾經結緣。閒暇之餘,寄情於旅遊、烹飪和庭院花木,追求高雅人生,做有品位女人。相信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更還有詩和遠方。

Sand Yang Nora
--To a  Japanese girl
By XU Zhimo
 
The most is gentle when your head low.
Like a water lotus shame in the wind blow.
Take care! Take care!
In that precious sound is sweet sorrow——
Sand Yang Nora!

這首詩淡淡的憂傷,卻使人久久迴腸,堪稱是徐志摩抒情詩的絕唱。寥寥數語便把與姑娘告別的場景躍然紙上,語言之活,創意之妙,張力之大,令人興嘆,極其彌合自然。前面兩句話把姑娘的美描寫得真切生動,「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我覺得這也是對日本所有女性的稱讚,詩人與姑娘似有纏綿,依依不捨,憂傷的情愫貫穿行間,很是感人。因此這首詩翻譯起來有些難度,達意、形美、傳遞情感及如何用韻,需要盡最大努力以保證詩的原味,我採用了aaba韻式。

譯者簡介:

餘新, 筆名餘心,河北唐山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唐山詩詞學會副秘書長,《唐山詩刊》編輯,《雲詩文刊》副主編,曾工作於好萊塢國際教育網絡平臺,作品曾在國家及地方各級刊物發表。

Wish Somewhere Again to See You
--A Poem to a Japanese Girl
By XU Zhimo

The most wonderful behavior is her gentle bow,
like a lotus unable to withstand the cool wind, She is  bashful in her show.
Take care! Take care!
included in the words is much sweet sorrow.
Wish somewhere again to see you!

這首詩寫於1924年徐志摩隨印度詩人泰戈爾訪日期間,是詩人抒情詩的絕唱,歷來為人們光為傳誦。

這是一首離別詩,寫的是日本女郎對詩人依依惜別的複雜心情。"低頭的溫柔"看似簡單的禮儀,實則包含了欲說還休的萬千思緒在心頭。一個"最"字也揭示了作者對日本女郎愛憐有加的惜別之情,"無可奈何花落去"。"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儼然一個病西施。"那一聲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寫盡了離別之苦。"沙揚娜拉"也並非是簡單的再見的禮貌用語,而是真心地渴望有朝一日再相會。"夕陽西下幾時回"才是此時的心理寫照。所以拙譯把"沙揚娜拉"翻譯成「Wish somewhere again to see you」。

此詩為現代詩,自由體。拙譯也按自由體,不局格律,押韻隨原詩,aaba。

譯者簡介:

孟朝崗,詩詞愛好者,英漢互譯愛好者,塗鴉作品散見各網絡詩刊。

Sayonara 

--To a Japanese Girl

By XU Zhimo

The sweetest is that moment of bowing your head tenderly,Like the bashfulness in cool breeze a water lily can't bareOf yourself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take good care,With my honey sorrow and worry——

(程家惠 譯)

本文最難譯的恐怕是「最是」,是「最難忘的是」?「最美的是」?它給人豐富的想像空間。譯文用「The sweetest」有「最甜美」之意,自然也是「最難忘」的,與後面的「蜜甜」相契合。

程家惠,右江民族醫學院英語教授,廣西發展戰略研究會專家。主持中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梁宗岱詩作英譯研究》的研究,其中一些詩譯已在美國《勝過星巴克詩歌雜誌》不定期發表。譯著《中國經典古詩詞精選100首英譯》已由美國學術出版社出版。主編主譯了《名言佳句詞典(雙語)》(國防工業出版社)。另有詩作詩譯散見《詩中國》、《中詩網》、《中國作家網》、《中國文化譯研網》、《譯原電子雜誌》,美國《詩殿堂》、《暮雪詩刊》和《長江詩歌》等。

Sayonara

--To a Japanese lady

By XU Zhimo

The most is the tenderness of your bow,Just like a shy lotus flower to face the cool breeze blow.「Take care」, 「Take care」,And the 「Take care」 contains the sweetest sorrow.

(林尚源 譯)

原詩用詞不多,用句簡潔,卻表達了男女朋友之間的「臨別情愫」,堪稱「愛情絕唱」。全文沒有點明具體的說話人,但是誰「道一聲珍重」,誰說一聲「再見」依然清晰可見。故譯文中把「Take care」, 「Take care」和「Sayonara」加上了引號,以示兩人告別時的語言。原詩中連用了三個「珍重」,譯文中也跟用了三個「Take care」。原詩首句表達了少女的溫柔害羞這個抽象的概念,「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少女「一低頭」的美感,讓詩人心醉而發出「最是那」這樣的心聲。譯文中用了「the most thing」這一表達,但為了譯文讀起來更流暢而把「thing」一詞省略了。第二句立即就把少女的溫柔具體化了,「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 把溫柔的美感具體到了讓人有看得見的色澤,摸得著的質感。譯文用了「face」一詞來表達水蓮花面對涼風吹拂。另外,為了押韻,譯文在「the cool breeze」之後加上了「blow」一詞。最後,為了吻合原詩中表達的異國風情,譯文跟用了「Sayonara」而不用「Goodbye」。原詩以「ou」押韻,譯文也以「əʊ」押韻,構成aabac韻式。

譯者簡介:

林尚源,男,廣東肇慶人,英語愛好者,肇慶市譯協會員,從事英語翻譯20餘年。曾多次為國內企業到國外擔任項目翻譯,如1992年為國內知名企業肇慶藍帶啤酒廠在美國的拆廠項目擔任翻譯長達一年、2001年為一家知名港資企業在南美洲蘇利南項目擔任翻譯長達二年、2003年為廣東大型國企廣東國際經濟合作集團在阿富汗項目擔任翻譯長達一年等。

Sayonara

--To a Japanese Lady

By XU Zhimo

It is so tender when you bend your head low,Like lotus flowers shyly facing the cool breeze.You say 「take care」, and 「take care, please」,And in that farewell there is sweet sorrow:

(廖子鋆 譯)

譯者簡介:廖子鋆,廣東深圳人,倫敦大學學院研究生,詩歌翻譯愛好者。

Sayonara

--To a Janpanese lady

By XU Zhimo

The tenderness of your bowing is the best,Like a water lotus facing the cool wind shyly,You say,"Take care, Take care."With sweet sadness in your farewell word.

(趙德蘭 譯)

這是「新月派」詩人徐志摩在與一位日本女郎分別時又感而發所做的一首精品佳作。題目「沙揚娜拉」與日語「さようなら 」諧音,故譯成「Sand Yang Nola」.

全詩共五句,每一句都沒有名詞性主語,全由描述性句子構成,全部是描述一種瞬間的神態,尤其"像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一語道出了東瀛女子柔弱的美麗,而"珍重裡有蜜甜的憂愁"則將有情人別離時的複雜心情一語道破。全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Sayonara

--To a Japanese Lady

By XU Zhimo

So gentle is your bow, moving me deeply,Like a lotus flower facing the cool breeze shyly.The farewell, 「Look after you carefully」

(項少晶 譯)

原文短短幾行詩,溫文爾雅,有溫馨的道別,亦有甜蜜的不舍。翻譯時要把握這種基調,爭取達到奈達的「動態對等」。從整體上看,每行詩句都以副詞-ly結尾,富有韻律感。從細節上看:①原詩第一句「低頭」是告別鞠躬的「bow」,譯詩用了倒裝,強調了那一絲「溫柔(gentle)」。②第二句原文使用擬人的修辭手法,「不勝」翻譯成「迎著,面對(facing)」,再用「嬌羞」的副詞形式「shyly」修飾,並置於句尾。③第三句原文重複了「道一聲珍重」,可見離別之情其意味深長。「珍重」即「look after」,再加上副詞「carefully」修飾,展現出原文的離別不舍之情。④第四句「甜蜜的憂愁」是矛盾修辭手法,既「甜蜜」又「憂愁」。句尾用「sweetly」作修飾,將「甜蜜的憂愁」展現出來。

譯者簡介:

項少晶,廣東人,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英語教師。澳門大學研究生畢業,英漢翻譯碩士,研究愛好為口筆譯理論與實踐、詩歌翻譯。略懂音律,鋼琴十級,喜奏古箏,熱愛舞蹈。

Sayonara

--To a Young Japanese Lady

By XU Zhimo

It is the softness in that bowthat echoes the coyness of a lotus unfit to bear chill breeze.「Fare thee well! Fare thee well!」In that farewell grows her sweet sorrow——

(許景城 譯)

譯者簡介:

許景城,詩人、譯者、學者,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英語語言文化學院教師,英國威爾斯大學(班戈)文學批評與翻譯學博士,英國生態批評期刊《生態公民》編委會顧問,加拿大女王大學宗教學院SNC 實驗室合作研究員。倫敦三一學院頒發、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認證的國際英語教師資格證TESOL(Level 5)證書獲得者。

Sayonara
By XU Zhimo

The very tenderness
When you lower your head
Is best like the shyness
Of a water lily in the cool breeze
「Take care! Take care of yourself!」
In each parting word is sweet sadness
Sayonara!

徐志摩這首著名小詩第一句如何處理頗費思量,拙譯借鑑了孟祥春老師個人公號「最是春風」的英文名字「The Very Spring Breeze」。「珍重」的處理為「Take care! Take care of yourself!」意在體現不舍與牽掛。敬請各位方家批評指正。

譯者簡介:

石永浩,山東財經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愛好文學翻譯,尤好散文、詩詞翻譯。任混語版《世界詩人》雜誌客座總編,美國雙語詩刊《詩殿堂》副主編,在《世界詩人》《詩殿堂》《人民日報》等海內外報刊發表多篇翻譯作品。

作者簡介:

吳振武,又名展武,網名止戈,甲辰年生,廣東新會人。湖北中南財經大學(函授)畢業。熱愛書畫藝術及詩詞寫作。在廣東接受過珠海書畫協會書畫培訓。早年移居紐約,是美東國際華人藝術家協會會員,美東水彩畫研究院成員,並多次參加其聯展。作品《仲夏夜花園》參加2018年12月由美國華人藝術家協會,美東水彩畫研究院主辦的「美東國際水彩畫作品展」。現任紐約詩思藝舍創作室自由設計師,紐約Tom Cody 設計公司資深設計師。

相關焦點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十九《蛇》譯文
    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欄目主持:解斌 羅曉佳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二十九《問》譯文
    主辦方:譯原電子雜誌協辦方:雲南大學滇池學院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三十五《冬夜》譯文
    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欄目主持:解斌 陳賽花主辦方:譯原電子雜誌協辦方: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肇慶市翻譯協會(排名不分前後)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桑恆昌 張智中 鄒建軍 (按音序排名)欄目題詞:郭文章本期書法:郝玲本期繪畫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十七《時間》譯文
    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欄目主持:解斌 羅曉佳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桑恆昌 張智中 鄒建軍 (按音序排名)欄目題詞:郭文章中文朗誦:李天子英文朗誦:王劫蘇本期書法:蔡鐵勇 徐以富本期繪畫:吳振武 本期編輯:李辰璐
  • 中國現代詩歌英譯系列之二十三《微微的希望》譯文
    編著書籍:《旅美吟稿》(專著、1999)、《英漢詩歌鑑賞比較與互譯》(2013)、譯著《漢英對照韻譯天安門詩抄一百首》(2016)、《韻》(2017)、《英韻周恩來朱德及陳毅詩選50首》(2019)、《韻蕩》(2020)等。
  • 中國古代詩詞英譯系列之三十六《別董大》
    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古詩詞英譯系列欄目主持:解斌 任誠剛主辦方:譯原電子雜誌協辦方:雲南大學滇池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珠海學院 肇慶市翻譯協會(排名不分前後)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桑恆昌 張智中 鄒建軍 (按音序排名)欄目題詞:陸德才本期書法:周慶國 蔡鐵勇
  • 中國古詩詞英譯系列之十三《夏夜追涼》
    譯原題詞:江楓欄目名稱:中國古詩詞英譯系列欄目主持:解斌 任誠剛欄目顧問:何功傑 李正栓 桑恆昌 張智中 鄒建軍 (按音序排名)欄目題詞:陸德才本期繪畫:吳振武中文朗誦:李天子英文朗誦:許振輝配樂編輯:王圳雄本期書法:周學軍本期編輯
  • 徐志摩的詩歌《沙揚娜拉》《你去,我也走》賞析
    >沙揚娜拉沙揚娜拉在日語是再見的意思,可見,《沙揚娜拉》是寫「分別」的作品。這首詩歌簡短,像一個特寫鏡頭一樣,抓住了分別時日本女孩低頭道別的那一瞬間的情態,而寫就的。詩人刻畫了分別時既好像有綿綿情話,卻又欲言即止,欲說還休的日本女郎的形象,將日本女郎的溫柔、嬌羞表達了出來,將分別的離愁,情誼的甜蜜表達了出來。
  • 徐志摩贈日本人的十八首詩歌,如今僅剩這一首絕唱
    這次日本之行給徐志摩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落葉》一文中,徐志摩盛讚日本人在大地震後,萬眾一心重建家園的精神,並呼籲中國青年「Everlasting yea!」——要永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人生!徐志摩贈日本人的十八首詩歌,僅剩這一首絕唱:《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沙揚娜拉》(贈日本女郎)這首詩是組詩《沙揚娜拉十八首》中的最後一首
  • 汪榕培 | 我和中國典籍英譯
    時值中國文化走出去大戰略開啟,汪榕培先生的拓荒精神堪稱楷模, 指引來者。我和中國典籍英譯汪榕培我和中國典籍英譯結緣是從1991年偶然開始的。同年,湖南人民出版社與我接洽出版《漢英對照中國古典名著叢書》的事宜,我接受了《莊子》的翻譯任務,就此開始了一系列的中國典籍英譯,一直至今。馬悅然、顧彬等不少外國學者都認為,譯者最好把著作從外語譯入譯者的母語,我卻有信心把中國典籍譯成英語,並且樂此不疲,這跟我的學術背景和社會需要是密不可分的。1.
  • 徐志摩的《沙揚娜拉》究竟是寫給誰的?
    提起徐志摩的詩作,除了最負盛名的《再別康橋》,也不得不提他另一首篇幅雖短而足以匹敵的小詩——《沙揚娜拉》。在這首小詩裡,詩人與日本女郎的情感交流處在愛與非愛、似與不似之間,所以徐志摩就竭力發揮朦朧、含蓄這些祖傳美學「秘方」的現代效用,使這首小詩最大限度地吊足了深具傳統審美經驗的讀者品詩、嚼詩的口味。
  • 白開元:英譯泰戈爾詩歌的藝術特色
    白開元,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印度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孟加拉語部譯審,曾翻譯多部泰戈爾作品。  為紀念泰戈爾誕辰150周年,5年前我著手翻譯詩人的8個英文集子,即《吉檀迦利》《新月集》《飛鳥集》《園丁集》《情人的禮物》《渡口集》《採果集》和《遊思集》,2010年9月譯完,相繼由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出版。  出版社在每個譯本中附上英語原作,並希望我為每首詩寫簡析。我從泰戈爾英文作品選第一卷的附錄中尋找原作。
  • 古詩英譯要做到話語融通
    當今西方文化的發展和完善,也離不開汲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和養分。翻譯旨在促進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在文化立場、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審美傾向等方面的深層融通。融通並非以一方話語壓倒另一方話語,而是不同話語之間的相互理解、認同、互補。古詩英譯也就是要促進中華民族精神融入西方話語體系,並且使其發揚光大。古詩英譯的過程,是以現代人的思想與古人的思想進行溝通、碰撞、融合的過程。
  • 翻譯家暢談詩歌翻譯:詩歌難譯 但並非"不可譯"
    同樣是末兩句,孫梁譯為「生命之火兮暖我心田,爝火熄兮羽化而歸天。」劉元的譯文則是「吾已暖雙手,向此生之火;此焰日衰微,吾今歸亦安。」不少人將它們與楊絳譯本相比,認為已然看不出源自一首原作。  同一首詩,為什麼譯文會如此面貌  迥異? 詩歌是否根本就不可能被真正譯成其他語言? 這些話題再次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
  • 特別推薦 | 翻譯學:中國古詩英譯
    在中國文學與文化「走出去」的大背景下,中國古典詩詞的對外譯介與傳播受到學界的廣泛關注,也出現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尤其是專著,如吳伏生的《漢詩英譯研究:理雅各、翟理斯、韋利、龐德》(2012)、張智中的《漢詩英譯美學研究》(2015)、魏家海的《漢詩英譯的比較詩學研究》(2017)、張保紅的《古詩英譯中西翻譯流派比較研究》(2018)等。
  • 著作等身身不朽 典籍英譯譯長存
    汪榕培是中國當代著名翻譯家、英語教育家、英語詞彙學家、翻譯理論家,在英語詞彙學、典籍英譯和中西文化比較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他提出「傳神達意」,構建了中國典籍翻譯理論體系;他開創中國典籍英譯研究和教學領域,培養弟子無數,影響國內外;他是中國文化典籍英譯大師,譯著等身;他博觀古今,傳揚文化,在中國文化走出去戰略背景下,以對道家經典、古典詩歌和古典戲劇的熱愛,孜孜不倦地進行中國典籍的英譯和中國文化的傳播
  • 英漢詩歌中顏色詞對比及英譯探究
    一、唐詩與英詩歌中顏色詞的差異人類對色彩的感覺普遍相同。然而,顏色一旦用於人類社會的交際活動,在人們心目中就會產生特定的含義,引起特殊的聯想,激發特別的情感。此時的顏色已不再是客觀的物質色,而變成了抽象的象徵色,或者說,顏色中已浸入了文化的因素。因為浸入了不同文化因素,英漢詩歌顏色詞在許多方面都存在著差異:第一,英漢詩歌中顏色詞的搭配及詞性的差異。
  • 譯者||譯者歸來與詩魂遠遊——蔡廷幹漢詩英譯之《唐詩英韻》研究
    蔡氏雙語文學造詣較深,主要代表作有《老解老》和《唐詩英韻》。前者為《道德經》研究先河之作, 後者為近代國人英譯漢詩之濫觴。本文以《唐詩英韻》這一譯本及其原文來源《千家詩》中對應的詩文為研究對象,擬從譯介動機、譯介策略、譯文接受三個方面探討蔡氏英譯漢詩的實踐活動,揭示這一翻譯活動的各個方面,以期對當代中國文化外譯提供一點啟示。
  • 海豚社93種圖書亮相德國書展 許淵衝英譯詩詞受歡迎
    圖為許淵衝經典英譯古代詩歌1000首系列圖書中國網法蘭克福10月10日訊 今天是第64屆法蘭克福書展開展首日,中國國際出版集團(中國外文局)下屬海豚出版社即將出版的許淵衝經典英譯古代詩歌1000首系列圖書,吸引了海外出版商的眼球。
  • 「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一期成果發布
    10月19日下午,「百部中國京劇經典劇目英譯系列」一期成果正式發布,《霸王別姬》等10部京劇英譯本新書出版。作為推動中國京劇海外傳播的大型系統工程,該系列叢書由中國人民大學與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編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與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共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