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劉輝12月14日報導:油潤透亮、香氣怡人、口感糯軟。上海農科院今天首次舉辦專場推介,上海大米新品種「滬軟1212」一經亮相,便成市民們口中的「熱詞」。
新品種有兩大法寶
近十臺電飯煲一字排開,一碗碗新鮮出鍋的米飯香氣撲鼻……今天上午,在閔行體育公園七彩廣場,上海地產「滬軟1212」品牌大米推介展銷活動舉行。
據了解,這是上海農科院首次為「滬軟1212」專場推介。來自上實集團、新弘生態、優禾穀合作社的9家種植單位,參與了本次評優評獎活動。
記者了解到,優質食味米新品種「滬軟1212」,是由上海農科院作物所,利用分子育種及品質育種技術相結合的策略,經多年攻關培育而成,並於去年通過上海市品種審定。
「其實『滬軟1212』已經試種多年,今年才開始擴至2萬畝種植規模,收割後就拿來給市民近距離品鑑。」滬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吳書俊介紹道。「相比其他品種,它有兩大特點——外觀好和耐儲存。外觀以透明度為標準,『滬軟1212』就好於長三角一般大米,還可以與東北大米相媲美。」
「滬軟1212」專業食味指標為:膠稠度88mm,蛋白質含量7%,直鏈澱粉含量9.4%。簡單通俗講,其米飯油潤透亮、香氣怡人,口感糯軟、柔滑有彈性,還具有冷飯不硬的特點。
「價格怎麼樣」「這兩種價格不同,分別有5斤、10斤裝,都賣50塊。」專場推介會上,市民們排著隊一個個細嚼品鑑,感覺不錯的打勾投票,還會詢問如何購買。另外還有不少小食客也加入其中,吃得井井有味。「目前還沒有線下銷售,可以通過部分網絡平臺購買。」工作人員介紹。
最終在市民評比活動中,食味最佳大米品牌被「儂家良匠」和「東灘大米」摘得。市「莊行谷滿香」和「綠派孫氏鮮」獲得市民最喜愛的大米品牌。
明年種植面積再翻倍
「滬軟1212」於去年開始名聲大振。原因就是,在去年的首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鑑評中,「滬軟1212」斬獲金獎。據悉,這是10個獲得金獎的粳稻品種中唯一來自長江中下遊地區的優質品種。
近兩年,上海大力發展地產優質稻米產業,核心就是要擁有優良品種,「滬軟1212」的育成與榮獲國家金獎,及時為上海提供了關鍵支撐。
於是,包括上實「東灘綠港」、青浦「蛙稻米」、地產新弘「儂家良匠」在內的,上海知名地產大米品牌紛紛將其作為今後品牌專用優質品種。
不僅如此,有的品牌還採用了生態養殖。例如奉賢「賢之稻」和青浦優禾穀分別採用了「蝦稻共養」和「稻鱉共生」模式,不僅提高稻米口感,還可以擴大綜合效益。
未來「滬軟1212」有何擴大計劃?滬農科院作物所研究員吳書俊介紹,「滬軟1212」在上海及周邊長三角地區一般可作早熟晚粳種植,一般畝產可達600公斤以上。「看到市場受歡迎,明年計劃擴大至四五萬畝,未來有望成為上海郊區種植面積最大的優質食味米品種。」
品種是推進農業現代化的核心。據了解,上海農科院近年來順應都市現代農業發展需求,著力調整創新方向和攻關重點。例如,用於鄉村旅遊的「彩色稻」,製作綠、黃、紫、白、紅色等稻田畫作;用於控制餐後血糖的「降糖米」,改善血脂、防治腸道疾病等。
上海市農科院黨委書記、院長蔡友銘表示:「今天活動目的就是了解市民需求,讓科技人員與市場對接,科研與產業發展需求對接,讓更多更好的農業科研紮實服務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