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上午發表了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其中,她早前訪京向中央爭取到的 「惠港政策」終於揭面。
本文內容導覽:
簡述特首訪京成果;
梳理《施政報告》中的金融政策要點;
《施政報告》重點措施一覽(信報整理)
訪京成果重點
1. 年底前落實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通過的24項措施,新措施包括:
-在大灣區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
-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
-在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
-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
2. 擴大「互聯互通」合資格股票範圍
-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
-內地科創板股票納入
3. 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
4. 支持香港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兩個園區(「一河兩岸」,「一區兩園」)
5. 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
6. 便利港商拓展內銷管道和對接電商平臺
7. 通過「健康碼」互認,逐步有序恢復粵港人員往來
8. 預留一定數量的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港
金融政策要點
在《施政報告》中「注入經濟新動力」一章,特首指出,將強化香港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使香港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
香港不僅會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並將努力成為首批加入RCEP的成員。
金融方面,提出了以下五項政策重點:
1. 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
2. 深化「互聯互通」;
3. 推動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4. 為在香港營運的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提供稅務寬免(符條件);
5. 進一步推動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業務
跨境理財通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於今年6月底敲定,中國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及澳門金管局在6月29日共同宣布,決定在大灣區開展「跨境理財通」業務試點。
「理財通」的突破性,是首次允許零售投資者直接跨境開設和操作投資戶口,有更大自主度去選擇理財產品。香港銀行公會認為,開展「跨境理財通」可為大灣區銀行業發展理財業務打開更廣的市場,有助銀行業開拓新的增長點。
此前香港金管局披露,「跨境理財通」下「北向通」和「南向通」擬各設1500億元人民幣單邊總額度,以及10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額度。
股票互聯互通
特首林鄭在訪京期間獲中央同意,把按新上市制度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互聯互通」的選股範圍。
注意,早前傳聞港股通擴容擬納入在香港第二上市的公司,本份《施政報告》中並無提及。
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
香港將銳意推動香港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房託基金)的發展,令香港成為亞洲區蓬勃的房託基金市場,加強香港作為首要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的集資功能,並為本地投資者帶來更多元化和提供較穩定回報的投資機會。
為此,香港政府正研究多管齊下的措施,包括適度放寬房託基金的投資限制、擴大投資者基礎、改進立法和規管架構以利便行業運作,以及加強市場推廣和投資者教育。
私募基金稅務寬免
為了鞏固香港作為亞洲領先的私募基金樞紐地位,政府會為在香港營運的私募基金所分發的附帶權益,在符合若干條件下,提供稅務寬免。
政府已就建議諮詢業界,並正擬備相關法例,目標是在短期內向立法會提交修訂條例草案。
家族辦公室
近年,家族辦公室業務發展蓬勃,是財富及資產管理業重要的增長部分。為進一步推動香港的家族辦公室業務,投資推廣署將成立專責團隊,在香港本地及其他主要市場加強宣傳香港的優勢,並為有興趣來港營辦的家族辦公室提供一站式支持服務。
.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可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及滿足《長遠房屋策略》10年期約30.1萬個公營房屋需求
.未來10至15年可提供超過1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主要來自北環線沿線約90公頃房屋用地等
.成立「項目促進辦事處」,加快處理大型私人住宅用地發展審批
.運用合共83億元專項撥款,促成非政府機構於2020-21至2022-23三年內提供1.5萬個過渡性房屋單位
.推出先導計劃,資助非政府機構租用酒店或賓館作過渡性房屋用途
.於2021年年中推出試行計劃,為輪候公屋超過三年的合資格申請住戶提供現金津貼
.在2021年第一季完成「劏房」租務管制研究
.邀請房委會及房協在未來公營房屋項目中增加地積比率,以供應5%總樓面面積作社福設施用途
.加強德育、公民和國民教育,深化《憲法》、《基本法》及國家安全教育,改革高中通識教育科
.強化教師入職、在職及升職前的培訓
.支持香港演藝學院興建新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
.會創造更多行業為本的就業機會,涵蓋環保、建造及工程、創科等,聘用近年畢業的青年人
.僱員再培訓局於2021年1月推出為期半年的新一期「特別.愛增值」計劃, 提供2萬個名額和培訓津貼
.延長「公共運輸費用補貼計劃」下每月公共運輸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的臨時特別措施六個月
.港鐵將延長原定於今年年底結束的車費八折優惠三個月
.展開全面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及《跨越2030年的鐵路及主要幹道策略性研究》,以配合土地發展規劃、房屋供應及支持可持續發展
.港鐵已展開東湧線延線、屯門南延線的詳細規劃及設計;並將展開北環線的相關工作及向政府提交南港島線(西段)的項目建議書
.推出「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資助約200間青年初創企業,並為此在「青年發展基金」預留1億元
.推出「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在本地及大灣區內地城市均有業務的企業聘請本地大學畢業生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名額2000個
.將在香港上市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在符合特定條件下納入「互聯互通」的選股範圍
.加快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
.就訂立發牌制度監管虛擬資產服務提供商進行公眾諮詢
.機管局會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加強航空優勢
.機管局將在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人工島興建多項創新設施,包括自動化停車場及多式聯運中轉大樓等
.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並與深圳市政府研究在落馬洲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首批研發大樓落成前, 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和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部分地方
.於今年12月發布《香港智慧城市藍圖2.0》,提出超過130項智慧城市措施
.推出20億元為期5年的「傑出創科學人計劃」,吸引海外傑出科研人才來港從事科研工作
.擴大「關愛基金」長者牙科服務資助範圍;及為參加計劃最少5年並年滿75歲的長者提供第二次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相關診療服務
.為紓緩需要長期用藥病人的財政壓力,進一步完善經濟審查機制,擴大「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醫療援助項目涵蓋的藥物類別,以及建立不常見疾病資料庫及信息平臺
.將綜援計劃下的「援助失業人士特別計劃」(把適用於身體健全申請人的資產上限放寬一倍)延長六個月
.由2021年8月起把「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恆常化
.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並就此於明年年中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制定更進取策略和措施
信報HKEJ公眾號
微信號 : HKEJ_News
新浪微博:@信報HKE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