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揭曉赴京成果 施政報告以大灣區為主軸

2020-12-19 和訊

11月2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香港立法會發布任內的第四份《施政報告》。她坦言,在籌備報告時,深感任重道遠,「過去一年多,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多重打擊,嚴重損害特區的社會穩定、阻礙經濟發展、破壞香港的國際形象,社會付出了沉重代價。」

年度施政報告原定於10月14日公布,但疫情對香港經濟帶來重創,林鄭月娥為提振香港經濟而向中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議,其於11月初率團赴北京商討,後赴深圳、廣州與相關地方領導會面。因此,施政報告延遲發布。

新冠疫情加上因去年下半年各種因素對商業活動的影響,香港經濟急速下滑,失業率持續上升,各行各業大受打擊。

新冠疫情繼續衝擊全球和本地經濟活動,香港特區政府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第三季度經濟同比實質收縮3.5%,相較第二季度收縮9%已呈現緩和;第三季度經濟環比實質增長2.8%,結束了連續五個季度收縮的情況。香港今年前三季度經濟負增長7.2%。特區政府對全年的經濟預測亦由原來的負增長6%至8%,修訂為負增長6.1%。

赴京成果涉七大領域

林鄭月娥坦言,中國內地在嚴控疫情的努力下,經濟已快速反彈,將會是在2020年唯一有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並提出了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香港享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而粵港澳大灣區正為香港經濟復甦提供了動力。

香港政務司司長張建宗向媒體表示,施政報告以大灣區發展為主軸,釐定明確策略發展方向,香港須把握國家進入新發展階段的機遇,充分發揮「一國兩制」優勢,成為國內大循環「參與者」及國際大循環「促成者」。

由於外界對於林鄭月娥此前赴京爭取到的「惠港」政策頗為關注,此次的施政報告中單獨列出赴京成果,共涉及金融、航空、科創、抗疫等七大領域。林鄭月娥透露,中央支持在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實早前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原則上通過的24項政策措施,近期將出臺的有容許在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指定港資醫療機構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常用的醫療儀器、放寬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作研究用途、在港珠澳大橋實施「港車北上」的便利和加快落實「跨境理財通」等。

近日香港疫情出現反覆,外界十分關注粵港何時能恢復通關。林鄭月娥表示,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況下,將通過「健康碼」互認,逐步有序恢復粵港人員往來,並支持香港確保新冠肺炎病毒疫苗供應,在有需要時,預留一定數量的內地研發或生產的疫苗供香港市民使用。

入股珠海機場

疫情讓香港航空業陷入停擺,亟需尋找突破口。林鄭月娥表示,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中央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參與其運營發展,進一步深化合作,建設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機場群。

珠海機場自1995年6月建成通航,但落成後直至2005年的十年間,整體利用率僅為7%,客運量一直徘徊在50萬至70多萬人次。因此,2006年珠海市委市政府決定進行「珠港機場合作」,與香港機場管理局(下稱「香港機管局」)聯合成立珠港機場管理公司,託管珠海機場航空運輸主業。

香港機管局自2006年以專營權模式經營管理珠海機場,成績理想,珠海機場的旅客量在2018年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林鄭月娥表示,隨著港珠澳大橋啟用,為兩地機場的進一步合作提供契機,通過結合珠海機場的內地航空網絡與香港國際機場的國際網絡,可加強大灣區整體的航空優勢,讓香港可在航空產業發揮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角色。

入股珠海機場有助於兩地機場更好發揮協同效應。「香港並無太多直飛內地三、四線城市的航班,但珠海在相關航點則有優勢,珠海機場是內地少有的千萬級機場中,尚無國際航班的。港珠澳大橋開通後有助兩地機場的聯通,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香港機管局相關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

林鄭月娥指出,早前向中央政府提出一系列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的建議,包括容許機管局以市場化規則入股珠海機場,讓兩個機場達至更好的協同效應。國家民用航空局亦同意粵港可開展跨境商用直升機服務的籌備工作,強化大灣區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香港國際機場享有地理和管理優勢,近年銳意革新,雖然新冠疫情重創全球航空業,但香港特區政府對於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仍充滿信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亦明確提及香港的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香港機場管理局將按照原定目標,分別於2022年及2024年啟用第三條跑道及整個三跑道系統,並預計於2023年完成「高端物流中心」及於2021至2027年分階段完成「航天城」發展項目。

作為國際最繁忙的機場之一,香港國際機場每年總客運量超過7000萬人次,待第三條跑道落成後,預計2030年機場客運量將增至超過1億人次,這無疑將為航天城帶來龐大的客源。

事實上,香港龍頭地產商之一的新世界發展早在2018年已經中標航天城的商業地產項目。據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了解,新世界近日將旗下位於香港國際機場航天城項目,正式命名為「11 SKIES」。項目將由新世界發展旗下K11負責營運,總樓面面積達380萬平方英尺,總投資額高達200億港元。

港深共建科創園

林鄭月娥透露,11月初她與廣東省及深圳市領導會面時,雙方同意要大力推進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及通關便利化、共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現代服務業合作、教育、人才培訓和青年交流、共建優質生活圈等工作。

此次的施政報告一大亮點就是粵港澳大灣區深化合作的多項措施。施政報告指出,香港保險業將在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框架下在大灣區內地城市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為持有香港保單的港澳和內地居民提供諮詢、理賠、續保等全方位支援。此舉將為市場期待已久的大灣區「保險通」奠定基礎。

隨著粵港人員往來越來越密切,大批香港市民在大灣區內定居和生活,醫療需求日益增加。林鄭月娥表示,儘快經廣東省審批先行落實,在香港大學深圳醫院試行使用已在香港註冊的藥物和香港公立醫院使用的醫療儀器安排,並適時延伸政策至更多指定醫療機構、藥物及醫療儀器。同時,容許在香港已註冊的傳統外用中成藥產品,可通過簡化的審批流程,在大灣區註冊及銷售。

施政報告亦對深港合作著墨頗多。林鄭月娥表示:「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香港和深圳這兩座毗鄰城市的關係獨一無二,且歷久常新。從改革開放初期的『前店後廠』,到今日在科技創新上強強聯手,都是大有可為。」

關於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中央支持香港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踐「一國兩制」下,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

她透露,在訪問深圳期間,亦與深圳市領導同意以「創新思維、突破界限、資源共享」的精神推動有關的工作。深港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落戶深圳科創園區。

據了解,香港特區政府擬在落馬洲河套地區興建「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分兩期發展,每期大致分為3個批次,建設周期長達10年以上,建成後規模有望達到目前香港科學園的三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立法會的資料發現,首批次發展所需的資金逾181億港元,預計可對香港經濟貢獻每年達約51億港元,創造4500個本地職位。

(作者:朱麗娜 編輯:和佳)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林鄭月娥:將赴京與部委協商,希望施政報告包含中央支持政策
    林鄭月娥:將赴京與部委協商,希望施政報告包含中央支持政策 林鄭月娥海外網10月12日消息,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當日表示,原定於10月14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會延期發表。林鄭月娥解釋,延期宣讀施政報告的原因是經過嚴重的疫情,她梳理了一系列的措施,要求中央考慮及支持。
  • 林鄭月娥將赴京與部委協商 冀施政報告含中央支持政策
    【林鄭月娥將赴京與部委協商 冀施政報告含中央支持政策】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月12日表示,原定於10月14日發表的施政報告將會延期發表。
  • 特首訪京成果及《施政報告》懶人包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天上午發表了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其中,她早前訪京向中央爭取到的 「惠港政策」終於揭面。本文內容導覽:簡述特首訪京成果;梳理《施政報告》中的金融政策要點;《施政報告》重點措施一覽(信報整理)訪京成果重點 1.
  •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任內首份施政報告 聚焦民生經濟議題
    原標題:聚焦民生經濟議題 謀劃香港未來發展——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解讀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0月11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上任後首份施政報告,全面闡述她以及新一屆特區政府的施政理念及政策。施政報告務實、高效的風格令人耳目一新;香港各界期待報告得到充分落實,以實現將香港建設成法治、文明、富足、仁愛的國際都會目標。
  • 林鄭月娥發表2020施政報告:2000個大灣區工作機會等著香港年輕人
    11月25日,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施政報告》,報告以200項新措施為香港規劃新藍圖,其中年輕人到大灣區就業也是報告的重點之一。在問到具體有哪些措施來給香港年輕人創造機會到大灣區工作時,林鄭月娥表示,從青年角度出發,她提出兩個計劃,一個是大灣區的青年就業計劃,一個是大灣區的青年創業計劃。
  • 林鄭月娥第四份施政報告現場側記
    「經過我們多年的努力,房屋供應已初見成果。」林鄭月娥宣讀《施政報告》時公布。觀點地產網 在香港地,每每談到房屋與土地供應,都是一片沉重的氛圍。但11月25日,由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帶來的《施政報告》,向社會宣布了不少好消息。「安得廣廈千萬間?」林鄭月娥在報告中問。
  • 務求政治體制正本清源 新施政報告引領香港再出發
    新華社香港11月25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的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以相當篇幅論述堅持「一國兩制」的意義,務求在政治體制上正本清源。香港分析人士指出,這是今年施政報告的靈魂所在,「一國兩制」是維護香港繁榮穩定的根本保障。
  • 林鄭月娥赴京後旋即訪深,暗含哪些重要政經信息?
    本周六(11月7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將訪問深圳。2日,香港特區政府發布新聞公報稱,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3日至7日將赴京,結束北京行程後,旋即訪問廣州和深圳。據悉,林鄭月娥在京期間,將與多個部委舉行會議;6日晚上會轉到廣州,7日會在廣州和廣東省領導會面,之後將到訪深圳,並與深圳市領導會晤,分別討論如何聯手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及深港合作。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陳肇始、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恆、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衛、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和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陳國基會隨行。
  • 香港中國商會:《施政報告》激勵香港青年到內地「創出一片天」
    中新社香港11月27日電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了其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香港中國商會認為,該份《施政報告》內容全面,讓不同群體從中受惠,亦配合國家發展方向,為香港青年提供了就業及創業的支持政策,激勵他們到內地「創出一片天」,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 ...報告》:利好香港保險,支持大灣區設立售後服務中心,續保理賠無憂!
    昨日(11月25日)早,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布2020年施政報告,與往年不同的是,這是自香港回歸後首個延遲發布的施政報告。  因此在這次的施政報告中,「深圳」、「大灣區」被多次提及,香港保險行業也被提及,支持香港保險業在CEPA框架下在大灣區內地城巿設立售後服務中心。  01  目標是什麼
  • DSE通識科「大變」 | 2020施政報告確認通識科改革
    ○ 指出「修正風波」所暴露的教育問題○ 通識科未來改革方向,將為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著手嚴控教師質量○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25日發表2020年施政報告。林鄭月娥期望香港青年能放眼國家,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在學習、就業、生活等方面的種種機遇,開拓更廣闊的空間實現夢想。
  • 林鄭月娥:香港政府非常重視與深圳前海的合作
    觀點地產網訊:12月6日消息,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一個有關前海服務業合作會議的視像致辭中表示,香港特區政府一直非常重視與前海的合作,與深圳市政府和前海管理局保持緊密溝通。觀點地產新媒體了解,林鄭月娥表示,期待前海推出更多開放措施。
  • 韓國瑜赴高雄議會作施政報告 正式為請假選2020向市民道歉
    韓國瑜赴高雄議會作施政報告 正式為請假選2020向市民道歉 2020年05月18日 11:02: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國臺灣網5月18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高雄市長韓國瑜18日赴議會備詢,在施政報告最後,他首度針對請假3個月參選2020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向市民正式道歉,「向市民朋友致上最高歉意,非常非常抱歉,市長不在家,讓市民朋友操心了」。但他強調,回到市府後一天當兩天用,和團隊念茲在茲要趕快讓高雄變得更好。
  • 香港特區政府展開2019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
    人民網香港7月10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今日展開2019年施政報告公眾諮詢,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會陸續與各界人士會面,聽取意見。 林鄭月娥指出,要持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需要大家一起籌謀,同心協力。
  • 林鄭月娥:憲制秩序下特首為議員監誓無可厚非
    林鄭月娥:憲制秩序下特首為議員監誓無可厚非 海外網11月26日報導,香港特區政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1月25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及有關公職人員宣誓問題。
  • 林鄭月娥:深港兩地正研究香港科技園承租及管理部分福田科創園區
    (觀察者網訊)香港特首林鄭月娥11月25日發表其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林鄭月娥表示,中央政府同意香港和深圳兩地政府可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以及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兩地政府正研究在香港園區首批樓宇落成前,由香港科技園公司承租及管理深圳福田科創園區的部分地方。
  • 《施政報告》| 普通市民能拿到什麼「著數」?
    點擊上方「藍字」    輕鬆關注我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25日)宣讀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我們這些普通市民,可以獲得哪些「好處」呢?為紓緩市民在疫情期間的交通費負擔,政府早前推出一項臨時特別措施,於今年7月至12月期間暫時將「公共運輸費用補貼計劃」的每月公共運輸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對此,《施政報告》當中提到,有關措施將再延長6個月。即在明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政府將繼續為每月公共運輸開支超出200元的市民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補貼上限為400元,預計每月可惠及約380萬名市民。
  • 林鄭月娥施政報告多次提深圳:深港強強聯手,大有可為
    11月25日上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向立法會發表了2020年《施政報告》。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表示,過去一年多,香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多重打擊:因「修例風波」和其他社會動亂、因新冠疫情肆虐而引致的經濟萎縮和失業率上升、因境外勢力幹預而出現的危害國家安全行為。
  • 今年何時會赴京述職?林鄭月娥剛剛回應了
    圖源:香港電臺海外網12月15日電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5日出席行政會議前會見記者,就其赴京述職行程作出表態。據香港電臺15日報導,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被問到,今年的上京述職日期是否會押後,以及押後原因。林鄭月娥回應,述職安排是由中央決定,再通知行政長官赴京,目前還沒有詳細資料,如有進一步消息會發稿公布。港媒指出,林鄭月娥自2017年當選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後,三次上京述職都是安排在每年12月中旬進行,但今年至今仍未公布。
  • 《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記者會答問內容
    以下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十一月二十五日)下午在添馬政府總部舉行《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記者會的答問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