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 輕鬆關注我們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25日)宣讀任內第4份《施政報告》。我們這些普通市民,可以獲得哪些「好處」呢?
為紓緩市民在疫情期間的交通費負擔,政府早前推出一項臨時特別措施,於今年7月至12月期間暫時將「公共運輸費用補貼計劃」的每月公共運輸開支水平由400元放寬至200元。
對此,《施政報告》當中提到,有關措施將再延長6個月。即在明年1月1日至6月30日,政府將繼續為每月公共運輸開支超出200元的市民提供三分之一的補貼,每月補貼上限為400元,預計每月可惠及約380萬名市民。
林鄭指,港鐵公司與政府磋商後,亦決定將原定於今年年底結束的車費8折優惠延長3個月至明年3月。對於備受各界關注的60歲至64歲市民2元乘車優惠,林鄭表示,政府已大致完成內部評估,在能有效打擊和防止濫用的前提下,會將所需撥款納入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希望在該年度內逐步落實。
《施政報告》中提到多項醫療衛生措施,包括:
1、「關愛基金」下的「長者牙科服務資助」計劃惠及超過50萬名65歲或以上的低收入長者,政府將擴大資助範圍,增加可獲資助的診療分項,包括移除牙橋或牙冠和根管治療(杜牙根)服務。
另外,已享用計劃服務最少5年並年滿75歲的長者,將獲提供第二次免費鑲配活動假牙及其他相關的牙科診療服務。
2、首間位於葵青區的地區康健中心去年9月投入服務,另外兩區和九區已分別批出營辦合約或落實選址,食物及衛生局會研究就康健中心設立公私營協作先導計劃,為初次確診患糖尿病或高血壓的康健中心會員提供受資助的醫務諮詢服務,以進一步加強慢性疾病治理的措施,及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
3、關注精神健康領域,政府決定由「禁毒基金」提供3億元額外資源,加強於社區支援有需要的市民,並提高大家對精神健康的關注。
為支援難以應付日常食物開支的個人及家庭,社會福利署由2009年2月起推行「短期食物援助服務計劃」。計劃有助補足其他扶貧措施及協助弱勢社群應對財政困難。政府會在現有服務合約完成後,即從2021年8月開始,預留4.15億萬元的經常開支,將計劃恆常化。
圖|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
林鄭月娥表示,會試行以現金津貼紓緩基層家庭因長時間輪候公屋而面對的生活壓力。試行計劃將會為非居於公營房屋、非領取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而輪候公屋超過3年及並未被首次編配公屋的合資格「一般申請住戶」(即2人或以上家庭和長者1人申請者)提供現金津貼。
初步預算會惠及約9萬個「一般申請住戶」。政府現正制訂計劃的執行細節和詳情,目標是於2021年年中起接受申請,並於7月開始派發現金津貼。
林鄭月娥又指,會為研究為住在「劏房」的輪候公屋家庭提供現金津貼,有關工作小組爭取在2021年第一季完成研究,並將報告呈交政府考慮。
林鄭宣布行政會議今早已通過修訂《印花稅條例》,她亦行使法定權力,以公共收入保障令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明天(26日)起生效。
林鄭月娥稱,由於受經濟下行及疫情不明朗等因素影響,過去一段時間非住宅物業的售價及需求均已顯著回落,政府認為現時是適當時候撤銷非住宅物業雙倍從價印花稅。
她強調,在現時房屋供應緊絀的情況下,住宅物業價格仍處於一般市民難以負擔的水平,政府並無計劃調整住宅物業的各項印花稅安排。
掃一掃左邊二維碼,
更多驚喜等著你。
..
你的好友經導君微信視頻號「香港經濟導報社」已同步上線,歡迎搜索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