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
半夜睡得正香,
一陣痛感突然從小腿襲來,
被驚醒的你想要活動活動減輕症狀,
卻發現根本無法將腿伸直。
不用懷疑,多半是抽筋。
說起「抽筋」的痛,簡直是誰抽誰知道。可問題是,好好的腿,怎麼會抽筋呢?真的像一些廣告說的那樣,是因為缺鈣嗎?
筋,是怎麼抽起來的?
抽筋,即肌肉痙攣,是指肌肉自發的持續性收縮。
正常情況下,人體感受到外界各種信息後,感覺神經會將信息傳送至大腦,由大腦進行綜合分析並發出命令,運動神經再將命令傳遞給肌肉,肌肉進行收縮。
但該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可能導致肌肉沒有充分的休息時間,引起肌肉異常收縮,發生痙攣和疼痛。
抽筋一定是缺鈣嗎?
那可不一定!
抽筋的確與缺鈣相關,一定濃度的鈣離子能夠維持肌肉正常的興奮程度。如果鈣離子濃度低於2.25 mmol/L,肌肉就沒那麼聽話了,一點輕微的刺激也可能讓它發生痙攣。
但缺鈣只是抽筋的原因之一,如果只揪著缺鈣不放,以下幾個影響因素就該幸災樂禍了。
1.寒冷刺激
寒冷是抽筋的最常見直接誘因,可直接刺激引起腿部肌肉強烈收縮和血管突然痙攣。
2.出汗過多
運動時間長,無氧運動量大,出汗多,體內液體和電解質大量丟失如低鈣、低鉀、低鎂,大量代謝廢物堆積,內環境紊亂,也容易發生痙攣。
3.局部壓迫
如長時間仰臥,使被子壓在腳面,或長時間俯臥,使腳面抵在床鋪上,迫使小腿某些肌肉長時間處於壓迫狀態,引起肌肉被動攣縮和血供不足,就容易引起抽筋。
4.過度疲勞
無氧運動導致肌肉短時間內持續收縮,體內產生大量的代謝廢物,夜間肌肉緊張的狀態未得到改善,過多的酸性代謝產物堆積未能及時清理,可刺激小腿抽筋。
5.低鈣血症
在肌肉收縮過程中,鈣離子起著重要作用。由於老年人鈣質吸收能力減弱以及鈣質流失明顯,兒童及孕婦因機體消耗過多鈣,當血液中鈣離子濃度太低時,肌肉容易興奮而痙攣。
6.血管因素
往往是抽筋的內在原因,當動脈發生粥樣硬化時或存在血栓時,血液循環受阻不暢,局部組織出現缺血、缺氧,生理機能發生紊亂,會引起下肢發涼、麻木和間歇性跛行,即行走時發生小腿肌麻木、疼痛甚至痙攣,休息後消失,再走時又出現。
7. 其他原因
從理論上說,肝臟功能的下降、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甲狀旁腺疾病、運動神經元疾病或服用了某些降血壓、降血脂的藥物,都有可能導致抽筋的發生。
幾個小妙招,緩解突發抽筋
抽筋的原因非常複雜,並非全是因為缺鈣。
如果盲目補鈣,反而可能增加心律失常、血管鈣化、泌尿系統結石等發病風險。所以,找對病因並及時對症治療才是關鍵。
不過,對突然發生的腿抽筋,不妨試試這些小妙招。
1. 反覆勾腳尖
腿部抽筋時,可伸直小腿,反覆勾腳尖或腳趾,多進行幾次,即可放鬆緊張的肌肉,幫助緩解肌肉痙攣。
如果抽筋有點嚴重,沒辦法自主勾腳尖,也可以用手捏住腳尖,稍微用力往後扳幾次。
2. 用力捶小腿
小腿抽筋時,也可稍微用點力捶打小腿,或揉捏小腿肌肉,幫助緊張的肌肉放鬆,從而緩解抽筋。
如何避免小腿抽筋?
睡覺時出現小腿抽筋,既痛苦又影響睡眠。怎樣才能不讓這種情況發生呢?
1.睡覺要注意驅寒保暖
尤其是在冬天,不讓局部肌肉受寒。走路或運動時間不可過長,不能讓小腿過度疲勞。
2.適當補鈣
尤其是正在發育期的青少年。但是補鈣也要明確低鈣背後的真正原因,再進行有針對的治療,而不是一味補鈣。
3.穿舒服的鞋子
扁平足和其他身體構造的問題,使一些人特別容易發生腿抽筋。合適的鞋,是彌補的方法之一。
4.拉松被褥
在仰臥的時候,被子可能壓住足部,這樣使腓腸肌和足底肌肉緊繃。緊繃的肌肉,很容易發生痙攣。只要將被褥拉松一些就可以了。
5.大量飲水
如果平時活動量大,出汗多,就需要補充液體以避免脫水,但是不要過量。經常發生可能與血管病有關,應就醫治療。
緩解小腿抽筋的方法,你記住了嗎?
如果長期抽筋的話,一定要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