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底峽尊者:最好的竅訣,就是擊中你的要害
這一點我深有感觸,比如,當我生病時,馬上會想起死亡無常的道理,但病一好就沒什麼感覺了;一出現違緣,就想起三寶了,趕緊祈禱,但違緣一過又放鬆了。因此,違緣、怨魔、病苦,這些才是最好的鞭策。最殊勝的方便,是無有改造。在所有修法竅訣中,直指本性,令心無有改造、自然安住,是最為殊勝的。無上大圓滿中,有時是用水晶作表示,讓人認識無改的心性。
-
阿底峽尊者:最好的竅訣,就是擊中你的要害!
還有就是,一般人往往將各派教理分開理解,不懂得融入一體,更不懂得依竅訣而修。當時,也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吧,尊者才說有必要來。譯師問:「那麼,應該怎樣進行修持呢?」尊者指點說:「應當將一切法,歸納為一個要訣來修持。」 比如修本尊儀軌,就在這個儀軌當中,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這些全都可以一起修,不用分開。這是非常關鍵的!就上師瑜伽來說,在這一個修法中,其實已攝集了所有本尊的根本修法。
-
保密竅訣
本來涵括廣大甚深的意義,但通過簡便易懂的方法來宣說與了知的方式就稱為竅訣,也可以稱為教言。若洩漏秘密,則竅訣的無比加持就會斷然消失。洩漏秘密肯定會受到護法神眾的懲罰,即使是那些具有大悲心、也有金剛舌般非常擅長宣講佛法的高僧大德們,也不能隨便對非法器傳授最甚深的密法。佛陀在續部中明確指出,在非法器面前傳講密法,則是違反密乘根本戒的第七條。
-
《竅決寶藏海》(十三)保密竅訣(2)
應該用這種方法來讓他到別的地方去,千萬不能給他傳講一絲一毫的密法,在這種表裡不一的人面前,最好不要傳講甚深的密法。雖然給有些人傳授了不少甚深的密法,他卻沒有一點歡喜心,反而經常對上師不滿意,但如果沒有給他傳講,他也是立即生嗔恨心;或者是非常吝嗇捨不得供養,卻經常在上師面前祈求教言。像這樣一些人誰願意給他們傳法呢,最好不要給他們傳法。
-
掌握誦經的竅訣,這樣誦經才功德無量!
可是沒有幾個佛教徒懂誦經的竅訣,他們認為誦經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實誦經並非如此簡單,若是懂得誦經竅訣的人,他在一次誦經中就可以獲得一座殊勝修法圓滿的功德。要是一個知道誦經竅訣的人若如法地按竅訣誦經,就會很快受到法義的加持而開啟智慧。
-
《竅決寶藏海》(十三)保密竅訣(1)
本來涵括廣大甚深的意義,但通過簡便易懂的方法來宣說與了知的方式就稱為竅訣,也可以稱為教言。若洩漏秘密,則竅訣的無比加持就會斷然消失。洩漏秘密肯定會受到護法神眾的懲罰,即使是那些具有大悲心、也有金剛舌般非常擅長宣講佛法的高僧大德們,也不能隨便對非法器傳授最甚深的密法。佛陀在續部中明確指出,在非法器面前傳講密法,則是違反密乘根本戒的第七條。
-
誦經竅訣有這6步驟,如法誦經入不思議境界,修法殊勝圓滿功德
【 誦經的竅訣有六步驟 】誦經入了不可思議境界 (夢參老和尚)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誦經,大部分的佛教徒都會誦一些經典。可是沒有幾個佛教徒懂誦經的竅訣,他們認為誦經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實,誦經並非如此簡單,若是懂得誦經竅訣的人,他 在一次誦經中就可以獲得一座殊勝修法圓滿的功德。
-
《竅決寶藏海》(十三)保密竅訣(3)
(十三)保密竅訣3不管是大上師還是小上師,無論他的名聲是否廣大,只要自己在他面前得到過殊勝的密法,這就是自己的根本上師,對他我們應該感恩不盡。佛陀後來告訴他:你做得很對,自己在那一位上師面前得受過法恩的,應該先對他頂禮。 按理,若把釋迦牟尼佛和大德比丘的智慧進行比較,大德比丘的智慧和功德肯定不及佛陀,但主要是為了使大家不能忘記恩德,尤其是把大圓滿的法傳給自己,使我們對大圓滿從根本上稍微有點了解、體會或是證悟,那這位上師就是所有的根本上師當中最重要的根本上師,因為我們的大圓滿阿底約嘎是一切佛法中最甚深無比的法。
-
開悟見性的兩種方法
悟道開悟見性只有兩種渠道,第一種是通過邏輯分析入手,第二種是通過上師的竅訣。
-
《方外記》第二十九回 長老披析中陰境界 法空述說死後遭遇
第二十九回 長老披析中陰境界 法空述說死後遭遇卻說長老與大眾一道入了延壽堂,但見堂中只剩得一人,孤零零的坐在那裡,手中撥弄著念珠,嘴唇微動,正在不停的念佛,原來不是別個,正是那死而復活的法空上座。剛才長老來時,堂中大眾都迎了出去,只有他無動於衷,旁若無人,只顧念他的佛。
-
延續菩提心的竅訣之一:捨棄四黑法
(二)延續菩提心的竅訣我們不但要考慮今生怎樣培養菩提心,還要考慮來世怎樣保留和繼續培養菩提心。具體的方法,是取捨「黑白八法」。黑白八法即《寶積經》裡說的四黑法和四白法,一共八種念頭。若行持四白法捨棄四黑法,我們的菩提心不但今生不會中斷,甚至來世也可以繼續。第一,「四黑法」的第一個,是欺騙應供。
-
淺談「燒山火、透天涼」與「陽中隱陰、陰中隱陽」的異同及操作法
三、陽中隱陰這種方法是根據《內經》:「陽為補』「陰為瀉」的理論而設。此法始見於明·徐鳳《金針賦》:「陽中之陰,先寒後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後瀉也。」其後楊繼洲進一步發揮,明確指出了操作方法和適應證。
-
具證長老直指心性諸法教授丨除暗明燈(麥彭仁波切)
就認識自性後所生起之本智,能使昏味之黑暗得以消除,如同天亮能看見家中的一切,而對自心法性生起定解。此即「破開無明蛋殼之竅訣」。因此,所謂的「平常識」、「不作意」、「不可說」等有真實與虛妄兩種,若於此同名而義異之要獲得決定的話,即可對甚深之法之密意獲得體證。自然安住心性之時,或者護持單一之明清,而住於以意識所造作的明清之中,或者心執於頑空,仿佛心識全都空掉了一般,此二者僅為以意識分貪執二取之覺受。
-
阿知仁波切傳授收穫美滿幸福姻緣的法門——作明佛母修法儀軌竅訣、感應匯集
此後,在多年來的漢地弘法利生事業中,仁波切應弟子所求,多次給予此法之灌頂、口傳及觀修竅訣,令眾多具緣弟子得到殊勝法益。因該儀軌屬自生儀軌,根據密乘修法要求,行者需獲得此法本尊灌頂之後方可觀修,故而一直未能獲得廣傳。
-
既然《中陰聞教得度》是聽聞解脫,是否無需花那麼多時間修行?
文:靜怡苑心靈樂園當我們在中陰的時候,不管是孝順的兒女、和我們相濡以沫的老伴、或是自己的閨蜜、情人都無法隨我們而去,對我們也沒有任何用處,此時,唯有憶念三寶、憶念正法、憶念中陰竅訣、憶念實相,能夠陪伴我們的也只有這些。
-
一門深入與一切法無違殊勝及道次第
#佛教正法#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解釋何為「一切聖教無違殊勝」時,這樣說:「(一切聖教)是一補特伽羅成佛之道,此復隨其所應,有是道之正體,有是道之支分。「這是說:一切聖教都是一個補特伽羅成就佛果的妙道,而且隨著其各自的體性,有些聖教是宣說菩提道的正體,有些教是宣說菩提道的支分。
-
用氣為性論,教扶善,法抑惡
西漢後期的劉向針對董仲舒的性陽情陰、性善情惡,提出性陰晴陽、性情相應的學說。劉向根據陰陽學逆,性在內裡,應該屬於陰。情是接觸外物才產生的,是外在的,應該屬於陽。他又認為,性是內在的,情是外在的,內在的性是外在的情的根據,外在的情是內在的性的表現,二者應該是相應的、統一的。性是善的,情也一定是善的,性是惡的,情也一定是惡的。
-
閃光燈介紹(三):閃光燈使用6個小竅訣
之前給大家講了應該買什麼樣的閃光燈和閃光燈的作用,這篇文章給大家講講使用閃光燈的小竅訣,作為最後的補充。1、利用眼神光板創造眼神光在人像攝影中,眼神光是非常重要的。2、裝上柔光罩使光線更加柔和人像攝影中,除非是拍一些男性的肖像,否則我們一般很少使用生硬的光線。柔和的光線可以使人的皮膚更加光彩,畫面更加舒服。我們在購買閃光燈的時候,一般都會配有一個白色的柔光罩,將它裝上去,沒事不要隨便拿下來!或者可以在網上另外選購一些柔光罩裝上。
-
必看·中陰全集:慈誠羅珠堪布講授「生命的另一面」
睡眠質量非常好的時候,先進入深度睡眠,而人死亡斷氣以後,會進入20分鐘或更長時間的昏迷狀態中,這個狀態沒有知覺,與深度睡眠相似;當我們從深度睡眠出來以後開始做夢,這與我們死亡以後的20分鐘或更長時間從昏迷狀態中出來,到了中陰身完全一樣,我們在夢裡的不確定的身體與各種各樣的情緒都和中陰身完全類似;我們從夢裡回到現實世界,又從陰轉到陽,和中陰身四十九天以後開始投生,從陰的層面結束回到陽的層面,也是一樣。
-
《聖者言教》第十八課(二)二法分裂不是密宗的見解
雖然在傳講過程中,聞思與實修各有各的特點,但無論是聞思還是實修,目的都是為了調伏自己的內心成辦解脫。若單純從聞思角度講解,恐怕只能從文字上做一些解釋;但若從實修的角度而言,即便是講解前行的文字,也會同時講解很多不共同的教言,這正是我們實修講法的特點。因此,絕不能認為現在講解的是前行部分,離正行很遙遠,希望直接聽聞正行教言,覺得這才是純粹的不共同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