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絕是距離人類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生物滅絕事件,目前科學界基本上認同恐龍的滅絕是天外飛石所導致的。大約在6500萬年前,一顆直徑大約為10公裡的隕石從天而降,降落到了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這個隕石坑被稱為「奇科蘇盧布隕石坑」。
隕石坑
由於幾千年來地質活動的不斷變化,這個「奇科蘇盧布隕石坑」慢慢地就被埋起來了,它被深埋在數百米的沉積巖之下,也就是說剛開始人類走在上面,根本不知道這是一個隕石坑。人類至今發現的隕石坑其實都不到200個。但是在地球40億年的歷史當中,僅僅只有200次的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嗎?不可能。
月球作為地球的天然衛星,很多地球的隕石撞擊歷史可以從月球上來觀察。月球的地質活動非常穩定,月面上坑坑窪窪的洞很多,都是隕石撞擊的結果,不會像地球一樣被地質活動掩埋起來。在月球上光是直徑大於20公裡的隕石坑就有7000多個,大於1000米的可能有上百萬個。
為什麼地球上的隕石坑這麼難找?
為什麼地球上的隕石坑這麼難找?先不說其他的小的隕石坑,就6500萬年前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形成的隕石坑直徑就有180公裡,深900米,人類也大概在1970年左右才發現。
這主要是因為地球是一個地質活動非常活躍的星球,火山噴發、地震、流水侵蝕和風化侵蝕等作用都不斷地塑造著地球的表面,所以很多早年的隕石坑早在這些地質作用下被磨平了,非常難以找尋。
當然,地球和月球還有很不同的一點是,地球是有大氣層的,所以小的太空巖石或行星撞擊地球可能直接在大氣中就被燃燒掉了。此外,如果隕石砸向海洋的話,那就沒坑了,但是會引發巨大的海嘯,其實還更危險,而且這種機率可能還不小。
隕石坑是如何形成的?
想了解太空中的小行星去哪裡了,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隕石坑是如何形成的。
在地球上形成隕石坑的條件是一個天體以11.6km/s的速度從太空向地球衝來,然後物體的動能會轉化成熱能,在與地球大氣摩擦下,變成了一個高溫高速的物體,一塊隕石撞擊地球所釋放的能量不亞於核爆炸。
在地球高速降落的時候隕石上的部分巖石可能已經脫落,降落到地球的其它地方。
而核心部分仍然會向地球的某個地方進行衝擊,巨大熱能和動能產生的衝擊波足以讓地表形變,當隕石與地面相撞的時候,巨大的動能和熱能讓整片區域的溫度極高,當地的空氣、水和巖石都壓縮為了等離子體,快速擴張的同時又迅速冷卻。隕石開始在巨大的撞擊下四分五裂,向外拋射自己的殘石。撞擊的時候有的隕石也會直接和周圍的事物發生高能的化學反應,比如被等離子氣化的巖石會變成似曜巖。
我們基本上看不到什麼隕石保留在隕石坑的表面,它們基本上已經和地球的巖石融為一體了,或者被衝散到各地去了。但是科學家可以通過測量鐵-鎳珠球等殘留物來尋找隕石。與奇科蘇盧布隕石坑相比,小一點的隕石坑亞利桑那隕石坑,直徑為1.2公裡,隕石基本上在撞擊地表的時候就徹底爆散和蒸發了,殘留物基本找不到。
小結:
實際上地球上的隕石坑遠比人類至今發現的多,人類至今可能只發現了200個不到的隕石坑,對比月球的上百萬個。這主要是因為地球有大氣層的保護,而且地質活動很容易將這些隕石坑抹去。
當一個巨大的小行星高速向地球衝來的時候,部分巖石可能已經在大氣的高溫作用下融化的,其它的部分也會在巨大的撞擊波中四分五裂分散到世界各地。或者會在高溫的條件下氣化與周圍巖石融為一體。
關注麥克斯韋妖妖靈,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