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上海10㎡的咖啡「小店王」 老闆說最大的煩惱是排隊

2020-12-22 聯商網linkshop

在從來不缺乏網紅店的魔都,有這麼一家咖啡館。

10㎡,3個座位,老闆近天命之年開店,連續6個月在大眾點評多個指標中排行第一。

把星巴克和日本國民咖啡Doutor都比了下去,這家小店憑什麼?

嘿咖啡老闆的煩惱:天天排隊

最近,上海嘿咖啡的老闆厚軍很煩惱。

因為店裡天天排隊。

細問之下,這個9個月前開業的小店,已經培養了一批穩定的、天天來的客群,保持在每天平均80的出杯量,老闆厚軍和大部分顧客都混熟了,知道每個人咖啡和牛奶的比例,甚至,也了解他們的一些故事。

按照一開始預想的「服務好區域客戶」的目標,厚軍很滿意,自己已經小範圍內試驗成功,但是突如其來的排隊打破了他的計劃。


「從上個月開始逐漸有排隊的趨勢,進入9月排隊成了常態,排隊表面上看起來是好事,但實際上傷害了區域內的老顧客,天天來喝咖啡聊天的老顧客,看到店裡排隊就不來了,而這些「遠道而來打卡」的新顧客,基本就是嘗鮮,不會持續的來,絕對不是我的目標客群。」厚軍分析的透徹。

因為排隊忙不過來,厚軍經常需要關掉外賣,或者只能分時段限量的開放外賣,這也違背了「服務好區域客戶」的初衷。

一個10㎡的小店和喜茶有了一樣的煩惱:如何消滅排隊。在上海是這個特別擅長排隊的城市,這個問題還挺難的,目前厚軍還沒有想到好辦法。

「等風口過了,看看沉澱下來的客戶,再做下一步的打算。」厚軍這樣說。

10㎡小店的目標:咖啡界優衣庫

這是我第一次採訪這麼「資深」的咖啡店主:60後,南開大學國際經濟系畢業,做過上市公司董事。如此精英的人設也逃不過「想開間咖啡館」的夢想,2017年12月1日,嘿咖啡低調的開業了。

「好咖啡本應日常,基數這麼大的市場,中國人也能做出像Doutor一樣平價質優的咖啡品牌,讓白領們能夠喜歡喝、喝的起、天天喝,我的目標就是『咖啡界的優衣庫』。」厚軍表示。

讓他也有些意外的是,嘿咖啡開業一個多月,就爬到了大眾點評上海黃浦區咖啡館排行榜第一名,到了三個月又相繼攀升到了上海市咖啡館服務排行榜第一名、評價排行榜第一名、口味排行榜第一名。


這家店在咖啡廳評價排名第一


「中間也有幾次被擠掉的,但是不超過一天就恢復了。 」厚軍告訴我。

1、運營:大店的格局,小店的做法

「開獨立小館必須認清自己的社會角色。」厚軍這樣總結自己開店的思路,「大店的格局,小店的做法。」

這並不容易,除了在頂層設計上定位清晰:做中國的Doutor、咖啡界的優衣庫,產品品控和服務標準按照大品牌要求自己。

一個細節是,外帶杯蓋子,嘿咖啡就有自己的標準,會在在十二點、三點、六點、九點四個方向,每個方向三次按壓,以避免外送中的灑漏。

曾有一位外賣顧客留言,自己的咖啡漏了,可能是外賣小哥運送途中不慎造成的,厚軍直接回覆:不要怪小哥,是我的錯,你來找我,我賠你兩杯不行,賠你十杯。

面對客訴,承認錯誤,態度真誠,給出解決方案。做了一個企業危機公關的示範案例。

關於「小店的做法」有很多,拿出其中的四個細節舉例:

全能型老闆:小店就是老闆什麼事情都得幹,減少人工的成本,萬事做到親力親為,才能萬無一失保證滿意度。「我做了26年銷售和管理,我很清楚怎麼和人溝通,如何讓別人滿意,而找一個小年輕來就不一定了。」

一流商圈的「垃圾角」:嘿咖啡的選址,位於上海人民廣場附近的亞龍國際廣場, 周圍做外賣的店很多,商業氛圍差一點,按照厚軍的說法就是「一流商圈的『垃圾角』」,但只要按照「服務好區域客戶」的理念,找到客群並服務好他們,盈利並不難。

裝修樸素:厚軍表示,做小店一開始很忌諱在裝修上重金投入,為了追求氣質調性,要去請人設計,花五萬十萬做裝修,完全沒必要。「小店就是小店的風格,我們的設計全部是我自己來的,門頭就是一塊布帘子,花了幾十塊錢。」

物料精簡:嘿咖啡外帶杯就是最乾淨的不帶LOGO的光杯。看上去似乎少了一個品牌露出的機會。但厚軍認為,小店一開門就開印自己的LOGO杯容易出問題,首先,起印量很高,印的少了不划算;而一旦量大了,大中小不同的杯型就是好幾萬的資金佔壓,杯子送來後就傻眼了。小店沒倉庫你放哪裡?

2、產品:獨創做法的「冰澳白」

今年夏天的時候,有個顧客問了句,為什麼沒有冰的澳白?厚軍上心了,由於冰塊的融化會稀釋濃度,所以從來都只能喝到熱的澳白,厚軍採用了類似於港式凍奶茶的方式,直接把咖啡凍成冰塊,按比例加入牛奶,打入奶泡,第一杯冰澳白就誕生了。喝前還很有儀式感,需要像搖晃紅酒一樣晃一下咖啡杯,讓咖啡和牛奶充分融合。

在大眾點評裡,衝著這杯冰澳白去的人還真不少。

3、營銷:產品少見,「規矩」一堆

嘿咖啡幾乎沒有做過營銷,而是讓產品發聲代言了。

獨創的酸奶紫米咖啡,酸奶還得自己帶。這個產品一聽名字就會產生一種強烈的想去嘗試的渴望,酒釀的紫米味、酸奶味、咖啡味合併到一起會是一種什麼神奇的味道?自己帶酸奶又是充滿了網感的槽點。

隱藏菜單:鹽汽水shot,只能兩杯一起賣。厚軍介紹開一瓶鹽汽水剛好是兩杯咖啡的量,所以只能兩杯一起買,很多客戶評價是對單身狗的暴擊。

第一次不賣的可塔朵,價格看老闆心情。菜單上還有一款私人訂製的飲品,叫可塔朵。有意思的是,第一次來的客人,不賣,價格還要看心情。「我要get到客人對於咖啡和牛奶比例的平衡點,才能做出他滿意的可塔朵。」厚軍告訴我,當然,高興了他也經常請客人喝。

4、服務:主業聊天,副業做咖啡

店裡從高中生到古稀之年的老翁,都和厚軍有不錯的交情,能談人生和理想,也能說說雞毛蒜皮的瑣事,厚軍想做的服務就是 「客人感覺不到我的存在,但是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我能第一時間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排隊現狀卻讓他無法兼顧到服務,這是他目前苦惱的地方。

「後星巴克時代」的獨立小館生存法則

有人稱2018年的咖啡市場已經進入「後星巴克時代」,咖啡館的競爭格局已經發生變化:

1、咖啡館真的可以賣咖啡了

為了一杯好咖啡去咖啡館的人越來越多了,全家和羅森的便利店咖啡、麥肯系咖啡銷量的上升,就是咖啡需求旺盛的明證。

「第三空間」將不再是咖啡館的核心賣點,類似於Manner這樣的不帶空間或者僅有幾個座位的小館子,因為裝修、租金的輕投入,能把重點放在質優價廉上,開店成功率相對較高。

2、找到100個一年喝100杯咖啡的人

很多在三四線城市開獨立小館子的人,都在抱怨喝咖啡的人少,市場教育成本高,不少館子因此開不下去。

在厚軍看來三四線城市用他的「服務好區域客戶」的理論做就可以,以一個四線小城為例,幾十萬的人口,只要能找到100個一年喝100杯咖啡的人口,然後服務好他們,你的生意就成了。

「就像特斯拉的營銷一樣,先打入精英階層,做好細分市場,然後再引領其他的消費者跟隨。」厚軍這樣總結。

3、在遊泳中學會遊泳

這句話是毛主席說的,但是用於獨立咖啡館同樣適用,不是什麼都準備好了才能開業,不是說一定要拉花拉的完美了,才可以賣錢。

在經營中保持敏銳,產品、服務、物料一點點的改進,和顧客及時溝通,顧客也是人,他們會理解你一顆想做的越來越好的心,如果你真的做的越來越好,也給了他們參與感,對咖啡館的忠誠度就會更高。

結語

很多咖啡獨立小館產品和服務很厲害,但往往逃不過「店不過三」的魔咒,嘿咖啡同樣要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當野心逐漸變大,一旦開了新店,後端支持不足與管理乏力,還如何做到品質和服務的「無損複製」?而對老闆的人設依賴過高,新店咖啡師的人格魅力不可量化,「人的不可複製性」同樣會是一個瓶頸。

(來源:咖門 作者:姬國君)


相關焦點

  • Manner咖啡開店超50家!10 ㎡小店,能成就中國版星巴克嗎?
    這些爭相開出的「小店模式」咖啡館,都怎麼樣了?10平米裡,藏著本土咖啡品牌的未來嗎?作者|國君-01-源於Manner的小店潮在上海的南陽路,僅有2平米的Manner創始店,是不少咖啡館主到上海的「朝聖地」。
  • 上海小店故事|o.p.s.café:咖啡「原創者」
    【編者按】小店是城市的生機,也是最美妙的風景。有別於大型商場和連鎖商鋪,個性小店折射出時代鏡像,為城市日常營造別樣生態,更是我們愛上海的理由。澎湃新聞-私家地理推出系列探訪「上海小店故事」,走近上海最具個性的一批小店和它們背後的主人。這是一個好吃、好喝、好逛、好玩的城市,小店是它基因裡重要的一部分。
  • 網紅熊爪咖啡館轟動了整個上海,央視兩次報導這家20㎡小店
    HINICHIJOU的創辦團隊基本都是80後  2020年10月,  他們租下了  永康路68號20㎡的這個小小店面,  打算開個咖啡店。  這家「熊爪咖啡館」卻迅速經過口口相傳,在11月預營業期間就走紅了網絡,正式開張第一天,兩個咖啡師在20㎡的小小店面裡,總共賣出了100多杯咖啡,可忙壞了。
  • 12平「小店王」:開業第1個月盈利,每天賣6杯咖啡就能回本!
    ◎ 咖門 ID:KamenClub 姬國君還記得上海那家只有2平米,卻天天排隊的Manner咖啡館嗎?我 們發現一家開在四線小城的小店,12平米的小店,開店第一個月就盈利,每天賣出6杯咖啡就能回本。這家小店是如何做到的呢?
  • 上海最酷隱秘飲食小店Top 10
    由於從師於咖啡烘焙大師小野,來上海時也很幸運地得到了師傅手工製作的兩臺咖啡烘焙機,再加上日本人骨子裡一絲不苟的認真勁頭,所以魯馬滋可以說是上海數一數二的咖啡店,魯馬滋咖啡的第一家店,2010年初開在了湖南路和永福路路口,當時上海的小店還並不多,這樣一家面積看上去只有10來平方米的沿街小店,著實還讓人一下子不是很敢進去
  • 不足10平、一天200+杯,遍地開花的咖啡小店真的賺錢?
    「一名店員,兩三個座位,四五款咖啡。」小店模式正在成為主流咖啡館模式,最近在杭州,就有一波開在菜市場、創創業園、甚至報刊亭裡的咖啡館。見慣了星巴克、Costa等國際連鎖品牌咖啡,這些零散點綴在街頭巷尾的「迷你小店」,到底怎麼樣?
  • 老闆越兇越好吃?這10家店,才是上海吃貨界的神秘傳說!
    現在小編給大家揭秘10家店既沒有氣派的招牌,又沒有豪華的裝修而且老闆還特別兇但還是被稱為上海「排隊奇蹟」雖然是一家只有七、八張桌子的小店,但是位於陝西南路沿馬路的位置,加上門口一直有食客排隊,也是讓小店十分顯眼。
  • 上海網紅小店的背後:營銷不是重點 有好產品才能長紅
    然而創始人之一黃海青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這家剛開業的小店並沒有預算、也沒有心思做營銷,而是把重點放在了打磨產品和優化流程上,「當然,我們專門選在國際殘疾人日開業,也是導致在市場上『一石激起千層浪』的一個原因」。顧客在「熊爪」咖啡店外排隊。周冠伶/攝為什麼要在「中國咖啡一條街」上開店?
  • 競爭越激烈的地方越有市場 上海網紅小店的背後
    上海永康路上的「熊爪」咖啡火了。這家店原名「HINICHIJOU」,意為「非日常」,其充滿創意的「熊爪遞咖啡」營業模式、曾在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比賽中獲得咖啡衝調項目第一名的聾啞人咖啡師、為殘疾人顧客免費提供咖啡的公益模式、每杯20元的實惠價格……這些都是推動顧客從四處趕來排隊「打卡」、媒體爭相報導的元素。
  • 5㎡小店10個爆款產品,這家公司掘金萬億級即食海鮮市場
    圍繞10款爆品海鮮產品SKU、5㎡小店+外賣銷售的業務模式,海鮮盒子迅速打開市場,目前一家5㎡單店鋪月收入可達5萬元。他創立海鮮盒子,一進場就高舉高打,在1個月內迅速開出兩家5㎡左右的小店,憑藉10餘款自主研發的即食海鮮盒裝單品(客單價29元/盒),一天店面和外賣可銷售100多盒,單店的月入超5萬元,迅速招來三家爭相支持的風投機構。品牌優勢顯而易見:一方面,區別於傳統小吃店面,海鮮盒子沒有明火後廚,標準化生產安全穩定。
  • 有脾氣的小店更火爆
    昨天中午11點半,店內十幾個位置已經坐滿食客,門口還有不少人在排隊等候。正在排隊的吳小姐是這家店的常客,她告訴記者,她很喜歡這家店,每次來都可能遇到一份預想不到的驚喜。楊勇是這家餃子館的老闆,他解釋,小店走精品路線,位置少,每天只做中午一餐,老客人都知道要提前預訂。「為了保證食材新鮮又不浪費,菜式會根據時令、當天菜場情況、顧客喜好來調整,所以每一天的菜單都不一樣。」
  • 馬伊琍也要排隊的上海煙火氣,這也是你的鄉愁吧!
    馬伊琍說,虹口吳淞路閘橋下原本有一家福德小籠,感覺勝過富春呢。於是,我去尋找福德小籠,在東餘杭路找到搬家後的福德小籠。感覺這是童年記憶裡跟著大人進進出出的小點心店,這才是上海小籠原來的樣子。馬伊琍說,愚園路666號王記蔥油餅也很嗲,我一直去排隊的。我說,哪一天馬老師去蔥油餅排隊,煩到群裡說一聲,我也來排隊。而且,號召世界的市集群裡的朋友到愚園路接龍。最後,滿上海都是拎著蔥油餅的馬老師的粉絲。
  • 疫情過後,上海小店還好嗎?
    2010年,在上海鮮花產業相對不成熟的情況下,她租下了這間30平方米的臨街小店,把店命名為「湖南路三號」,希望在不同季節展示鮮花的生命。花店做了10年,總有人對她說:「你怎麼可以沒有公眾號?你怎麼可以沒有網店?你為什麼不在網絡上面做一些推廣授課?」但在她看來,網際網路的舞臺太大了,她只想經營好這一家線下小店。
  • 廈門這些「三無小店」,店越「破」排隊的人卻越多!
    錯別字替換為 慢 忽略 無名麻辣燙的老粉回頭客很多,晚上九點十點的時候攤子經常被圍得水洩不通,排隊的人幾乎佔了半條gai!好吃程度可想而知!
  • 上海brunch外賣清單·排隊王在家吃
    現在在家就能吃排隊王日系餐廳【fine cafe&canteen】 這家店是懷舊的簡約風格,受到很多日系女孩們的喜愛,是來上海必打卡的一家店,經常排不上隊。雖然是因為餐點的高顏值而走紅,但卻沒有忽略口味,在口味上也是頗受好評。
  • 搶救上海小店!
    我的度量單位是,小店,5年才可以算活著,10年可以算活明白,20年才可能活成一條馬路上光芒四放的傳說。2019年,將是上海小店一個高海拔的分水嶺。2、10年+小店意味著什麼?馬路上的10年+小店,才是上海未來的百年老店!到去年年底,中國改革開放才滿40年。
  • 這10家「排隊神話」餐廳,環境親民味道卻直擊人心!
    阿拉老上海 有著厚重的文化和經典的美食 光明邨、杏花樓、新雅粵菜館、泰康食品…… 個個都是「排隊神話」 不過今天小編要說的不是他們
  • 這些「臨期」小店,吃1次少1次
    30多歲的「排隊豬排」 發現地:雲南南路 雲南南路有家開了30多年的炸豬排店,老闆是做炸豬排起家,小名阿寶,故店鋪名也叫「阿寶豬排」。最忙的時候一天賣出2000多塊,排隊更是沒有邊。
  • 撐老闆|開在淮海路商圈的蔥油餅小店,為情懷而堅守
    這條路上的小店「臥虎藏龍」,有最古早的布店,也有最新開的咖啡館,尚海阿姨蔥油餅店就和各式小店混搭在一起。走在襄陽南路上,遠遠就能聞到屬於蔥油餅店的獨特味道。薄脆餡鮮的餅灑滿蔥花,飄著豬油的香氣。小店雖然只開了不到兩年,但老闆大飛立志要做成市中心的「蔥油餅老店」。
  • 購物中心主要連鎖咖啡品牌盤點 不止星巴克、Costa
    2、luckin coffee(瑞幸咖啡)瑞幸咖啡成立於2017年10月,由原神州優車集團COO錢治亞創建,於2018年1月1日陸續在北京、上海、天津等13個城市試營業。門店面積:100-200㎡目前門店數量: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