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上海的80後,因為一個簡單的初心,折騰出了個特別的咖啡館,新奇的點子與善念邂逅,在整座城市掀起了愛心颶風。
更多詳情請移步微信公號:一人一城(yirenyicheng01)
有愛的咖啡館
Kind-hearted
2020冬天上海的街頭,
有點小冷。
上午11點半,
徐匯區永康路68號
突然被慕名而來的人圍得水洩不通。
圍觀的人舉起了手機,
或是拍照,或是對著牆上掃碼。
當你擠過人群,
終於瞅見那面混凝土牆的中間
開了一個不規則的洞。
一對情侶模樣的年輕人正朝裡張望。
都在往裡瞅啥呢?
一隻毛乎乎的「熊掌」
突然從洞口伸了出來,
手上端著一杯現做的奶茶
遞給面前等待的客人,
還有一朵玫瑰花~
也是很驚喜了。
客人接過咖啡之後,
熊爪還賣起了萌,
和洞外的人互動了起來,
和你打個招呼,比個耶,握握手,
對面的客人麻溜用手機
捕捉下這繁華都市裡極為罕見的
「又萌又有野趣的一刻」。
原來,這就是最近爆火的
上海網紅「熊爪咖啡館」。
其實這家小店全名是HINICHIJOU,不過這熊爪太有特點了,所有人直接就稱呼它「熊爪咖啡」了。
沒有門臉,也看不到任何明顯的招牌,沒有桌椅,甚至連一扇窗戶都沒有。
當你經過上海市永康路,稍不留神,可能就會錯過這家神秘的咖啡館。
沒有任何面對面的互動,卻吸引了無數潮男潮女排隊打卡,連央視都慕名前去採訪報導,這家店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
「熊爪」咖啡館
「熊爪咖啡」的店鋪叫HINICHIJOU,央視新聞專程去採訪了門洞背後的人,一個暖心的故事浮出水面。
HINICHIJOU是幾個80後搗鼓開起來的,平時他們都有自己的工作,因為喜歡咖啡,也熱愛公益,各種機緣巧合他們走到了一起。
HINICHIJOU的創辦團隊基本都是80後
2020年10月,
他們租下了
永康路68號20㎡的這個小小店面,
打算開個咖啡店。
創始人王海青說,
因為小夥伴裡有人曾去雲南支教過,
在決定折騰這個咖啡館的時候,
他們就想著能不能
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
解決下就業問題。
單就咖啡師這個職業來說,特別需要靜下心來,做事細心,專注力強,對於無聲人士來講,是一個能發揮他們優勢的工作。
恰巧王海青他們去上海殘聯跑了一趟,那邊也推薦了幾個聽障咖啡師,裡面就包括瑩瑩,後來她成了「熊爪咖啡」的店長。
瑩瑩原本是一名平面設計師,做了8年的工作,因為一次去咖啡館被拉花製作吸引的經歷,而轉了風向。
因為處在無聲的世界裡,瑩瑩很容易就能靜下心來,專注地拉花,但是拉奶泡是需要靠聲音聽蒸汽的大小和進氣量的,如果聲音不對就會失敗,這對有聽力障礙的她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她只能通過手和眼睛去感覺,去看,摸索規律,也是真的憑實力掌握這項技能的,畢竟哪怕是聽力健全的人,在做拉花時稍不注意奶泡就會翻流了,咖啡很難做成。
聽力被奪走,對瑩瑩他們來說本身是一種非常殘酷的事情,但即便身體有殘缺,也能依靠自己的雙手,憑藉勞動賺錢,養活自己。
從簡單的拉一顆小心,到做更複雜的拉花,瑩瑩沒有花多久時間就掌握了咖啡拉花技巧,還拿了2019年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咖啡衝調項目的冠軍。
在做咖啡的技術上,拿下專業技能冠軍的瑩瑩是沒啥大問題了,但是當HINICHIJOU的小夥伴們找到瑩瑩,對她說:「我們覺得你挺適合我們咖啡館的工作,你願意來當店長嗎?」
瑩瑩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做不好:「我對他們說過我聽不見,不方便去溝通,我可以做點其他的。」
王海青他們對瑩瑩說:「沒關係,不需要去溝通。」
店裡除了瑩瑩之外,還有幾位聽障咖啡師,他們擔心的因為聽障無法溝通等問題,HINICHIJOU的小夥伴們已經提前想過了。
「不用怕,你們來做,靠熊爪遞杯子就可以了。」
嗯,為了讓店裡的聽障咖啡師們不需要交流就可以獨立運作咖啡館,幾個創始小夥伴坐在一起頭腦風暴,想出了一個有創意的點子——
把門店直接設計成一個洞,從洞裡伸出一隻手的方式來為客人上咖啡。
就像這樣~小小的空間分工很明確,做咖啡和遞咖啡都有專人負責
原本是想著咖啡師能以整個熊的樣子來和客人互動,後來考慮到聽障咖啡師們工作過程中的方便度,最後就只是保留了「一隻熊爪」的概念。
人們就看到了從洞口探出來的是毛茸茸的熊爪,毛茸茸的熊爪摸上去軟軟的,給人特別溫暖治癒的感覺,一下就俘獲了冬天裡來來往往的人。
這個只留了
一個門洞的咖啡館不開張時,
會有一塊石頭堵住洞口,
每天上午11點開始營業,
洞口旁邊會掛上一塊掃碼的牌子,
手機掃進去就能選自己想要的咖啡。
等個幾分鐘,
裡頭就會出現一隻棕色的毛絨熊爪,
把咖啡遞給門洞外的人。
熊爪還會和客人互動,
或是來一記摸頭殺,
或是招手,來個熊掌舞啥的。
一杯暖暖的咖啡下肚,
原本就給了
冬日奔走在外的都市人一抹溫暖,
又遇著著萌萌噠,
帶著幾絲野性的熊爪,
整個人都暖到了。
從點單到製作咖啡,通過熊爪遞送咖啡給客人,整個過程都是悄無聲息的。
這家「熊爪咖啡館」卻迅速經過口口相傳,在11月預營業期間就走紅了網絡,正式開張第一天,兩個咖啡師在20㎡的小小店面裡,總共賣出了100多杯咖啡,可忙壞了。
為了讓第二天不再這麼混亂,
咖啡館打烊後,
瑩瑩和創始人小夥伴們
專門討論研究了一番,
把從接單、製作咖啡、蓋咖啡蓋、
遞咖啡的步驟都作了細化。
連不同的咖啡杯
分別放在不同的指定位置,
也做了明確,還專門打上光,
這樣就能讓聽障咖啡師們
工作起來更得心應手了。
平時店裡基本也是沒有其他工作人員的,全部都是由聽障咖啡師負責,可能忙不過來的時候會有一些志願者去幫忙,
小店全部交由聽障店員打理,這是信任,也是尊重。雖然在「熊爪咖啡」交流節奏可能沒有用語言溝通的那麼直接,那麼快,但是無聲的製作和等待之中,溫暖四散開來。
目前店裡面的咖啡師增加到了四位,做咖啡的是聾啞咖啡師,遞咖啡的人中有面部燒傷者。
雖然他們身體受限,但是通過這種有愛又有創意的方式,他們可以無障礙地為客人服務,實現自己的工作價值。
站在小小門洞後面的他們,和每一個依靠自食其力的勞動實現價值的人,並沒有什麼異樣。
早上十一點是熊爪咖啡館開張的時間,一般早上十點半就有人在洞口外排隊。
每天排在第一位點咖啡的人,還會收到一份驚喜禮物,一束鮮花,或是無聲咖啡師手工做的禮物,感覺這整天都元氣滿滿了,一個驚喜的眼神,是對禮物的感謝,也是對無聲咖啡師們才華和豐富內心的真誠回應。
很多面無表情行色匆匆的陌生人,
來到這個特別的咖啡館,
和熊爪一波互動之後,
臉上都不自覺掛起了微笑,
就像回到了童年的時候。
小朋友試著用手指
觸摸了一下熊爪,
仿佛正在經歷一場奇妙的連接。
潮男潮女們爭相來這裡排隊打卡,
捧著咖啡出現在朋友圈的他們,
也讓更多人知道
這門洞和熊爪背後的故事。
很快「熊爪咖啡」吸引了媒體的注意,央視財經和新聞頻道都採訪報導過。
報導多了以後,知道這家溫暖咖啡館的人就更多了,最忙的時候,熊爪咖啡店一天能賣500多杯咖啡,後來實在太火爆了,就改成了每天限量供應500杯。
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插曲。
小小的店面如此火爆,等候的隊伍越來越長,營業才一個多月,直接驚動了市容、協管、交警來維持秩序。
經營方面,熊爪咖啡館證照是齊全的,但按照規定應該把證照放在顯眼的地方,供客人監督,這讓初次開咖啡館的王海青他們沒想到這麼多。
暖心的是,上海市場監管局沒有就讓小店關停整改,而是讓咖啡館把證照都拍下來,然後上傳到掃碼點單的那個小程序裡,這樣在點單時客人就能看到,能夠行使監督權了。
這一波暖心的管理,不僅讓王海青他們被暖到了,咖啡廳裡的聽障咖啡師們也是更有信心,能夠在未來將咖啡館好好地經營下去。
網友們最初看到這樣一家店,以為洞穴和熊掌是噱頭,了解到店員和咖啡師都是聾啞人和殘障人士之後,瞬間被感動到了。
「不必相見,冬日裡的一杯咖啡的溫度足以溫暖人心。」
「本來是為了萌萌噠的熊爪排了一個多小時隊,現在覺得更值得了。」
「曾經路過很多次,背後還有這樣的故事,真的很有愛!」
店內的留言牆和志願者照片
小小的門洞,一杯咖啡,
一隻溫暖的熊爪,
連接著這家20㎡咖啡館裡外的人。
無聲的溫暖擲地有聲。
每個人生來都不是完美的,對於像瑩瑩這樣的無聲咖啡師來說,相比學技能賺錢養活自己,自信而無礙地在社會立足,才是他們真正需要的。
就像熊爪咖啡的創始人說的:「做公益,不一定是捐款捐物,幫助這些需要幫助人獲得社會認同和尊嚴,是更珍貴的給予。」
愛和善意是世上最單純的情感,
只消一個乾淨簡單的初心,
一個真摯的回應,
溫暖就可以不斷傳遞下去。
本文圖片主要源自央視新聞《遇見你》
微博@光明日報@上海文明徐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