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鋼結構順利封頂。孫佳鑫 攝
深圳晚報訊 (記者 杜婷 通訊員 葉丹 鄒金傑) 近日,隨著最後一根桁架鋼梁緩緩起吊、精準拼接,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鋼結構工程實現全面封頂,為衛星廳及其配套工程的順利完工奠定了堅實基礎,計劃明年投入使用。衛星廳啟用後將對提升機場服務保障供給能力,增強機場在 " 雙區 " 建設和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的硬實力、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於 2018 年 12 月正式開工的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總建築面積約 23.9 萬平方米,由中央、東南、東北、西南和西北指廊組成,平面投影呈 "X" 型。衛星廳分為地上四層、地下一層,設有 42 個固定端登機橋。根據規劃,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衛星廳將於 2021 年建成投用,通過捷運系統與現在的 T3 航站樓相互連接,有助於進一步釋放深圳寶安國際機場空地資源,更好支撐高品質創新型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衛星廳的鋼結構由下部勁型鋼柱、屋蓋及登機橋等組成,總用鋼量約 2.3 萬噸,相當於半個 T3 航站樓的用鋼量。其中,屋蓋最大跨度達到 90 米,屋蓋鋼結構約 1.1 萬噸,投影面積約 7.6 萬平方米,相當於 10 個標準足球場的大小。
今年以來,面對疫情給衛星廳施工造成的不利影響,深圳寶安國際機場聯合各參建單位,在嚴格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率先在全市實現復工復產。在施工高峰期,衛星廳西南、西北等五大區域同時施工,5 輛大型履帶吊車、60 餘輛汽車吊車、1000 餘名建築勞務人員投入建設,有效保障了衛星廳鋼結構工程的施工進度和質量,最終於近期順利實現鋼結構封頂。
衛星廳鋼結構施工中,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在國內機場中率先應用 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進行管理,通過可視化建築模型統籌整體施工方案,確保各區域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設備,實時監控施工進度,為衛星廳項目又好又快施工夯實基礎。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