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西方某些哲學家說的「中國沒有哲學」,大家怎麼看?

2020-12-14 小虎有話說

如果我們在多讀幾本書就會發現,我們中國的《道德經》在全世界的譯本是數一數二的,這是中國的哲學!

陰陽五行學說,相生相剋理論,無中生有(太極),「化」萬物,周天循環,任何一個拿出來,都夠西方哲學界學習一輩子——體系不一樣,居然也敢大言不慚。

說中國沒哲學,那就是天大的笑話,什麼是哲學?哲學就是使人聰明的學問,悠久的歷史就能使人聰明,更何況各朝各代層出不窮的人文論作,西方和中國人論人文,就不是一個檔次。

中國的哲學就是想得到就得上供,不管是從小鬼到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在到西方的如來佛祖,先上香在提要求。他們高高在上,養尊處優,法力無邊,享受人間煙火,幹不幹活,鬼才知道,哦,他們就是鬼。功德榜是以上供多少排名,功德榜上金錢不問出處,陰陽一個世界。

西方人有幾個看懂中國文字的?還談中國哲學,中國哲學博大精深,即使是中國學者 ,又有幾人能參悟得透徹,更遑論西方人。

既成不變的理論謂之哲學,為什麼說中國人的文化歷史沒有哲學?我不認同馬老師的這個看法,我認為中國文學寶庫中的哲學論文只是篇幅沒有那麼大,比資本論的長篇巨著小的太多了,屬於小論文之類。

否定中國的哲學史,那是不科學的。如果非要說中國沒有哲學這種東西,那麼可以證明,西方所謂的哲學並非人類所必須,沒有他,中國人一樣過得很好,用自己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理解世界的本源又有何不可。

中國古哲學家應該只有老子和莊周,孔子是教育學家。同時期墨子陰陽家縱橫家都算不上哲學家。 古典樸素唯心主義就是老莊的哲學內涵。到後來的嵇康他們崇尚的玄學其實也是唯心主義,還有老蔣一直信奉的王陽明都是唯心主義哲學家。

黑格爾的辯證法是受周易陰陽互存互化互作用力啟萌的。中國人幾千年前就明白事物一分為二了。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和後來的物質裂變原理只是說法不同罷了。窮則變,變則通是事物發展到極限發生變化,在變化中才會通暢的基本規律,中國人幾千年前就明白了這種邏揖,西方人因不懂得中國人的表述方式而雲裡霧裡的。

我記得有一位中醫藥大學的校長說的:中醫和西醫一棵大樹的兩個分叉,是人類戰勝疾病寶貴財富,不能用來相互否定。西方的哲學和中國的哲學是相通的,哲學是指導科學地揭示事物發展規律的。否極泰來和發展周期有區別嗎?陰陽和事物兩個方面有區別嗎?細胞的分裂和一分二,兩儀生四象,沒見過細胞一分仨的,有區別嗎?計算機是二進位的,算盤是二進位的有區別嗎?世上本無二,一生二,二歸一,無窮盡也。

當然是先有蛋才有雞。蛋可以進化,雞不可以。不管生出第一隻基因進化,可以孵化出小雞的蛋的生物是什麼。也許與雞很相似。也可以這麼理解,沒有雞蛋就永遠不會有雞。只有在有了第一枚基因進化成了雞蛋後,才有了雞。

西方的哲學,是一種邏輯思辨。並且由此帶來了現代科學,這個概念。帶來技術的巨大進步,增加了人類面對自然的能力,是非常符合現代需要的思維方式,目前是很先進的。可惜哲科思維不能解決社會的,人心的問題,未來純粹的哲科思維會導致社會的災難,比如戰爭。所以接下來的人要找到到下一期的文明,來適應科學的破壞性,人類,自然地之間的關係的文明。 西方的哲學,並不是唯一的真理。只是適合目前時代需要的一種理論而已。

這在於我們如何定義哲學。因為文化背景相異,思維方式必定有差異,所以可能西方制定的標準,我們不一定符合,所以西方人以西方視角說我們沒有哲學。可能如果我們用我們的文化標準說,說西方沒有祖宗,他們又會哇哇叫了,我們有啊,川普的子孫取名什麼川普二世三世,小川普,就是認川普為祖宗。

哲學,是一種理解、解釋生活與生活態度的方法,以及相互間的內在聯繫,就叫哲學。泛泛地講,哲學充斥各個空間。說中國沒有哲學,這本身就是反哲學、與哲學背道而馳的偽哲學。

中國哲學很多時候是超越性的,反邏輯的,但恰好能模糊而又精確地與世界的整體性同一,與大道至簡同在。中國哲學很多時候又是極其現實和日常的,它無需大部頭但常常被束之高閣的巨著來加之闡釋,它在一切生活,自然的細節中,與人的思與行密不可分。極高明而又道中庸。

相關焦點

  • 黑格爾憑什麼說中國沒有哲學?
    黑格爾說中國沒有哲學,這件事在當時的哲學界引起了不小的風波。且不論他說的對不對,但就黑格爾來說提出這種論調是很正常的,畢竟作為一個理論體系被稱為「哲學終結」的哲學大師,讀了東方的學術著作,不論是否讀懂總應該做出一番不失大家風範的評價才是。
  • 為什麼說中國哲學家像文科生,而西方哲學家像理科生?
    中西方哲學家對天充滿了好奇,他們在人類的童年時期,就開始仰望星空思考天的問題。但中國哲學家和西方哲學家思考的出發點不一樣。西方哲學家有點像理科生,他們喜歡探索天的規律和奧秘;而中國哲學家像文科生,他們更喜歡把人類的命運與天聯繫在一起。
  • 為什麼有人說中國「沒有哲學」?中國沒有哲學是褒是貶?
    他們的基本想法是,傳統思想的特殊價值非「哲學」所能概括,「中國哲學」一詞因而並不恰當。歷史學家傅斯年,於1926年分別寫給胡適與顧頡剛的信中,皆強調中國嚴格說來沒有哲學,甚至說這是「健康的一路」。此外,如前清華大學教授、思想史家韋政通則說,強調人格境界的修身,以及強調政治理想的用世,它們的具體實踐,才是儒家的最終關切。相較之下,西方哲學強調的是理論思辨,強調對於修身、用世活動的分析或輔助,而非具體實踐。如果我們僅僅注意理論思辨的部分,就容易忽視儒家的核心關懷。
  • 西方哲人都怎麼看孔子?黑格爾說他不是哲學家,只是個格言家
    所以,我們不妨看看外國人是怎麼看孔子的,通過他們的說法,我們或許能發現很多我們看不到的東西。黑格爾對孔子的評價總體來說是低的,在他看來,孔子就是一個「格言家」,與其說他告訴了我們該如何看待世界,不如說他在勸誡我們該如何生活,在其著作《哲學講演錄》中,黑格爾說:孔子只是一個世間的智者,他的言論只是一種常識道德。
  • 易中天說鄧曉芒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誰是真正的哲學家呢
    易中天說:「鄧曉芒教授在我心目中,不客氣的說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他是唯一,不是之一,在我心目中,不代表別人。」易中天把鄧曉芒說成是中國唯一的哲學家,太誇張不著調,真不知道這個結論是怎麼得出的。周國平,研究尼採出名的,他就不承認自己是哲學家,「我知道我的地位,我不是,我只是大家通往經典著作的橋梁。」周國平說得很清楚,他們這些學者不過就是一個橋梁而已。錢鍾書在《圍城》中也說過,中國從來沒有過哲學家,只有哲學家學家。哲學學家就是研究西方哲學的家,大學的哲學教授們基本都是哲學家家。
  • 哲學:中國哲學和西方哲學的比較
    ,各個時代對於達到最後的解決有哪些進展。同時,這種研究對哲學思辨也是一種有益的準備。它評述民族的哲學經驗,從比較簡單的推向更複雜艱深的思想結構,並訓練人們作抽象思維。 各個體系之間問題的解決與新的問題的提出恰恰是哲學進步的動力,而我們的中國哲學史,大家可以看到,從一開始研究,就已經結束了。 因為它沒有各種思想體系之間的碰撞,沒有產生真正的哲學交鋒。
  • 西方哲學沒有仁的概念,孔子的思想挽救世界
    這只能說是由美國的文化決定的,或者說是由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決定的。美國四處發動戰爭,也是希望用武力來解決問題,這代表的是西方人的思路。西方文化喜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西方的思想家很少談到養生,他們甚至嘲笑孔子,西方哲學家黑格爾認為孔子是一個道德哲學家,他說過這樣的話:孔子的哲學是一種道德哲學,在黑格爾看來,孔子的哲學是膚淺的生活常識性內容,談不上深刻。西方哲學分為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更多的是講社會和宗教,對個人修養和養生沒有涉及。
  • 讓西方回到西方——在世界哲學家大會舉辦前夕訪談陳來教授
    您作為當代有代表性的中國哲學家,我想聽聽您對哲學尤其是西方哲學的意見。這可能是包括我在內很多從事中國哲學研究的人所感興趣的。第一個問題:您是怎樣理解哲學的?或者說,您的哲學觀是怎樣的? 陳來:你知道,「哲學」一詞是西方文化在近代大量引進後,日本學者由Philosophy 翻譯而來,而被國人所接受的。
  • 「西方哲學」哲學到底是什麼?什麼是哲學?
    然後再從古希臘哲學、古羅馬哲學、中世紀哲學、近代哲學、康德哲學、費希特哲學、謝林哲學,最後到黑格爾自己的哲學。絕對精神終於走到頭了,像浮士德說的那樣:「請停留一下吧!」用黑格爾自己的話說,整個人類精神2500年來的艱苦勞作,就是朝那個方向發展的。當然,黑格爾很狂妄,他說的那個方向就是他的哲學。但是這個話說得也有道理,儘管很狂妄,但是卻蘊涵著一個真理。
  • 近現代西方哲學先驗和超驗的對象性就是中國古代性哲學而沒有其它
    現代科學和現代性科學主義,是從近現代西方哲學體系中脫離出來的。笛卡爾和萊布尼茨是近代哲學家,又同時是西方數學家。近現代西方哲學的根本哲學原理在於人類思維方式的先驗與超驗。包括康德哲學的物自體概念,即中國古代性符號結構哲學體系,康德自已將其來源均定義為,早期人類思維活動的先驗的超驗思維和生產勞動結果。
  • 鄧曉芒:西方哲學的特點——與中國對比
    前幾年國內學界爭論得轟轟烈烈的「中國哲學的『合法性』問題」,在我看來完全是一個假問題。當德希達說中國沒有「哲學(philosophie)」時,他講的「哲學」和漢語語境中的「哲學」講的並不是一回事。但我們國內學人卻連他的意思都沒有搞清楚,就一轟而起,紛紛指責他的「西方中心論」。其實,中國有沒有哲學?中國哲學是不是「哲學」?這要看你怎麼理解「哲學」這個詞。
  • 哪個中國哲學家能讓德國發狂,季羨林認為沒有另外哲學家同他相比
    哪個中國哲學家能讓德國發狂呢?季羨林在《老子在歐洲》中寫道,老子在歐洲,自來就走紅運,沒有另外一個中國哲學家可以同他比的,連在中國同他並稱的莊子也望塵莫及。同時,在德國以外的歐洲國家裡,以前對老子雖也喜歡,但沒有像德國那樣發狂。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殘篇」對於任何前蘇格拉底哲學家而言,其思想皆為零散的「殘篇」;正如《前蘇格拉底哲學》序中所言;「蘇格拉底之前的任一哲學家沒有完整的篇章,而且殘篇也是後來哲學家著作中拾取、摘錄、轉述,而且沒有順序」;那麼,既然沒有完整的著作;那為什麼說是古希臘哲學源端是以泰勒斯傳承和發展下來的,這是因為柏拉圖提供了判斷哲學家的「正統」標準;但最重要的莫過於亞里斯多德的「四因論」,即「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
  • 現代西方哲學在中國的「解放」之路
    早報記者 石劍峰 10月25日,復旦大學為年屆80的哲學家劉放桐教授做了「執教六十周年學術成就研討會」,全國各大高校做西方哲學研究學者悉數到場。他在1981年出版的《現代西方哲學》是改革開放後國內現代西方哲學研究領域的奠基之作,這本教材極大地推動了我們對現代西方哲學研究的發展。當日在場的晚輩學者,開口的第一句玩笑話都是:「我是看著這本書 長大的 。」
  • 黑格爾為什麼說中國文化中沒有哲學思維?
    黑格爾,德國古典哲學大家,著作頗豐。其中四卷本的《哲學史講演錄》中,曾言中國文化中沒有成形的哲學,孔子的思想著重於人倫關係,學問不夠抽象。同時他替中國人可惜的是,《易經》有哲學思維的萌芽,但中國人沒有再次基礎上進行演繹。所以他在談論哲學時,只是依據西方的傳統文化進行了整理。
  • 西方哲學的危機
    比利時盧汶大學哲學博士,全國優秀教師,北京大學「十佳教師」,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外國哲學史學會理事長、中國現代西方哲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在學術界具有重要的學術地位和威望。研究領域涉及西方哲學、基督教哲學、中西比較哲學。
  • 訪談|國際哲學院院士陳波:中國哲學家要參與哲學的當代建構
    但就我所知道的中國哲學界的現狀而言,絕大多數中國哲學學者都把精力投向了對先賢、文本、傳統的研究,投向了校勘、翻譯、閱讀、理解、詮釋和傳播,很少有學者去深入系統地研究相關的哲學學理問題,也很少有學者去嚴肅關注當代中國的社會現實問題,由此做出有創造性和系統性的哲學理論建構。長此以往,中國哲學界很難獲得所謂的「國際話語權」,哪怕我們把此類口號喊得震天響,因為我們在哲學上沒有什麼獨特的東西去提供、去言說。
  • 西方第一哲學家:蘇格拉底
    ——蘇格拉底在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哲學家」這個稱號,被無可質疑地授予了蘇格拉底。這位哲人的地位之高,以至於在他之前的哲學家,都要被稱為「前蘇格拉底哲學家」,仿佛直到他的出現,哲學才真正得以成為哲學。他沒有留下任何文字,也沒有構建出所謂的理論體系,甚至說他到底有沒有任何肯定的主張和論點,學者們都還在爭論不休。到頭來,他能夠被人們記住,還是得益於他的學生:柏拉圖。是柏拉圖將他的事跡和思想寫了下來,人們才得知了這位大哲學家的許多事情,若不是有這麼一個極賦寫作天份和熱情的學生,我想,蘇格拉底可能就會被歷史埋沒了。
  • 法國哲學家說「中國古代無哲學,但有豐富的思想」,不得不服
    新世紀伊始,當代法國著名哲學家德希達應邀訪問中國,來上海時留下一句驚人的話:「中國古代無哲學,但有豐富的思想。」此語一出, 輿論譁然,許多人認為他低估了中國傳統的哲學成就,質難蜂起。不過,作為解構主義大師的德希達,未必看好西方流行的那種建立在嚴密概念辨析與邏輯推導體系中的哲學形態,所以他說這番話,很可能意在表白中國先賢未曾蹈人西方形上學的案白,卻依然創造了豐富的思想業績,屬肯認而非貶抑。
  • 「中國無哲學」 我在西方發現了另類答案
    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孫向晨結合其在德國大學講授「中國哲學的現代闡釋」課程(2019至2020年冬季學期)的經歷,對中國哲學如何擺脫「中國沒有哲學」的陰影,如何在現代語境和西方思想框架中建立自身的敘述主體,提出了自己的方案。他發現,在西方大學言說「中國哲學」的真正挑戰在於,中國哲學在什麼意義上是一種「哲學」以及不同於西方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