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讀曾國藩的「以勤治事」

2020-12-23 張再坤

曾國藩,中國歷史上最牛的人物之一。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其實都是因為一句「以勤治事」,勤有五解,曰:身勤、眼勤、手勤、口勤、心勤。這不僅是為官之道,亦是為人處世之道。

1、身勤

險遠之路,身往驗之;

艱苦之境,身親嘗之。

「身勤」,即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曾國藩在軍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論是什麼樣的天氣,不論是什麼樣的環境,他一定「聞雞起舞」,練兵督訓,辦理各項事務。曾國藩對軍中將士說:「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如雞孵卵,如爐煉丹,未可須臾稍離。」言傳不如身教,曾國藩就是這樣影響手下的幕僚、將領的。不管是個人修行還是管理團隊,這一點至關重要,要給周圍的人和下屬做一個好榜樣。

2、眼勤

遇一人,必詳細察看;

接一文,必反覆審閱。

「眼勤」,是從細微之處識人。曾國藩指派李鴻章訓練淮軍時,李鴻章帶了三個人求見,請曾國藩分配職務給他們。剛好曾國藩散步歸來,對李說無需召見,並說:「站在右邊的是個忠厚可靠的人,可委派後勤補給工作;站在中間的是個陽奉險違之人,只能給他無足輕重的工作;站在左邊的人是個上上之材,應予重用。」

李驚問道:「您是如何看出來的呢?」曾笑道:「剛才我散步回來,走過三人的面前時,右邊那人垂首不敢仰視,可見他恭謹厚重,故可委派補給工作。中間那人表面上必恭必敬,但我一走過,立刻左顧右盼,可見他陽奉陰違,故不可用。左邊那人始終挺直站立,雙目正視,不亢不卑,乃大將之材。」

曾國藩所指左邊那位「大將之材」,就是後來擔任臺灣巡撫鼎鼎有名的劉銘傳。曾國藩從細微之處識人,練就了他的一雙慧眼,曾府幕僚鼎盛一時,幕僚在曾國藩平定太平軍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立下了赫赫功勳。

3、手勤

易棄之物,隨手收拾;

易忘之事,隨筆記載。

「手勤」,就是要養成好習慣。一是反省的習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曾國藩通過寫日記進行修身,反思自己在為人處世等方面存在的不足。第二個好習慣就是讀書習慣:他規定自己每一天必須堅持看歷史不下十頁,飯後寫字不下半小時。曾國藩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很難改變,唯讀書則可以變其氣質。」第三個好習慣就是寫家書:據說曾國藩僅在1861年就寫了不下253封家書,通過寫家書不斷訓導教育弟弟和子女,在曾國藩的言傳身教之下,曾家後人人才輩出。

4、口勤

待同僚,則互相規勸;

待下屬,則再三訓導。

「口勤」,是他與人的相處之道。曾國藩認為同僚相處「兩虎相鬥,勝者也哀」。據說曾國藩開始同湖南巡撫駱秉章的關係並不好,鹹豐三年,曾國藩在長沙初辦團練時,駱秉章壓根兒就沒把曾國藩放在眼裡。當綠營與團練鬧矛盾時,他總是偏向綠營。但曾國藩並沒有逞口舌之勇,而是採取曲意忍讓的態度,在他為父守孝後第二次出山之時,還特意拜訪了駱秉章。這讓駱秉章大感意外,當場表態,以後湘軍有什麼困難,我們湖南當傾力相助。

「己預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曾國藩口勤不僅僅是對同僚和上級,對下屬也會耐心地訓導,曾國藩秉持的這種為人處世之道,不僅讓他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如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劉銘傳、胡林翼等名臣,實現了清末短暫的中興。

5、心勤

精誠所至,金石亦開;

苦思所積,鬼神跡通。

「心勤」,即堅定的意志品質。曾國藩不管是從科考還是在平定太平軍時「屢敗屢戰」,都有一種精誠所至的信念在支撐他。從各方面下足工夫,功到自然成。曾國藩說「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一勤天下無難事。

相關焦點

  • 曾國藩:「一勤天下無難事」
    這個人就是曾國藩,曾國藩曾七次參加科舉才考中秀才。他的學生李鴻章,曾經當著他的面說他是"儒緩」意思是反應慢。而他是如何克服笨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一個字「勤」。
  • 曾國藩忠告:人生唯有這2件事靠得住,早知道,人生少走彎路
    為什麼曾國藩的一生,在經歷多個磨難之後,會被稱「半個聖人」是因為他曾經在家家書中提到過的這兩點:人生唯有這2件事靠得住,早知道,人生少走彎路。1. 一勤天下無難事曾國藩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人生在世,無論做任何事情,都應該要以「勤」字為根本,萬事「勤」為先,再難的問題、再難的事情都能夠找到解決的辦法和方法。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曾國藩以耐煩作為從政的第一要義。 曾國藩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對於幕僚同窗,以德服人,對於黎民百姓,以禮在先,對於國家,更是忠貞不二。 正因如此,他才能建立湘軍,打敗太平天國。
  • 曾國藩:勤而有恆,事無不成
    洞見(DJ00123987)
  • 曾國藩:修身養性,進德修業
    因此,不同於宋明修身學一味主張的內斂主靜,曾國藩對修身的要求,多了激揚奮發剛健進取之意,這也是曾國藩本人性格為人的寫照。「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至於倔強二字,卻不可少。功業文章,皆需有二字灌注其中,否則柔靡不能成一事。孟子所謂至剛,孔子所謂貞固,皆從倔強二字做出。」曾國藩一生具有超強毅力,性格剛強,堅而不脆。
  • 「品悟曾國藩智慧」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2曾國藩:人生五勤,天下無難事曾國藩說為官者當有五勤:「一曰身勤:險遠之路,身往驗之;艱苦之境,身親嘗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詳細察看;接一文,必反覆審閱。三曰手勤:易棄之物,隨手收拾;易忘之事,隨筆記載。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做對這四件事
    曾國藩雖從政一生,日理萬機,但他非常注重對家庭的經營。 曾國藩一生著述頗豐,《曾國藩家書》流傳甚廣。在《曾國藩家書》中,曾國藩對子女、兄弟、族中子弟都提出了嚴格要求。曾氏家族長盛興旺,誕生出不少名家大師,與之不無關係。
  • 《曾國藩傳》:一本書讀懂曾國藩的升級之道
    完全遵循史料的通俗歷史大傳 《曾國藩傳》完全遵循史料,不做憑空揣測和臆想。張宏傑從學生時期就開始了對曾國藩的研究,收集了大量關於曾國藩、湘軍及晚清政治、社會史的研究資料和成果,完成了對曾國藩多個側面的分塊式解讀。這些都是這本《曾國藩傳》的寫作基礎。
  • 曾國藩家訓
    人一日所著之衣,所進之食,與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石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家,終歲逸樂,不管一業,而食必珍羞,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不許也!其能久乎?古之聖君賢相,若湯之昧旦不顯,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繼日,坐以待旦,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無逸一篇,推之於勤則壽考,逸則夭亡,歷歷不爽。
  • 讀懂「天下第一完人」曾國藩,成就自己的人生路!
    以勤治惰,以勤治庸,不管是修身自律,還是為人處世,曾國藩並沒有因為「笨」而止步不前,反而越「笨」越勤奮,堅持踐行「一勤天下無難事」。 曾國藩一生養成了三個好習慣: 一是反省的習慣:曾國藩每一天都寫日記,曾國藩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得住。進德,則孝弟仁義是也;修業,則詩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則我之尺也,得寸則我之寸也。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又算餘了一文錢;德業並增,則家私日起。
  • 精選曾國藩八則家訓,適合教育子女,一生受益
    有志則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能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在教育子女讀書時告訴他們,做人第一要有志向,有了志向就會有明確的人生方向,才會約束自己努力沿著這條道路走,這樣就不會屈居於人。第二要有見識,不斷接觸新的事物,增長自己的見識,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
  • 曾國藩:人生只有兩件事靠得住
    來源:儒風大家(ID: rufengdajia)♬ 點上方綠標可收聽洞見主播楊槍槍朗讀音頻道光年間曾國藩在寫給諸弟的信中說:吾人只有進德、修業兩事靠的住。我國傳統文化有許多強調個人品德的名言警句,譬如「子欲為事,先為人聖」「德才兼備,以德為首」「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古人強調德在才前,由此可見人品的重要性。父母也常常叮囑我們,做事之前先學會做人。能力固然很重要,但人品比能力更重要。「人才」二字,人在才前,倘若輕視人品的自我修養與塑造,哪怕才高八鬥,也絕對成不了才。
  • 解讀《曾國藩傳》12、補天填海的「失敗者」
    曾國藩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將天津道、府、縣三員撤職,地方官對這件事情當然有責任,不管是那個沒有詳細調查就發布的告示,還是對日益緊張的形勢沒有加以引導制止,以及最後沒有向教堂外的群眾公布對質結果,這都是官員的失職之處,理應撤職。這麼做另一方面考慮呢,當然是讓法國人能心平氣和的與自己開始談判。
  • 曾國藩: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 (深度好文)
    這個人就是曾國藩。毛澤東說:「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公。」宋朝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治天下」。曾國藩的半部家書,也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縱觀曾國藩一生經歷,曾國藩的做人做事之道,集中體現在這九個字裡:事不拖,話不多,人不作。
  • 為什麼中國的企業家都迷戀曾國藩?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
    在中國,很多企業家都十分迷戀曾國藩。比如柳傳志、馬雲、郭廣昌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公開或半公開場合,讚揚曾國藩的精神和思想,有些創業者還會將曾國藩的一些語錄掛在辦公室,時刻激勵自己。有一份報告中指出,國內外一批高端人士,既包括知識分子,更包括企業家,都將曾國藩的思想智慧奉為圭臬。曾國藩身上到底有什麼特殊的魅力,能讓一眾企業家和創業者心悅誠服呢?看看他做的這3件事,就明白了。
  • 傳承好家風 | 家風,修身處世的底氣——讀《曾國藩家書》有感
    曾國藩家族兩百年來「長盛不衰,代有人才」,其240個子孫後代中,無一敗家子,靠的就是其獨創的家教理論和自成一派的曾氏家風。他的家書流傳至今,裡面記載的一言一行仍能賦予我們行走在人世間的正氣和底氣。大多數人一輩子平庸,只因懶惰。曾國藩並非天資聰慧,他參加了七次考試才中秀才。對於學習,他曾深有體會地說:「予思朱子言『為學譬如熬肉,先須用猛火煮,然後用慢火溫』」。
  • 曾國藩:一輩子不要瞎忙,首先要做對這四件事曾國藩家訓
    人生可以忙,卻不能瞎忙,我們一定要把自己寶貴的時間和精力,用在重要的事上。 曾國藩就是一位極其愛家的人,他雖在京師做官, 但始終掛念在湖南的家人老小,每隔幾天就要給老家寫信,經常在信中關心家人的身體狀況,叮囑他們注意養生之法。 曾國藩寫給家人的一封封家信,被後人裝訂成冊,起名為《曾國藩家書》,此書至今流傳甚廣。
  • 成事:一個人,想成大事,修煉曾國藩這5字真言,早晚能飛黃騰達
    人生一世,總得做成幾件事情,此之謂成事。在成事智慧上,曾國藩可謂榜樣人物,他一生為師為將為相、立功立德立言,留下了很多關於成事的方法和技巧,以下就分享曾國藩成大事的5字真言,若能悟透,必為人中龍鳳,註定是人上人;一個人,想成大事,修煉曾國藩這5字真言,早晚能飛黃騰達。
  • 曾國藩的詩有哪些?曾國藩的詩詞全集16首|吉安|梅伯言|李生|裡胥|...
    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恆者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國藩誡子書 - 清代·曾國藩餘通籍三十餘年,官至極品,而學業一無所成,德行一無許可,老大徒傷,不勝悚惶慚赧。今將永別,特將四條教汝兄弟。一曰慎獨而心安。自修之道,莫難於養心;養心之難,又在慎獨。
  • 曾國藩成功的8字秘訣,簡稱「八德」,看看你身上有沒有
    到了晚清名臣曾國藩這裡,他根據自身多年生活學習經驗,也總結出了一個修身「八德」,他說:「餘近年默省之勤、儉、剛、明、忠、恕、謙、渾八德就中能體會一二字,便有日進之象」。由此可見,曾國藩常用這8個字自我勉勵,以求工作、家庭、生活等各位方面有所長進,而這「八德」也是曾國藩一生成功的秘訣。下面我們來一起看看八德的具體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