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能否繼承或讓與,有何法律規定?

2021-01-08 法妞問答

有的當事人會在受到侵權行為的傷害之後提起訴訟,在訴訟請求中很多當事人都會要求侵權行為人承擔精神損害賠償。那麼,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能否繼承或讓與,有何法律規定?

網友諮詢: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否可以讓與或者繼承?

浙江合創律師事務徐志宏律師解答: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規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財產利益受到損害並遭到精神痛苦時,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後其近親屬有權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般而言這樣的精神損害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情況,一種是因遭受有形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而導致的精神損害;另一種是未遭受有形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而直接導致的精神損害。精神損害包括兩種形態,一種是受害人可以感知到的精神損害稱為積極的精神損害;另一種是受害人由於心智喪失或者其他原因無法感知的精神損害稱為消極精神損害。

徐志宏律師解析:

損害賠償數額的確定原則

1、補充適用原則。

2、公平適用原則。

3、適當限制原則。

4、過失相抵原則。根據《2001年最高法院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司法解釋》第十一條規定:"受害人對損害事實和損害結果的發生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其過錯的程度減輕或者免除侵權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

5、法官自由裁量原則。所謂法官的自由裁量原則也稱為自由心證裁量原則,即法律允許法官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依照一定的心證規則和方法,行使自由裁量權,以對精神損害評定為一個確定的數額。

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的考慮因素

1、侵害人的過錯程度。侵害人的過錯程度是指侵害人進行侵權時的心理狀態。一般可以分為故意和過失,在故意的侵權的精神損害賠償中對於受害人造成的傷害一般要比過失情況下大得多。

2、侵害人的獲利情況。精神損害賠償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以及精神損失的補償,同時也是對侵害人的一種懲罰,只有這樣才可以能夠達法的預防犯罪的目的。

3、侵權人承擔民事責任的能力。精神損害賠償既是對受害人的一種精神撫慰和心理上補償也是對於侵權人的教育和懲罰,為了實現這樣的目的,在司法實踐中必須找到二者的平衡點掌握一個度,才可以實現。

4、受害人精神受損害的程度和後果。侵權行為對於受害人造成的後果是精神損害賠償數額確定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5、侵權行為的方式、場合和範圍。以不同的手段在不同的場合以不同的行為方式造成的後果一也不同。

6、訴訟時當地的經濟狀況。

相關焦點

  • 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可以繼承嗎
    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可以繼承嗎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可以繼承嗎從理論上講,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是與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的、密切相關的一種權利,是自然人人身權受到侵害時的一種補救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是自然人人身權的延伸。離開了自然人人身,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就無從談起。
  • 第三人損害賠償請求權範圍探析
    2.法定義務人為被害人支出醫藥費時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依我國臺灣地區的規定,有繼承權的只能依據繼承關係繼承該部分的損害賠償請求權。其對被害人進行救助和照顧,是其撫養義務的履行,在與受害人之間不存在無因管理。同時,對於加害人而言,也沒有為其管理事務的意思,因此兩者之間也不成立無因管理。本文認為,在原則上首先應肯定僅被害人得對加害人請求損害賠償。
  • 祖墳被挖,後人能否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該古墓地年代久遠、比較雜亂地分布在山水灣(地名)一帶,在此地葬有袁家村小組村民自明代至民國期間已故先輩共98人。事後,袁家村小組村民十分憤怒,認為黃家村小組挖其祖墳的行為是對其極大的侮辱,遂要求黃家村小組給予精神損害賠償金。  【分歧】  袁家村小組村民作為該古墓地後人,是否有權要求黃家村小組給予精神損害賠償?
  • 《侵權責任法》中精神損害賠償與共同侵權的具體法律規定
    今天是侵權責任法第二期,今天的主要內容是《侵權責任法》中的精神損害賠償,以及共同侵權具體法律規定。(一)精神損害賠償性質精神損害賠償又稱為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是非財產上的損害,在性質上屬於懲罰型賠償,必須存在精神痛苦才能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權。
  • 論強姦罪中被害人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
    《德國民法典》第847條規定:「對婦女不道德行為的輕罪或重罪、或欺詐、威脅或濫用從屬關係使其承諾為婚姻外的性交者,該婦女亦有同樣的請求權(即賠償請求權)。司法實踐中的判例更是司空見慣。譬如,美國著名拳擊運動員泰森因強姦黑人小姐而付出巨額賠償一事曾經被新聞媒介廣為傳播。但在我國現行法律中,對強姦罪的被害人精神損害賠償權的規定基本上是空白。
  • 在離婚訴訟中,誰有權提出損害賠償,請求賠償的內容包括哪些?
    根據《婚姻法》第四十六條明確規定了無過錯方有權向有過錯方提出損害賠償請求,但是夫妻雙方如果都有《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過錯情形,一方或雙方向對方提出離婚損害賠償請求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在本案中,小李對於小孫而言實行家庭暴力,造成小孫精神上和身體上受到傷害,錯在先;而小孫不堪忍受,與小錢同居,違背了婚姻的忠誠性,破壞了婚姻制度,錯在後。所以,婚姻存續期間,雙方都存在錯誤,則不同主張損害賠償。
  • 有特定紀念意義的物品被毀壞怎麼辦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一件意義重大的紀念品被破壞如何賠償?  這種從前「有理難說清」的民事糾紛,現在有了新答案——民法典第1183條第二款規定,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侵害自然人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被侵權人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 什麼情況下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可以隨時提出嗎
    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可以繼承嗎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可以繼承嗎從理論上講,精神損害撫慰金賠償請求權是與自然人的人身不可分的、密切相關的一種權利,是自然人人身權受到侵害時的一種補救的權利。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是自然人人身權的延伸。離開了自然人人身,精神損害撫慰金請求權就無從談起。
  • 民法典中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新規探析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該條突破了傳統違約責任與精神損害賠償不能一併主張的原則,為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提供法律依據,是此次民法典的亮點之一。但該條規定在法律適用上尚存在不明朗之處。
  • 新的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賠償請求權人變了!
    二十三、修改《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2.將第一條修改為:「因生命、身體、健康遭受侵害,賠償權利人起訴請求賠償義務人賠償物質損害和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本條所稱『賠償權利人』,是指因侵權行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損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親屬。
  • 只有侵權責任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明年起違約責任也可以!
    長久以來,精神損害賠償都是一個很尷尬的存在一方面,法律對於精神損害賠償的存在有著明確的規定,最高人民法院於2001年專門出臺了《關於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另一方面,對於精神損害賠償卻沒有一個具體的計算標準,賠不賠、怎麼賠、賠多少都沒有具體的標準,造成的結果就是人民法院怎麼判都可以,但怎麼判都難以服眾。
  • 張哥說法:精神損害賠償有什麼法律依據
    這便形成精神利益向物質上的轉化。在這種觀念指導下,要求法律對人的精神利益予以高度重視和更有效的保護,而精神損害賠償概念的產生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確立正適應了這種要求。承認精神損害並給予其物質賠償,實際上是人權保護在民法上的要求和反映。
  • 重慶律師:什麼是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是什麼?
    民法規定了三種損害賠償類型,即人身損害賠償、財產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前兩種大家都有一定了解,唯獨這「精神損害賠償」不太清楚,所以,今天小瀚就給大家講講。什麼是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是指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致使其人身利益或者財產利益受到損害並遭到精神痛苦時,受害人本人、本人死亡後其近親屬有權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民事法律制度。一般而言這樣的精神損害通常包括兩個方面的情況,一種是因遭受有形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而導致的精神損害;另一種是未遭受有形人身損害或者財產損害而直接導致的精神損害。
  • 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額如何確定,法律怎麼規定的?
    精神損害賠償是自然人在人身權或者是某些財產權利受到不法侵害,遭到精神痛苦時,要求侵權人給予損害賠償的制度。在現實生活中精神損害的事件也時有發生,那麼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額如何確定,法律怎麼規定的?網友諮詢:精神損害賠償的金額如何確定,法律怎麼規定的?
  • 離婚「損害賠償」32個法律要點
    配偶將本沒有親子關係的子女謊稱為有親子關係,具有欺騙對方的主觀故意,使配偶的身份權受到侵害,應屬侵權行為,受到侵害一方有權依據侵權責任法及有關司法解釋提出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深圳中院規定:婚姻關係存續期間,一方與他人發生性關係而生育子女並隱瞞真情,另一方受欺騙而撫養了非親生子女,受騙方要求另一方賠償精神損失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侵權責任法》及有關司法解釋處理。
  • 第三人侵害借用合同中借用物之損害賠償請求權初探
    在此事故中,丙應負事故全部責任,甲向丙請求未果,逐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在本案中,甲能否以自己名義向丙請求支付醫療費已沒有爭議,有爭議的是甲能否以自己名義向丙請求支付摩託車修理費與折舊損失費,其損害賠償請求權的法律依據是什麼?
  • 【全民學法】民法典中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新規探析
    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六條規定:「因當事人一方的違約行為,損害對方人格權並造成嚴重精神損害,受損害方選擇請求其承擔違約責任的,不影響受損害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該條突破了傳統違約責任與精神損害賠償不能一併主張的原則,為違約精神損害賠償提供法律依據,是此次民法典的亮點之一。但該條規定在法律適用上尚存在不明朗之處。
  • 違反夫妻忠實義務的精神損害賠償
    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以下簡稱《婚姻法解釋一》)第二十八條「 婚姻法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損害賠償』,包括物質損害賠償和精神損害賠償。」之規定,在支持王某的離婚損害賠償後,對其單獨提出的離婚損害賠償請求則不應再支持。  第二種觀點認為,離婚損害賠償的情形由法律明確規定,不得任意擴大適用,不應支持王某的離婚損害賠償請求。
  • 重慶離婚律師:被出軌起訴離婚能否主張精神損害賠償
    被出軌了,如果起訴離婚能否主張損害賠償?重慶婚姻家事律師結合辦案經驗,談談這一婚姻生活困境。法律角度:被出軌了我如果起訴離婚能否主張損害賠償?夫妻之間互相忠實不僅是傳統美德,也是法定義務。最終,法院判決雙方離婚,酌定王女士賠償劉先生精神損害撫慰金2萬元。重慶婚姻家事律師表示:在司法實踐中,一方婚內出軌造成離婚的,另一方是可以申請精神損害賠償的,出軌方違背了婚姻法夫妻雙方相互忠誠的責任。
  • 祖傳畫像被毀壞,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 | 民法典解讀之侵權編
    長江網1月9日訊(記者耿珊珊)祖傳畫像被毀壞,能否要求精神損害賠償?民法典規定,侵害具有人身意義的特定物造成嚴重精神損害的,有權請求精神損害賠償。葉先生家裡存有一張一百多年歷史的祖宗畫像,每年大年初一,大家都要共同拜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