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商網消息:歲暮天寒,杭州維修空調的張師傅最近的訂單多了,苦惱也多了。
維修配件需要批量補貨,去哪兒籌錢呢?好在他一直在用支付寶收錢碼收維修費,為他積累了2萬元的「多收多貸」貸款額度。用這筆錢,張師傅買齊了配件,幫市民修好空調,也小賺了一筆。
「隨借隨還,十分方便。」張師傅向記者揮揮手機,滿意的介紹。而今,不僅張師傅獲益,路邊的燒餅店、小菜攤、上門洗車、送乾洗衣物的小商小販們只需要手機點一點,就能1秒貸款。
小微企業的融資難題就這樣破解了?根據網商銀行最新公布的數據,截止11月底,已經有超過155萬像張師傅這樣的「碼商」獲得了貸款,二三線城市的線下小微經營者對貸款的需求普遍旺盛,其中武漢、杭州的獲貸人數最多,且排名超過北上廣深。
6個月155萬線下「碼商」獲得了貸款
行動支付不僅讓「碼商」收款便捷,更幫助線下商業實現數位化升級,基於二維碼商業場景和數據,還能讓線下經營者享受到更多維的綜合金融服務。小微經營者們形象地將自己稱為「碼商」。
今年6月,網商銀行依託支付寶行動支付,從服務線上「網商」延伸到了服務線下「碼商」,推出專為線下小微經營者提供的「多收多貸」貸款服務,讓小攤主、個體戶也能通過手機1秒貸款。僅僅6個月,已經有超過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在科技的助力下,金融服務首次規模化觸達了這批最小微的線下經營者群體。
與大企業滿額貸款慢慢使用不同,小微經營者更為精打細算,為了節省利息,只有必要時才申請貸款,並且儘快還款,有需求再貸,「小、急、短、頻」的特點明顯。網商銀行數據顯示,線下小微經營者筆均貸款金額僅7615元,平均資金使用時長為50天,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卻達到35%。目前,網商銀行的線下小微經營者貸款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2個省342個城市。
小商家很講信用 不良率僅0.78%
無擔保、沒抵押、缺風控數據,是阻礙傳統金融方式服務線下小微商家最重要的原因。用「碼」實現線下商家的網際網路化後,網商銀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突破了這些限制,徹底改變金融風控模式。
針對線下小微經營者,網商銀行創建了多套針對性風控措施,能有效識別經營屬性、判斷交易有效性、預測商家經營能力。人工智慧,甚至能夠在1秒鐘內通過轉帳關係鏈判斷出是個人還是個體經營者,排除虛假交易,並在支付數據基礎上結合商圈人流、同類商家經營狀況等綜合緯度,給用戶一個最合理的授信額度。
截止11月底,網商銀行線下經營者貸款的不良率僅0.78%,99.15%的商家都能做到按時還款。
「傳統的信貸風控理念往往先把人預設為壞人,但網商銀行從不預設任何一個壞人,我們把每個人首先看成是好人,然後用大數據的風控技術把其中少數的『壞人』挑出去。」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表示,這也是網商銀行能夠在短短半年服務這麼多線下小微商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