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歲的張師傅是杭州市西湖區一位提供上門維修空調服務的個體經營者。來杭州4年,修理了近3000臺空調。11月一場大雨,杭州的氣溫驟降,找張師傅修空調的訂單一下子多起來。配件需要補貨,張師傅卻一下子籌不出這麼多錢來。這個時候張師傅一直使用的支付寶收錢碼幫上了忙。經常使用收錢碼收款,讓張師傅擁有了2萬元的「多收多貸」貸款額度,從網商銀行獲得了貸款。這筆款好似「及時雨」,讓張師傅抓緊了生意難得的爆發期,還上貸款後,算算帳還賺了不少。
網商銀行是由螞蟻金服(支付寶的母公司)發起成立的民營銀行。截至11月底,已經有超過155萬像張師傅這樣的「碼商」(通過二維碼做生意的商人)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
二線城市小商戶最活躍 6個月155萬小商家獲貸款
線下的小微經營者不用購置掃碼槍等機具,只要一張「碼」就擁有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入場券,路邊的包子鋪、菜市場的小攤主,小微經營者們形象地將自己稱為「碼商」。
「碼商」能享受到的不只是行動支付,還有以前只有大企業才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務。
今年6月,網商銀行依託支付寶的收錢碼平臺,推出專為線下小微經營者提供的「多收多貸」貸款服務,讓小攤主、個體戶也能通過手機1秒貸款。僅僅6個月,已經有超過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
網商銀行數據顯示,目前,網商銀行的線下小微經營者貸款服務已經覆蓋全國32個省342個城市,其中武漢、杭州的貸款戶數最多,且排名超過北上廣深。二三線城市的線下小微經營者對貸款的需求普遍旺盛,鄭州、蘇州、溫州、成都位列全國前十位。
筆均7615元,不良率僅0.78%「販夫走卒」很講信用
與大企業滿額貸款慢慢使用不同,小微經營者更為精打細算,為了節省利息,只有必要時才申請貸款,並且儘快還款,有需求再貸,「小、急、短、頻」的特點明顯。網商銀行數據顯示,線下小微經營者筆均貸款金額僅7615元,平均資金使用時長為50天,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卻達到35%。
從行業看,網商銀行服務的「碼商」主要以服務行業的經營者為主,其中服裝店、超市便利店、菸酒雜貨等零售商家佔19%,餐飲、教育、美容、維修、家政等純服務性商家達81%。
無擔保、沒抵押、缺風控數據,是阻礙傳統金融方式服務線下小微商家最重要的原因。用「碼」實現線下商家的網際網路化後,網商銀行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突破了這些限制,徹底了改變金融風控模式。
「傳統的信貸風控理念往往先把人預設為壞人,但網商銀行從不預設任何一個壞人,我們把每個人首先看成是好人,然後用大數據的風控技術把其中少數的『壞人』挑出去。」網商銀行行長黃浩表示,這也是網商銀行能夠在短短半年服務這麼多線下小微商家的原因。
網商銀行資深總監胡曉東表示。網商銀行及其前身阿里小貸,已經服務小企業10多年時間,積累了10萬多個指標體系、100多項預測模型和3000多種風控策略。截至11月底,網商銀行線下經營者貸款的不良率僅0.78%,99.15%的商家都能做到按時還款。
缺錢是常態?貸款幫助服務業提升
近年來,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不斷提升,但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仍然十分顯著。這其中很大原因就是服務業發展的不充分。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產業的產值佔GDP的51.6%,而發達國家第三產業的產值則超過70%。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認為,第三產業大量的個體戶、小企業得不到貸款的支持,是中國第三產業發展滯後的最重要的原因。
網商銀行則有望通過網際網路技術讓貸款惠及更多服務業的小商家。黃浩表示,網商銀行積累的服務線下小微經營者的經驗和能力也將向更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幫助在更大層面上解決線下小微貸款的難題。
業內人士預測,中國線下具有經營性質的小微商家及個體戶總量可能有1億戶,隨著行動支付的普及以及隨之而來的數據積累,隨著科技的進步以及科技平臺跟金融機構開放合作的加深,信息不對稱,小微企業貸不到款的現象會走向歷史嗎?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