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小企業最多利潤卻墊底,阿里系的網商銀行在下什麼大棋?

2020-12-24 和訊

  13/03/2019

  表揚或許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4.04億利潤,也不算什麼。三年內讓所有路邊攤都能貸到款,才是他們最大的夢想。

  文|封成

  編輯|強家宏

  LUMING LAB 出品

  每年三四月份,密集發布的銀行年報總是給財經媒體和大眾自媒體貢獻了大量的話題。財經媒體看的是門道,他們關注的是諸如「宇宙行工行的極限在哪裡?」,諸如「零售之王招行是不是依舊是一匹黑馬?」等一系列略帶專業性質的問題。頭條自媒體則更為關注熱點,通過小學生都會做的除法,炮製出一篇又一篇標題類似於「日賺10億,工行才是祖國驕傲」這樣的爆款文章。

  就這樣一個中國各大銀行集體展示利潤肌肉的傳統舞臺上,這幾年卻出現了一些新鮮血液。出身於網際網路的一大批民營銀行也紛紛加入到這場展示之中,其中無外乎脫胎於阿里的網商銀行和依附於騰訊的微眾銀行最為人所關注。

  然而,當這些已經享譽海內外的中國網際網路巨頭們,開始和作為經濟支柱的各大傳統銀行在他們的領地比身高的時候,才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傳統四大行動輒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的利潤讓他們望塵莫及。

  儘管今年各家的財報還未完整呈現,但已經發布的業績快報也毫無疑問地印證了這樣的現象。

  25家A股上市銀行的數據表現依舊亮眼,網際網路銀行們則有點不盡如意。微眾銀行還算是好的,至少利潤上已經來到了十億數量級,僅僅服務20萬小微企業就實現了14.48億的淨利潤,上升趨勢明顯。網商銀行的數據就有點尷尬,雖然服務了1500萬小微企業,但是淨利潤卻只有可憐的4.04億,連工行利潤的1%都不到。

  這樣的數據有點讓人摸不著頭腦。為什麼擁有1500萬小微企業客戶的網商銀行會在利潤榜上排名墊底,甚至和只有20萬小微企業客戶的微眾銀行都還相差一個數量級呢?這著實令人弔詭。

  小微困局

  要明白這樣的差異,就得先理解中國銀行(601988)業的發展現狀。經過不足半個世紀的發展,銀行已經發展成為中國經濟體系的中堅力量,是GDP的重要構成。在過去的20年發展過程中,伴隨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規模增長成為銀行的主要追求目標。

  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麥肯錫不斷在其每年發布的《中國Top40家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中提出相關觀點。最新一期報告中的相關陳述是這樣子的:

  從2015年到2017年,40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增長達10%,風險加權資產增長達11%;而整體收入增速僅為1.8%,稅前利潤增長為1%,經濟利潤下滑了32%,是典型的規模驅動型銀行。

  在傳統金融環境下,要追求規模的增長,無論是從風險控制還是資金體量的角度,大型企業自然成為了銀行資金去處的不二選擇。所以,研究中國市場的整體負債最先是集中在大企業端,而小微企業極難獲得銀行青睞來獲得發展資金。每個人都知道加槓桿能加快發展速度,但前提是先夠得上銀行的服務門檻。

  圖片來源:格隆匯

  近年來伴隨著經濟的整體發展,人民群眾的富裕和消費程度越來越高,增速放緩再加上飽受經濟效率質疑的銀行開始把目光盯向零售端以尋求突破。努力沒有白費,中國的負債開始向居民轉移,但是大家都明白這其中一個更為重要的因素是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房地產還是相對於銀行來說風險較為可控的產業,這是一個相對保值的抵押物。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間留下大量長尾小微企業的服務空白?既缺失完善財務指標,又沒有抵押物品,更不用談詳細的徵信數據。十多年前,「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上書總理,痛陳「農民真苦」、「農民真難」、「農民真危險」,引發中央關於「三農」問題的關注和討論。現在,小微企業也是面臨這樣的節點,「小微企業真苦」、「小微企業真難」、「小微企業真危險」。

  單純從規模增長的角度上來看,銀行並非主觀上不願意服務小微企業。客戶數目的增多,規模一定會增大。但是小微企業的經營性質決定了這卻不能給銀行帶來更高的利潤,因為其無法承擔大企業所能承擔的利息水平,同時其償債風險也在增大。

  這兩年在政策的傾斜下,一些銀行也在努力嘗試解決這個問題。以民生銀行(600016)為例。截至2017年末,民生銀行為609.34萬戶小微企業發放貸款餘額為3591.47億元(戶均不到60萬),並為592.42萬戶小微企業提供了多種形式的金融服務。貸款餘額和收益最穩定的房貸接近。

  平安銀行(000001)也開發出多種服務小微的形式,2018年,他們服務的小微用戶數達到了30萬。

  以四大行中的建行為例,根據2017年年報,建行更是向130萬小微企業提供了5.9萬億的貸款支持。

  但是翻看這些銀行財報,則會發現:凡是小微企業信貸業務比較集中的領域和行業,比如小製造業、批發零售業、居住餐飲業等,業績往往比較慘澹。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網商銀行擁有1500萬小微企業用戶卻只創造了4.04億利潤了。

  全球視野下,就算是公認的格萊珉銀行模式,也是帶著濃烈的公益色彩,盈利指標也並不好。所以,得承認這簡直就是一個世界級難題。

  思路轉變

  無擔保、沒抵押、缺風控數據,是阻礙傳統銀行服務小微企業最重要的原因。

  關於這些問題解決,得益於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思路轉變。傳統銀行總是謀求在小微企業本身尋求解決方案,因為群體規模巨大,之間的相似性又很少,這個進程推進極為緩慢。

  網際網路的網狀連接使問題的解決變得可能。比如,網商銀行就以「收錢碼」作為節點形成的巨大網絡,去挖掘求解有效合理的滿足新時代的風控策略。

  網商銀行資深總監胡曉東曾對這個探索過程有過相關關描述,「剛開始探索線下小微企業的貸款時,我們也心裡沒底。但隨著不斷的探索,我們發現線下小微經營者用上行動支付之後,能夠沉澱下來的部分數據維度甚至比線上電商還要豐富,再結合我們的風控能力和經驗,為他們提供貸款服務就有了基礎。」

  同時,AI等先進技術也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針對線下小微經營者,網商銀行創建了多套針對性風控措施,能有效識別經營屬性、判斷交易有效性、預測商家經營能力。人工智慧,甚至能夠在1秒鐘內通過轉帳關係鏈判斷出是個人還是個體經營者,排除虛假交易,並在支付數據基礎上結合商圈人流、同類商家經營狀況等綜合緯度,給用戶一個最合理的授信額度。

  網商銀行前行長黃浩針對風控曾有個形象比喻「傳統的信貸風控理念往往先把人預設為壞人,但網商銀行從不預設任何一個壞人,我們把每個人首先看成是好人,然後用大數據的風控技術把其中少數的『壞人』挑出去。」

  從更高的維度來看,這套風控模型的發展趨勢在於,從整體到個體,網絡中的每一個節點都能實現自身的「風險」控制。首先,對普通人來說,可以依據移動端形成的帳單詳盡數據來對個人的經濟風險進行把控。其次,用收錢碼得專屬經營帳單、大數據經營分析。網商有數,讓商家對自己的資金能夠全面了解,做到「心中有數」。接著,諸如網商銀行的金融服務提供商可以創建有效適用的風控模型。並且,積累的服務線下小微經營者的經驗和能力也向更多銀行等金融機構開放,有利於更大層面上解決線下小微貸款的難題。

  這簡直堪稱是普惠金融時代下風控模式的標準模版。

  2017年6月,螞蟻金服推出針對線下小微企業的「多收多貸」服務,只要用收錢碼收款,收到越多客人的付款,能貸款的額度就會越高,燒餅店、小賣鋪、街邊攤這樣的小商家也能方便地在網商銀行貸款。

  不到6個月,已經有超過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當年雙十二期間,網商銀行推出的「碼商金融狂歡節」,短短17天就有超過36萬碼商申請並獲得了貸款,超過209萬碼商開始使用商家專屬的現金管理工具「餘利寶」,活動總參與人數超過了1095萬。

  與大企業滿額貸款慢慢使用不同,小微經營者更為精打細算,為了節省利息,只有必要時才申請貸款,並且儘快還款,有需求再貸,「小、急、短、頻」的特點明顯。數據顯示,線下小微經營者筆均貸款金額僅7615元,平均資金使用時長為50天,6個月內貸款超過3次的經營者卻達到35%。網商銀行針對這個特點,提出了創新性的「310」模式,即三分鐘申請貸款,一秒鐘到帳和零人工幹預。

  從獲客到風控,再到產品創新,網商銀行一套組合拳打出後,效果立竿見影。截止當年11月底,網商銀行線下經營者貸款的不良率僅0.78%,99.15%的商家都能做到按時還款。而同期,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尤努斯創辦的格萊珉銀行償債率約為98%。

  初心

  回顧阿里巴巴近20年的發展歷程,像網商銀行這樣「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例子並不少見。無論是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樣銘記人心的口號,還是支付寶解決交易信任問題,再到阿里云為技術進階的瘋狂嘗試……阿里巴巴成功之路似乎給人一種無心插柳柳成蔭的觀感。

  網商銀行不過其中又一個鮮明的例子。馬雲此前在多個場合就表示,「中國和世界不缺銀行,但是缺創新型的,為小企業真正服務的銀行。在成立之初,他還許下願望,他的夢想是未來5年,網商銀行能服務1000萬家中小企業。

  如今,馬雲的這個夢想已經提前兩年,在2018年實現。現在承載他夢想的是新任行長金曉龍,而這個繼承者有了更大的宏願:三年內讓所有路邊攤都能貸到款。對此,他有自己的思考:這個體量微小但數量龐大的群體不應被忽視,他們的需求得不到解決,可能就會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現在的金曉龍已經習慣了在支付寶「碼商說」專區和他的客戶「親密接觸」,走近他們,傾聽他們的故事。他說「每天看著他們的留言,讓我們更堅定地知道自己做的事情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馬雲和網商銀行的初心和努力,最終換來了高層的讚許。在兩會上,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提到金融機構如何為民營和小微提供服務的時候,點名了:網商銀行、江蘇銀行、微眾銀行做得都不錯。「今年我們會繼續推廣普及這些經驗,支持民企和小微企業發展。」

  表揚或許對他們來說,不算什麼。4.04億利潤,也不算什麼。

  他們只是一直走在「用商業手段解決社會問題」的路上。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鹿鳴財經。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阿里系網商銀行開業 馬雲稱支付寶的對手是現金
    中新網杭州6月25日電(記者 趙小燕)阿里巴巴謀劃多年的網商銀行25日終於開業。儘管是在去年9月底被獲準籌建,但阿里籌備網商銀行其實可追溯到幾年前,按照螞蟻金服董事長兼CE0彭蕾的介紹,阿里幾年前就曾和浙江省政府、建設銀行聯手想做類似銀行,但因種種原因未得實現。
  • 網商銀行金曉龍:有信心完成今年2萬億信貸投放目標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魏倩)因發起包括六大行在內的100多家銀行參與的「無接觸貸款」助微計劃,阿里系的網商銀行再度進入聚光燈下,特別是這種合作方式得到了監管部門的鼓勵。18日,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就該項計劃以及網商銀行經營情況等話題接受了記者採訪。金曉龍表示,有信心完成今年全年2萬億元的信貸投放目標。
  • 盤和林:為何網商銀行打破了「麥克米倫缺口」?
    對於此,網商銀行4月22日剛剛上任的新任行長金曉龍表示,營收和利潤從來不是網商銀行在意的目標,網商銀行從成立之初就確定只做一件事——服務好小微企業,解決他們的痛點和問題。此外,金曉龍還表示即便是在利潤幾乎墊底的情況下,未來也依然要繼續當一家「傻子銀行」。
  • 螞蟻金服韓歆毅:網商銀行並不追求做大資產規模
    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孫忠)「網商銀行並不追求做多大的資產規模,希望可以作為一個平臺,變成連接小微企業以及金融機構之間的橋梁。」螞蟻金服副總裁韓歆毅在8日召開的第八屆上海新金融年會暨第五屆金融科技外灘峰會上對於網商銀行發展目標做出了展望。
  • 螞蟻金服副總裁韓歆毅:網商銀行不追求做大資產規模
    網商銀行不追求做大資產規模 在演講中,他以網商銀行「310模式」為例,在解決小微商家的融資難,融資貴方面,網商銀行已經趟出了新路,通過科技的助力,現在小微商家可以獲得貸款、理財、保險等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 五問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純網絡銀行到底怎麼玩
    一、誰是網商銀行目標客戶?       俞勝法說,網商銀行的客戶將不僅限於阿里的生態,但是,網商銀行必須要有客戶的數據。因此,初期還是會以阿里生態內的用戶為主要目標。比如,阿里電商上的小微企業,在天貓、淘寶購物的消費者。
  • 網商銀行半年給155萬小微商戶放貸 科技讓金融能規模化觸達線下小微
    「碼商」能享受到的不只是行動支付,還有以前只有大企業才能享受到的金融服務。今年6月,網商銀行依託支付寶的收錢碼平臺,推出專為線下小微經營者提供的「多收多貸」貸款服務,讓小攤主、個體戶也能通過手機1秒貸款。僅僅6個月,已經有超過155萬線下小微經營者獲得了網商銀行的貸款。
  • 最不賺錢的網商銀行,如何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的調查報告,報告顯示,螞蟻金服旗下網商銀行則成為最大的黑馬,其服務小微企業的相關數據在所有銀行中明顯領先:截至2018年末,累計放款2萬億元,其中2018年新增1萬億元;截至2018年末服務小微企業及個體經營者1227萬戶,截至目前已超過1500萬戶。在服務小微企業總數這個數據維度上,網商銀行高達其他已公布信息的民營銀行的20倍以上,約為建設銀行的5.5倍。
  • 掃碼即可得額度,網商銀行發票貸你值得擁有
    9月19日,網商銀行在全國9省(廣東、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陝西)上線了發票貸,,即用支付寶掃一掃,掃描一張增值稅發票,小微企業就可以獲得網商銀行的貸款。具體來說,小微企業用支付寶「掃一掃」增值稅發票左上角的二維碼,授權提供自己過往的稅務信息後,就可以查詢自己在網商銀行的貸款額度。
  • 這家沒有信貸員的銀行是什麼樣
    有APP沒網點、沒有信貸員、核心系統跑在「雲」上、放貸由機器和大數據決定而不是人……對網商銀行的描述裡有這樣一連串形容。它做的生意也跟傳統銀行不一樣。從投入產出的角度來看,傳統銀行更願意做大客戶,因為按照傳統的運作方式,獲取、維護一個大客戶與小客戶的成本相當,這20%的大客戶卻能給銀行帶來80%的收益。「我們希望做一家專注小企業的銀行。」
  • 微眾向左 網商向右:兩家純網絡銀行的「基本論」
    ,而對於騰訊來說,銀行是一塊新的空間,亟待探索]  阿里和騰訊可以說是中國兩家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一個統領電商、一個壟斷社交,在這樣的基因裡孕育出來的銀行天然不尋常。  相比來說,騰訊在網際網路金融領域積累甚少,目前旗下包括財付通、理財通兩大平臺,財付通為理財通提供底層支付服務,理財通更像是一個產品超市。  那麼,在金融圈涉水未深的騰訊為何需要一塊銀行牌照?  「單從業務模式來講,微眾不必然需要銀行牌照。」近日,微眾銀行董事長顧敏第一次主動接受媒體採訪時坦言。
  • 網商銀行業務模式:堅持小存小貸 全網絡化運營
    文/搜狐IT 張睿  9月29日消息,阿里巴巴小微金服發起籌備的民營銀行——「網商銀行」今日獲得銀監會批准。那麼網商銀行業務模式是什麼?將會以何種方式運營?小微金服方面為筆者解答了這些問題。
  • [獨家]網商銀行APP低調問世:暫只對部分小微企業開放
    此前,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對《第一財經日報》明確了網商銀行APP上線的時間點。本報記者發現,網商銀行APP已經低調於2016年3月16日正式上線。但是本報記者作為個人使用者在註冊環節受阻。無論是通過新用戶註冊還是通過支付寶帳戶登錄,APP均會顯示「目前只對部分小微企業開放,未來敬請期待。」字樣。
  • 網商銀行推出信任付 為小微企業提供帳期金融服務
    網商銀行推出信任付 為小微企業提供帳期金融服務 2016-04-25 11:46:4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蔣妍目前,信任付已經先期接入阿里巴巴集團旗下1688(B2B)平臺和阿里雲平臺,試運行一個多月以來已經為5萬家小微企業提供了服務,後續將逐步拓展至更多的平臺和場景中去。  讓信用成為「流動」的財富  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小企業,資金流動性都是命根子。尤其是小微企業,流動性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 網商銀行正式開業 「雲」上銀行服務「長尾」客戶
    作為國內首家將核心系統架構在金融雲上的銀行,基於金融雲計算平臺研發的銀行核心系統,讓網商銀行擁有處理高並發金融交易、海量大數據和彈性擴容的能力,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的優勢,給更多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 掃一掃發票就能獲得貸款,網商銀行新推「發票貸」背後的野心有多大?
    用支付寶掃一掃來掃描一張增值稅發票,小微企業就可以獲得網商銀行的貸款,這一新服務將在廣東、浙江等9省試行,一次性可覆蓋3000萬小微商家。此舉或將使得網商銀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數量再上一個數量級。據悉,網商銀行已經累計服務1700萬小微商家及個人經營者,這其中有80%從未從銀行渠道獲得過貸款。
  • 為啥現在開網商大會?馬雲今天把這事說清楚了
    「沒辦法,誰讓你把它搞大了,禍已經闖下了。」他這個擦邊球葷段子也是逗樂了不少人,但他也坦言,多少人的身家性命押在阿里巴巴平臺上,壓力挺大的。回顧12年前的第一屆網商大會,馬雲說,12年前沒那麼多手機,大會也沒那麼時尚,「都是看起來很土的人參加」。當時,他覺得很多人對電子商務的理解不夠,認為一年做五萬就很了不起,所以他辦網商大會,是要啟迪這部分人。
  • 網商銀行試水發票貸款 廣東、浙江等9省...
    「這一新服務將在廣東、浙江等9省試行,一次性可覆蓋3000萬小微商家。」網商銀行行長金曉龍稱,而在發票貸背後,該行打通了「稅務」這一大動脈。   據介紹,在使用這一新貸款方式後,9省小微企業的額度平均將大幅上漲3倍,其中有優秀稅務記錄的小微企業,在授權並提供稅務信息後,額度上漲會尤其劇烈,平均可上漲8-10倍。
  • 最前線|支付寶掃發票得貸款,網商銀行對小微企業推出「發票貸」
    9 月 19 日,網商銀行上線了一項新的小微企業貸款工具——發票貸款,小微企業用支付寶掃一掃發票即可獲得貸款。這一新服務將在廣東、江蘇、浙江、河北、河南、安徽、湖南、江西、陝西 9 省試行,一次性可覆蓋 3000 萬小微商家。
  • 浙江網商銀行將以純網際網路方式運營
    天津金城銀行、深圳微眾銀行、上海華瑞銀行、溫州民商銀行和浙江網商銀行成為我國首批試點的民營銀行。前4家銀行此前已經拿到監管部門的開業批覆。這家「純網際網路銀行」怎麼個「純」法,與線下銀行有何區別?昨天,網商銀行方面昨天首次正面回應這一問題。  網商銀行行長俞勝法表示,網商銀行是中國第一家完全跑在「雲」上的銀行,它的核心系統全部基於阿里自主研發的分布式架構的金融雲計算和OceanBase資料庫開發。金融雲的優勢在於,保持高效的同時,可以大幅度降低運營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