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B病毒可能會增加感染者的乳腺癌風險

2020-12-18 中國生物技術信息網

EB病毒可能會增加感染者的乳腺癌風險

來源:來寶網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6-08-11   今日/總瀏覽:1/1328


近日《EBioMedicine》期刊的一項研究顯示,根據細胞系和小鼠模型的研究結果,EB病毒(Epstein-Barr,又稱人類皰疹病毒4型)可能會增加感染者乳腺癌風險。

EB病毒能夠感染表達CD21受體的乳腺上皮細胞,導致細胞發生上皮間質轉分化,導致具有幹細胞特徵的乳腺上皮祖細胞增多。

此外研究顯示,在小鼠的異種移植乳腺上皮細胞模型中,EB病毒可以加速乳腺腫瘤的形成。

在接下來的研究中,如果這些研究結果得到進一步的證實,那麼EB病毒的疫苗將是降低乳腺癌和其他與EB病毒有關的癌症風險的努力方向。

「我們認為,年輕女性在青少年時期或稍後的時間裡感染了EB病毒,那麼乳腺上皮上皮細胞也是暴露於EB病毒中,並且會被感染,」該研究的高級作者哈佛醫學院的Gerburg M. Wulf醫生說道。「在大部分人中,可能不會造成這麼長期的影響,不過在有些人中,感染EB病毒後,病毒能改變細胞的代謝,而這些微小的改變可能在未來的幾十年中為乳腺癌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1/8的皰疹家族病毒可以感染人類,據估計,全世界有9/10的人感染EB病毒,其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感染者會發展為EB病毒相關的癌症,比如霍奇金病、鼻咽癌、胃腺癌、平滑肌肉瘤。之前有研究顯示,EB病毒感染與女性乳腺癌有相關性,目前對於其中的分子機制知之甚少。

「這項研究使得研發EB病毒疫苗變得更加明晰,這些疫苗可以保護兒童免招EB病毒感染,也防止EB病毒相關的惡性腫瘤的發生,」Wulf醫生說道。

相關新聞

相關焦點

  • eb病毒能治療好嗎 如何預防EB病毒感染
    在我們生活中,想必大家對於eb病毒感染還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EB病毒又稱人類皰疹病毒,是一種皰疹病毒。它主要感染人類口咽部的上皮細胞和B淋巴細胞。那麼,eb病毒能治療好嗎?eb病毒怎麼預防?下面來了解一下吧。eb病毒能治療好嗎可以治好的放心吧!
  • EBioMedicine:EB病毒或可誘髮乳腺癌
    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第四型)或可增加某些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相關研究或對於乳腺癌篩查及有效預防將帶來一定幫助。EB病毒是感染人類皰疹病毒家族8種病毒中的一種,同時其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病毒,是引發感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的原因;全世界有超過90%的人群都攜帶著EB病毒,而且大多數個體並未經歷感染所帶來的影響。
  • 什麼是eb病毒?感染eb病毒要怎麼治療?積極預防是重點
    說到eb病毒,可能大家都不太了解,這種病毒的感染會導致身體健康受到嚴重的損傷。
  • eb病毒是什麼 eb病毒有這些表現
    生活中若是不注意的話,很容易就會感染上疾病,尤其是在身體發育以及兒童時期是非常容易受到感染的。病毒是生活中非常常見的,但是你們知道eb病毒是什麼嗎?小編給大家講講eb病毒是什麼、eb病毒症狀以及eb病毒怎麼預防。
  • EB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EB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主要是避免接觸傳播。由於目前沒有有效的疫苗,所以對於EB病毒感染的預防措施,最關鍵的是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以及提高自身免疫力。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又叫「親吻病」,顧名思義,本病主要是通過接吻進行傳播,所以首先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親吻孩子,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EBV的感染。另外,還有研究表明,實行分餐具進食後,兒童的EBV感染率可明顯下降,因此這也提示了,要想有效預防EBV感染,除了減少親吻孩子,還應該做到專用餐具、專用水杯、菜桌上要準備公筷等。對於eb病毒感染的治療,主要是抗病毒治療及對症治療。
  • 親吻會導致EB病毒感染?小朋友容易「中招」的EB病毒是什麼?
    上皮細胞釋放病毒,感染局部B淋巴細胞,隨後,B淋巴細胞進入血液循環,造成全身感染,並引發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學改變。,這也是與成人相比,小朋友更容易感染EB病毒的原因。除了無症狀的隱性感染者,兒童感染EB病毒之後,通常會出現發熱、皮疹、食慾減退、肝脾腫大,以及全身淋巴結腫大等症狀
  • 較真丨服用降壓藥會增加感染新冠病毒的風險嗎?
    由此也就引發了一些猜測——降壓藥會不會增加感染風險? 2目前尚無證據證明降壓藥會增加高血壓患者感染病毒的風險。ACEI和ARB兩類降壓藥都可以增加ACE2在高血壓患者組織中的表達,理論上說,這會增加高血壓患者感染新冠病毒的機會。但目前發表的前期臨床觀察結果並未驗證以上推測。
  • JVI特別綜述:代謝症候群增加病毒感染所致重症風險
    當人體代謝紊亂時便會破壞體內免疫反應平衡,而病毒感染可進一步損害這些反應並加快代謝疾病的進程。雖然代謝症候群相關病症被認為是病毒感染程度增加的高危因素,但對代謝性疾病如何影響病毒發病機制的探索卻寥寥無幾。
  • 【反轉】ACE抑制劑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
    ACE抑制劑(例如纈沙坦,厄貝沙坦)是維持血壓平穩,降低心腦血管及腎臟不良事件風險、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的基礎治療藥物。許多患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在長期服用。疫情之下,有臨床建議提出對於新冠病毒感染者在堅持服用ACE抑制劑的情況下甚至可以考慮增加劑量至足量。這樣的意見是否準確,ACE抑制劑到底是潛在的有效藥物還是危險因子?來自紐奧良公共衛生學院的詹姆斯·迪亞茲給出了與目前臨床意見相反的見解,ACE抑制劑有可能增加新冠病毒感染風險,這一假設發表在近日的Journal of Travel Medicine上。
  • 專家談喀什疫情:無症狀感染者比例增高有利於治療,但控制病毒傳播可能會增加難度
    姜慶五對「新疆喀什164例無症狀感染者中,如果青壯年較多,是否治癒率也會增高?」進行了解答。姜慶五:是的,可以這樣理解。無症狀也是(新冠肺炎)症狀的一種表現,只是症狀很輕,不被察覺出來。如果無症狀比例增高,有利於治療。但無症狀也帶來另外一些麻煩,因為它們是一個傳染源,它同樣能夠把病毒傳播出去。有症狀很容易被察覺,能被管理起來。如果無症狀比例很高,對於控制病毒傳播可能會增加難度。
  • 兒童EB病毒感染不容忽視
    EB病毒感染的程度,與孩子的抵抗力有關 EB病毒是1964年由Epstein及Bar從非洲兒童惡性淋巴瘤的細胞培養中首先發現,故命名為EB病毒。 被EB病毒感染的兒童,其臨床表現,程度的輕重,與孩子的自身抵抗力有很大關係。
  • 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由EB病毒感染引起,經口為主要傳播途徑
    導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多為急性自限性疾病。通常情患者可能會出現不規則發熱,咽痛和淋巴結腫大等現象,大多數的患者是可以自愈的預後良好,極少數症狀反覆出現或持續存在發生慢性活動性EB病毒感染,如果本身患有免疫缺陷,預後更差。
  • 長期雌激素-孕激素治療增加女性乳腺癌風險
    長期雌激素-孕激素治療增加女性乳腺癌風險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4 15:26:02 英國諾丁漢大學Yana Vinogradova團隊研究了使用激素替代療法與乳腺癌風險的相關性。
  • 乳房查出小葉腫瘤後,會增加多少乳腺癌風險?|小葉腫瘤|LCIS|乳腺癌...
    我們知道LCIS會增加被診斷患有乳腺癌的風險。儘管如此,醫生還不確定LCIS會增加多少乳腺癌風險。一項研究表明,在LCIS診斷後的前6年,乳腺癌風險每年增加約2%。該研究還發現,在LCIS診斷後接受預防性激素治療的女性不太可能被診斷患有乳腺癌。
  • 鼻咽癌患者 與EB病毒感染相關
    鼻咽癌患者 與EB病毒感染相關發布時間: 2014-08-28 09:55:46   |  來源: 廣西新聞網   |  責任編輯: 郭洪濤   第十三屆國際EB病毒雙年會在廣州召開。對於鼻咽癌的早期檢測,EB病毒篩查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鼻咽癌患者100%都與EB病毒感染相關,90%以上患者會顯示為EB病毒高抗體。  據介紹,EB病毒在人群中感染廣泛,根據血清學調查,我國3~5歲兒童中EB病毒VCA/IgA抗體陽性率達90%以上,這與我國兒童幼兒時期的生長環境有關。由於我國傳統的圍坐不分餐飲食習慣,EB病毒比較容易通過唾液傳播。
  • 止汗劑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嗎?
    英國科學家認為,在止汗劑中發現的鋁鹽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但他們針對這種推測的謹慎表示還需進一步研究。  此項研究提出,化學物質以機體自然雌激素的形式出現以影響患乳腺癌的風險,而且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是由鋁鹽造成的,一些止汗劑中鋁鹽達25%。鋁鹽能夠通過皮膚到達機體,並以雌激素的形式出現。
  • 最新研究發現,弓形蟲感染可能會增加大腦惡性腫瘤風險|神經膠質瘤|...
    剛地弓形蟲在全世界廣泛分布,人和許多動物都能感染,隨著養貓人群的增加,全世界有近三分之一的人群被感染,中國陽性感染率為5%—20%,部分地區高達30%以上。剛地弓形蟲是一種重要的機會致病原蟲(opportunistic protozoan),能夠感染並潛伏在大腦細胞中,形成弓形蟲囊腫。從上世紀20年代開始,醫生開始認識到如果女性在懷孕期間被弓形蟲感染,可能會導致嬰兒生病,在某些情況下還會導致失明、智力發育遲緩,甚至嚴重的腦損傷或死亡。
  • 用於乳房修復的脂肪填充,不會增加乳腺癌復發風險
    一些醫生想知道脂質填充是否會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或者復發的風險。2011年進行的研究表明,與從未進行過脂肪填充的女性相比,進行脂質填充的女性不太可能復發。2016年的一項研究增加了更多證據表明脂質填充不會增加復發風險。
  • 嗅覺喪失檢測有助於識別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探討了早期乳腺癌治療在2020年第1季度的延遲和變化。這項回顧性多中心隊列研究共納入了8397名符合條件的患者。根據報告,湖北及其他省份的診斷和手術數量大幅下降,特別是在2月份。此外研究團隊還觀察到,診斷和治療之間的間隔時間有所增加。作者得出結論,降低COVID-19傳播的措施延遲了癌症的治療,可能會增加復發的潛在風險。
  • 世衛組織:使用「免疫護照」或「無風險證明」,可能會增加傳播風險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周安娜新冠肺炎感染者痊癒後獲得抗體並且不會二度感染?世界衛生組織卻發出警告,認為"不存在任何證據"。當地時間4月25日,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一些國家的政府建議,檢測抗體之類的方式,可以作為'免疫護照'或'無風險證書'的基礎。但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從冠狀病毒中康復並有抗體的人可以避免第二次感染。"迄今為止進行的大多數研究表明,從感染新冠肺炎中恢復過來的患者血液中有抗體,但是其中一些人的抗體水平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