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罵人總是「匹夫,老匹夫」的,「匹夫」是啥意思?

2021-01-11 李四家常事12138

古人所說的「匹夫」,有三個含義。

最早,「匹夫」與「匹婦」相對,指「一對夫婦」中的男人。

逐漸,「匹夫」用來指非貴族,就是「平民」、「庶人」,有「微賤」之意。

再後來,「匹夫」用來罵人,意為「獨夫」,表示輕蔑。

「匹夫」這個稱謂何時有的呢?

有人說很早,會舉出《尚書.鹹有一德》中說過:「匹夫匹婦,不獲自盡,民主罔與成厥功。」

這在《尚書》中,歸為「商書」,是伊尹在商王太甲即位後告誡他的諫言。

不過清代大學者段玉裁說:「三代時《經傳》不見其字」,就是夏商周典籍中,沒見到有「匹」這個字。

應該說,段氏所講大致靠譜。

西漢景帝末年,魯王毀孔子舊宅,發現古文尚書,其中有《鹹有一德》一篇。司馬遷《史記》所引今文尚書中,亦有此篇。

《尚書》曾有《鹹有一德》是確定的。

問題在於,西晉永嘉之亂,造成大量古籍毀壞亡佚,其中也包括古文和今文尚書,留存下來的基本就是現在可以見到的《尚書》二十八篇。

東晉的時候,出了豫章內史梅賾獻「孔安國作傳的古文尚書」一事。此《尚書》,由於內容極其符合當時朝廷的統治需要,迅速被接受,並立為學官。

以後歷代,儘管不斷有質疑之聲,但均被帝王看好。唐代,孔穎達為其「正義」,就是現在看到的《尚書正義》版本。

直到清末,學者們才基本認定,此書的「傳」及其中許多篇,皆為偽造。

這部書中,有《鹹有一德》,亦被考證是偽造。

東晉的時候,有了「匹夫」「匹婦」之說,會不會更早?

學者們認為,「匹夫」「匹婦」一詞,要早到春秋戰國之前。

這是從「匹」字訓詁得出的結論。

《說文》曰:「匹,四丈也。從匸(xì)八。八揲(dié)一匹。」

許慎說,「匹」字本義,是四丈布帛。「匸」為「夾藏」義;「八」是「八揲」之會意;「揲」指「雙臂邊夾持邊計數」。

這意思是,古時人們丈量布帛,一邊伸展雙臂量布帛長度,一邊把量過的夾在臂下,量「八揲」,就是四丈了。

「四丈」叫「匹」,也有其道理。

古時,二丈布帛為一「卷」,現在仍是如此。「一卷」又稱「一端」。「一端」二丈,「兩」個「一端」,四丈,即為「一匹」。

所以,「匹」字從一開始,就既有「四丈」含義,又有「兩」或「兩端」含義。

「兩」,用於重量單位,也是因為兩個「黃鐘管」的粟粒,重二十四銖,才稱「兩」。

古人非常早的時候,因為觀測日月,而形成了日為陽月為陰的「陰陽」哲學。「陰陽」,亦即後來所說的「矛盾」。據於此,古人也對「夫婦」有了代稱。

段玉裁說:「凡言匹敵,匹偶者皆於二個成兩取意。凡言匹夫、匹婦者,於一兩成匹取意。兩而成匹,判合之理也,雖其半亦得雲匹也。」

他說:「馬稱匹者,亦以一牝一牡離之而雲匹,猶人言匹夫也。」

他說得很清楚,「匹」從偶合而來,但是可以分開說,比如「匹夫」、「匹婦」,也比如「匹馬單槍」的「匹馬」。

所以,「匹夫」,最早是指成年男人,後來又作為單個人的統稱,於是有了「平民」「庶民」之含義。

《左傳.桓公十年》:「匹夫無罪,懷璧有罪」,是一種表示身份低微的自謙。

《韓非子.有度》云:「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匹夫」指低賤的平民。

顧炎武《日知錄》所云:「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說即便「微賤」之人,對於國家興亡這樣的大事,也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古時,「匹夫」也用「匹士」代替。

《禮記.禮器》曰:「是故君子太牢而祭謂之禮,匹士太牢而祭謂之攘。」《疏》:「匹士,士也,……言其微賤,……故謂之匹也。」

「匹士」,就是低等的,非貴族的,屬於平民階層的「士」。

從「匹」包含的「低等」、「微賤」的含義,進一步引申出「輕蔑」之義。

《孟子.梁惠王下》載:「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

「匹夫之勇,敵一人者」,即「匹敵」一詞由來,也是「匹夫之勇」成語的由來。

《史記.淮陰侯列傳》:「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

這裡的「匹夫之勇」,不完全是「敵一人者」之義了。韓信對劉邦說項羽「此特匹夫之勇」,指其「不能任屬賢將」,包含有「獨夫」之義。

「獨夫」,亦稱「一夫」,即孤家寡人、獨斷專行、眾叛親離的統治者。語出《尚書.泰誓》,「獨夫」指商紂。

後來罵人的「匹夫」,往往就既有「匹夫之勇」的「微賤」之意,也有「獨夫」之意了。

相關焦點

  • 古人罵人總是罵「匹夫,老匹夫」的,「匹夫」到底是啥意思?
    當然了,還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裡的匹夫也是平民百姓的泛稱了,與罵人,侮辱沒有一點兒的關係了……網友回答:《孟子·梁惠王下》:「夫撫劍疾視曰:『彼惡敢當我哉!』此匹夫之勇,敵一人者也。」春秋時便已有貶義的匹夫,泛指莽夫,做事衝動不計後果的人。漢代孔融作《雜詩》:「昂昂累世士,結根在所固。呂望老匹夫,苟為因世故。」
  • 古代婚姻制度——「匹夫」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何謂「匹夫」?我們從平民百姓的視角探尋一下古代的「一夫一妻多妾制」。「常經馬嵬驛,見說坡前客。一從屠貴妃,生女愁傾國。是日芙蓉花,不如秋草色。當時嫁匹夫,不妨得頭白。」大意是,自從楊貴妃被賜死後,生女兒都怕生得太漂亮,如果當時楊貴妃嫁個匹夫,可以白頭偕老。當時人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何謂「匹夫」?《白虎通爵》:「庶人稱匹夫者,匹,偶也,與其妻為偶,陰陽相成之義也。」匹夫是泛指普通人,也就是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在婚姻制度上基本是遵循「一夫一妻制」的原則的。《論語正義》:「士大夫以上,則有妻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匹。
  • 匹夫與犧牲
    需要下註腳的,匹夫就是包不起二奶的窮鬼。媵,指隨嫁的人或物,無論男女都可以作媵。    那論語這段翻譯成大白話是這樣:達官貴人可以包二奶或幾個奶都行,窮人就不能享受這個待遇,只允許兩口子在一起扯事。娶不到老婆和嫁不出去的孤家寡人,都得嚴格地匹著。
  • 《匹夫》「豹子堂」片段曝光 匪幫傳奇呼之欲出
    《匹夫》「豹子堂」片段曝光 匪幫傳奇呼之欲出     青年導演楊樹鵬新作《匹夫》繼公布先導海報後,以獨特熱血風格獲好評,也在網上引發熱議。
  •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按照過去的考查方式,給出上句「三軍可奪帥也」,大家不假思索,就能接出下句「匹夫不可奪志也」。換成理解的考查方式,就寫不出來了。恐怕,你對這句話只是機械記憶,你根本沒理解這句話,或者理解錯了。     關鍵在「奪」字。「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大部分人對「奪」字的理解是錯誤的。
  • 《匹夫》公映引稱讚 被評「那麼狠 那麼野」
    李子雄等各路大牌強力助拳的匪幫傳奇電影《匹夫》全國盛大公映,打響了五一檔第一槍,向觀眾揭開了神秘的面紗。而《匹夫》首映幾小時後便大獲各方好評,搜狐副總裁劉春觀影后在微博贊道:「為了那麼帥那麼野的土匪黃曉明,為了那麼瘋那麼野的二姐張歆藝,為了那麼好那麼野的二掌柜張譯,為了那麼壞那麼野的偵緝隊長高群書,我怎能不交口那麼狠那麼野的電影《匹夫》呢?」——劉春的到位點評也道出了《匹夫》被稱讚的幾個亮點。
  • 匹夫說我生來驕傲是什麼意思 出處及含義詳解完整版
    匹夫說我生來驕傲完整版分享!最近抖音上、微博上,都非常流行一句話:「匹夫說我生來驕傲」。這樣的句子略帶傷感,引起很多網友的情感共鳴,一時之間受到很多人的歡迎。來看看具體內容吧!匹夫說我生來驕傲出處是哪裡  這句話是出自於網易雲音樂裡的一段音樂熱評,是網友「梓妍醬」對封茗囧菌演唱的歌曲《去你妹的撩妹》的評論。
  • 三國與論語: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
    《論語·子罕》: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此話的含義是軍隊的首領可以被改變,但是男子漢(有志氣的人)的志向是不能被改變的。孔子告訴我們一個人應該要有堅定的信念,矢志不渝。面對諸多挑戰,沒有一點「志氣」充盈胸中,是萬不能支撐過去的。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我們一起探究三國人物是如何踐行孔子這思想的。
  • 匹夫真的能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睡前學個習潮州韓文公廟碑蘇軾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為。故申、呂自嶽降,傅說為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
  • 《論語》十二則教案/原文賞析,子曰: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
    15這個數,在古人看來,十它是一個整數,五它就是一個零數。所以在古時候整數和零數之間都用一個「有」字來連接的。15歲的時候把精力都投身於學習的這件事兒上。三十而立:三十的時候明白了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懂得了這些規矩,按照社會上這些規矩立身行事。
  • 告訴你什麼叫做「匹夫見辱,拔劍而起」,大孟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但大孟還是依然如故,該喝酒喝酒,該罵人罵人,別人要說他,他還是那句話:「你管得著嗎?我就是這性格!」如今,與大孟闊別也已有幾年了,也不知道大孟現在的近況如何,是否有所收斂,還是依舊是那種江湖痞子的性格。但我總覺得,人而為人,總要知道禮義廉恥,總要懂得溫良恭儉讓,不然,與禽獸何異?
  • 十二星座熱血排行榜,若有不平,匹夫一怒
    雖然說「匹夫一怒,血濺五步」這樣的行為太過誇張,不過也不能全然溫溫吞吞,步步忍讓,委曲求全。禮儀從來都是基於相互的尊重,倘若沒有了尊重的基礎,那麼便要直截了當的表現出血性來。要這世上兇惡的人都知道,從來沒有人可以隨便欺負,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 何以「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何以「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
  • 《論語·子罕第九》「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第二十五章;「「不忮不求,何用不臧?」」第二十六章
    抱歉,剛才因為有事不方便參加,不過大家的討論我都一直在看,剛才這個「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也」,這一章大家討論的也挺好,兩位老師的總結我都很同意。稍微補充一點自己的想法,要強調一下的是,這章不只是在強調「志」本身,而是強調這個志向的一個特點,這個特點就是,任何的人其實從根本上來說,任何外部的環境都沒法改變人的心志,要改變人的心志只能是自己。
  • 霸道總裁小說推薦:我寧願嫁入匹夫草草一生,也斷不入豪門半步!
    當他下定決心把池小小捆在身邊,池小小卻告訴他「我寧願嫁入匹夫草草一生,也斷不入豪門半步!」於是,在外人眼裡不近女色,冷酷無情的大總裁開始了他的追妻之路........
  • 罵人話,還是我中華上國源遠流長,多姿多彩啊!
    也有罵匹夫的,初指平頭百姓。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意思是人人有責,老百姓也得照顧天下興亡。後來應該是引申成「這傢伙」的意思了,有點兒英語裡fellow的意味,小覷對手。評話裡常用「這老匹夫」泛指「老傢伙」。《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罵王朗:「蒼髯老賊, 皓首匹夫 」!
  • 三國最著名的十句罵人名言,句句不帶髒字,噎死人不償命
    古人云: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因為是文白結合,書中也留不少經典的罵人之語。雖說的罵人之語,但是它們不帶髒字,句句是噎死人不償命,值得一提的是,下面10句罵人名言中,曹操一人就貢獻了6句。1、曹操罵袁紹:豎子不足與謀袁紹集結十八路諸侯將董卓打敗,從洛陽逃到長安。所謂:宜將剩勇追窮寇。
  • 朱元璋大怒:匹夫你敢替朕犒賞三軍,等死吧!沈萬三終歸難逃厄運
    帝怒曰:「匹夫犒天子軍,亂民也,宜誅。」如此看來,沈萬三替朱元璋修南京城這事不假,本來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見好就收就得了,可是他萬萬不該提出替皇帝犒賞三軍,天子的部隊豈是普通富翁就可以隨便犒賞的嗎?這風頭搶到朱元璋頭上了,那必須沒有好果子吃啊!
  • 唐朝的文人罵人很文雅
    所以,罵人話是剛需。 唐朝的罵人話,歸結起來就五種:鄉下人(田舍漢)、獠、賊、豎、狗輩。 下面我詳細講一下五種罵人話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