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抒發對作者對隱居環境的迷戀

2020-12-23 雪雪說文化

《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唐詩中尋訪類的詩歌很多,其結構行文大致相同,但丘為此詩卻構思巧妙、獨闢蹊徑,不失為同類作品中的佳篇。詩中記敘了詩人尋訪隱逸高人而不遇一事,詩人並未因不遇而沮喪,卻轉而從欣賞山中美景中體味到隱逸的高雅志趣,繼而抒發了自己乘興而往、乘興而歸的愜意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本詩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來理解。從開頭到「差池不相見,勉空仰止」可以看做第一部分,寫「尋隱者不遇」的經過。其餘為第二部分,這部分詩人欣賞山林美景,抒發隨性而為的雅致。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寫出隱者居所的位置,「絕頂」、「三十裡」,突出上下落差之大、尋訪路途遙遠,也側面表現出詩人對隱者的尊敬和仰慕之情。「直上」,寫山路險峻,突出詩人不畏辛勞前去尋訪。三、四句寫敲門無應答,透過窗子只見桌几,隱者卻毫無蹤跡。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尋隱者不遇,詩人推測其行蹤——不是乘車出遊就是到水邊垂釣去了吧!「柴車」,形容車的簡陋,突出隱者安貧樂道的胸懷。「差池不相見,勉空仰止」,來得真是不巧,沒有見到心中尊敬的隱者,殷勤到此處只能空留對他的仰慕之情了。

「龜勉」照應首、二兩句所寫的路途遙遠、艱難,寫出了詩人心之所誠。「空」字透露出希望落空的失望感,按照常理,接下來就應該寫懊惱失落的心情或者到此為止了。路途難行,心誠而訪,見不到隱者灰心失望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詩人點到為止,空落的心情剛剛流露出一絲便被欣賞隱居雅景的欣喜取而代之了。下半部分他沒有寫懊喪、失望的心情,而是借描繪隱居美景,抒發了自己乘興來去的喜悅心情。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山中小雨初停,綠草經過新雨的洗滌顯得更加翠綠奪目,風蕩著松林,將陣陣浪濤般的沙沙聲送進了窗戶。尋人不遇,詩人並沒有失望,在山林中脫於塵世的美景觸動了他的心靈,詩人轉而體會到了林中問景的妙處。來到這愜意幽靜的絕塵山林中,草香、松濤滌蕩著詩人的身心,使他感到分外滿足。即便沒有遇到仰慕的隱者又有何妨?這隱居的景致中不也可見隱者風度之一斑嗎?雖然說沒有賓主酬答之意,卻正好藉此行此景領悟出清靜的道理。

詩人的心情由失落變得滿足,最後一句詩人化用「雪夜訪戴」的典故,進一步抒發自己「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愜意心情。綜觀全詩,詩人寫「尋西山隱者不遇」,本來歷經艱辛到達隱者「絕頂」處的居所卻不見隱者蹤跡,心情不免落落寡歡,但詩人卻超出意料之外,借著「不遇」而欣賞山中景致,進而突出隱者的日常生活和性格志趣,盡情地抒發了自己曠達不羈的胸懷。本詩構思精妙,獨具匠心,在同類詩作中獨樹一幟。

相關焦點

  • 學詩計劃|《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詩君好,我記得《唐詩三百首》裡還有一首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詩題只差兩字,兩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呢?很好,讀詩就應該這樣善於比較。同為尋訪隱者而不遇,兩詩都善於通過側面描寫來體現隱者的高逸形象。其異者是,丘之《尋西山隱者不遇》為五言古詩,共有十六句,所以描繪可以更細緻,抒情可以更淋漓。
  • 小學閱讀必考:《尋幽居不遇》和《尋隱者不遇》是同一作者寫的嗎
    如第一點表達為失望,第二點表達為希望隱居等,應當給滿分。注釋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 長壽的人必定心態好,讀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從考進士就可以看出他是個鍥而不捨、心態極好的人,考不上,再考,再考不上,再考,實在考不上,就回山裡再讀,考中那年已經四十多歲了,與王維、劉長卿關係甚好,其詩以山水田園為題材,代表作就是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
  • 丘為的五言古詩之尋西山隱者不遇
    尋西山隱者不遇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min)勉空仰止。這首詩的作者是丘為。丘為,唐代詩人,嘉興人。善詩,與王維、劉長卿等友善,時相唱和。他的作品大多為五言格律詩,格調清幽淡逸,多寫田園風景。詩文大意:高山絕頂上有一座茅草小屋,我為了尋訪隱者而攀登三十裡的路程來到這裡。然而敲門卻不見童僕的回應,窺看之後發現裡面空蕩蕩的只有几案。
  • 唐詩三百首 | 尋隱者不遇
    【簡介】《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注釋】⑴尋:尋訪。
  • 丘為一首經典的唐詩,構思巧妙,新穎別致
    丘為蘇州嘉興人。玄宗天寶二年(743)登進士第,累官太子右庶子,卒時年九十六歲。同王維、劉長卿友善。孝敬繼母聞名於世。為人謙遜有禮。其詩多為五言,大致寫田園風物。原有集,已佚,《全唐詩》存其詩十三首,《尋西山隱者不遇》是其中最負盛名的一首,全詩如下: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扣關無僮僕,窺室惟案幾。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
  • 【跟著公號學詩詞】尋隱者
    「雲深不知處」,白雲飄忽不定,自由瀟灑,這不正是自己仰慕而不可得的境界麼?山靜而雲動,山剛而雲柔,雲山之間,便自有動靜合宜、剛柔相濟之美。 以人之常理,苦尋而不遇,則心或焦灼,或失落,多少會有波瀾。然而詩人卻不著一情感語,只是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似乎古井無波。然細繹之,則詩人微瀾仍可一見。
  • 一首詩寫盡隱者的灑脫和風骨,賈島《尋隱者不遇》深度翻譯和賞析
    【題解】這首詩的情節是寫訪隱者不遇,表露出詩人對隱者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以白雲深贊其高潔,以蒼松顯其風骨;欽慕而不遇,則突出了詩人悵惘之情從造型的遞變,映襯出作者的感情與物轉移。詩中隱者採藥為生,濟世活人,作者對他有高山仰止的飲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意。【全詩】《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 小學生必背 | 《尋隱者不遇》:為什麼要讓孩子多學會一點東西?很多家長並不明白
    比如「鵝、鵝、鵝,曲項向天歌」;是抒情:「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還是抒發自己的志向?「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其實這些都是詩歌的描繪對象,正如古人說的:「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意思就是詩歌是人思想情感的表達,在心裏面就是人的情感意志,用語言表現出來就是詩歌了。
  • 如今嚮往隱居的人,還隱不隱得起?丨周末讀詩
    / /《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尋隱者」,即詩人去尋訪隱士。既然是隱居,那麼當然沒有明確地址,所以要去「尋」。且只有通過「尋」,才更能見出隱者居處之幽僻。而尋的結果,最好是「不遇」,不遇更讓人覺得隱士之神秘。這首五絕貌似再簡單不過,實則大有深意。除了題目的寓意之外,還有詩中的「松」和「雲」,與其說寫實,不如說隱喻。問童子的地點,或恰在松下,或不在松下,但寫詩時最好在松下,至少詩裡得有松。
  • 「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
    小編給大家介紹「古詩詞賞析」小學生必讀《江雪》《尋隱者不遇》《山行》第一篇:《江雪》作者:「唐」柳宗元全文: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環境是惡劣的,漫天的大雪,徹骨的寒意;力量是單薄的,孤零零的小船,孤單單的一人。但是,我自我保護著,穿蓑衣、戴笠帽;我孤膽堅持著,照樣的釣魚,照樣吟詩。於是,我們不僅看到了一幀雪景圖,更看到了一個戰士的形象。
  • 詩僧山中尋隱者,寫下一首唐詩,和賈島「尋隱者不遇」不相上下
    我們在唐詩當中經常能夠看到去尋訪世外高人那樣的古詩,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賈島筆下的《尋隱者不遇》。這樣的隱者很多都是高僧,比如李商隱的《北青蘿》就是尋訪世外高僧。又比如賈島的一首古詩也是如此,「僧敲月下門」,李涉的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也是和高僧交談之後才得出來的感悟。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古詩,同樣是寫詩人尋訪隱居高人。
  • 《三國志》作者陳壽之墓考尋
    [1]鄉野老農對傳說中都尉娘墓的解說和曹雪佺對都尉娘墓的考證,引發筆者的深入思考:在中國古代以男性為主導的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思想深入人心,男尊女卑普遍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從古時民族風俗、民間禁忌、鄉規民約、社會環境來分析,古代女子以軍功當上都尉,統帥兵卒無疑比登天還難,不可置信。《魏略》:「其嫁娶之法, 女年十歲, 已相設許。婿家迎之,長養為婦。」
  • 古人隱居十六觀
    《隱居十六觀》圖冊作於1651 年,是陳洪綬逝世前一年的作品,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16 幀表現隱居生活的白描人物畫,各有用典,當中援引了莊子、劉辰翁、蘇軾、陶淵明、班孟、宗炳、孫楚、魏野、李白、魚玄機等人的詩文事跡。以隱士生活中的十六件事,暗含儒釋道的隱逸理念,也是作者的生活心境的寫照。
  • 離杭州35公裡隱藏一處世外桃源,「富春山居圖」作者曾在此隱居
    2020年4月19日,穀雨,驅車三十餘公裡來到富陽城外的黃公望隱居地遊覽,這裡山青水綠,竹林清幽,是周末踏青郊遊的好地方,從家裡出發也就半小時車程,非常方便,不過今天天氣不佳,在高速上大雨傾盆。約10:30進入景區,現在免門票,到14:30齣,遊覽時間大約4小時。
  • 望海潮-題蘇州西山
    太湖中島,西山秀麗,三江既入波煙。峰塢谷溝,泊灣港汊,人文野趣田園。縹緲眺峰嵐。古剎清幽地,音梵鍾傳。復嶺重岡,民居幢幢、畫中觀。注:蘇州西山,又名洞庭西山,位於蘇州古城西南40多公裡的太湖之中,南北寬11公裡,東西長15公裡,面積82平方公裡,是我國淡水湖泊中最大的島嶼。西山歷史悠久,勝跡眾多。三山島曾出土1萬年前舊石器和古動物化石,把太湖流域的歷史推前到舊石器時代。相傳夏禹來此治水,「三江既入,震澤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