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唐詩中尋訪類的詩歌很多,其結構行文大致相同,但丘為此詩卻構思巧妙、獨闢蹊徑,不失為同類作品中的佳篇。詩中記敘了詩人尋訪隱逸高人而不遇一事,詩人並未因不遇而沮喪,卻轉而從欣賞山中美景中體味到隱逸的高雅志趣,繼而抒發了自己乘興而往、乘興而歸的愜意和對隱逸生活的嚮往之情。
本詩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來理解。從開頭到「差池不相見,勉空仰止」可以看做第一部分,寫「尋隱者不遇」的經過。其餘為第二部分,這部分詩人欣賞山林美景,抒發隨性而為的雅致。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寫出隱者居所的位置,「絕頂」、「三十裡」,突出上下落差之大、尋訪路途遙遠,也側面表現出詩人對隱者的尊敬和仰慕之情。「直上」,寫山路險峻,突出詩人不畏辛勞前去尋訪。三、四句寫敲門無應答,透過窗子只見桌几,隱者卻毫無蹤跡。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尋隱者不遇,詩人推測其行蹤——不是乘車出遊就是到水邊垂釣去了吧!「柴車」,形容車的簡陋,突出隱者安貧樂道的胸懷。「差池不相見,勉空仰止」,來得真是不巧,沒有見到心中尊敬的隱者,殷勤到此處只能空留對他的仰慕之情了。
「龜勉」照應首、二兩句所寫的路途遙遠、艱難,寫出了詩人心之所誠。「空」字透露出希望落空的失望感,按照常理,接下來就應該寫懊惱失落的心情或者到此為止了。路途難行,心誠而訪,見不到隱者灰心失望也在情理之中。但是詩人點到為止,空落的心情剛剛流露出一絲便被欣賞隱居雅景的欣喜取而代之了。下半部分他沒有寫懊喪、失望的心情,而是借描繪隱居美景,抒發了自己乘興來去的喜悅心情。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山中小雨初停,綠草經過新雨的洗滌顯得更加翠綠奪目,風蕩著松林,將陣陣浪濤般的沙沙聲送進了窗戶。尋人不遇,詩人並沒有失望,在山林中脫於塵世的美景觸動了他的心靈,詩人轉而體會到了林中問景的妙處。來到這愜意幽靜的絕塵山林中,草香、松濤滌蕩著詩人的身心,使他感到分外滿足。即便沒有遇到仰慕的隱者又有何妨?這隱居的景致中不也可見隱者風度之一斑嗎?雖然說沒有賓主酬答之意,卻正好藉此行此景領悟出清靜的道理。
詩人的心情由失落變得滿足,最後一句詩人化用「雪夜訪戴」的典故,進一步抒發自己「乘興而行,興盡而返」的愜意心情。綜觀全詩,詩人寫「尋西山隱者不遇」,本來歷經艱辛到達隱者「絕頂」處的居所卻不見隱者蹤跡,心情不免落落寡歡,但詩人卻超出意料之外,借著「不遇」而欣賞山中景致,進而突出隱者的日常生活和性格志趣,盡情地抒發了自己曠達不羈的胸懷。本詩構思精妙,獨具匠心,在同類詩作中獨樹一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