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天】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尋仙夢,希望有朝一日能碰到鶴髮高人,並得到指點。老神仙、大隱士在哪?很多人腦海中都會出現高山之上、雲海深處、行蹤不定的想像。
今天要學的就是一首讓人耳熟能詳、充滿「仙」氣的唐詩。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詩君授業】
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蒹葭。
「松下」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古者,「歲寒三友」為高潔之象徵,隱者多喜之。而松,乃「歲寒三友」之首。傍松結茅,以松為友,隱者高逸貞潔可知。
「松下問童子」,語意平淡,雖是詩中唯一之問,卻只交代問之地點與對象,而絲毫不及問之內容,是要通過童子之答來顯現罷了。
詩之最妙處,即在於隱其問而著其答。李鍈《詩法易簡錄》說得精彩:「一句問,三句答,寫出隱者高致。」
詩人何以如此布局呢?試推繹之。詩人讚美隱者,著力凸顯隱者的高逸形象,故詩中極力隱去自己,抑己而揚人。
在童子之答中,詩人(以及讀者)不自覺地沉入想像之中,隱者之仙風道骨、高逸脫俗之態便恍在眼前矣。「採藥」,正是神仙之事,或濟世而救人,或服藥以延年,隱者之高風雅懷可見。
「只在此山中」,青山不動,青山不老,與青山同在,不正是一切隱者的追求?「雲深不知處」,白雲飄忽不定,自由瀟灑,這不正是自己仰慕而不可得的境界麼?山靜而雲動,山剛而雲柔,雲山之間,便自有動靜合宜、剛柔相濟之美。
以人之常理,苦尋而不遇,則心或焦灼,或失落,多少會有波瀾。然而詩人卻不著一情感語,只是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似乎古井無波。然細繹之,則詩人微瀾仍可一見。
「松下問童子」,問中深含仰慕與希冀;「言師採藥去」,希冀頓轉為失望矣;「只在此山中」,又起希望之光;「雲深不知處」,飄渺無端,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惟餘悵惘失落矣。問答之間,瀾起波伏,曲盡人情。
詩君好,我記得《唐詩三百首》裡還有一首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詩題只差兩字,兩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呢?
很好,讀詩就應該這樣善於比較。同為尋訪隱者而不遇,兩詩都善於通過側面描寫來體現隱者的高逸形象。其異者是,丘之《尋西山隱者不遇》為五言古詩,共有十六句,所以描繪可以更細緻,抒情可以更淋漓。
賈詩為五絕,短短四句,必須講究含蓄蘊藉,留深遠餘韻。當然兩者最大區別在於,側寫隱者,丘詩全以目察,賈詩純以耳聞;丘詩藉察以會心。賈詩因聞而悵惘,嚮慕之心如雲在青山,久久難去。
是的,賈島做過和尚。我簡單介紹下賈島吧。賈島,字閬仙,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19歲開始四處雲遊,因推敲之故為韓愈賞識。後雖還俗,但仍不喜與常人往來,所結交的多為塵外之士。所以其詩多寫隱者,此詩即為其代表作。
大師姐:作詞一首。
點絳唇
久罷琴歌,不知吟苑春來早。數弦清調,一卷情多少!
前代遺音,時代新聲嫋。酬君稿,一懷幽草,直待與詩老!
龔師兄:作詞一首。
水調歌頭•寄恩師方牧教授
謝草滿池綠,對酒句新成。舉杯借問、無限光景向誰生。君自吹簫月下,我在飛鴻夢裡,怨鳥太叮嚀。欄拍百千遍,雨隔十年燈。
雲槎泛,歸去也,到蓬瀛。徵塵撣了、相識還有故山青。忍見霜華添鬢,卻道濤聲依舊,揮墨記詩情。多少伶俜事,一笑付鷗盟。
蘭師兄:書法一幅。
【每天加兩首,更上一層樓】
尋西山隱者不遇
丘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
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今天要曬的是學詩四班和五班詩友的作品。
沅江秋早
無念
一念心湖載一愁,
沅江不渡幾橫舟。
紅衣佇立待卿至,
不見天使水悠悠。
無題
逗豆兒
兩載扁舟求索客,
喧囂豈敢忘書茶。
詩文且讀當為樂,
再攪漣漪一季花。
學詩計劃|《更漏子》:梧桐樹,三更雨
學詩計劃|《江上別李秀才》:與君俱是異鄉人
學詩計劃丨《劍客》:十年磨一劍, 霜刃未曾試
來源:新華網浙江頻道原創出品
誦讀:孫越
聲音:範雨婷 馬江
編輯:金婭倩 白璐 董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