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公號學詩詞】尋隱者

2021-02-19 共產黨員

【第64天】

 

很多人心裡都有一個尋仙夢,希望有朝一日能碰到鶴髮高人,並得到指點。老神仙、大隱士在哪?很多人腦海中都會出現高山之上、雲海深處、行蹤不定的想像。

 

今天要學的就是一首讓人耳熟能詳、充滿「仙」氣的唐詩。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採藥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詩君授業】

 

熱烈掌聲有請我們今天的詩君—蒹葭。

【詩君說】

 

「松下」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古者,「歲寒三友」為高潔之象徵,隱者多喜之。而松,乃「歲寒三友」之首。傍松結茅,以松為友,隱者高逸貞潔可知。

 

「松下問童子」,語意平淡,雖是詩中唯一之問,卻只交代問之地點與對象,而絲毫不及問之內容,是要通過童子之答來顯現罷了。

 

詩之最妙處,即在於隱其問而著其答。李鍈《詩法易簡錄》說得精彩:「一句問,三句答,寫出隱者高致。」

 

詩人何以如此布局呢?試推繹之。詩人讚美隱者,著力凸顯隱者的高逸形象,故詩中極力隱去自己,抑己而揚人。

 

在童子之答中,詩人(以及讀者)不自覺地沉入想像之中,隱者之仙風道骨、高逸脫俗之態便恍在眼前矣。「採藥」,正是神仙之事,或濟世而救人,或服藥以延年,隱者之高風雅懷可見。

 

「只在此山中」,青山不動,青山不老,與青山同在,不正是一切隱者的追求?「雲深不知處」,白雲飄忽不定,自由瀟灑,這不正是自己仰慕而不可得的境界麼?山靜而雲動,山剛而雲柔,雲山之間,便自有動靜合宜、剛柔相濟之美。

 

以人之常理,苦尋而不遇,則心或焦灼,或失落,多少會有波瀾。然而詩人卻不著一情感語,只是淡淡而入,淡淡而出,似乎古井無波。然細繹之,則詩人微瀾仍可一見。

 

「松下問童子」,問中深含仰慕與希冀;「言師採藥去」,希冀頓轉為失望矣;「只在此山中」,又起希望之光;「雲深不知處」,飄渺無端,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惟餘悵惘失落矣。問答之間,瀾起波伏,曲盡人情。

  

【傳道解惑】


詩寶:

詩君好,我記得《唐詩三百首》裡還有一首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詩題只差兩字,兩者在寫法上有什麼不同呢?

 

詩君:

很好,讀詩就應該這樣善於比較。同為尋訪隱者而不遇,兩詩都善於通過側面描寫來體現隱者的高逸形象。其異者是,丘之《尋西山隱者不遇》為五言古詩,共有十六句,所以描繪可以更細緻,抒情可以更淋漓。

賈詩為五絕,短短四句,必須講究含蓄蘊藉,留深遠餘韻。當然兩者最大區別在於,側寫隱者,丘詩全以目察,賈詩純以耳聞;丘詩藉察以會心。賈詩因聞而悵惘,嚮慕之心如雲在青山,久久難去。

 

詩寶:

詩君,聽說賈島做過和尚?

 

詩君:

是的,賈島做過和尚。我簡單介紹下賈島吧。賈島,字閬仙,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19歲開始四處雲遊,因推敲之故為韓愈賞識。後雖還俗,但仍不喜與常人往來,所結交的多為塵外之士。所以其詩多寫隱者,此詩即為其代表作。

 

詩寶:

明白了,謝謝詩君!

 

【領學團鬥才】

 

大師姐:作詞一首。

 

點絳唇

          

久罷琴歌,不知吟苑春來早。數弦清調,一卷情多少!

前代遺音,時代新聲嫋。酬君稿,一懷幽草,直待與詩老!

 

龔師兄:作詞一首。

 

水調歌頭•寄恩師方牧教授

 

謝草滿池綠,對酒句新成。舉杯借問、無限光景向誰生。君自吹簫月下,我在飛鴻夢裡,怨鳥太叮嚀。欄拍百千遍,雨隔十年燈。

雲槎泛,歸去也,到蓬瀛。徵塵撣了、相識還有故山青。忍見霜華添鬢,卻道濤聲依舊,揮墨記詩情。多少伶俜事,一笑付鷗盟。

 

蘭師兄:書法一幅。

 

【每天加兩首,更上一層樓】

 

尋西山隱者不遇

丘為

 

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

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

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

差池不相見,黽勉空仰止。

草色新雨中,松聲晚窗裡。

及茲契幽絕,自足蕩心耳。

雖無賓主意,頗得清淨理。

興盡方下山,何必待之子!

 

遊園不值

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

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牆來。

 

【往期·公號讀者詩作精選】

 

名城夜雨

鄒永錫 

 

萬家燈火夜如晝,

笙歌偶起水靜流。 

最是無情三更雨,

點點滴滴惹離愁。

 

十六字令·畫 

原啟文

 

其一 

 

好似金秋照中華

人世間

仿佛建大廈 

 

其二 

 

滿坡玉米百層崖

谷豐登

百姓樂哈哈 

 

其三

 

五彩斑斕欲作罷

 雙百年

一帶一路達

 

遊運河鄭州段

茗山男兒 

 

秋風吹皺運河面, 

夕日繁華今朝閒。 

千古隋帝隱故土, 

遺留一渠草映天!

 

秋雨遊香山

紅花郎

 

秋雨如線西風寒,

瑟瑟薄衣傲孤山。

四季恰似神作手, 

染紅香山楓葉丹。

 

【詩友秀秀秀】

 

今天要曬的是學詩四班和五班詩友的作品。

 

沅江秋早

無念

 

一念心湖載一愁,

沅江不渡幾橫舟。

紅衣佇立待卿至,

不見天使水悠悠。

 

無題

逗豆兒

 

兩載扁舟求索客,

喧囂豈敢忘書茶。

詩文且讀當為樂,

再攪漣漪一季花。

 

【預告】

 

明天學的是溫庭筠的《夢江南》。

相關焦點

  • 詩僧山中尋隱者,寫下一首唐詩,和賈島「尋隱者不遇」不相上下
    我們在唐詩當中經常能夠看到去尋訪世外高人那樣的古詩,最著名的應該就是賈島筆下的《尋隱者不遇》。這樣的隱者很多都是高僧,比如李商隱的《北青蘿》就是尋訪世外高僧。又比如賈島的一首古詩也是如此,「僧敲月下門」,李涉的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也是和高僧交談之後才得出來的感悟。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古詩,同樣是寫詩人尋訪隱居高人。
  • 唐詩《尋隱者不遇》以答見問,言外見意有效果
    尋隱者不遇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
  • 小學生必背 | 《尋隱者不遇》:為什麼要讓孩子多學會一點東西?很多家長並不明白
    這首敘事詩的題目叫《尋隱者不遇》,下面,我為大家朗讀一下:  尋隱者不遇【唐】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讀完這首隻有20個字的小詩,我們仿佛跟著詩人看了一出短劇:有環境、有人物、有情節,非常精彩,那詩人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下面跟著嬌嬌媽,我們就來仔細吧。
  • 【跟著公號學詩詞】人比黃花瘦
  • 一首詩寫盡隱者的灑脫和風骨,賈島《尋隱者不遇》深度翻譯和賞析
    尋:尋訪。童子:這是指隱居者的弟子。【原詩今譯】在松下把隱者的侍童詢問,他說師父採藥早早出了門。「我」是專程來「尋隱者」的,「隱者」「採藥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來。因而又問童子:「他上哪兒採藥去了?」這一問,詩人也沒有明寫,而是從「只在此山中」的回答裡暗示出來的。聽到這一答,不難想見「我」轉憂為喜的神態。既然「只在此山中」,不就可以把他找回來嗎?於是迫不及待地問:「他在哪一處?」
  • 唐詩三百首 | 尋隱者不遇
    【簡介】《尋隱者不遇》是唐代詩僧賈島的作品。此詩首句寫尋者問童子,後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話,詩人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全詩遣詞通俗清麗,言繁筆簡,情深意切,白描無華,是一篇難得的言簡意豐之作。【注釋】⑴尋:尋訪。
  • 中國詩詞之美,這100句堪稱經典,看完回味無窮!
    【沐陽說】人人皆說詩詞美,可中國詩詞美在哪裡呢?(以下整理自知乎)一為境界美。《人間詞話》中說:詞(詩)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如《春江花月夜》者,其境界便可輕易引詩情入碧霄中。古代詩詞不只可吟,更是能唱出來的,如《李延年歌》,其音律平仄俱有其範。再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執狼牙板唱大江東去,直抒胸臆一氣呵成,豈不快哉?三為結構之美。《尋隱者不遇》,其結構設計令人拍案叫絕,後三句皆是童子答中含問之句,言簡意約,回味無窮;《渭城曲》亦極妙。四為詞句之美。
  • 【跟著公號學詩詞】別恨離愁
  • 【活動預熱】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第二屆詩詞大會即將來臨!
    【活動預熱】賞中華詩詞、尋文化基因,第二屆詩詞大會即將來臨!通知:下周六(10月24號)舉辦庫倫旗第二屆詩詞大會初賽上午9:00—10:00,學生組比賽下午15:00—16:00,成人組比賽考生自帶筆,佩戴口罩
  • 一首丘為的《尋西山隱者不遇》,抒發對作者對隱居環境的迷戀
    《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從開頭到「差池不相見,勉空仰止」可以看做第一部分,寫「尋隱者不遇」的經過。其餘為第二部分,這部分詩人欣賞山林美景,抒發隨性而為的雅致。「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寫出隱者居所的位置,「絕頂」、「三十裡」,突出上下落差之大、尋訪路途遙遠,也側面表現出詩人對隱者的尊敬和仰慕之情。「直上」,寫山路險峻,突出詩人不畏辛勞前去尋訪。
  • 【跟著公號學詩詞】留取丹心照汗青
  • 【跟著公號學詩詞】多情自古傷離別
  • 10首寫歸隱的詩詞,離別繁華世歸隱山竹林
    在古代詩詞中,有一類特殊的題材——隱逸,或者說歸隱,指的是嚮往或歸隱田園生活,描寫秀美的田園風光,抒寫清閒安逸生活的詩詞。讀來格外清新自然,巧妙新穎。從詞中對特定環境的描寫和對詞人形象的刻畫,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抑鬱不得志的隱者形象。七、《尋隱者不遇》(唐·賈島)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 商山隱者——讀李義山詩
    商隱,取「商山隱者」之意。後來取字義山,字與名意義關聯,寓意著商山隱者之高義。喜讀李義山,是從《紅樓夢》中那一句開始的:賈寶玉道:「今年這幾日,何曾饒了這園子閒了,天天逛,那裡還有叫人來收拾的工夫。」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歡李義山的詩,只喜他這一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偏你們又不留著殘荷了。」林黛玉讀詩是最刁鑽的,她看詩的眼光更詩百裡挑一。
  • 小學閱讀必考:《尋幽居不遇》和《尋隱者不遇》是同一作者寫的嗎
    注釋⑴尋:尋訪。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⑵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我」來到「松下」問「童子」, 見得「松下」是「隱者」的住處,而「隱者」外出。「尋隱者不遇」的題目已經交待清楚。「隱者」 外出而問其「童子」,必有所問,而這裡把問話省略了,而寫出「童子」的答語:「師採藥去。」從這四個字而可想見當時松下所問是「師往何處去」。
  • 學詩計劃|《尋隱者不遇》: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古者,「歲寒三友」為高潔之象徵,隱者多喜之。而松,乃「歲寒三友」之首。傍松結茅,以松為友,隱者高逸貞潔可知。「松下問童子」,語意平淡,雖是詩中唯一之問,卻只交代問之地點與對象,而絲毫不及問之內容,是要通過童子之答來顯現罷了。詩之最妙處,即在於隱其問而著其答。李鍈《詩法易簡錄》說得精彩:「一句問,三句答,寫出隱者高致。」詩人何以如此布局呢?試推繹之。
  • 丘為的五言古詩之尋西山隱者不遇
    尋西山隱者不遇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扣關無僮僕,窺室唯案幾。若非巾柴車,應是釣秋水。差池不相見,黽(min)勉空仰止。詩文大意:高山絕頂上有一座茅草小屋,我為了尋訪隱者而攀登三十裡的路程來到這裡。然而敲門卻不見童僕的回應,窺看之後發現裡面空蕩蕩的只有几案。那隱者若非駕著簡陋的馬車出行,便是到秋天的水畔垂釣去了。前後錯過,不能相見,我一片殷切的仰望之心全都落空。此時新雨滋潤的青草,使草色青青的。晚窗下傳來松林的風聲。
  • 長壽的人必定心態好,讀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
    從考進士就可以看出他是個鍥而不捨、心態極好的人,考不上,再考,再考不上,再考,實在考不上,就回山裡再讀,考中那年已經四十多歲了,與王維、劉長卿關係甚好,其詩以山水田園為題材,代表作就是今天要說的這首詩: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絕頂一茅茨,直上三十裡。
  • 急尋100名小學語文老師!打卡第十天!每天一首詩,名家誦讀,新學期共同進步
    現急尋100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將為每人送出《小學生必備古詩詞112首》1本,助您在詩詞教學中,和學生一起發現更多美好。參與方式:在本條微信下留言,談一談您在詩詞教學中的趣事或教學方法,並附上自己所在小學的名稱,我們從中選出100名老師,為您送上圖書。
  • 古典詩詞中「渡」字的妙用
    古典詩詞中「渡」字的妙用古典詩詞中「渡」字的妙用 「渡」這個字在古典詩詞中用的還是比較普遍的。在《辭海》中它主要有這樣幾個義項:①渡河,可引申為由此達彼或者轉手、移交等;②擺渡口,渡頭,在古典詩詞中解釋為「轉手、移交」的幾乎沒有,其他的義項用的比較多。